其实,当大批汉军抵达的时候,军臣同志,率领他的土匪,带着他的收获,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呵呵,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如此的战略战术,匈奴朋友,多半第一个掌握。
但是,尽管匈奴早已跑矣,汉文帝却得为家园百姓负责。除了安排相应的军队戍边之外,他还得安排军队,保卫都城长安。于是,有三位将军被安排到长安周边的关隘扼守。这三位将军,前两位没有太大的名气,我们的读者,多半都不大会知道他们的名字。其实,弱弱地告诉大家,对这两位,我本人也不大熟悉。
他们俩的名字,一个叫刘礼,一个叫徐历。
没有听说过吧?
这不怪大家,历史上对这俩同志没有过多的记载,他们自己,也的确没有多少建树,不知道,或者没有听说过,纯属正常。
但第三的位将军,却鼎鼎有名,他叫:周亚夫。
对的,他就是我们前一个小章节中提到的,那个被封为条侯的周勃的小儿子。
有名吧?
我相信,我亲爱的读者,多少都听到过他的大名。
将军有令,其实讲的就是这位后起的同志。他当时驻兵细柳。
周亚夫的机会,其实就是这一次的匈奴入侵。当汉文帝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为了体现领导对革命军人的关怀,汉文帝决定亲自到驻扎在长安城边的军营慰问犒劳。
也顺带视察我们伟大汉军的军仪军威。
皇帝出行,当然就有他的排场。鸣锣开道,肃静高举,前呼后拥浩浩荡荡。他的车驾首先去了灞上。灞上的驻军将领,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大家都不甚熟悉的刘礼。刘礼听说皇上来了,慌忙忙率领手下将军出营迎接,自然护送汉文帝的车驾军营中自由行驶。
其实,这不是什么大事,看看我们今天的交通,尽管堵塞得要命,但有领导视察,哪一次不是让领导先行?从古至今,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没什么稀奇。
所以,当汉文帝到了棘门劳军时,棘门守将徐历,仍然如此屁颠颠赶到军营之外,隆重欢迎。但是,当汉文帝满怀喜悦到了第三站细柳慰问的时候,情况却不是这样。军营大门紧闭,守卫将士通通披盔带甲,而且弓上弦刀出鞘,严阵以待。
这不是在迎接皇帝,这是在对付敌人。
这细柳的守将,就是周亚夫。
皇帝的侍从,当然趾高气扬。前两处守将早就屁颠颠欢欢出迎,这周亚夫不仅不出迎,竟然军门紧闭,并且刀箭相向,你要干啥?想找死吗?
于是吆喝:皇上立马驾到,赶紧开门迎接。
吆喝两声,这侍卫居然就要强行闯入。
毕竟皇帝侍卫,到哪里不是如入无人之境?
所有的中央委员们,见到皇帝侍卫光临,哪一个不是巴巴欢迎?
谁还敢叉腰挺胸——挡道?
可是,这守护军门的都尉就敢。这都尉横刀立马,朗朗乾坤: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令,不受天子诏。
不好意思,将军没有下令开门,职责所在,俺不能放你们进去。
晕哟。
遇到二愣子也。
正在争执之间,汉文帝的车驾已经到得军营门前。这都尉一根筋,居然照挡不误。如此不识时务,皇帝的侍卫就要举刀砍人。
还好,汉文帝一直都是低调处事,即刻让侍从出示皇帝符节,并派人传话周亚夫:皇帝陛下要进军营劳军。
看见符节,周亚夫下令:大开营门。
护送汉文帝的大队人马一拥而入。
不好意思,都尉再次挡驾:军中规定,军营内,车马不得快速行驶。
晕哟,这都尉找死吗?
皇帝侍从气得吐血。他们什么时候,受到过如此待遇?火爆一点的,当即就要动武,但汉文帝阻止,并吩咐:遵守军规。
堂堂皇皇大汉皇帝的车驾,不得不放松缰绳,缓缓行驶。
每一个人都气歪了鼻子,汉文帝除外,他心安理得。
到得营前,周亚夫全身披挂,肃穆而整齐,威风凛凛,拱手向汉文帝行礼,并大声禀告:臣铠甲在身,无法行拜跪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
啊,这才是带兵打仗的将军所为啊。汉文帝深受感动,竟不由自主站了起来,手扶车前横木上向军队回礼。并派人称谢:皇帝陛下郑重的慰劳将军。
在回长安的路上,陪同劳军的中央委员们即刻议论纷纷,这周亚夫也太过放肆,皇帝陛下亲自劳军,他竟然如此无礼。
不把皇帝陛下放在眼里不说,竟然傲慢如斯。这样的同志,应该惩罚。
至少,撤职削爵,就不需要另外寻找理由了嘛。
免得欲加之罪。
但汉文帝不这么认为。他就公开称赞: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呢!霸上和棘门的军队,好像小孩子做游戏。一叫皇帝车驾到,不看符节也不动脑筋,连问话都没有一个,即刻蜂拥欢迎。如遇敌军冒充皇帝车驾偷遭,岂不转瞬沦为敌军俘虏?至于周亚夫,敌军能有机会袭击吗?只有治军严明的将军,才是真正的将军。
这样的将军,不仅不能惩罚,还应该升职。
贤明的皇帝就是不一样,他看待问题的时候,并不是某位同志的表面文章,而是该同志的实际政绩。就如同某些领导将光秃秃的山顶,漆成绿色一样,那个依然不是绿化,是笑话。真正的政绩,不是用油漆漆山顶,是郁郁葱葱嫩绿苍翠。
很快,周亚夫跃升为都尉,负责京城的军事防卫。
所以,人们常说,是金子,总有它闪光的时刻。
是金子一样的人才,肯定不会用油漆将山顶漆成绿色的——树木的茁壮成长,它自然会呈现千姿百态的青枝嫩叶嘛。
弱弱地告诉大家:在贤明的领导面前,光会溜须拍马,是没有多大作用滴。
要想获得领导青睐,还得拿点儿真本事出来。
这一事件,也可以从侧面说明,汉文帝识人用人的高明。正因为汉文帝的慧眼识珠,在不远的将来,大汉帝国遭到了一次巨大的危机,周亚夫正好就成为了那支力挽狂澜于既倒的中流砥柱。
当然,这是后话,在往后的章节里,我自会将它呈现在我亲爱的读者面前。
缇萦救父
我中华古代的劳苦大众,永远都有一个心结。这个心结,就是:儿子。
我相信,就算到了现代,这个心结也依然存在。在计划生育实行了N多年后的今天,特别是广袤土地上的农村地界里,我N多的广大革命群众,为了能够生一个儿子,可谓费尽心机。在一家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下,永远有一半的家庭,生下的孩子是女儿。
但是,在N多个千年的中华文化的浸淫下,没有儿子,好像就失去了依靠。所谓养儿防老,就是在说,有儿子的人家,老去之后,就有依靠。所以,在旧观念中,似乎有了儿子,这个家才完整。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无后”,不是没有孩子,是没有儿子。在一个家庭里,哪怕有成群的女儿,如果没有儿子,对这个家庭来说,也是“无后”。
时代不同了,生儿生女都一样。而且,老有所养,国家的政策也在照顾老人。道理每一个人都明白,但就是那个思想无法改变。
其实,从今天的N多事例来看,女儿比儿子要贴心很多。但“儿子”的这个观念,就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劳苦大众。这样的观念,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更是根深蒂固。因为,古代的那个时侯,女儿不承担赡养自己父母的义务——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嘛。
当汉文帝正锐意休养生息的时候,在汉代齐国的太沧县,有一位曾经的县令名叫淳于意的同志,就发出过没有儿子的感慨。
这淳老儿能量大,一个感慨,竟然惊动了大汉皇帝。
那个时候,淳于意其实已经不是县令,他转而行医。有一个现象,我不知道同志们发现没有?天下太平,行医的收入就会增加。其实,道理非常简单,生活好了,劳苦大众就会相对娇气,不是什么毛病,也会挤破医院大门。
汉文帝的那个时侯,因为休养生息,生活大有好转,大同社会也初现雏形,人民大众不是个什么灾痛的事情,也要围着郎中转。淳于意从县令的岗位下来,就看准了这个买卖。
这个买卖好,无本万利,没有什么灾也不见什么痛的革命同志,也会抱了钱钱,自动送来。殊不知,这活儿,也有它应有的风险。那一天,淳老儿就下猛了药,将一位富商的老婆,由病治死。这富商在当地也有些儿势力,一竹简状纸,就将淳老儿告翻,罪名就是:庸医杀人。
官员一看,这还了得,即刻批示:肉刑。
当时的肉刑,一共有三种形式:割掉鼻子、砍掉一只脚、脸上刺字。
淳老儿运气好,他当过县令,算是有官一族。大汉王朝有一个优惠政策,当过官的,押解长安受刑。砍就砍吧,还要享受长途跋涉的游街示众,淳老儿的那个郁闷啊……却是没有办法。于是大发感慨:生女不如男啊!有个急难,一滴滴儿用处都没得。
他有5个女儿,却无一个儿子,所以悲从中来。
因为5个女儿,正围着就要被押解上路的淳老儿痛哭流涕,却是束手无策。
哭哭哭,光哭有个什么用?
所以,淳老儿悲从中来,所以,淳老儿大发感慨。
正在啼哭不止的小女儿缇萦,就义愤填膺:谁说的?我就要帮助老父!至少也要让生我养我的父亲,少受痛苦。
当即决定,随同押解的差役协助老父进京。
缇萦救父,拉开帷幕。
淳老儿反倒心疼女儿,不愿她跟着进京受累也受罪,劝解她留下;差役更不愿带一小姑娘跟着走路。毕竟齐地到京城,远隔万水千山,想想都让人后怕。那个时侯,可没有车船代步,必靠两条腿走路,一路上爬山涉水,岂不多添麻烦?可缇萦一根筋,寻死觅活非去不可。
晕哟。
差役倒还首先心软,别罪犯没送到,却先出了命案——其实也被缇萦的孝心感动。算了,算了,别再多生事端,一块儿走吧。
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中华民族,永远都知道,情感的可贵。
特别是心怀孝心的孩子,永远都会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好感。
于是,缇萦就到了京城。
这小姑娘特立独行,一到京城,她就要见皇帝。我的天啊,皇帝就是那么随随便便都可以见的吗?她当然见不到,见不到不要紧,她给皇帝写信。
这封信,居然传到了汉文帝手里。
在这里,胡宁真的要表扬那些在未央宫外守门的同志,正是他们将这位小姑娘的信,传送给了汉文帝。这不仅仅是汉文帝本人的英明睿智,更是汉文帝的手下人,都身怀崇高的道德品质。一位来自千里之外的齐地姑娘,却没有受到天子脚下公人的歧视。
这一些个公人,令人敬佩。
汉文帝看到了这封信。信上,缇萦对自己父亲的过错供认不讳,然后说明了一件事:肉刑可怕。自己愿意入官府当奴婢,替父赎罪。希望皇帝陛下给予自己父亲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感动。
这小姑娘不仅满怀孝心,而且诚恳真挚,也很有道理。的确,脸上刺字,终身无法洗掉;鼻子割掉,按当时的医学水平,也无法再安上;砍去一只脚,当然就是残废。
尽管这是刑法的规定,但也实在太过残忍。
于是,汉文帝当即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犯了罪,应当处罚。但以伤害身体的处罚方式,不可取。因为犯罪受罚,就是要犯罪之人,受到相应的教训,也应该得到想当的教育,然后重新做人。
鼻子割掉、脚杆砍脱、脸上刺字,无论怎样的改过自新,都通通变成了残疾,或者顶着“坏人”的字样,招摇过市。这显然无法起到重新做人的良好作用。
所以,肉刑得改。
经过中央领导们的认真讨论后,于公元前167年,汉文帝正式下诏:废除肉刑。
事实证明,有一些的犯罪,的确是主观意义的犯罪,比如中华大陆的毒馒头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这一类似的罪犯,当然就要严惩。但确实也有一些个犯罪,却是无意造成,比如缇萦的老爹。古时候的医学,可不比今天的现代科技,那个时侯的中药,可没有科学的剂量分析,一个不留神,下药即猛,其后果就是患者直接死翘翘。这个,当然就得给予教训。
教训之后,对这一些个无意犯罪的同志,自然就应该给予机会:重新做人。
所以我们说,汉文帝时期的那个社会,就离和谐社会不是太远。
犯过罪出过错的同志,都重新做人了,这社会不和谐都不可能。
谁说生女不如男?
前有缇萦救父,后有花木兰替父从军。
缇萦救父,不仅仅救了自己老爹,更救了天下苍生,还使我中华封建社会的法律,逐渐走向文明,也衬托出汉文帝的伟大和英明。
借此一角,胡宁赞美女儿。
忽悠的诱惑
这个世界,基本上从有了人开始,骗子就出现了。骗子的能耐,其实就是忽悠,全靠嘴上的功夫,上嘴皮搭下嘴皮,骗吃骗喝。之所以人们甘愿提供食物给骗子吃喝,就是忽悠产生的巨大诱惑。这样的诱惑,在我们常人的眼里,小孩最不具有抵抗能力。
但事情往往正好相反,真正不具有诱惑抵抗能力的不是小孩,是老人。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圣人曾经就说过:50知天命。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正是这些早就超过知天命年龄的老人,在长寿这个问题上,其诱惑抵抗力,几乎为零。大家只需看看那些包治百病的貌似的神药产品,就知道这些个不法商家,在忽悠谁的人民币。
人,总是有欲望,但欲望到达了一种不切实际的地步,就刚好为忽悠者,制造了机会。
苍蝇,总是叮有缝的鸡蛋嘛。
不言而喻,他们的眼睛盯住了老人,因为每一位老人都希望健康长寿。这本就是正常的愿望,无可厚非。但这样的愿望超出了一个度,达到一种病态心理,居然相信铺天盖地的广告包括医药串串的宣传,某某药丸,可以延年益寿,甚至不死,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矣。
愿望是好的,就是离现实太远。
N多的老人,就是因为医药串串的忽悠,大吃补药,结果死得更快。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这个,不是人力可以抗拒的。但就有那么一些异想天开的老人,要不自量力地抗拒。其结果,好不容易积蓄起来的人民币,都自动交与了那些不法的忽悠者。
基本上所有的忽悠者,都有一个制胜的法宝:包治百病。
无论什么病,通通可以治。
这诱惑,大吧?
甚至,连英明如斯的汉文帝,也无法抵御。
这个世界,最容易被人忽悠的,其实还不是老人,是皇帝。
因为皇帝也会老,或者正在老去。他其实和所有的同志一样,也希望长寿,他甚至还要超出一个不可完成的想法,他还想成仙。
中华第一皇帝秦始皇,就是因为寻仙不成命殒沙丘。
基本上,每一个当上皇帝的同志,都有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就是:老不死。
他已经当了皇帝,肯定就没有办法再当更大的官儿。那么,还有什么办法来满足皇帝同志恶性膨胀的心理?办法当然有,那就成仙。
只有成仙,才可以老不死嘛。
所以,皇帝就最受方士惦记。
只要有皇帝的地方,方士同志们就会如同苍蝇找到粪便一样,蜂拥而至。
因为方士正好会炼丹,无论毒药补药,方士同志们通通都可以练成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