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工作再苦也要笑一笑
5027800000015

第15章 忙碌之苦——慢一步并不一定是坏事

整天忙碌奔波,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还是“赤贫一族”,这就是陷入了“穷忙”的怪圈,置身其中如何才能解脱?

▲职场奋斗缘何越忙越“穷”

“我们‘穷忙族’比‘月光族’可怜多了。”北京市某私企白领黄燕华很坦率地承认,自己就是彻头彻尾的“穷忙族”。

调查显示,和黄燕华一样,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12.7%的人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为“穷忙族”,也有12.3%的人明确表示自己不是“穷忙族”。

黄燕华说,“月光族”也许多少有些“自得其乐”在其中,而“穷忙族”更多的是“越忙越穷,越穷越忙”。

由于工作的关系,黄燕华经常要出入高档写字楼。“人总得穿得体面精神些,才能见客户;有客户,效益才会好。”为此,今年26岁、正值妙龄的黄燕华不得不将每月开销的大头安排在穿衣打扮上。“我身边的‘穷忙族’很多,他们大多兼了好几份差事,不仅每天过得忙碌,更是迷茫,永远觉得自己只是在过‘日子’,而不是在‘生活’。”不过黄燕华确信,“穷忙”是事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论及前途,她仍然一筹莫展。

近年来,国内各大论坛上,“working poor”一词开始流行。“working poor”在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联合腾讯新闻中心展开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9.2%的人为学生。

如今,越来越多的网友在抱怨自己是“穷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甚至是拿着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办公室白领。

两年前进入职场的安泰月入3000。在他看来,自己网页维护的职业只是一个简单的、玩“打擦边球”的基层岗位,而且义务加班的频率还很高。“所以我到月底拿出工资卡时也不会有多少喜悦感。但我肯定不会是‘穷忙族’,因为我能看到希望。”安泰说,身边的同事中不乏因为薪水低而跳槽的,但他肯定不会,“付出了努力肯定就不会白忙,老板是看得到的。”此次调查中,和安泰一样,14.1%的人认为应该“穷忙”,在过程中总会有收获。但是,更多的人则在为摆脱“穷忙”而纠结。

对于如何摆脱“穷忙”的状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孝正认为,青年人在初涉职场时,不应该过分考虑物质条件或附加条件,最好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

再苦也要笑一笑:

怎么做才可以摆脱‘穷忙’?1.积极充电,增强竞争力;2.调整好心态,适时进行工作减负;3.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和目标;4.主动去适应社会。

▲轻重缓急,要事第一

小李刚出社会的时候,以为是自己能力不够,事情才会堆积如山,为了快速增强能力,小李拼命加班,心想“勤能补拙”嘛!当上主管之后,小李除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要管理其他同事的工作,工作量呈倍数增长,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勇于负责”的优良主管,只好变成拼命三郎;等到身心不胜负荷,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降低对品质的要求。

但现在,小李终于知道,事情之所以会永远做不完,是因为小李太贪心又太过用力的缘故。事实上,按照要事第一的原则,有些事情可以选择放弃它不要做了,有些事情可以想办法以别种方式来完成。

工作的时候如果你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但会浪费许多时间,更会让你的努力全部“归零”。

现在,就请你回想一下,工作时下面这些情景是否经常出现?

你是不是手边永远有一堆琐琐碎碎的小事,怎么都做不完?

你是不是觉得所有的工作都“一样重要”?

你是不是非地先做完手边的工作,才肯再接新的工作?

你是不是经常麻烦上司为你“调整工作进度”?

如果你的答案为“以上皆是”的话,那你可要提高警觉了,说不定自己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头痛人物”而不自知。

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有限,谁也不是超人,不可能一夜之间解决所有难题,做完所有事情。当一大堆工作同时压到你身上时,按“要事第一”的原则来完成,是最合理的解决之道。暂且把那些杂七杂八的小事搁下,集中精力处理棘手的事情,安抚要求苛刻的客户。做好一件事,远比事事都尝试、最终却一事无成要强得多。

实际上,职场上的成功人士都是明白轻重缓急的道理的,他们在处理一年或一十习一天的事情之前。总是按分清主次的办法来安排自己的时间。

商业及电脑巨子罗斯·佩罗说:“凡是优秀的、值得称道的东西,每时每刻都处在刀刃上。要不断努力才能保持刀刃的锋利。”罗斯认识到,人们确定了事情的重要性之后,不等于事情自然会办得好。你或许要花大力气才能把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而始终要把它们摆在第一位。你肯定要费很大的劲但这是你必须做的事,但只要你做到这一点、并统筹安排这些事情。你会获得惊人的回报。

再苦也要笑一笑:

若想在职场上取得成功,在工作中干出成绩,你就必须分清所做事情的轻重缓急,明确要事第一的原则。若没有章法,胡子眉毛—把抓,这样即使累死你,也绝不会取得好的业绩。

▲利用时间的边角材料

有一家跨国公司的车间很大,车间的会议室都很小。它在车间的里面,是一个很小的房间,里面既没桌子也没凳子。

当有人申请用这个会议室的时候,人马上到了。一共七八个人,围了一个圈,除了会议主持人的手不背,其他人的手都背在后面。会议主持人问原材料主管有什么问题,原材料主管马上把手放在前面说原材料中有一项需要添加,昨天已经申请,现在还没有落实。说完又把手背到了身后。会议主持人听的时候把手背起来,回答别人问话的时候又把手放到了前面。接着会议主持人以同样的方式又问了技术主管、质量检测员遇到的问题并予以了回答。不到15分钟,他们就把会开完了。

有句话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就会有大把的时间在你不知不觉间从指缝里溜走,自然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可你是否能够控制时间,让每一分每一秒为你所用,而不是做了时间的奴隶,在时间的海洋里挣扎?想测试自己是否有效控制时间很容易,只要你把每一天的工作时间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时间用在哪儿了。

你以前可能只记得住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你完成了某些事情的时刻,而忽略了你浪费或未能有效利用的时问。从表格中看到了自己都在哪些地方浪费了时间,就可以找出一个办法来减少这方面的时间浪费。你可能会发现,你实际上只用了一点点的时间做你认为的最优先的工作,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其他无关紧要的事情上。

你可以把一天的时间按15分钟或20分钟来分成若干个时间段,然后记录下自己在每个时间段都做了些什么事情。表格的内容应该包括活动事项、活动目的,以及附注说明。然后把表格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不使用的时候不注意它,每隔一两个时间段就填写一次。一天累积起来,花在表格上面的时间也就几分钟,可是它所产生的效能却极为惊人。每隔一段时间,感觉工作效率减退的时候,或者时间不够用的时候,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做起来很容易。

再苦也要笑一笑:

如果能妥善地安排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不仅时间够用,而且工作起来会更加轻松。

▲学会休耕,给自己放个大假

连续两年拿下国际广告大奖Promax金奖的导演李鼎,曾是个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庭的人。然而,2004年父亲的去世,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痛苦地回忆和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全家人去台湾东部山区太鲁阁旅游时,父亲买给他喝的金针汤。酸甜的汤汁驱走了他体内的寒冷,更成了父亲留给他的深刻烙印。

为了追忆父亲,他放下一切工作,穿越5座山脉,进行了近200天的环岛旅行。尽管最终他未能如愿以偿喝上记忆中的金针汤,却在休耕的过程中,释放出所有压力,并自创13道美食,成为在岛内颇有知名度的畅销书作家。

如今,李鼎再谈起那段休耕经历,依然不无感慨地说:“导演看起来很威风,但背后有很多辛酸。而旅途中,我感觉很轻松,我可以做很多尝试,甚至能随意犯错。这让我不仅很快走出了父亲去世的阴影,还意外出了名。”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在他的著作《下一个社会》中指出:人们将来只要体力允许,必须工作到75岁,甚至更长时间。

这也就意味着,在长达50余年的时间里,你必须和工作打交道。而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人们的工作强度也越来越高。为了生存,许多人即便到了退休年龄,依然在努力工作。就拿美国来说,100年前,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仅47岁,如今已逼近80岁。55岁以上的就业人口,居然比1995年上升了22%。

如此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我们的身心怎能承受得了?

对于这种情况,现代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工作方式——休耕。所谓休耕,原本是农业用语,意思是对土地停止耕种。如果不休耕,土地里的养分得不到复原,农作物的收成就会越来越坏。倘若休耕一年或几年再复耕,土地里积蓄了足够养分,农作物的收成就会比过去多一倍甚至几倍。其实,我们也和田地一样,累了就不会长出什么好东西。倘若休息一段时间,看似浪费时间,其实是为新一轮的爆发积蓄力量。适时地让自己“休耕”,只能提高工作效率,让工作业绩更上一层楼。不要不舍得给自己放假,轻重得失一定要衡量清楚。

再苦也要笑一笑:

人们习惯努力向前冲,即便身体不适,也不敢在既定的轨道停留。仿佛一旦停留,就会落后,就永远都赶不上别人一样。其实,只有吃饱喝足、养精蓄锐之后,我们才能以火箭般的速度向前冲刺,与之相比,停留的那点儿时间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