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足部按摩疗法
5029300000015

第15章 外科病症足部按摩方法(1)

一、颈椎病

颈椎病主要是指因颈椎间盘的变形引起颈椎失稳、颈椎骨质增生和压迫邻近组织(如颈椎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椎旁交感神经)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者。主要症状是颈肩麻痛,可放射到头部或上肢,亦可有眩晕,少数有猝倒,或一侧面部发热,出汗异常。严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肌肉萎缩,甚至发生四肢瘫痪。颈椎病是中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

颈椎病的分型较多,因受累的部位不同,受累的组织有异,受累的范围及程度不一,其临床表现往往有较大差别,根据受累组织的不同,目前比较通行的分类法将颈椎病分为五种类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各型之间可相互兼杂。其中颈型及神经根型较为多见,其余各型比较少见。

(一)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颈椎、颈项、大脑、肾、输尿管、膀胱、肺、肩、斜方肌、肩胛骨、胸椎、腰椎、骶骨、尾骨、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等(151)。

2、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足部肾、膀胱反射区各1分钟,按摩力度以局部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反射区。1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4)点按颈椎、颈项、大脑各2分钟,要求同(1)。

(5)点按足部肩、斜方肌、甲状旁腺、肾上腺各1分钟,要求同(1)。

(6)向足跟方向依序推按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外侧反射区1分钟,各反射区连接起来推按1次为1遍,要求同(2)。

(7)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推按甲状腺反射区1分钟,要求同(2)。

(8)重复(1)、(2)、(3),时间减半。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患者不宜低头工作太久,也要避免不正常的体位,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等,避免头顶或手持重物。睡枕不宜过高,过低,过硬,并注意局部保暖。

2、反复落枕,即为颈椎病的先兆,故落枕的治疗与颈椎病的治疗大同小异。

3、颈椎牵引和颈托对颈椎病的治疗有一定帮助,可在医生指导下运用。

4、足部按摩每天1次,每次1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配合适当的颈部功能锻炼,如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前伸、右前伸及环转等运动,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钟,患者可自用双手拿捏颈肩部的肌肉,以消除酸痛和紧张。

(三)辅助疗法

1、首先在肩颈上肢部使用滚法,重点是肩背部,约10分钟,并用推法,推颈部的两侧,左拇指推右侧,右拇指推左侧,约5分钟。

2、患者取坐位,在拔伸的基础上做颈部前屈后仰,左右旋转或侧屈。注意手法要柔和,勿用暴力,以感到舒适为度。

3、患者站位,双手叉腰,头向左侧屈,再向右侧屈,不加旋转动作,共做30次。

4、辅以按摩阳陵泉、悬钟、足三里等穴位。

二、肩周炎

肩周炎又称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是指肩关节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炎症性病变,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粘连,使肩关节活动受限。此病以50岁左右者多见,故有"五十肩"之称。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肩部受风着寒而致,故又称为"漏肩风"。又因为患病后常见胸肩关节僵硬,活动困难,不能梳头及抬举,好象冻结了一样,所以又叫它"冻结肩"、"肩凝症"。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筋骨疼痛,又称"肩痛"。因肩关节疼痛连及背部又有"肩背痛"之称。均属中医"痹症"范畴,所以《金匮》说:"但臂不遂者此为痹也。"

肩周炎为多单侧发病,也有极少数患者双侧同时发病,肩部疼痛,活动不便,有时夜间痛醒,后期则表现为肩关节粘连,活动功能明显受限。患者常不能做背手、梳头、系腰带、穿衣等动作。肩部肌肉有僵硬、紧张或肌肉萎缩现象,同时肩关节周围有明显压痛。患病后如果給予积极治疗、认真的养护,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乃至完全康复。反之则加重病情,影响劳动及生活,甚至不能自理。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组织炎,这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肩部的肌肉韧带处在紧张状态,故50岁以下人中也不少见。

(一)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颈项、斜方肌、心、肩胛骨、肩等反射区(152)。

2、基本按摩手法:

(1)拇指指腹揉压两足颈、肩、斜方肌、肩胛骨反射区各5~8分钟,每日2次。

(2)搓揉足拇趾、第4趾及小趾各5分钟,点揉足心脏、颈反射区各3~5分钟,每日2次。

(3)左右旋转足踝,用手抓住脚掌,向上扭转,尽量使足心朝上,然后,如此反复向下转,以使足踝呈车轮状旋转。每次5~8分钟,每日2次。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注意休息和肩部保暖,防止感受风寒使症状加重。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2、肩周炎的推拿治疗,初期以疏筋活血止痛为主,手法宜轻;后期以松解粘连为主,手法可适当加重,并加强肩关节的被动运动。

3、肩周炎后期强调肩关节功能锻炼,可做蝎子爬墙,体后拉肩,手拉滑轮,吊单杠以及肩关节内收、前屈、外展、上举及后伸等各个方向的活动。

(三)辅助疗法

1、电吹风机对准足心,用温风吹,直到足部产生灼热感时移开,待灼热感渐消后,再吹第2次。如此反复进行10分钟,每日2次。

2、每天坚持走路30分钟。

3、按摩足部经穴配以按摩阳陵泉、阴陵泉、悬钟、足三里等穴位。

三、落枕

在我国,睡觉扭了脖子称为"落枕",又称失枕。

落枕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肌肉扭伤,如由于劳累过度后,夜间睡眠卧枕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致使一侧肌肉在伸展状态下过久而疲劳;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可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以一侧为多,或有两侧俱痛者,或一侧重,一侧轻。

本病的主要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或其他肌肉痉挛僵硬而疼痛,有时微肿,重者可波及菱形肌与斜方肌。头向患侧倾斜,上肢转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动则疼痛加剧,甚至牵扯上背部及上臂疼痛,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一)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应区:肾、输尿管、膀胱、颈项、颈椎、胸椎、斜方肌等反射区(153)。

2、基本按摩法:以中等力度按摩肾、输尿管、膀胱、斜方肌、头部、肩胛骨、胸椎等反射区半分钟至1分钟,颈项、颈椎、肩等反射区分钟至1分钟,每天2~3次。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睡眠时枕头的高度要适当。

2、颈部避免吹风受凉。

3、有颈性高血压者,还要按摩心、肺以及胃、肠、肾上腺等反射区。

(三)辅助疗法

1以热毛巾热敷疼痛一侧之耳后的颈上与喉咙之间的部位。

2、躺下将脚尖尽量往身体方向翘起,直到力气用尽,再反方向往前尽量伸展脚部,或是曲膝左右运动也很有用,再者就是穴道治疗,当然是要搭配呼气同时进行,先双手张开撑着下巴和头,往不痛的一方尽量施力,直到产生力气用尽的感觉,如此反复几次,便可缓和疼痛。

3、按摩颈后天柱到肩部的肩井,与天柱到曲垣之间的部位,也都能加速治疗的效果。

4、双手手指交叉,掌根抱住颈部,双掌根相对用力,夹挤颈部,并向后上提起,反复l0次,再用手掌在患部使用掌擦法操作20次。

四、痔疮

医学所指痔疮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门直肠底部及肛门粘膜的静脉丛发生曲张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通常当排便时持续用力,造成此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就会肿大。妇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静脉受压迫,妨碍血液循环常会发生痔疮,许多肥胖的人也会罹患痔疮。如果患有痔疮,肛门内肿大扭曲的静脉壁就会变得很薄,因此排便时极易破裂。痔的形成一般认为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静脉充血,血液郁积,静脉内压力增高,多是由于静脉以外的原因所造成。二是,静脉壁薄弱,失去其正常弹性,对压力的抵抗力减低,由静脉本身的病变所致。

内痔是长在肛门管起始处的痔;外痔位于肛门外,为肛管皮肤所覆盖,是直肠下静脉丛扩大曲张所致,表现为肛管皮下圆形或长圆形柔软的突出,有时破裂后血块凝结于皮下,则变为硬结节,血块吸收后常遗留纤维性皮垂。内痔或混合痔最常见的症状是便时出血。其特点是无痛、血色鲜红、便时出现,便后出血自行停止。出血常为间隙性,便秘、粪便干硬、大便次数增多、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是出血诱因。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肾、肛门、直肠、输尿管、膀胱、小肠、横结肠、骶骨等反射区(154)。

2、基本按摩手法:

(1)用力揉压足肛门、直肠、肛门(痔疾)反射区各5分钟,揉按骶骨、小肠、横结肠、肾脏、输尿管、膀胱反射区各3~5分钟。

(2)用拇指推按双足前脚掌各10分钟。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避免劳累、久站负重。

2、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3、少食辛辣刺激之物,忌烟酒。

4、平时可常做提肛锻炼。

5、每日按摩2次,10天为1个疗程。

(三)辅助疗法

1、自我提肛运动。

2、按摩或指压头部的百会与臀部的长阳与会阳,也可以对这几个穴位进行针疗。

五、腰痛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疼痛。腰为肾之府,肾经经脉循行"贯脊属肾",腰痛除与肾关系密切外,腰脊部经脉、经筋、络脉的病损,亦可产生腰痛;风、寒、湿等外邪的侵袭,跌扑闪挫的伤损,都可导致腰部经脉气滞血瘀,产生不通则痛的病变。没有明显外伤史的腰部慢性软组织损伤,统称为慢性腰痛,又称腰部劳损。慢性腰痛的类型很多,大致有韧带劳损、筋膜劳损、腰肌劳损、第三横突综合征及梨状肌综合征等等。腰痛多为隐痛,时轻时重,经常反复发作,休息后减轻,病情往往与天气有关,常在阴雨寒冷季节加重。腰部活动可无明显限制或影响不大,病变部位多处有压痛点,并可见肌肉痉挛等。

现代医学认为腰痛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证候,诸如腰部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发生损伤或病变,任何原因导致的姿势失衡和某些内脏疾病都可引起腰痛,如风湿病、肾脏疾患和腰部肌肉、骨骼的劳损,以及外伤、腰椎增生乃至盆腔疾患等。

无论肾脏虚还是寒湿凝带经脉,湿热下注阻遏经脉都可引起腰痛,过度劳损也是引起腰痛原因之一。因此,可在加强腰背肌及脊椎间韧带锻炼的同时,进行足部按摩治疗。

(一)相关反射区及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肾、膀胱、输尿管、尾骨(内、外侧)、骶骨、腰椎、胸椎、颈椎等反射区(155)。

2、基本按摩手法:

(1)用力按压足后跟10~15分钟,每日l~2次。

(2)重点揉按足腰椎、肾脏反射区各3~5分钟,加按输尿管、膀胱、颈椎、胸椎、骶骨、尾骨(内、外侧)反射区各2~3分钟,每日1~2次。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人站立时是用腰支撑上半身,所以容易腰酸,特别是弯腰搬重物时,更容易造成腰痛,严重时须求医治疗。

2、穴道的指压,只要轻微刺激就容易感到疼痛。因此,特别在骨头的部位,不要过于用力。

3、腰痛往往与天气有关,常在阴雨寒冷时加重,所以要注意在严冬天气下对腰部的保暖。

4、每日按摩2次,10天为1个疗程。

5、长期坚持按摩效果显著。

(三)辅助疗法

1、烟灼隐白、大敦穴各5分钟,每日2次。

2、夜晚临睡或晨起时,挺直脊背,抱膝而坐,两脚拇趾相互重叠2~3分钟。

3、双脚自然站立,把脚后跟抬起立定,时间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或先用右脚尖直立1~2分钟,休息1~2分钟后,再换左脚尖,每日2~3次。

4、向后退步走,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5、用电吹风机温风对准脚心吹,直到脚部产生灼热感时移开。待灼热感渐消时,再吹第2遍,如此反复进行5~10分钟,每日2次。

6、取坐位,两脚伸平,足5趾朝上,以双手5指抚摩足5趾。

六、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因外力作用突然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的急性撕裂伤。好发于下腰部,椎间小关节和关节囊、腰骶关节及骶髂关节等。损伤后立即出现剧烈性腰痛、腰肌紧张、活动受限。肌肉、韧带和关节等的急性扭伤可单独发生,亦可合并存在。不同部位和组织的急性损伤其表现也不尽相同。常发生于搬抬重物、腰部肌肉强力收缩时。急性腰扭伤可使腰骶部肌肉的附着点、骨膜、筋膜和韧带等组织撕裂。本病在劳动者中发病率最高,俗称"闪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