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足部按摩疗法
5029300000017

第17章 妇科病症足部按摩方法(1)

一、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乳房的一种慢性非炎症性疾病,是指患者的一侧或双侧乳腺内可触及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肿块),黄豆大乃至鸽蛋大小不等,多散在或融合成不规则的团块,质韧不坚硬,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没有明显的边界,可活动;局部常有隐痛、胀痛或刺痛感,以月经前疼痛较为明显,经后减轻为特点,常伴有头晕、失眠、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等症状。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据调查约有6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多与精神因素和内分泌紊乱,特别是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气滞血瘀所致。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胸(乳房)、肝、肾、输尿管、膀胱、肺、脾、垂体、肾上腺、生殖腺、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区(162)。

2、基本按摩手法:

(1)依次点按生殖腺、胸(乳房)、肝、肾、膀胱反射区2分钟,按摩力度以胀痛为宜。

(2)由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输尿管反射区2分钟,推按速度以每分钟30~50次为宜。

(3)由足内侧向足外侧推按肺2分钟,要求同(2)。

(4)点按脾、垂体、肾上腺、胸部淋巴腺反射区各1分钟,要求同(1)。

(5)重复(1)、(2)、(3),时间减半。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患有妇科病者,要去医院积极治疗。

2、调摄精神,保持乐观情绪。

3、起居有节,平衡营养,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4、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5、每日按摩2次,10为1个疗程。

6、须长期坚持按摩,3~5个疗程后方显效果。

(三)辅助疗法

1、一手托乳房,一手五指并拢,在乳头和乳晕部使用轻柔的捻法按摩。

2、一手托起乳房,另一手五指靠拢,指端翘起,用指面松松抓住乳晕部,推进拉出约10次。继之加大力度,如此作3分钟。

二、产后缺乳

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和抗体,能被婴儿迅速吸收,且温度恒定、无致病菌、新鲜清洁、喂养方便、经济,也不容易导致宝宝过敏。母乳育儿的优越性已经无可争议。现在有些准妈妈产后乳汁分泌过少或完全无乳,称为缺乳。乳汁的分泌与乳母的精神、情绪、营养状况、休息和劳动都有关系。任何精神上的刺激如忧虑、惊恐、烦恼、悲伤,都会减少乳汁分泌。

西医学认为,产后缺乳多因乳腺发育不良,产后出血过多或情绪欠佳等因素引起。感染、腹泻等也可使乳汁缺少,或因乳汁不能畅流等所致。中医学认为,乳汁由血所化生,赖气以运行,因此乳汁的多少,与气血的关系极为密切。然而,气血的产生,有赖脾胃水谷精微的生化,若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经脉运行受阻等,均可造成缺乳的发生。

若要预防产后缺乳,可在妊娠期间就进行足部按摩疗法,且越早进行效果越好。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胸部淋巴腺、上身淋巴腺、脑垂体、大脑、甲状旁腺、肝、肾、生殖腺、胸等反射区,(163)。

2、基本按摩手法:

(1)按揉足上身淋巴腺、胸部淋巴腺、脑垂体、甲状旁腺、肾上腺、生殖腺、肾脏、胸反射区,每次10~20分钟。

(2)推按足肾、肝、大脑反射区各3~5分钟,捻揉各足趾5~l0分钟,尤其对趾尖处更应仔细按摩,揉压足心5分钟。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产后应尽早哺乳,并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

2、产后心情舒畅,禁房劳。

3、加强饮食营养,饮食有节。

4、防止挤压乳房。

5、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

6、手法轻柔,轻力度为宜。

(三)辅助疗法

1、分娩后,乳汁缺少,可在足部按摩的基础上,再按摩乳房。

2、先将两手洗净,左右手分开,抵在乳房的根部,然后分别左右交替地从乳房根部按摩到乳头,然后捏住乳头向外提拉;接着再用一只手捏住乳房并使之固定,用另一只手捏住乳头,轻轻地提拉;最后充分地抚摸乳房的周围。

3、每次20分钟,每日2~3次。

三、妊娠呕吐

妊娠呕吐即怀孕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的现象,是妊娠早期征象之一,多发生在怀孕2~3个月期间。若仅见怀孕后恶心、嗜酸、食欲减退、择食或晨间偶有呕吐痰涎等,这是妊娠早期常有的反应,属正常情况,一般3月后可自行消失,对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不需特殊治疗。少数妇女反应严重,呈持续性呕吐,甚至不能进食、进水、伴有上腹饮闷不适,头晕乏力或喜食酸咸之物等,这时称妊娠剧吐。本病多见于精神过度紧张,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的年青初孕妇。另外,胃酸降低,胃肠道蠕动减弱,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多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等,与妊娠呕吐也有一定关系。

妊娠呕吐,中医称之为"恶阻"、"子病"、"病儿"、"阻病"等。其主要由于胎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临床上一般分为脾胃虚弱与肝胃不和两种类型,前者可见恶心、呕吐清水、厌食、精神倦怠、嗜睡等症,治疗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主;后者可见恶心、呕吐酸水或苦水、胸胁胀痛、精神抑郁、口苦、烦躁等症,治疗宜平肝和胃、降逆止呕。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甲状腺、肾上腺、腹腔神经丛、肝、肾、甲状腺、胃、输尿管、膀胱、生殖腺等反射区(164)。

2、基本按摩手法:

(1)轻轻按揉足胃、肝、生殖腺、甲状腺反射区各3~5分钟。

(2)揉足腹腔神经丛、肾脏、输尿管、膀胱、肾上腺反射区各3分钟。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注意饮食卫生,宜食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

2、平时宜多吃蔬菜、水果。

3、为防止脱水;应保持每天的液体摄入量。

4、呕吐较剧者,可在食前口中含生姜一片,以达到暂时止呕的目的。

5、呕吐严重者,须卧床休息。

6、如出现高热、脉搏加快,皮肤、巩膜、小便发黄,呕吐、苦水者,应立即去医院作有关肝胆方面的检查。

7、妊娠期常可因胃炎、阑尾炎等引起呕吐,此时应注意疼痛部位与性质,以资鉴别。

8、每日按摩2次,7天为1疗程。

9、手法轻柔,取轻力度。

(三)辅助疗法

1、用烟灼法灼内庭穴或厉兑穴,每次5~8分钟,每日2次。

2、用手指按压百会穴(位于两耳尖头顶连线的中点)3~5分钟,每日2~3次。

四、月经不调

月经系妇女的生理现象,即表现为有规律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第一次出现月经,称为初潮,多发生于11~18岁之间。大多数妇女28~30天行经一次,但提前或延后7天以内仍属正常。月经持续时间,即经期长短,一般是3~7天。一次月经出血量约为30~50毫升。

月经不调是泛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月经改变,包括初潮年龄的月经提前,月经延后,月经的周期、经期与经量的变化,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以经量改变为主的月经过多、过少等。月经不调是妇女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有两大类:一是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一是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引起: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肾上腺皮持功能异常、糖尿病、席汉氏病等;肝脏疾患;血液疾患等。

西医学认为月经不调多因内分泌异常引起。中医学认为月经周期的变异与脏腑功能紊乱有关,经量的多少与气血的虚实有关。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脑垂体、甲状腺、生殖腺、子宫以及腹腔神经丛、腰椎、骶骨等反射区(165)。

2、基本按摩手法:

(1)按摩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丛、腰椎、骶骨等反射区各2分钟。

(2)按摩脑垂体、甲状腺、生殖腺、子宫反射区各3分钟。

(3)力度以有胀痛感为宜。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注意经期卫生,保持阴部清洁。

2、生活要有规律。

3、少吃生冷辛辣食品,宜以清淡为主。

4、调摄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5、在行经前7~10天开始按摩。

6、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

7、行经期不按摩,以免经量增多。

(三)辅助疗法

1、烟灼疗法灼三阴交穴、灼5分钟,每日1~2次。

2、推两脚后跟和推擦双足心,10~25分钟,每日1~2次。

3、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l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脚跟向脚趾方向推按3~5分钟,每日2~3次。

五、痛经

痛经是指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发生下腹痉挛性疼痛或腰骶疼痛症状,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西医痛经诊断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既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既有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等。器质性病变引发的痛经需先治疗原发性疾病。

中医痛经辨证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中医学认为痛经主要因情志不遂,忧思悲怒,肝郁气滞,瘀血阴滞引起。起居不慎,经期感受风寒湿冷,或恣食生冷、冲任二脉气血运行不畅也可引发痛经。身体阳虚,阳虚寒生,行经时气血凝涩也易引起痛经。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

功能性痛经适宜足部按摩治疗。

(一)相关反射区与基本按摩手法

1、相关反射区:

脑垂体、肾、生殖腺、子宫、下腹部等反射区(166)。

2、基本按摩手法:

用拇指按揉足部生殖腺、子宫反射区每侧各5分钟,脑垂体、肾脏反射区各3分钟,下腹部反射区5分钟。每次月经前1周开始按揉。

(二)注意事项及要求

1、不宜痛而服药,这样效果不明显,应以经前5~7天服药为佳。

2、不可盲目使用止痛药。据研究,痛经常使用止痛药者,癌症发病率比一般人高6.5倍。

3、疼痛剧烈患者,如见汗出、肢冷、面色青紧等,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4、痛经久治无效者,不宜坚持自疗,应到医院作妇科检查。

5、每日按摩2次,7天为1个疗程。

6、经期不宜按摩。

(三)辅助疗法

1、用按摩锤或发夹钝头刺激脚后跟10分钟,每日2次。

2、用牙签刺激水泉穴和脚后跟两侧,每次约5~10分钟,每日3~4次。

六、闭经

闭经是从未有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的现象。女子年过18周岁而尚未来月经者称原发性闭经,而已往月经正常,连续3个月以上不来月经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闭经的原因有功能性及器质性两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调所致的闭经为功能性闭经;器质性因素有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肿瘤、创伤、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等。按解剖部位不同分为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脑垂体及下丘脑性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