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足部按摩疗法
5029300000005

第5章 足部反射区及功能(1)

人体各组织器官在足部都有固定的相对应的反射区分布。人体各组织器官分布在双足的反射区位置,是按照机体各组织器官的正常解剖位置排列的。

一、足底反射区

足底反射区是由左、右足相互对称的反射区所组成(13,图-14),分别包括:

耳反射区,眼反射区,鼻反射区,前额反射区,颈项反射区,大脑反射区,小脑、脑干反射区,垂体反射区,三叉神经、颞叶反射区,头颈淋巴结反射区,斜方肌反射区,甲状腺反射区,甲状旁腺反射区,肺、支气管(食管、气管)反射区,心反射区,脾反射区,胃反射区,十二指肠反射区,胰反射区,肝反射区,胆反射区,腹腔神经丛反射区,肾上腺反射区,肾反射区,输尿管反射区,膀胱反射区,小肠反射区,盲肠、阑尾、回盲瓣反射区,升结肠反射区,横结肠反射区,降结肠反射区,乙状结肠·直肠反射区,肛门反射区,骨盆腔(失眠点)反射区,生殖腺(男性睾丸、女性卵巢)反射区。

(一)耳反射区

定位:双足第四、五趾近节趾骨底面、内外侧,及第四、五趾在足背趾根部的交点,左侧耳的反射区在右足上,右侧耳的反射区在左足上(15)。

主治:急慢性中耳炎、腮腺炎、各种耳病及平衡障碍、肾脏疾病等。

(二)眼反射区

定位:双足第二、三趾近节趾骨底面和内外侧,及第二、三趾在足背趾根部的交点,左侧眼的反射区在右足上,右侧眼的反射区在左足上(16)。

主治:近视、远视、老花眼、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眼底出血、角膜炎、斜视、复视、视力疲劳、肝部疾病等。

(三)鼻反射区

定位:双足拇趾远节趾骨内侧,从拇趾趾甲内侧缘中点起延伸至趾甲下缘的中点。右鼻反射区在左脚,左鼻反射区在右脚上(17)。

主治: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出血、鼻窦炎、鼻息肉等各种鼻病和上呼吸道疾患等。

(四)前额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底拇趾项端及第二至第五趾腹,右侧前额反射区在左脚,左侧反射区在右脚上(18)。

主治:前头痛,头顶痛,眼、耳、鼻和鼻窦的疾患,以及中风、脑震荡等。

(五)颈项(包括血压点和舌、口腔) 反射区

定位:颈项的定位在双足拇趾近节趾骨底面两横纹之间。血压点的定位在双足足底颈项反射区的中点。舌、口腔的定位在双足足底颈项反射区的内侧端(19)。

主治:颈项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高血压、颈椎病、视力模糊、视力疲劳等。血压点主治高血压病、慢性低血压病、颈椎病、脑血管病、眩晕等。舌、口腔的反射区按摩主治口腔黏膜炎、口腔溃疡、扁桃体炎、唾液缺少症等。

(六)大脑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底拇趾腹,右侧大脑反射区在左脚,左侧反射区在右脚(20)。

主治:头痛、头晕、头昏、失眠、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性偏瘫、视觉受损、神经衰弱等。

(七)小脑、脑干反射区

定位:双足拇趾趾腹的外下1/4到趾间关节外侧接近跟部的骨性突起,右侧小脑、脑干反射区在左脚,左侧反射区在右脚上(21)。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及帕金森综合征等。

(八)垂体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底拇趾腹正中央稍偏内侧一点或拇趾腹最高最软点(22)。

主治: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腺功能失调,小儿生长发育不良、遗尿,更年期综合征等。

(九)三叉神经、颞叶反射区

定位:双足拇趾远节趾骨外侧,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的反射区在右脚(23)。

主治:偏头痛、眼眶痛、鼻咽癌、牙痛、面神经麻痹及面颊和唇鼻部位的神经痛等。

(十)头颈淋巴结反射区

定位:双足各足趾根部之间相互交界的区域,包括足底、足背、趾间(24)。

主治:头昏、头晕、头痛、五官科疾病、疲劳、头颈部的炎症和肿瘤等疾病。

(十一)斜方肌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底,在眼、耳、颈区下方,呈一条横带状,约占前脚掌(跖垫)的上半部分。斜方肌反射区在同侧足上(25)。

主治:斜方肌综合征、肩周炎、落枕、颈椎病、手麻木等。

(十二)甲状腺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底第一跖骨1/2的趾骨头处至第一、二跖骨间,再延伸至趾端成"L"状区域(26)。

主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肿瘤、儿童发育不良、心脏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肥胖、消瘦、月经不调、痤疮、心悸、失眠、情绪不安等。

(十三)甲状旁腺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底第一跖趾关节外侧缘及足底颈项区外侧缘下方,邻近甲状腺区,或在相对应的足背的区域(27)。

主治:肌肉抽搐痉挛、过敏性疾病、骨质增生、胃肠胀气、白内障、失眠、癫痫、骨折恢复期、肾结石、更年期综合征等。

(十四)肺、支气管(食管、气管) 反射区

定位:肺反射区位于双足斜方肌反射区下方,由甲状腺反射区向外成扇形到足底外侧至肩反射区,支气管反射区起于第三跖趾关节处向上延伸至中节趾骨的远端(28)。

食管、气管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一跖骨与趾骨关节上下方,下接胃反射区。

主治:肺、支气管的反射区按摩主治各种肺部疾患及支气管疾患、大肠疾病等。食管、气管的反射区按摩主治食管及气管疾病。

(十五)心反射区

定位:①左侧足底肺的反射区的下方,第四、五跖骨远侧之间。②心脏关联区,相当于胸部淋巴结区域(29)。

主治:心律不齐、心慌、胸闷、冠心病等各种心脏疾病,小肠病、失眠等。

(十六)脾反射区

定位:左侧足底,第四、五跖骨底间的近侧,心反射区下方一横指(30)。

主治:脾脏肿大、贫血、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以及食欲不振、免疫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癌症等。

(十七)胃反射区

定位:第一跖趾骨关节后,第一跖骨体中前段(31)。

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泛酸、嗳气、呃逆、胃肿瘤等。

(十八)十二指肠

定位:在胰反射区下方,即双足足底第一跖骨基底段(32)。

主治: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及腹部饱胀等消化系统疾病。

(十九)胰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底第一跖骨体中下段,在胃和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33)。

主治:糖尿病、胰腺炎、消化不良、新陈代谢失调等疾病。

(二十)肝反射区

定位:右足足底下缘即肺反射区下方,第三、四、五跖骨之间上半部区域(34)。

主治:肝病、肝功能失调引起的营养不良症、疲劳综合征、眼疾、忧郁症等。

(二十一)胆反射区

定位:右足足底第三、四跖骨之间上半部,位于肝脏反射区之内(35)。

主治:胆囊炎、胆结石、失眠、消化系统疾病、忧郁症等。

(二十二)腹腔神经丛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底第二至四跖骨体近侧1/2,在肾反射区外周圆形(36)。

主治: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功能紊乱、生殖系统疾患、更年期综合征、失眠、腹部的疾病等。

(二十三)肾上腺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底肾反射区上方,第二、三跖骨之间(37)。

主治:肾上腺疾病、各种炎症、过敏性疾病、哮喘、风湿病、心律不齐、中暑、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

(二十四)肾反射区

定位:位于双足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38)。

主治:肾脏疾病、高血压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骨折、斑秃、耳鸣、眩晕等。

(二十五)输尿管反射区

定位:位于双足足底自肾脏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呈一弧线状区域(39)。

主治:输尿管炎症、结石,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等。

(二十六)膀胱反射区

定位: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40)。

主治:肾、输尿管、膀胱炎症和结石,其他泌尿系统疾患等。

(二十七)小肠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底第一至三楔骨、骰骨、舟骨以及跟骨结节远端,即纵向拇趾和第二至四趾之间片状区域(41)。

主治:小肠炎症、腹泻、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心律失常、失眠等疾患。

(二十八)盲肠、阑尾反射区

定位:右足足底,跟骨结节外前缘和第五跖骨底部连线部分的中后l/3交界处(42)。

主治:盲肠、阑尾的病变及肠道的疾病等。

(二十九)回盲瓣反射区

定位:右足盲肠区的上方一点(43)。

主治:胀气、肠道疾病等。

(三十)升结肠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底,跟骨结节和第五跖骨底部连线部分的前2/3处,即位于纵向第四、五趾之间竖带状区域(44)。

主治:结肠炎、便秘、腹泻、腹痛、痔疮、肺脏疾病等。

(三十一)横结肠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底,第-楔骨和第五跖骨内侧的横带状区域(45)。

主治:结肠炎、便秘、腹泻、腹痛、痔疮、肺脏疾病等。

(三十二)降结肠反射区

定位:左侧足底,跟骨结节外前缘和第五跖骨底部的连线,即位于纵向第四、五趾间竖带状区域(46)。

主治:结肠炎、便秘、腹泻、腹痛、痔疮、肺脏疾病等。

(三十三)乙状结肠·直肠反射区

定位:左侧足底,跟骨结节前缘成带状,在接近足底内侧缘时略向下(47)。

主治:大肠癌、便秘、直肠炎、乙状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痔疮等。

(三十四)肛门反射区

定位:位于双足足底跟骨前缘,直肠的反射区之末端,内邻膀胱的反射区(48)。

主治:直肠癌、肛门周围炎、痔疮、肛裂、便秘、脱肛等。

(三十五)骨盆腔(失眠点) 反射区

定位:双足足跟中央生殖腺反射区的上方,相当于针灸新穴的失眠穴(49)。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盆腔疾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