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本土精彩老童话大全集(超值金版)
5033500000045

第45章 风物童话(5)

轩辕黄帝点点头,又领众人走下山来。忽然一阵阵的醇香扑鼻而来。众人四处寻找,只见一个石槽中有半槽淡红色的水,香味正是从那里飘来的。容成子抢上一步,用手掬起饮了一口,不觉大叫起来:“仙酒!仙酒!”黄帝和众人一尝果然甘美,大家便狂欢起来。

轩辕黄帝吩咐就在这山中垒石造屋。第二天,大家便分头去寻找最理想的炼丹的地方。他们攀山越涧,石头碰破了腿脚,荆棘扯烂了衣裳,走遍黟山所有的山峰,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地方。黄帝便吩咐浮丘公搭炼丹台,容成子砌炼丹炉,众臣仆砍柴备薪。他自己却迫不及待地去找炼丹的药。

炼丹需用九十九枝灵芝草,九十九根九节参,九十九对羚羊角,九十九朵玉露花,九十九个豹子胆,九十九颗无花果,九十九枚赤叶松,九十九片冰薄荷,九十九粒朱砂丸,再加上九十九滴甘露水。要把这些东西配齐可真不容易。然而轩辕黄帝下定了决心,炼不出仙丹绝不下山。

黟山七十二座陡峭的山峰插在云中,有些地方连猴子也难上去,可轩辕黄帝却踏遍了每一寸山崖。带来的粮食吃完了,只好摘野果子充饥。那几个臣仆受不了苦,先后偷偷地跑走了。最后只盛下轩辕黄帝和浮丘公、容成子三人。他们千辛万苦地过了九年,才找齐了各味药,只缺少甘露水了。这时,浮丘公又病倒了,轩辕便把容成子留下照顾他,自己又爬进深山。这天,他累得很,看见桃花溪里有块光滑平整的大石头,就爬上去休息。他朦朦胧胧地闭着眼,忽然听见山林里传来一阵叮当悦耳的仙乐。不多久,他就看见丛林中走出两只仙鹤,边走边舞。仙鹤身后,有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的老仙翁,骑着一头雪白的鹿,正向他缓缓走来。他吃了一惊,赶紧起身施礼,向他打听何处有甘露。老仙翁笑而不答,只是掷下一快方巾。那方巾正飘落在他脚下。他定睛看时,见方巾上写着两字:丹井。黄帝欣喜若狂,一下醒来了,看脚下哪里还有什么方巾,原来是一个梦。他便一骨碌爬起来,在脚下石头上啃了一小块石屑。黄帝不灰心,一直掘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掘出一眼石井。井水清冽芬芳,果真是甘露。

浮丘公闻讯,病马上就好了,他们立即动手把各种药捣碎做成丸,然后升火开炉。

他们整整炼了三年,原先准备的像山一样高的柴垛烧完了。炼丹台附近的树全砍尽了,浮丘公和容成子不得不到远处去砍柴。轩辕黄帝在炉前烧火,他把最后一块松柴填进了炉膛,砍柴的还没回来。眼看炉膛内火势渐渐小了,黄帝急得坐立不安。炼丹的火万一熄灭,那就前功尽弃了。他又一次抬眼望望山道上,还是没有人影。怎么办呢?黄帝便把自己的一条腿伸进炉膛当柴烧,炉火这才旺起来。

烧着烧着,炼丹炉内骤然一声巨响,射出万道金光,远山近堑都被照得一片通亮。浮丘公和容成子急忙奔来,黄帝还安详地烧着他那一条腿呢。他俩把皇帝的腿拔出来,三个人看看丹炉,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丹炼成了!

那些半途逃走的臣仆,听见黟山一声轰响,又见万道金光,知道仙丹已经炼成了,便纷纷返来。可当他们赶到的时候,黄帝和浮丘公、容成子已经吃了仙丹,脱胎换骨,飘然成仙了。臣仆们见那三个人已慢慢飘离地面,便苦苦哀求也把他们带上天去。

轩辕黄帝看了他们一眼,没有答理。三人脚踩祥云,渐渐升高。有一个臣子纵身一跃,抓住了黄帝的胡须,想跟他一道上天,不料上至半空那胡须突然断了,把那个臣仆摔了下来,变成了一块怪石。黄帝的胡子落在地上变成了龙须草。现在山崖石峰边那一丛丛绿油油的龙须草,就是当年轩辕黄帝的胡子呢。

黄帝和浮丘公、容成子吃了仙丹成了神仙,从此长生不老,一直在为人类造福。因为黟山是黄帝炼丹的地方,后人便把黟山改称黄山了。

现在黄山七十二峰中的轩辕峰、浮丘峰、容成峰,就是纪念他们的。桃花溪里,他们用过的药、丹井至今还保存着呢。

庐 山

在很早很早的时候,鄱阳湖的岸边住着一户姓匡的人家,匡氏兄弟七人,老大叫匡俗。

这年,江南连月暴雨,洪水到处泛滥成灾。匡俗率领众人日夜奋战在抗洪阵地,筑堤坝,疏渠道,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搏斗,终于降伏了洪水。但是,他的六个兄弟在与洪水搏斗时都英勇地牺牲了。匡俗悲痛欲绝,昏倒在圩堤上。等他醒来的时候,四周没有一个人,只见到处是洪水冲毁的村庄、田园。他挣扎着爬起来,拖着沉重的步子,向前走去。走呀,走呀,天已经黑了,前面是一片汪洋。对岸隐隐约约望见好像是村庄,他心急如火,蹬着双脚,恨不得插翅飞了过去。可是,没有船只,好不焦急!

正在这时,忽然天空中飘来一朵五彩祥云。五彩祥云越来越近,最后飘到匡俗的身旁,变成了一头灰白色的驴子站在他的面前。匡俗一见十分惊喜,赶忙跨上驴背。灰驴昂首长啸一声,纵身向水面驰去,它涉水犹如平地。

不多一会,就来到对岸。匡俗帮助灾民抢救牲畜财产。他帮了东村帮西寨,日夜不停歇。累了,就在驴背上打一会儿瞌睡。就这样,灰驴跟着他跑了六六三十六个昼夜,来到鄱阳湖口,匡俗擦擦眼皮抬头一望,叫声不好,前面依然是汪洋一片,中间喷吐着数十丈高的水柱。洪水继续猛涨着,四处村落田园尽遭淹没,牛羊在水中挣扎,人们在水中呼救。

匡俗见此情景,心如刀绞,万分焦急!他跳下驴背,走近细看,发现原来这里有一个海眼,洪水就是从这个海眼中喷涌出来的。他想,只有堵住海眼,才能镇住洪水。这时,他急得束手无策,想不出个好法子来。

突然,他身边的灰驴嘶叫起来。匡俗猛一个念头涌上心来:这海眼不是一般人能治住的,非得借助神力。这灰驴本是从天而降,何不求它助一臂之力?主意一定,匡俗便转过身来,对着灰驴深深一揖,道:“仙驴,你为救人间百姓之难,降到凡间,陪我走了六六三十六天,不辞辛苦,真是感恩不尽!眼前,灾祸未除,望你显显神通,堵住海眼,拯救黎民百姓,百姓将永世不忘你的大恩大德!”

这条仙驴原在天庭修行,希望将来能成正果。不料,有一日它突然看见人间正发大水,成千上万的百姓遭到水灾,心中十分难过。于是,便毅然放弃修行,悄悄来到人间,助匡俗一臂之力。当它来到这里时,发现这海眼是东海龙王的东宫破了一个洞,只有用自己的身子去堵住这个海眼。它想到马上要离开匡俗,心里有些不忍。它想:匡俗要四处奔走,为民治水,没有坐骑,万一昏倒在荒滩野外,无人知晓,如何是好?……

匡俗治水心切,胸如火燎。他见仙驴站着不动,再次躬身求援:“切望大仙,同情百姓!”

仙驴暗想道:我修行九千九百九十余年,尚差一日之功方成正果。如今为了拯救黎民百姓,只好告辞而去!于是低下头来,四脚一跪,卧倒在地上。

匡俗一见,不禁心中大怒,骂道:“贪生怕死的畜生!要它何用?”便举起鞭子,猛抽了一下!

谁知,仙驴尚差一日之功,就等着一鞭之力!只见它四脚跃起,嘶叫一声,腾空飞奔而去。一时间,天昏地暗,大雨倾盆。

瞬息,雨停,天晴。洪水退了,海眼被堵住了!前面,一座巍峨的大山横空出世,镇在刚才喷涌洪水的海眼外。山峰直插云端。一会,整个大山被云雾笼罩,犹如一头熟睡的驴子,匡俗心中万般感激。他边拜边向大山走去。来到山上,搭座茅庐,住在里面,要为仙驴作伴。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有下过山。

人们为了纪念匡氏兄弟和仙驴,就把这座大山取名叫做“匡驴”。在匡俗居住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寺庙,正殿塑了匡氏七兄弟和仙驴的塑像,门楼上方安了一块金字匾,上面写着“匡驴”二字。

不知过了多少年,秦始皇来到这里,看见这座山非同一般,便问是什么山?地方官答道:“是匡驴山”。他登山游览,看见一座大寺庙,里面供奉的是匡氏兄弟像,外面门楼写的是“匡驴”二字。他一时兴起,命取来御笔,重新题了一块“匡庐”的御匾,并赦封此山叫做匡庐山。

后来,到了宋朝,赵匡胤做了皇帝。一次,游匡庐山时,看见了秦始皇题的那块“匡庐”的匾上,有个“匡”字跟自己的名字相同,心中不悦。于是,命人把御匾取下来,自己重新写一块挂上去。当他拿起笔写字时,想找个别的字把“匡”字代替,可是想了半天,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字来。他干脆不要“匡”字,只写了“庐山”两个字,制成金匾,把秦始皇的御匾换了下来。所以,庐山至今有三种称呼:本地的老百姓叫它“驴山”;文字记载中又有“匡庐”之称;人们习惯的叫法,还是称作“庐山”。

雁 荡 山

在很久很久以前,海边上有一座很高很高的山,山旁住着一位很穷很穷的少年,名叫阿嘎。阿嘎没田没地,只有一把开山锄和砍柴刀,靠打柴为生。阿嘎虽然很穷很穷,但勤劳朴实,有一副好心肠。

那时候,每天都有很多大雁成群结队从山顶飞过。阿嘎见它们飞得吃力,就叫道:“大雁大雁辛苦啦,快到这里歇歇脚!”大雁非常感谢阿嘎的热情邀请,经常聚集在山顶上歇息。

阿嘎见大雁飞得满身大汗,知道它们一定很口渴。可山上哪里有水让它们洗澡,让它们喝呢?他觉得很难过,下决心要在山顶上挖个湖。

挖湖可不是容易的事。山上石头多,草藤树根又多,挖起来又棘手又费劲,但阿嘎不怕。他先用柴刀砍去盘根错节的草藤,然后用开山锄挖树根。谁知道第一天挖下来,山锄就卷刃了。怎么办?磨!第二天山锄又卷刃了,再磨。磨呀磨呀,挖呀挖呀,就这样,阿嘎足足磨了七七四十九次山锄,足足挖了七七四十九个白天和夜晚,总算挖出了第一个湖。

大雁看到高山顶上有这么一个清水粼粼的湖,高兴得直拍翅膀,在湖里痛快地洗澡、游戏。“阿嘎给我们挖湖了!”这好消息在大雁中间一传十,十传百,百又传千。这以后,到这里洗澡的大雁越来越多了,多得连阿嘎都数不清了。

可是,有一天阿嘎却发愁了。因为到这里洗澡的大雁一多,一个湖的水就不够大雁洗澡了。怎么办?再挖!阿嘎是个坚强的人,不晓得怕困难。就这样,阿嘎足足磨了九九八十一次开山锄,足足挖了九九八十一个白天和夜晚,总算又挖出了两个湖。阿嘎把这三个湖叫做上湖、中湖、下湖。他还在湖边种上一些芦苇,好让大雁们阴凉一些。

每次大雁们从湖里洗完澡飞走时,总是感激地叫着:“阿嘎阿嘎多谢啦!阿嘎阿嘎多谢啦!”听到这叫声,阿嘎真比吃饱饭穿暖衣服还高兴呢。

不知过了多少个白天和夜晚。有一天,一条带风带雨的恶龙腾云驾雾从这里经过。它正走得汗臭嗒嗒的,忽然发现山顶上有三个湖荡,高兴得摇头晃尾。它打一个龙滚到了山顶。龙头钻进上湖,龙尾扎进下湖,龙身呢,刚好舒舒坦坦地浸没在中湖里。恶龙想:“好哇,我不走了,这地方就算是我的啦!”

阿嘎砍柴回来,看见这蟒蛇一样的大怪物在湖里打滚,搅得满湖都是污泥浊水,就喊道:“喂!这湖是我挖给大雁们洗澡的,你在这里做什么啊?”恶龙一听,不开心啦,这娃娃,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连我都不认识?就说:“我是专管江河湖的神龙,不管谁开的湖,一到我手里就是我的!”阿嘎一听,这家伙多蛮横哪!就揪住恶龙的尾巴和它评理。恶龙想:我不弄死他,这湖就霸不成了。想到这,恶龙就一蜷腰身,一张口就把阿嘎吞进了肚里,从嘴里流出的鲜血洒得湖边浸满了红色。

这时候,许多许多的大雁飞到这里洗澡来了。它们不见阿嘎,却看见一条粗大的恶龙把三个湖荡盘得没一点空余,就叫道:“恶龙恶龙快滚开!恶龙恶龙快滚开!”恶龙抬头一看:嗬!这么多的大雁啊,比下雨时的乌云还多,就说:“这是我的湖,怎么叫我走开呀?”大雁们一听,这个气啊,原来它是来霸占这个地方哪!就齐声叫起来:“恶龙无赖!恶龙无赖!”领头雁等大家安静下来,厉声问道:“恶龙快说,阿嘎在什么地方?恶龙快说,阿嘎在什么地方?”天上的大雁们一齐怒吼起来。恶龙一听,啊,这声音比打雷还响十倍呢!它慌了,指着山下说:“阿嘎摔……摔死啦。”一边说,一边就想溜,可是又不甘心,就大嘴一咧,把三个湖里的水都喝进肚里去了。大雁们朝山下一看,不见阿嘎人影,只见一摊摊的鲜血,气愤极了,纷纷嚷道:“打这个恶棍!打这个恶棍!”说着蜂拥而上,围着恶龙就打。恶龙招架不住,眼睛被啄瞎了,龙鳞也被大雁们啄得像雪片一样往下掉。恶龙痛得直打滚,想逃又逃不脱,想跑又跑不掉,只得往岩石底下钻,往岩缝里挤。大雁们每只衔一块石头往恶龙身上砸,又用泥土严严实实地把恶龙压在山岩下。从此以后,恶龙再也出不来了。

这座高山,因为阿嘎挖了湖给大雁洗澡游荡,就被后人取名为雁荡山。现在雁荡山的雁芙岗上还有三个湖,只是没有水了,那是因为湖水被恶龙喝光了。

直到今天,成群结队的大雁飞过雁荡山时,还在叫:“阿嘎!阿嘎!阿嘎!”那是它们在寻找好朋友——勤劳朴实的少年阿嘎哩!

老 人 山

桂林山水甲天下,到过桂林的人,都晓得洞大要数七星岩,山高要算老人山。这座山,坐北向南,面对桂林的大小群山,活像一位威严的老人。

相传秦始皇征调大批民夫修筑万里长城,被征去的民夫可受罪啦。监工的像催命鬼一样拿着鞭子,死跟在民夫的后面,日夜不歇地催着挑石头呀,抬石料呀,把民夫累得腰弯背拱,汗水哗哗直流。好多人累得死去活来,呼天保佑呀,天不答应;喊地搭救呀,地不显灵。

有一天,东海龙王三公主要到南海去朝拜观音菩萨,想走旱路,趁机看看凡世人间。她清早起来拜辞了龙王,跳出龙宫,驾起一朵祥云,腾上高空,飘飘游动。她站立云头往下界望去,只见黑压压成千成万的民夫,枯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光着膀子,拼死拼活地在长城下抬石头。于是,它便起了同情和怜悯之心,暗暗下了决心,要想法子帮助民夫解除苦楚。

三公主挥舞彩带,催紧飞云飘游到南海,按下云头,走进普陀岩,拜见了观音菩萨,开口禀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呀,你行行善心,救救修筑长城的可怜的民夫吧!”观音菩萨听了,扬起柳眉答道:“善良的三公主啊,秦始皇修长城是想抵挡外来敌人;你要帮助劳苦民夫减轻痛楚,我可以给你一枝柳枝,把南海中的石山赶去筑墙吧!”三公主听了非常高兴,接过柳枝,转身就往外走。忽然听到观音菩萨说道:“三公主,我助你赶山筑墙,你要依我两件事:第一件,一路之上不可贪图玩耍;第二件,一路之上不要同凡人说话。”

三公主连忙答应,到了南海,把柳枝往海水里轻轻甩动。只见海水翻滚,一座座石头山接连跳出水面,有的变成虎、豹,有的变成骆驼,有的变成大象,有的变成锦鸡……三公主看这些石头变成了飞禽走兽,喜得眉开眼笑。她挥动柳枝东边拦来西边挡,赶着它们徐徐朝北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