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说:“这个人不能留在世上!……万物都有其自生自灭的规律;众魔群起而攻之,拿破仑也将难逃厄运。”
一、雄心不减
现在,拿破仑正处于事业的鼎盛时期。与哈布斯堡的联姻,使得他的地位更加牢不可破。为了政治目的,拿破仑与十多年的结发之妻离婚。可喜的是,有了合法的子嗣。儿子的降临,巩固了他的王朝。如今,国内大局已定,他又可以像十一年前那样放手去闯了。当初,马仑哥战役的胜利,为法国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的保障。虽然,还没有征服英国,但与俄国相处得还算友好。西班牙当然不敢贸然行动,于是,拿破仑可以再次考虑自己的计划。
拿破仑若只满足于自己的数学梦,应该在查理曼帝国复兴后罢手,已经统治了欧洲众多的国家,何必非要去称霸世界;若他要满足于自己幻想家的梦想,势必进军恒河,英国,不过是他要占领印度的借口而已。但是,拿破仑要鱼和熊掌兼得!所以,他总在不断地更新着自己的梦想。他无法精确地算出西班牙与德意志境内人民的敌对情绪有多少,但是,他应该能够看到民心的向背!
孩子刚刚出生的这段日子里,拿破仑一时还没有决定,到底应该如何采取行动。幻想在警告他,众怒不可违!数学家也在提问:远征东方,结果如何?如果两方面都出了差错,会落得什么下场?前途,乃至整个帝国,都将毁于一旦。
拿破仑觉得自己的统治正趋于稳固,头脑中渐渐生出了宿命意识。有时会说出从前根本不可能说的话:“有一种力量,驱使着我走向未知的目标。可是,目标实现后,我又开始失望,不断地否定自己。我相信,世间还没有谁能够战胜我。可是,似水流年,时间已经不多。”
拿破仑仿佛预感到了自己将要逐渐走向消亡,只是他还不知道如何退出。他自己都说不清对俄战争的意义。三十岁时,他在尼罗河畔说:“我已经走投无路。”现在,他年满四十三岁,曾在参政院说:“现有的一切与我生死共存,我死后,这一切也将消失。那时候,我儿子每年能有四万法郎就不错。”
但是,他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衰退。埃及战争以来,他仿佛被宗教信念支配,认为自己必将成为亚历山大第二。他觉得此刻已经时机成熟,怎么能轻易地放弃?宰相祝贺他新年快乐,拿破仑忽然双眼放光,说道:“我得变聪明些,三十年后,再听你祝我新年好。”
拿破仑在埃及(1807年,安东尼·让·格罗男爵画)也许,拿破仑并没有变得更明智,但聪明永驻。发现商业战争给国家造成不利影响时,他能够冲破自己的禁令,允许从英国进口原料和染料。这是法国工业急需的。为此,欧洲大陆的国家,那些进口殖民地产品的人大发横财。拿破仑怎么能对此视而不见?他开始控制这些买卖,殖民地产品税被提高了一半,收入归国库所有。同时下令,查获的英国毛纺品必须烧掉,他不得不与这些商人展开游击战。
针对巴黎禁止进口英国商品的举措,伦敦当然要采取对策报复,即提高中立国船只进入港口的税费。于是,巴黎宣布禁止一切前往伦敦或马耳他港的船只通行。伦敦又下令出海的船不许悬挂本国国旗,而巴黎则不放过每一只在地中海经商的船,全部进行检查。美国政府明令禁止公民不许与欧洲有贸易往来,甚至连私人交往也不可以。拿破仑答应给美国一些特许政策,前提是美国人不去英国港口。
结果,英国货币开始贬值,银行业萧条,议会中的反对派要求停止战争。就是这样,拿破仑的和平建议仍然遭到拒绝。不久,西班牙发生动乱,显然是英国拒绝和谈造成的后果。
虽然拿破仑在西班牙驻扎有二十五万军队,但最终没能战胜威灵顿的三万军队。那些军官和僧侣联合起来,支持当地的叛乱者袭击法国军队。比利牛斯山北麓,法国儿童会说,拿破仑代表天主;而南麓的西班牙孩子则会说,法国帝王是魔鬼。
拿破仑的将领们不知如何应对眼前的局势,而且互相排挤。结果,马塞纳被派去葡萄牙,约瑟夫被割去了四个省。拿破仑给每个省派去一名将军,另外任命元帅有权统治四省。他果断地采取措施,因为,几个被封王的兄弟,谁也不争气,封地被搞得乱七八糟。不久,马塞纳被迫撤军,拿破仑愤怒地将他召回。
局势表明,只有拿破仑亲自到前线,才能扭转乾坤。那些元帅、军官,甚至是普通士兵,都急切地盼望着他。拿破仑对此看得非常明白,但他并没有去。他害怕被西班牙激进分子谋杀吗?还是对巴黎难以放心?最终,他派得力战将,也是自己的老战友马尔蒙去收拾残局,结束战争。
诸兄弟之中,拿破仑废除了路易的职位,收回他在莱茵河左岸的荷兰国土,并取消关税。这样一来,商人和海员中荷兰人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不满情绪高涨。拿破仑的这些决定,刺伤了这些国家内的民族感情,他低估了人民的力量,两个被迫为王的人也觉得荣誉受到了损害。
路易对此极为愤怒,于是把王位传给次子,自己逃离荷兰,不知所踪。拿破仑派人寻遍欧洲各地,终于在奥地利找到了他。虽然一代帝王觉得尊严受损,但毕竟是同胞手足,因此没有处分路易,还派人去照料他。他写信给母亲:“我已经找到路易。请勿挂念。您亲爱的儿子拿破仑。”
逃亡在外的路易得知兄长的态度后,这才把心放到肚子里,后来定居格拉兹,专心自己的文学创作。著有《玛丽》(又名《爱情之烦恼》1808),共三卷,内容是自己当年的恋情,以及拿破仑如何干涉的过程。约瑟夫也想效仿路易,让位退隐。拿破仑没有答应,他觉得与其让民主的兄长在巴黎无事生非,还不如让他去当个名义上的国王更为踏实。因此,约瑟夫被迫再次参与战争,觉得真是受煎熬!
至于轻浮成性的热罗姆和波利娜,仍然整天无所事事。缪拉和卡罗利娜则只顾忙着玩弄阴谋,大妹埃利兹,乐于阅兵狩猎。拿破仑对此虽然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也不喜欢她的过分张扬,于是写信提醒她:“托斯卡纳女大公,请注意自己的形象。”
家族成员中,已经没有谁能够对拿破仑构成威胁。瑞典老国王与英国关系不错,拿破仑就想办法迫使其退位。新国王对拿破仑忠心耿耿,想通过任命拿破仑某个姻亲为王的办法,讨好拿破仑。约瑟夫妻子的妹夫贝尔纳多特,因为对瑞典战俘态度友善,出乎意料地被选为瑞典王储。其实,是富歇从中动了手脚。拿破仑没有理由反对法国将军在国外成为王位继承人。而且,他也没能力干预。他说:“贝尔纳多特是个好军人,只是缺乏统帅的才能。不过是个老雅各宾党,跟其他人一样顽固,我看,他很难保住王位……但是,我不会插手此事。”
拿破仑真的如此放心?在这之前,那些不信任的人,他总会想办法留在巴黎,以便他监视。
事实有些出乎拿破仑的预料,贝尔纳多特最终戴上了王冠,而且,没有借助拿破仑的帮忙。这位瑞典王储,写信给拿破仑,愿意提供有偿的军队与武器。拿破仑看过信笑了笑,他明白信中的含意,却没有直接回复。他让人转告贝尔纳多特,他没有与王储们通信的习惯。贝尔纳多特将这番奚落牢记心中,没过两年,就抓住时机,开始报复!
拿破仑惊讶地发现,隐藏在暗处的危机已经开始蹿出火苗,而这一切起源于他对家族的狂热。他直言,家人以及那些贵族,令他非常失望。他曾在一封信中说:“封缪拉和我的兄弟为王,确实是个失误,我必须从中吸取教训……把财产还给逃亡的贵族,此举欠妥。应该把他们的土地没收充公,那些地主们不应该得到太多的钱。旧制度下的人,简直令人失望透顶。他们轻浮,而我是个生性严肃的人,怎么能与他们混在一起呢?我从未继承谁的财产,不过敛取了那些无人要的东西。现在想起来,也许任命些总督就可以了,这样,也省得那些元帅们做什么独立之梦。”
拿破仑终于意识到,称帝是极其危险的!要想保住皇朝,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他的麻烦来源于一时心软,当他处于强者的地位时,对自己能够名垂青史深信不疑,还不觉得要依靠宗祧来使自己扬名。他的家属以及那些元帅们,从他那里得到了数不清的好处,却在不久的将来恩将仇报。当他走向衰亡时,欧洲被阴云笼罩,那些得益于他的人们,却在想着如何踏着他的身体得到更多的好处!
拿破仑的家庭观念根深蒂固,要把自己的权势、地位等一切传给儿子,而且是这个光明正大、皇族出身的儿子。孩子降生后,举行了盛况空前的庆祝仪式,社会名流、达官贵人,都前来祝贺。施瓦岑贝格夫妇亲自前来参加庆祝会,奥地利驻法大使施瓦岑贝格亲王,此次法奥联姻中贡献突出。拿破仑满面笑容地来到亲王夫人跟前,送给她一只甲虫形宝石别针甲虫形宝石,埃及人把它当做富饶、再生的象征,用作护身符。,说道:“这只别针,是我在古埃及法老墓中发现的,一直随身携带作为避邪之物。现在,我把它送给您,因为,我有了儿子,已经不再需要它了。”
拿破仑认为:儿子的降生,会给他带来好运,帮他逢凶化吉。因此,他不用再带这护身符了!至于他的那些国王兄弟,怎么能够和自己的儿子相提并论呢?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拿破仑有些后悔,如果早些与约瑟芬离婚,也许这十多年可以少很多征战之苦。多少青春年华,在战场上度过。为了留给后人更多的丰功伟业,拿破仑南征北战,立志图强,这一切,不都是为了孩子吗,等他来到人世时,已经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可是,这个孩子来得太迟了!拿破仑一生步步登高,有谁能超越他如此快的步伐!二十四岁只是个尉官,三十四岁时已经登上御座。在四十岁以前,他早就该得到儿子的。如今,法兰西帝国还能兴盛多久,不得而知,自己的儿子,能否顺利地拥有这一切,长久不衰?
已经开始走向衰老的帝王,膝上,企盼多年的孩子尚在牙牙学语。他试着把自己的帽子戴在孩子头上,吃饭时,看着孩子在地上爬行,再大些,亲手扶着他在书房里蹒跚学步。
拿破仑在用游戏的方式考虑战争,小棒被当做士兵,散落在地上,他正琢磨着怎样击败西班牙境内威灵顿的部队。此时,孩子来到门口,宫中规定,保姆不可以跨越门槛。拿破仑亲自走上前去,抱过儿子,让他坐在木棒军中,脸上洋溢着爷爷般满足的笑容,他对孩子的宠爱可想而知,战局大乱,他却高兴得哈哈大笑。如此高高在上的帝王,跑到镜子前,给孩子做鬼脸,把他征服欧洲的剑,带在两岁孩子的身上。
拿破仑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他是个机敏、有志气的孩子,与我的期望一致……我的儿子身体非常棒,长得壮壮的。他的嘴、眼睛,包括胸脯,都继承了我的特点,在他身上,我有太多的希望。”
在给约瑟芬的信中,拿破仑也不停地在夸赞自己的儿子。他要约瑟芬像过去一样,对他保持亲密的语气,责备她为什么离婚后在信中称自己为“陛下”。他在信中说:“你现在对我的态度大不如前。可是,我对你的感情没有变,你要相信。为此,我不去解释,只要你把我的信拿出来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我们谁更友好。”不仅如此,更让帝王感到不愉快的是,约瑟芬总是在不断地欠债。拿破仑本来以为,她的年金300万法郎,应该有一半富余的。“十年后,你就拥有1500万法朗可以传给子孙后代。让我听到你身体健康的消息吧,你要把身体调理得棒棒的。”可是,约瑟芬却不管这些,依然花钱如流水,拿破仑于是吩咐管家,如果她不知道省吃俭用,不许再给她钱。
结婚以后,拿破仑就很少去见约瑟芬了,包括他以前的情人。他对待婚姻是非常严谨的,称得上是位模范丈夫,这正是意大利人的特点。他如此做的另一个目的,是因为自己位居万人之上,得为臣民作出榜样。玛丽·路易丝为人倒也随和,没有民族偏见,很快就把自己融入法兰西中了,两个人生活得也算美满。拿破仑有时间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来陪妻子。她学骑马时,就不离左右地保护她,指导她。帝王是没有等人的耐性的,可是,现在如果王后吃饭时来晚了,他会坐在那里等她,为的是两个人一起用餐。因此,王后对帝王并无惧怕,甚至跟奥地利大使说他有点怕她。这对拿破仑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让奥地利皇帝对自己印象极佳,这也是他的一个政治策略。因为维也纳方面若得知玛丽·路易丝在这里生活幸福美满,会对他非常有好处。于是,拿破仑把梅特涅邀请到自己宫中,热情地招待他,告诉他可以随意地在这里停留,直到有人来接他。之后,他带上房门离开,给梅特涅和玛丽·路易丝留下自由的空间。一小时后他再回来,狡黠地笑着,问梅特涅还有哪些不满意之处,王后看上去十分开心。
这样,拿破仑内心的重压和紧张也得到了缓解。其实,几年来,玛丽·路易丝的作用是,用她的青春、活力,让帝王得到一些快乐。事实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法奥联姻,并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从根本上缓解政治上的矛盾。
奥地利常常会利用与欧洲王室联姻来为自己谋得好处。他们寄希望此次联姻能够得到拿破仑两个省的聘礼,结果没能如愿。弗朗西斯皇帝对于这个科西嘉人曾经加在他身上的屈辱,念念不忘。为此,玛丽·路易丝嫁给拿破仑,他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女儿前脚离开霍夫堡,这位皇帝就开始后悔,为这一婚姻而感到委屈,认为伤害了自己的尊严。为了找回面子,弗朗西斯派人在托斯卡纳档案中查找波拿巴的族谱,尽管这些档案已经发黄变质,查啊查啊,一直追溯到十一世纪。两人再次见面时,奥地利皇帝说:“没想到,十一世纪时,波拿巴的祖上住在特雷维索。”拿破仑不无顽皮地答道:“谢皇上夸奖,我会成为家族中的卢道夫卢道夫(1218—1291):哈布斯堡王朝创建人,弗朗西斯皇帝的祖先。拿破仑这么回答,是说自己要做拿破仑皇朝的开创者。!”虽然他的回答很机智,但没有想到这样的狂妄自大之言,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此后,奥地利皇帝常常会想起这句话,并左右着他的思想,到底是反对还是支持这个女婿呢?拿破仑意识到自己这句话的后果时,为时已晚。“如果当初我能够对这个家伙假意奉承,哄得他高兴,那么来比锡战场上,就可以少十万敌军!”
不过,对于奥地利帝王他倒是也有赞成之处,毕竟,这是个正统皇帝。一次,拿破仑看到妻子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尊敬的父皇陛下,教皇在为您祈福。”他觉得这样写很好。也许,他想到了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因为,他曾宣称自己是朱庇特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