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好心态胜过好医生
5037700000021

第21章 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用艺术情趣调整心态(1)

吟诵诗歌可治心病

诗歌是一种发自心声的艺术,它是诗人精神世界的细腻展示和各种情感的优美流露。而诗人堪称人类丰富情感的集大成者和心灵的代言人。正因为如此,历史上那些著名诗人创作出的脍炙人口的诗歌才广为流传,与大众产生共鸣,给人以愉悦,以感召,以激情,以鼓舞,以心灵的震撼。

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心理学家们根据诗歌“最接近人类灵魂”这一特性,发现了诗歌的药用价值,探索用诗歌来治疗心理疾病,获得了可喜的成功。有心理学家从各国历代著名诗人的优秀作品中精选出他认为药用价值较强者,按照心理学的要求分门别类,汇集成册,在每首诗歌后标明注意事项,包括这首诗歌的心理作用,主治何种心理疾病,“药量”是多少,什么时间“用药”效果最佳,以及禁忌症等等,与普通药品的注意事项相差无几。此外,还在每一章节写上指导性的文字,比如某种心理疾病需要用某类诗歌治疗几个疗程,每个疗程应该大声诵读多少首诗歌,哪一首应该诵读多少遍等等,以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这种用来治疗心理疾病的诗集据说还很畅销。

用诗歌养心、护心、疗心,并不完全是当代心理学家的发明,只不过当代的心理学家将它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并加以系统化而已。远在1900多年前,宗教人士就编写了许多文辞优美的祈祷诗和赞美诗,让人们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反复念诵,以减轻心理压力,消除内心的痛苦和忧伤。平日里怀念家乡和亲人时,我们会唱《念故乡》等思乡歌曲,消除心中的郁闷;陷人情网不能自拔时,我们会唱《温柔的倾诉》等爱情歌曲,排遣心中的惆怅。用诗歌当药治疗心理疾病,不外乎应用了心理治疗中的疏导、宣泄和暗示等疗法。

中国是诗歌大国,古往今来的诗人们创作出的作品浩如烟海,仅唐宋两代,能搜集并刻印成册的诗歌作品就有10万余首。如果算上流行于民间的各族民歌,那就多得无法计数了。然而,我们在利用诗歌治疗心理疾病方面却落后于西方国家。虽然近年来国内一些心理学家已经开始探索用诗歌治心病,比如让酗酒者反复当众大声诵读李白的名诗《将进酒》,让他明白酗酒的坏处,醉酒的狼狈,逐渐改掉贪杯的毛病;让害相思病的人不断诵读宋代婉约派词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让他懂得真正的爱情并不受远别的阻隔,从而消解忧郁,升华爱情,振作精神。

练习书法可养心长寿

书法艺术除交流思想、传播知识、供人观赏外,还有其不可忽视的养心保健功能。

只要稍稍涉猎一下我国历代书法大家的辞典或传记,便可知道他们大多延年益寿的事实:智永活至100岁,欧阳询活至85岁,虞世南活至81岁,柳公权活至88岁,颜真卿被杀时已是76岁,文征明活至90岁,董其昌活至82岁,梁同书活至92岁。现代书画家长寿者,亦不乏其例:吴昌硕活至84岁,沈尹默活至89岁,孙墨佛年过百岁。

有人对明清两代20多位高僧与书画家的寿命做过一个比较,书画家的寿命平均为79.7岁,高僧的寿命平均为67岁,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书画家较之高僧还长寿。

书画活动之所以能使人健康长寿,是有其心理与生理上的科学原因的。

从心理方面来说,我国书法十分讲究“意念”,用笔之前要“旷怀畅情”、“凝神绝虑”“赏心悦目”,即要在安宁、平隐的心境中用墨运笔,这就使大脑中枢神经得到愉快的信息储存,心灵得到净化,乐而忘忧。

王羲之说:“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先,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刘熙载更是强调说,作书“必先释智遗形,以至于超鸿滢,混希夷,然后下笔”。黄匡在《瓯北医话》中谈到“学书用于养心愈疾,君子乐之”。何乔番在《心术篇》中更是把书法与健康关系说得直接、明白:“书著,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

此外,书法是一种艺术,人们练书法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艺术享受,在书法活动中可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意趣,在“龙飞凤舞”的挥毫中获得美的愉悦,从而达到静心养性,陶冶情操,美化心境的目的。

从生理方面来说,在书写前要求有正确的身体姿势:头正、挺胸、直背,双肩齐平,两脚平落于地,落笔时要求腕平、掌虚、指实,要用臂力、腕力、指力,才能使笔锋刚劲有力、以气夺人。因此,运笔过程形成精神、动作、呼吸的一致性,这对全身神经系统,内脏器官起到调节作用,达到各脏器的平衡。

通过对身形的严格要求,从而提高书法的意境:写一点,好似“高峰坠石”;写一横,犹如“长舟之截江渚”;写一直,仿佛“冬笋之挺寒谷”,挺拔而刚健;写一撩,直如“崩浪雷鸣”……

许多书法家都十分注意锻炼自己的臂力,像颜真卿,就喜好打拳、举重,即使在下雨天,也托双手于胸前提一重物在室内行走,久久不放下,年过半百时,他还常与小伙子扳手腕“斗力”,75岁高龄时,他还能将双臂撑于两张坐椅背上,悬足,双臂屈伸数百下。他的书法笔酣墨饱,浑厚遒劲,与他巨大臂力不无相关。

王羲之也是臂力过人,他常挥刀、舞剑,在劈、刺、挑、撩、提、挂、架、抹等缓慢、疾速中锻炼臂、腕、指力,古有笔力“人木三分”之说,指的就是王羲之。

传说有一次,他在兰亭写完一张字后,心情高兴,顺手将笔掷了出去,竟然飞出20里外,一直飞到绍兴城里,穿过一条胡同,落在一座小石桥上。从此,这条小胡同便被命名为“笔飞弄”,那座小桥被称为“笔架桥”,一直沿用至今。显然,这故事是艺术夸张的,但王羲之臂力过人却是事实。

书法活动之所以能健身,还可以于武术上的相似处得到解释。武术讲究的是气沿丹田,强调动静起伏,运转自如,刚柔相济,这与书法中以平垫底、平中见奇、虚实相兼、笔断意连、四面出锋、八面盘转的道理一样。

书法家常把剑术中的撩、劈、刺、闪等招数运用于书法之中,形成书法中特有的气韵、豪放、刚柔相济的风采,特别是武术中的太极拳,讲究“体松、气固、神凝”,即要求肌肉放松、全神贯注,排除杂念,重心在腹。书法的泼墨运笔,提按转折,曲放收止,也要求以精、神、气为基础,心正气和,意力并用。久而久之,便能起到舒筋活血、壮腰固肾、调节大脑功能,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近年来,有人把书法与太极拳结合起来,熔于一炉,更是一种创造。我国书法艺术与太极拳术的结合,会在强身健魄、养心益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弈棋可怡性养心

琴棋书画是我国四大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千百年来,这四大艺术形式不仅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也为人们修心养性、健脑益智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作为棋、牌的艺术活动也能起到养心益智作用。

1、弈棋:有益的心智游戏

我国传统棋类,如围棋、象棋,雅俗共赏,变化万千,趣味无穷。弈棋之时,精神专一,意守棋局,杂念皆消,神情有弛有张。所以,善弈者多长寿。老年人退休、离休之后,多参加弈棋活动,对于解除郁闷、孤独感,大有好处。

弈棋,是一种“斗智”的艺术,是锻炼智力的一种好的娱乐活动。它能帮助人提高记忆力,使大脑皮层的活动功能增强,还能提高理解和判断能力,加强算度,算度越探、越准,获胜的机会越大。纹枰对坐,从容谈兵,奥妙莫测,“乐在棋中”,把人带到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享受到无穷的乐趣。同时,对那些智力迟钝、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的老人,弈棋实在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但是,“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好的一方面,也有有害的一方面。弈棋也应适度,如果通宵达旦,“弈而忘返”,不仅对身心无益,反而会使心神内耗。

2、扑克牌:百姓的娱心乐趣

扑克牌最早流行于印度、埃及等国,后传人欧洲。15世纪后,随着印刷术不断发展,扑克牌也逐渐在世界各国流传起来。

扑克牌是一种娱乐用品,在我国城乡广大群众中普遍流行,每在节假日或闲余之时,亲朋好友便聚在一起玩牌取乐。经常玩扑克牌不仅可以增进同志之间的感情交流,还可以促进大脑思维并提高判断能力,对于人的情绪安定和防止大脑皮层的早衰也有益处。但值得注意的是,扑克牌是一种集体活动用品,经过很多人接触,容易沾染上各种细菌,而成为病菌的传播途径之一。

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操

音乐对人心理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但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我们则应该因人而异,也就是说不同的心理疾病,我们则应该采取不同的音乐疗法。

情绪抑郁的人可选择具有“忧郁美感”的爵乐,当病人能够从心灵接受这些乐曲的“美感’的沐浴时,内心的忧郁情绪也就会慢慢消退。

性情急躁的人则适合听一些节奏较慢、能够引起人深思的乐曲,如一些节奏缓慢的古典交响乐曲,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人的心态,避免急躁情绪的发生。

悲观的人则应该多选择一些粗犷、宏伟、令人振奋的音乐。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患者某种坚定的力量和信心,使患者重新振奋精神,来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对于记忆力衰退的人来说,一些熟悉的音乐则往往能够把他们带到过去熟悉的环境中,有助于他们回想起以前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对恢复记忆是极为有效的。

有实验发现,一些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在听一首抒情味很浓的小提琴协奏曲后,血压即可下降1.3~2.7kPa。所以,对于这类病人来说,最好能够选择一些能够使心情平静的音乐。

而一些富有诗情画意、轻松幽雅和抒情性强的古典音乐或者轻音乐,则能够消除产妇紧张的情绪,使她们心情松弛,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感,对分娩有一定的好处。

总之,只要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所处的环境,因人而异,对症用“乐”,就能够起到调节病人心理的作用,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音乐是什么?是一幅生活的诗与画,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每天忙碌奔波的我们,可以在音乐中回归自我,回到大自然,并让心灵变得清静、悠远,到达超脱尘世的意境。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沏一杯茶,放一段音乐,空空的房子马上有了生气,随着虚实变化的音符,你的心将回到高山流水、琴棋书画的诗意时代。好的音乐,可以让你得到净化,好好地听听,千万不要让忙碌和劳累破坏了让音乐净化心灵的机会。

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也是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一丝闪现。眼眸是人心灵的窗口,音乐则是灵魂的呐喊;如果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语言是不分国界的话,那就是音乐。一杯清茶、一首好歌、一段旋律、一曲和弦,此时此刻会使你感受那来自天边的声音!

读书可滋养心灵

人的心灵就像土地一样,也是需要不断地施肥,不断地灌溉,以增加营养。否则就会干涸、瘠薄,生长不出茁壮的庄稼。当然,给心灵增加营养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阅历、经历、体悟,等等,但读书则是最便捷、最中用、最有效、最实际的一种方法。

书籍是哺育心灵的母乳,是铸造灵魂的工具,是启迪智慧的钥匙。“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其阅读情况是息息相关的。“人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观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一个不爱读书的人肯定容易缺失人文精神。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世上能识字、会读书的人,一般都拥有“三个世界”,即: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不识字、不爱读书的人在时间与空间上与之比较自然就相距甚大,至少对过去和未来知之甚少,尤其是现代社会,一个文盲,一个不读书的人,恐怕自身生存质量都是大问题,更不可能做出许多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