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全集
5045400000002

第2章 选定目标与策划——确定生活目标,长远规划,努力实现(1)

只想拥有一双合脚的鞋子

刚刚读小学三年级的一位小男生,身高却达到1.70米。1996年,当他16岁时,身高已经达到2.20米,穿的鞋子是53码。这么一位“巨人”,让他的父母日夜犯愁。因为,53码的鞋子全中国市面上根本买不到。

巨人般的儿子望着为自己的鞋子而心急如焚的父母,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常跟同居一室的青年队好友刘炜说起自己的“远大志向”:“我一定要努力,进了一队,就不愁没鞋子穿了。”

他就是姚明。姚明今天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球星,可当初他的追求目标却不是拿冠军、去NBA、当球星。他玩命地训练,奋勇地拼搏,只是为了有一双合脚的鞋子,让全家人不再为他穿鞋而发愁。

也许姚明如此简单的目标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正是这看似简单得不可思议的目标成就了姚明今天的辉煌。他认真实际地确定着自己人生每一阶段简单的追求目标,并不断地去实现它,超越它。

生命感悟:每个人确定自己的追求目标并不难,难就难在对目标的实现。许多人志向高远、目标远大,到头来却无法实现。于是乎就有人感慨: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回首人生旅途中那许许多多被人们毅然抛弃的半截、大半截未竟事业和目标,我们再一次反思姚明:要想走路,先得想拥有一双合脚的鞋子,还得一步步地来。

人生从设定目标开始

罗成今年未及而立,已经拥有了一个家具公司和一家砖厂。事业有成的他,在我们市里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

一天,有个年轻人慕名前来拜访他,求取成功的秘诀。罗成什么都没说,只是让他去自己所属的砖厂帮工人们给客户装砖头。

傍晚的时候,那个青年疲惫不堪地回来。“你今天装了多少块砖头?”罗成问他。青年一脸茫然,显然他没有注意到这个数目问题。“你今天和两个工人一起装了5车砖头,”罗成告诉那个青年,“明天你再来试试,看用相同的时间,能不能自己装5车砖头。”“可是,”青年伸出磨出水泡的手,“我已经尽了全力了啊!”“明天再来试试,我把我成功的秘诀告诉你。”罗成对他许诺。第二天傍晚,那个青年又准时来到罗成的门前,比昨天更疲惫。

他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罗成:“今天我真的独自一人装了5车砖头。”“今天和昨天比差距那么大,是什么原因呢?”罗成引导他。

青年想了一下,忽然眼睛一亮,神情豁然开朗。“那是因为我有了目标。”

“不错,”罗成赞许地说,“我想你现在可能已经知道我要告诉你的秘诀是什么了,那就是做事前先设立一个目标。当我还是一个穷光蛋的时候,我就把成为一个万元户作为行动的目标;成了万元户,我又把十万、百万当作目标。是一个又一个目标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功。”生命感悟:其实,有时候人生之旅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设定一个目标。朋友,选定了方向,就努力向前吧!

永远不会太晚

美国老人哈里·莱伯曼74岁退休后,6年里经常去一所老人俱乐部下棋,消磨晚年时光。一天他又去下棋时,女办事员告诉他,往常那位棋友因身体不适,不能前来陪他下棋了。看到老人一副失望万分的样子,热情的办事员建议他到画室去转一圈,还可以试画几下。老人听了哈哈大笑:

“你说什么,让我作画?我从来没有摸过画笔。”“那不要紧,试试看嘛!说不定您会觉得很有意思呢!”

在女办事员的坚持下,莱伯曼来到了画室……那一年,莱伯曼80岁,第一次摆弄起画笔和颜料。回忆起这件事时,老人感慨地说:“这位女办事员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从那以后,我每天去画室。她又使我找到了生活的乐趣。退休后的6年,是我一生中最忧郁的时光,没有什么比一个人等着走向坟墓更烦恼的事了。从事一项活动,就会感到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提起画笔后,莱伯曼不因年岁已高而把绘画当作一项单纯的消遣活动,他全身心投入,进步很快。81岁那年,老人参加了一所学校专为老年人开办的10周补习课,第一次学习绘画知识。第三周课程结束时,老人对任课老师、画家拉里·理弗斯抱怨说:“您给每个人讲这讲那,对我却只字不说,这是为什么?”理弗斯回答说:“先生,因为您所做的一切,连我自己都做不到,我怎敢妄加指点呢!”最后,她还出钱买下了老人的一幅作品。从此,莱伯曼更加发奋了,对绘画倾注了全部的热情。4年后,老人的作品先后被一些著名收藏家购买,并进了不少博物馆。美国艺术史学家斯蒂芬·朗斯特里评价莱伯曼是“带着原始眼光的夏加尔”。

1977年,莱伯曼101岁了。这年的11月,洛杉矶一家颇有名望的艺术品陈列馆举办第22届展览,题为“哈里·莱伯曼101岁画展”。4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其中不少是收藏家、评论家和新闻记者。在开幕仪式上,莱伯曼对嘉宾们说:“我不说我有101岁的年纪,而是说有101年的成熟。我要向那些到了60、70、80或90岁就自认为上了年纪的人表明,这不是生活的暮年。不要总去想还能活几年,而是想还能做些什么。着手干些事,这才是生活!”

生命感悟:人生不只是从呱呱坠地时开始的,无论是少年、青年,还是壮年、暮年,每个年龄段自有它的美丽和迷人,只要确定一个奋斗目标,并着手去做,就都是一种开始,一种出发,永远也不会太晚。

名气的价值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拟以3万美金的年薪,聘请曾任南部联军统帅的名将李将军为该公司董事长,但遭李将军拒绝。理由是他对人寿保险业务毫无心得。

公司负责人当即告称:“阁下对人寿保险业务无心得无所谓,我们需要的是您的大名。”

“好的,可见我的名气很有价值,”李将军严肃地说,“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不得不告诉你,我要把它用在与它价值相配的地方。”

30000<1500,这在数学上是谬误,但在李将军那里却是名气的价值,于是我们便不难明白李将军为何在美国颇受尊敬。

生命感悟:一个真正伟大睿智的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价值,更知道如何找到价值的归属。

向人生的高空飞翔

有一块石头在深山里寂寞地躺了很久,它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当它把自己的理想告诉同伴时,立刻招来同伴们的嘲笑:“瞧瞧,什么叫心比天高,这就是啊!”“真是异想天开!”……这块石头不去理会同伴们的闲言碎语,仍然怀抱理想等待时机。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这里,石头知道这个人有非凡的智慧,就把自己的梦想告诉了他,庄子说:“我可以帮你实现,但你必须先长成一座大山,这可是要吃不少苦的。”石头说:“我不怕。”

于是,石头拼命地吸取天地灵气,承接雨露惠泽,不知经过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翅膀击山,一时间天摇地动,一声巨响后,山炸开了,无数块石头飞向天空,就在飞的一刹那,石头会心地笑了。

但是不久它就从空中摔下来,仍旧变成当初的模样,落在原来的地方。庄子问:“你后悔吗?”“不,我不后悔,我长成一座山,而且体会过飞翔的快乐!”石头说。生命感悟:人的一生就像石头一样,最初的开始和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但过程却各各不同。一个人的目标定得高,他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即使经过全力打拼仍不得实现,但至少也比他人走得远、实现得多。

一步一个脚印

很多人问:设定目标很重要吗?设定目标固然很重要,可是,“计划”更重要。

既然计划比目标更重要,要达成目标就要有详细的计划。

当你列出目标之后,请你列出一个详细的计划,把计划依照优先顺序排列好,这样会使你达成目标的几率大幅度地提升,这也是每个成大事者所做的事情。“一步一个脚印”,这个道理不知道被重复过多少遍。在此,我们希望你也能深知其道,把自己人生的目标分阶段地实施,切忌有一下到位的想法。没有这样一个分阶段的习惯,可能会在某一时段摧毁你的身心。成大事者的良好习惯是有大目标,也有小目标,用小目标组合大目标!

生命感悟:千万不要靠运气过生活,一定要靠目标和计划过生活,这是成大事者必备的条件,也是每一个成大事者不断在做的事情。每一个成大事者都有明确的目标,也都有伟大的梦想,同时他们都具有具体可达成的计划和期限。

盯着一只羊追

在非洲的拉马河畔,肥嫩的青草一望无际,草丛中的一群群羚羊在那儿欢快觅食。突然,一只非洲豹向羊群扑去,羚羊受到惊吓,开始拼命地四散奔逃。非洲豹的眼睛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穷追不舍。在追与逃的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只又一只站在旁边惊恐观望的羚羊,它只是一个劲地向那只未成年的羚羊追去。终于,那只未成年的羚羊被非洲豹扑倒了,挣扎着倒在血泊中。在追赶的过程中,豹子为什么不放弃先前那只羚羊而改追其他离它更近的羚羊呢?因为豹子已经跑累了,但其他的羚羊并没有跑累,如果在追赶中改变目标,其他的羚羊一旦起跑,转瞬就会把疲累不堪的豹子甩到身后,因此豹子始终不丢开已经被自己追赶累了的羚羊,直至它成为猎物。

生命感悟:初入社会的我们,都应该学学非洲豹“盯着一只羊追”的精神。

目标

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一位作家拜访了一位84岁的老学者。在学者那狭窄的厨房里,作家向学者倾诉了内心的困惑。

学者:“你应该抓紧现在和未来的日子。”

作家:“是的,我在尽力,但是,我已经浪费了几十年。”

学者摇摇头:“达尔文说他贪睡,把时间浪费了,却写了《物种起源》;奥本海默说他锄地拔草,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成为‘原子弹之父’;海明威说他打猎、钓鱼,把时间浪费了,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说她为孩子和家务,浪费了时间,然而她不但发现了镭,而且还把孩子教养成了科学家!”

作家大喊:“这些人都是天才!我只是个平凡人,愚蠢的平凡人!”

“你有权评定你自己是愚蠢的平凡人,但我说,只要有确定的目标,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都不会妨碍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于思考和研究。他们自以为浪费了时间,实际上并没有浪费。”

“但是,我年纪大了。”

“我70岁那年,拟定了一个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计划。当时,我向一位30多岁的年轻朋友谈到这个计划,他笑了笑。我知道他为什么笑。在他看来,70岁的老人,时日已不多,还能做些什么?10年过去了,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实验室里忙着。”学者挺了挺胸,笑了。“你那位年轻的朋友呢?”作家问。

“不再年轻,已经中年啦!”

“对他来说这10年应该是黄金年龄,相信有很不错的记录。”

“没有,他也承认过去的10年是空白,真正的空白。”“为什么?”

“依旧熙熙攘攘,庸庸碌碌地生活。10年,一眨眼就过去了。”

这一番话,如当头一棒,作家呆了。

生命感悟:心中是否有确定的目标,是伟大与平庸的天渊之别,是聪明与愚蠢的分水岭。

把信送给加西亚

就在美国向西班牙宣战的前夕,美国总统麦金莱会见美国军事情报局局长瓦格纳说:“哪里可以找到一个可以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加西亚是古巴起义军首领。当时,和古巴起义军合作是美国获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加西亚当时正在古巴的某个地方为古巴的独立自由战斗,他是一个被西班牙军队恨之入骨的人,因此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地址。面对总统的问题,情报局局长毫不犹豫地回答:“有一个人选,他就是罗文中尉。”一个小时后,局长召见了罗文,说:“你必须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你必须自主地计划你的行动,独立完成。”罗文接过信,没有问任何问题,就出发去找加西亚。罗文出色地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并从加西亚那里给麦金莱总统带回了宝贵的情报。

罗文成功地把信送到了加西亚的手中,送信途中,自然避免不了许多促使其成功的偶然因素。但是,个人的努力以及这位迫切希望完成任务的年轻中尉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成功的必然因素。今天“送信”已经具有一种象征意义:一种由自动性通往卓越的成功模式;一种主动进取,忠诚敬业的荣誉象征。《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曾经被俄罗斯铁道部下令发给俄罗斯铁路工人和士兵人手一册,被日本天皇下令所有的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百姓都要人手一本。老布什也曾经要求美国政府办公室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读这本书,并且读后要在一张特定的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布什说:“我将这本书送给办公室里的每一个人,我正在寻找那些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并邀请他成为我们团队中的一员,正是这些无需他人监督就能主动完成任务的人改变了整个世界。”

生命感悟:选定目标,作出决策,然后采取行动。只要坚持下去,人人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