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长大于成功选择重于努力大全集(超值金版)
5048900000044

第44章 感悟珍贵亲情,成长不忘感恩

漫步人生路,常怀感恩心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这些诗句,讲的就是感恩,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著名抗日爱国名将冯玉祥1945年在重庆写了一篇《十月怀胎》的诗文,刻在母亲的墓碑上,诗文写道:“娘怀儿一个月不知不觉,娘怀儿两个月才知其情,娘怀儿三个月饮食无味,娘怀儿四个月四肢无力,娘怀儿五个月头晕目眩,娘怀儿六个月提心吊胆,娘怀儿七个月身重如山,娘怀儿八个月不敢笑言,娘怀儿九个月寸步难前,娘怀儿十个月才离娘怀。”这首诗文充满了对母亲的深厚情感,表达了对母亲的至诚至孝之情。

“大写”的人应该是有感情、有道德、有感恩之情、有正义感的。我们常说的“孝道”“尊师”,就是要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要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人类一种美好的感情,是人的美好心灵和高贵之处所在,是人与人之间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人人都应当常怀感恩之心。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这便是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应轻视、不能忘记的。为了感恩,我们说一声“谢谢”,打一个电话,送一张贺卡,写一封信,进行一次拜访,搞一次聚餐,送一份礼物,等等,都会因彼此的真诚,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而成为人间的甘泉。

感恩的敌人,是忘恩负义。但是,现实中真正忘恩负义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常常是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情谊、恩惠和德泽,以为是理所当然,便容易忽略或忘记。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的,我们的冷暖、我们的生日,他们时时牵挂在心,但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呢?不管怎样,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感恩,成长路上不忘亲朋好友给自己的扶持和帮助,知恩图报。

家是让你安心休憩的港湾

成长路上你可曾感到孤单无依,遭遇困难时你可曾感到疲惫彷徨?三毛说:“家就是一个人在点着一盏灯等你。”当你受伤的时候,当你孤立无助的时候,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回家吧!家会轻轻抚平你的创伤,家会用真情温暖你孤独的心。漂泊良久,你会发现,唯有家才是你最忠实的港湾,唯有家才是你可以停靠的码头。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离别了母亲,来到深山,想要拜活菩萨以修得正果。路上他向一个老和尚问路,寒暄之际,年轻人说明动机,并问老和尚哪里有得道的菩萨。

老和尚打量了一下年轻人,缓缓地说:“与其去找菩萨,还不如去找佛。”

年轻人顿时来了兴趣,忙问:“那么请问哪里有佛呢?”

老和尚说:“你现在回家去,在路上有个人会披着衣服,反穿着鞋子来接你,记住,那个人就是佛。”

年轻人拜谢了老和尚,启程回家。路上,他不停地留意着老和尚说的那个人,可是快到家里时,也没见到。年轻人又气又悔,以为是老和尚欺骗了他。他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了,他灰心丧气地抬手拍门。他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回来了,急忙抓起衣服披在身上,连灯也来不及点着就去开门,慌乱中连鞋子都穿反了。年轻人看到母亲的样子,不禁热泪盈眶,心里立即领悟了老和尚的话。

屋檐虽低,门槛依旧,不管你是衣锦还乡,还是失魂落魄蓬头垢面而归,家的门永远为你敞开着。岁岁年年,年年岁岁,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家永远执著地为你抵挡外来的风风雨雨,为你撑起一柄爱的巨伞。

我们从出生到老去,谁能离得开家的怀抱?谁能挣得脱家那永远不变的炽热情怀?小时候,家是母亲;长大了,家是父亲。我们就是被父亲从鸟笼中放飞的却又被紧紧牵挂的那只雏鹰,脆弱又坚强,翅虽稚嫩但充满着崇高的理想。结婚后,家是妻子那温情脉脉的眼神,家是孩子那甜甜的醉人的吻。再往后,家是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是风雨同舟几十载的老伴的唠叨。

家是生命中永恒的歌谣,无论我们是在茫茫黑暗中,还是在冰天雪地里,充满祝福与爱的歌声永远会萦绕在我们的耳畔,给我们带来希望与温暖。

唠叨声中藏有温暖的亲情

我们对父母大多是这样:儿时多依赖,少时多叛逆,成年时有求居多,壮年时反感居多,老年时怀念居多。反感的最大要素,可能是他们唠叨过度,让你不胜其烦。但这令人心烦的唠叨,其实饱含着父母对儿女无尽的关爱与呵护。通过唠叨,父母把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爱、他们的寄托与希望都赋予我们,把他们的担忧、他们的信任都传递给我们。

很多时候,父母的唠叨让你不屑一听,且心烦意乱。你便设法摆脱,或者远离家门,久不返归;或者不冷不热,敬而远之;或者恶语相向,有意冲撞。

在父母的唠叨声中,饱含着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在父母的唠叨声中,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关怀。而这些唠叨声,如同一艘帆船、一群导航员一样,指引我们走向光明大道。在这光明大道中,又满载着一种亲情,一种父母才能给孩子的深情的爱。所以,我们不要因为父母唠叨太多而讨厌父母,甚至离家出走。其实我们都明白,父母对我们的爱没有因为我们长大了而减少半分,只是他们更能感受到社会竞争力,而这唠叨声不正是他们在为我们担心,对我们的一种委婉提醒吗?当我们在竭力指责父母的唠叨太多了的时候,应该用成熟一点的心态去看他们,知道他们是爱我们才这样做的;当我们为了让父母们的唠叨声少一点而高呼“理解万岁”的时候,是否也应换个角度,为了让自己成才而高呼一声“理解万岁”呢?

父母不厌其烦地说来说去,本意都是为了孩子们好。如果孩子有缺点,父母不批评不指出,反而视若不见,甚至处处迁就,那不是害了孩子吗?我们不能一听父母说自己的缺点就心烦,就摆一副讨厌的样子。当父母的唠叨的时候,我们应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父母的唠叨是不是有道理?一般来说,父母的唠叨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如果他们唠叨的并不是事实,那我们应耐心听完后,等他们心平气和时再作必要的解释。古语不是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吗?只要你能体会到父母的唠叨实际上都是出自亲情与关心,相信你就能理解和正确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了。

亲情是黑夜中的北极星。曾经我们因向目标追逐而忽视了它的存在,直至有一天我们不辨方向,微微抬头,一束柔光指引我们迈出坚定的脚步。不要因为父母的唠叨而烦躁,如果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接受这一切,怀着细腻的心感受这一切,就会发现唠叨声中有着温馨的亲情,唠叨声中也藏有时间淬炼的智慧。

感恩回报从细节做起

亲情不需要金钱的回报,但需要情感的回报。所以不要总是说“等我取得成就后一定回报父母”,其实做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就能让父母欣慰。所以,就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点一滴地报答父母吧!

在我们人生中的每一秒,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每一个阶段,父母都在为我们操心,为我们担忧。当我们在学步的时候,当他们放开我们让我们自己试着走的时候,他们的心全都放在我们身上,怕我们一不小心会摔倒。而现在我们的父母都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越来越不好。当我们回家的时候,要温柔地对待他们。当他们要出去散步时,我们可以扶着他们。当他们累的时候,我们可以当他们的靠椅,让他们休息,让他们不会觉得寂寞。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回报父母呢?

1. 宽容理解父母

两代人之间难免存在代沟、矛盾,面对矛盾,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去化解。“唠叨”是为人父母者的通病,常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父母的唠叨,在父母的唠叨中,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尽力维护父母的感情与尊严,最大限度地减少“代沟”。

2. 做让父母放心的人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如果一个无论做什么事,都总让人担惊受怕,不是违纪违法,打架坏事,就是不遵守社会公德,给父母带来耻辱的人,即使他有孝心,也不能使自己的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慰藉,甚至整天让父母提心吊胆不放心。所以,让自己成为一个认真生活的人吧!要知道,让父母放心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

3. 经常问候父母

父母不渴望你的回报,但他们渴望你的关心。因此,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吧!

4. 多帮父母做点小事

一个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行动,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行动,也比那些美丽动听的浮泛语言强千百倍。平时工作忙,但是在双休日可以想方设法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扫地、洗碗、拖地板、烧饭、做菜等;多为父母做一些侍奉性的事,如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擦擦汗等,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5. 勤奋上进让父母自豪

望子成龙是父母的天性,为人子女应该勤奋上进,即使无法出人头地,至少要自立于社会,让父母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其实,对父母感恩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体贴、一份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