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宫秘史
5054000000029

第29章 长使英雄泪满襟——疑案冤狱篇(6)

郑旺妖言案

从武宗出生那一刻起,关于他生母不是张皇后而另有其人的说法就不胫而走。张皇后是河间兴济(今河北沧州北)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选为皇太子妃。孝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张皇后婚后四年没有生育,心理压力非常大。大臣们很是着急,纷纷上书请求皇帝选妃以广储嗣。孝宗不听,但心里也是有些着急,就和张皇后在宫中斋醮求子,一连几个月。弘治四年九月,宫中传出喜讯,张皇后的皇子诞生了!举国欢庆之余,各种流言也随之四起,有许多人相信这个皇子不是张皇后亲生的。因为张皇后生下皇子的消息过于突然,事先竟然一点儿消息都没有,而且婚后四年没有生育,难道这次真的是感动神灵而得子吗?这种疑问犹如长了腿一般传播到全国各地,并引发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大案。这个案子发生在弘治年间,称为“郑旺妖言案”。

郑旺,是武成卫的一名士兵,家境贫寒。他有个女儿,叫郑金莲,12岁时卖给别人做婢女,听说后来进了宫。郑旺通过关系,与太监刘山交往,时常托他将一些时鲜水果等物送入宫中女儿手中,郑金莲也托刘山送些衣物给郑旺。郑旺拿着宫中的衣物四处炫耀,吹嘘女儿得皇帝的恩宠。别人讨好他,就称他为“郑皇亲”。张皇后生下皇子后不久,就有流言说皇子其实是郑金莲所生,并被张皇后强行抱了去。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但也没有人去追究,这是不同寻常的,有人认为实际上是孝宗已经默认了这种说法。谁知十几年后,即弘治十七年(1504年),孝宗考虑到这种说法会影响到朱厚照的政治地位,遂命人将郑旺、刘山等人捉拿到官。然而孝宗没有让司法机关插手此案,而是御审,这又是不同寻常之事,难道是孝宗怕外臣知道宫中的秘密?御审的结果是刘山以干预外事的罪名被处死,郑旺以妖言罪、冒认皇亲罪被监禁,郑金莲被送入浣衣局。案件的结果也有几处不寻常之处:这个案件中只有太监刘山被杀,被认为是杀人灭口;而比刘山罪情更重的郑旺却只是监禁,武宗即位后又被释放出来,此中似有隐情。据翰林院王瓒的记载,他在司礼监教太监识字时,见两个太监将一个女人押入浣衣局。浣衣局的看守见到来人,肃立两旁,态度十分恭敬,可见来人非同一般。至于这个人是不是郑金莲,可惜王瓒没有看清楚。

然而案情随着孝宗的去世和武宗的即位又有新的发展。正德二年(1507年),被释放的郑旺仍然坚持他的女儿生了皇子,因而谣言再起。他的同乡王玺打通关节,闯到东安门,声称上奏当今天子“国母”被囚禁的实情,郑旺、王玺因此被捕入狱。审判之时,郑旺多次声称自己无罪。最终,他以妖言罪被判死刑。为何两次都是妖言罪,结果大相径庭呢?第一次审判,孝宗与张皇后关系紧张,因此判罚宽松,似乎有意保全郑旺;第二次审判,孝宗已经驾崩,武宗刚刚即位,而且嫡长子身份又是何等神圣的光环,对于自己的政权十分重要,因此即使武宗为郑金莲所生,他又怎会相认?毕竟这对于自己、对于孝宗、对于张皇后乃至于对明廷而言,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关于武宗身世的“郑旺妖言案”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摆脱了身世的困扰,武宗又可以以嫡长子的高贵血统名正言顺地坐在高高的皇帝宝座上,享受着皇权带来的种种特权。他可以建豹房、幸宣府,过着纸醉金迷、为所欲为的闹剧般生活。

包括郑旺在内参与此案的一系列人等,大多经由审判被定妖言之罪送上了断头台,这就是他们最后的结局。当郑旺听到屠刀掠过自己脖子的风声时,不会想到当年所有的富贵梦只是为了今天这一刀下去的身首异处。或许对这个父亲而言,此时所争的早已不是富贵,而是一个旁人不知道的真相。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后人对真相猜测的热情,但是后人们却已经永远不可能再知道真相是什么,朱厚照的身世之谜也就只能成为大家嘴上的一段扑朔迷离的故事,如同八卦的新闻,一切的价值仅仅在娱乐之间而已。

乾清宫“移宫案”之谜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九月初一,年仅16岁的皇长子朱由校继承了因服食红丸而去世的明光宗的帝位,但登基不久就发生了著名的“移宫案”,就是有人占据了应该由皇帝居住的乾清宫不愿意搬出来,然后官员们为了维护皇家的体制,就发动起来逼其迁出以及由此生出的一系列事端。皇帝的寝宫也有人敢占据吗?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光宗朱常洛病重之时,非常担心他的宠妃李选侍擅权。李选侍自己无子,曾经抚养过年幼的熹宗和崇祯皇帝。光宗病危,还特别坚持要封李选侍为皇贵妃,并当着大臣的面,告诉皇长子熹宗朱由校要视李选侍如亲生母亲,视为太后。可是,还没等皇帝的话说完,李选侍便掀开帷幄,叫皇长子朱由校进去。朱由校进去后,对父皇朱常洛说了一句:“要封皇后。”众大臣瞠目结舌。朱常洛面色一变,一言不发。光宗虽然宠爱李选侍,但也并不是宠爱到理智全失的地步。他深深了解自己喜爱的女人。李选侍心计深沉,不甘心久居人下,在宫中一向以敢作敢为、大胆果断著称。

尽管李选侍一再要求皇帝立她为皇后,但是光宗始终没有答应,因为如果李选侍册封皇后得逞,她便可以通过自己抚养的朱由校间接控制朝政。光宗只是催促群臣赶快进行皇贵妃的册封之礼。在他看来,这已是他肯给李选侍的最高地位了,在宫中仅次于皇后。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初一,朱常洛暴毙。光宗一死,李选侍就觊觎起皇太后的位置来。她仗着自己曾抚育过小皇帝,就密谋和宦官李进忠(即魏忠贤)互相勾结,逼朱由校答应封她为太后,利用朱由校年幼,挟持他长居皇帝住的乾清宫,以独揽大权。于是,移宫一案就正式开始了。由于光宗死得很突然,身边没有大臣看守,李选侍就首先将朱由校扣留在自己身边,并命人看守宫门,以免有人将小皇帝接走,同时就等待着来给光宗哭灵的百官,准备讨价还价,索要好处。而这时候,百官们已经得到了皇帝驾崩的消息,正在赶来,周嘉谟、左光斗、杨涟等人在路上就开始讨沦如何辅助新皇帝的事情,由于朱由校尚未正式登基,并且生母、嫡母都死了,大家就讨论由谁来扶持新皇帝。官员们虽有不同的看法,但多数都同意一点,就是首先要摆脱李选侍对朱由校的控制。杨涟提出,当务之急是赶紧将朱由校从李选侍身边接出来,大家一起三呼万岁,然后将其拥护出宫,这才是最好的选择。结果到了乾清宫门口,官员们都被李选侍安排的太监挡住了,还是杨涟比较干练,他将太监们呵斥下去,大家一拥而入,去给过世的光宗哭灵。哭完之后一看,没有发现朱由校。这时候,侍候过光宗的太监王安就将李选侍藏起朱由校的事情给说出来,并由他哄劝李选侍,说只有得到大臣们的拥立才能当皇帝,所以朱由校必须要见百官,将其带了出来。之后官员们按照既定的计划,高呼万岁,然后匆匆将朱由校扶上轿子带出乾清宫,而李选侍这时候才明白过来,赶紧追出,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关于这一过程,也有的说是太监王安获悉李选侍的阴谋后,向宫外的百官传出消息,然后才有下面的事情。总之,朱由校被护卫到慈庆宫暂住,并在几天之后被正式册封为太子,并着手准备登基的事情。

按照明朝惯例,皇上必须居住在乾清宫,现在,乾清宫被李选侍占据,只有先让李选侍搬出乾清宫,才能最后完成拥立之事。李选侍见自己控制皇长子的计策没有成功,就又生一计,赖在乾清宫不走,想要以此来要挟群臣给他皇太后的封号。大臣们见李选侍耍起了无赖,都非常着急。吏部尚书周嘉谟首先上疏进奏,请求李选侍移出乾清宫,迁往别宫。御使左光斗也上书说,殿下今已16岁,内有忠直老成的内官辅佐,外有朝中重臣辅佐,哪里乏人,还需李选侍像照顾婴儿一般贴身相随?因此,伏请即早决断,如果李选侍借抚养之名而行专制之实,那武则天之祸就不会太远了!

朱由校听了,觉得甚是有理,便发布上谕,说移宫已有圣旨,册封贵妃一事,尊卑难称,著礼部再议。给事中暴谦贞却毫不保留地坦白说:“皇长子即将登上大宝,上有百灵呵护,下有群工拥戴,何用此妇人女子!而且李选侍并非忠诚爱国,万一封典得行,专权用事,恐怕难以抑制。”好在宫中忙乱,没人理会,这一番话并未引出宫廷风波。

不料,李选侍那边却正听取心腹李进忠的主意,邀朱由校和她同宫,还忿然宣言,要逮捕杨涟、左光斗。杨涟在宫门遇见李进忠,询问李选侍何日离宫?李进忠摇手说:“李娘娘甚怒,今母子一宫,正欲究左御使武氏之说!”杨涟怒叱说:“误矣,幸遇我。皇长子今非昨比,选侍移宫,异日封号自在。且皇长子年长矣,若属得无慎乎?”李进忠被逼问得默然无语。

科道官员惠世扬、张泼从东宫门出来,听了这件事也大惊失色,说今日选侍垂帘,下旨逮捕左光斗。杨涟立即驳斥说:“没有这事!”宫禁一时人心惶惶,谁也弄不清楚是如何变局。皇帝是亲近李选侍对付朝臣还是倾向于朝臣疏远李选侍,大臣们一个个狐疑满腹。

过了几天,李选侍还是住在乾清宫,逍遥自在,根本没有移宫之意。杨涟便直言上奏,说先帝过世,人心惶危,都说选侍假借保护之名,阴图专权之实,伏请殿下暂居慈庆宫,拨别宫先迁出选侍,然后再奉驾还宫。祖宗宗社最重,宫帏恩宠为轻。如今登基已在明日,哪有天子偏处东宫之处!这移宫一事,臣等进言在今日,殿下也当实行在今日。

随后,杨涟又去拜见方从哲。方从哲起初认为这件事不用太着急,晚两天没什么关系。杨涟却说:“太子明天就要登基了,难道登基为天子后还要回到东宫的住处吗?选侍今天不愿离开乾清宫,难道以后就会主动离开了吗?”方从哲最终被杨涟说服,两人统一了意见后,又去请求太子颁下严令。

于是,朱由校在登基时下令:命李选侍移出乾清宫,移住仁寿殿。他还下令收捕李选侍身边的几个亲信太监,理由是他们涉嫌偷盗大内库藏。如此情形下,势单力孤的李选侍敌不过皇帝的一纸命令,移宫已成定局。这时群臣们倒反过来劝皇帝,看在昔日光宗的旧宠之上,遵照光宗的嘱托,善待李选侍母女。小皇帝虽然对李选侍往日咄咄逼人的态度十分不满,还是接受了群臣的意见。

在外廷大臣的严词逼迫和宫中太监王安的恐吓之下,李选侍终于无奈地决定移宫。这件震动宫闱的明朝三大疑案之一的“移宫案”终于落下了帷幕,李选侍以失败而告终,熹宗朱由校进驻乾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