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千年海盗
5055400000019

第19章 地中海海盗——罗马帝国的死对头(3)

小亚细亚沿岸多海湾,地中海东部多岛屿,这为海盗造就了天然隐蔽所。海盗们喜欢选用距繁忙的海上通道较近、隐蔽较好、石多水浅的地区作基地。公元前2世纪末,埃及法老拉姆谢斯三世的秘书在报告中曾提到有海上强盗,他们在100多年间给埃及人的航海业带来了巨大损害。这一文件警告说:“请注意居住在海岛上的北方各民族,他们太不安分,他们在寻找通向港口的通道。”

著名的古希腊特洛伊城之战,实际上就是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海盗活动,连他们的船舶都是按照古时海盗船的式样建造的。参与其战的传奇英雄阿喀琉斯自豪地说:“我坐船去毁灭了12座城市。在这美好的特洛伊平原,我毁灭了12座城市,我从这些城堡得过无数美好的财物。”在荷马时代,海盗是被赞颂的英雄。“海盗”一词,不仅在荷马史诗中没有贬义,甚至到了亚里士多德时代仍没有贬义,海盗活动也并未被认为是可耻。

古希腊人通常把去远海航行以寻求奇遇和虏获物的男人都称为“海盗”(不过,这些远航常变为对别国沿海地区的抢掠),并把当海盗同从事游牧、农作、捕鱼、狩猎并列为5种基本谋生手段。荷马笔下那个大名鼎鼎的有勇有谋的奥德修斯也算是一名海盗,他曾经组织过船队,掠劫过埃及人的村庄,聚敛过不少钱财,最后还当上了国王。《奥德赛》中关于他的海盗经历随处可见。当时的克里特岛(西方古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就是有名的海盗聚居地。

不过,参加特洛伊战争的人并不算是真正的海盗。海战与海盗,在这里还是区分开来为好。斯巴达王、阿伽门农、阿喀琉斯等联合各国,带上1000多艘船只攻打特洛伊。这之中,有报复,有挑衅,有宣战,有对峙……已是标准的战争形态,将其归入早期海上诸侯的帝国争霸更准确一些。

海民

公元前14世纪,即早在3300年前,引起地中海东部骚乱的海民,被认为是最早的海盗。在记录埃及法老梅尼普塔统治时期的象形文字里,就曾涉及海民。很少人知道海民,大部分有关他们的资料分散在各大洲。仅仅知道,他们很可能是《圣经》中提到的粗鄙人——并且是希伯来族的敌人印欧人。他们非常强大,很多人相信正是他们消灭了希泰族、美锡尼族、米坦尼帝国。

西里西亚海盗

它起源于地中海东北部的土耳其库库瓦尔。人们知道西里西亚帝国多一点,对于其海盗则所知甚少。据说,他们拥有战船上千只,比罗马的官方海军还要强悍一些。公元前75年,他们绑架了航行在爱琴海上的未来罗马统治者恺撒(前102—前44年)。他们只要求20个人才的赎金,而自傲的恺撒则要求他们索要50个人才的赎金。恺撒被释放后,他就培养了一支海上舰队;接着掳获了这些海盗。而所有海盗将要忍受的宿命是:被他亲自绑缚在十字架上,执行死刑。

但是,西利西亚海盗成立帮会并不光是为了抢劫,而且还为了在所谓的和平时代生活在这些帮会中,并遵守自己的法律。不过,到底是些什么法律,它们如何规定一个人在社团中的地位,对人有什么要求和承诺——这些后人就都不知道了。

伊利里亚海盗

伊利里亚海盗纵横海域的时期,与西里西亚海盗差不多。肆意蹂躏罗马城市的他们,是当地政府的心头之刺。他们对于制造地区时局的混乱和推翻沉重的罗马统治的欲望更甚于掠夺财富。不幸的是,他们最终被罗马军队所打败,解除了其威胁。

The Narentines

The Narentines位于塞尔维亚,崛起于公元5到7世纪,中世纪时在亚得里亚海实行恐怖统治将近300年。他们是斯拉夫族的后裔,在公元5世纪时入侵塞尔维亚,目标是意大利。

他们曾在亚得里亚海造成了很大的混乱,亚得里亚海因此被人们认为是危险的。与以前海盗不同的是,他们更喜欢财富而不是政权。他们采取与波利尼西亚海盗相似的闯祸后逃走的战术,袭击意大利港口,并逃过了威尼斯军队的追捕。这时期是海盗由对政权的兴趣转为对财富的掠夺的开端。

2、“绛红之国”腓尼基与迦太基

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是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为闪美特人,又称闪族人、迦南人,生活在今地中海东岸,位于利万特海岸中部狭长地带,北起阿拉杜斯,南到多尔,长约320公里(相当于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他们曾建立过一个高度文明的古代国家,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腓尼基城邦的繁荣时期。腓尼基人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航海家和商人。他们驾驶着狭长的船只踏遍了地中海的每个角落,地中海沿岸每个港口都能见到腓尼基商人的踪影;当然,也盛产海盗。

由于腓尼基人早已消失在历史的烟波云海之中(其文字大多记录在羊皮卷上,这些羊皮卷早已在漫漫的历史长夜中被氧化得无影无踪),有关他们的记载都出自曾吃过腓尼基人苦头的希腊人和罗马人之手。所以,今天我们所知道的腓尼基人很不全面。据说,“腓尼基”是古代希腊语,意思是“绛紫色的国度”,原因是腓尼基人居住的地方特产紫红色染料。腓尼基人强迫奴隶潜入海底采取海蚌,从中提取鲜艳而牢固的颜料,然后用紫红色染成花色的布匹,运销到地中海各国。

腓尼基人是怎样崛起的,来自何方,今人一概不知。在今天能见到史书上最早的腓尼基人,他们早已在地中海东岸被称作“腓尼基海岸”的土地上,建立了许多繁华的商业城市。那时,腓尼基人建立的最大城市是推罗,有人考证说是今黎巴嫩苏尔。推罗非常富裕,以致古代的作家们对它大肆渲染,用了很多美丽的辞藻,诸如“街上堆银如堆土,堆金如堆沙”等。

不过,腓尼基人并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每个腓尼基城市都是一个国家,居民们推选自己的国王,崇敬自己的保护神。腓尼基人非常精明,由于背靠高耸的黎巴嫩山,他们只能向浩瀚的大海求生存。没有发展农业的条件,他们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他们是高明的手工业艺人,也是远走四方的商人。

他们不仅贩卖自己制作的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如玻璃花瓶、珠宝饰物、金属器皿和武器等,更销售来自各个地方的特产:远东和印度的谷物、酒类、纺织品、地毯和宝石,黑海沿岸的铅、黄金和铁,塞浦路斯的铜、柏树和玉米,希腊的各种工艺品。此外,西西里岛的酒和油,巴利阿里群岛的酒和科西嘉岛的蜡,从非洲内地带回的象牙和奴隶,从西班牙带回的金银,甚至还有来自大不列颠的锡,所有这些都汇集到腓尼基人的手里,经他们再卖出去。

随着商业的发达,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许多商站或殖民地,这些商站都成了当地经济最繁华的地方,很多商站后来成了著名的商业城市,如今法国马赛。有些城市当年还是强大的城邦国家,非洲北部迦太基(今突尼斯境内)是它最大的殖民地,曾一度让罗马人胆战心惊,甚至差点灭了罗马帝国。

腓尼基人不但是精明的商人,更是勇敢的航海家。他们并未想过向内陆迁移,他们的兴趣只在海上。其商船自埃及第六王朝起就已遍布地中海,在埃及国势鼎盛之时受其约束,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埃及的力量式微,腓尼基遂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正是他们将当时最鼎盛的巴比伦文明和亚述亚文明通过海上传到希腊。他们踏波地中海,还穿过直布罗陀海峡,经常出没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今天,直布罗陀海峡的两个坐标就是用腓尼基的神来命名的,被称为“美尔卡尔塔”。据说,腓尼基人曾驾驶船只向北到达今法国大西洋海岸、不列颠岛,向南甚至远至好望角。

他们经常同西非黑人进行交易,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中对此作过记载:腓尼基人在海滩上卸下货物后,返回船上,升起一缕黑烟作信号;黑人看到后,来到海滩上,在货物旁放上一些金子,然后躲进树林;腓尼基人上岸,见金子数量满意,就收起金子离开,不满意就回船上等,直到黑人增加的金子使他们满意为止。

当然,腓尼基人最大的贡献还是他们使用的文字——腓尼基字母。他们出于实用的需要,去掉了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和古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优美的外观,从中抽取一些简单的符号,组成22个字母,这就是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是今欧洲许多文字(如26个英文字母)的共同祖先。

但是,庞大的财富与微小的国土,也引起地中海对岸强大帝国的觊觎。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各城邦多次参加叙利亚各国反对亚述帝国的同盟,均告失败。公元前8世纪以后,腓尼基相继附属于亚述、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希腊、罗马诸国。

后来他们退到濒临地中海的北非,建立迦太基国,仍然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后来罗马对他们开始了第三次布匿战争,最后迦太基终于灭亡。其城池陷落后,燃烧的火焰持续了17天。烧完之后,灰烬有1米深。罗马军队铲开这些灰烬,撒盐在上面,这是为使迦太基不再复活的诅咒。就这样,迦太基整个从地球上消失了。

迦太基人

“迦太基”一词源于腓尼基语,意为“新的城市”,坐落于非洲北海岸(今突尼斯),与罗马隔海相望。最后因为在3次布匿战争中均被罗马打败而灭亡。

迦太基是今人到突尼斯旅游的必游之地。它位于突尼斯城东北17公里处,濒临地中海,是奴隶制国家迦太基的首都。今天看到的迦太基残存的遗迹,多数是罗马人重建的。从残存的剧场、公共浴室和渡槽等遗迹可知当时工程之浩大、设计之精确。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迦太基遗址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名单中。

迦太基的建城时间比罗马还早,但确切时间无从考据。较为广泛接受的说法,是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前38年(即公元前814年),腓尼基一座城邦推罗的移民横渡地中海来到北非,向当地人买下一块土地,在当地土著人同意下建立了迦太基,借以作为大量贩卖奴隶及海上贸易的中转站。

大约在公元前8~前6世纪,迦太基开始向非洲内陆扩展,并控制了北非的大部分腓尼基人殖民地。与此同时,迦太基亦向西地中海进发,占领西班牙南部海岸及其附近岛屿、撒丁岛、科西嘉岛及西西里岛西部等,开始称霸西地中海,与希腊分别控制着地中海的西东两边。

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迦太基与欲染指地中海西部的希腊人发生冲突。大约在公元前535年,迦太基人联合伊特拉斯坎人,在科西嘉岛近岸打败了其中一支希腊人的舰队。但是在公元前480年,叙拉古的领主格隆和阿克拉加斯的领主特隆所统率的希腊军队,却在西西里岛大败迦太基的军队。此后百余年间,迦太与希腊为争霸地中海而纷争不断。

直到公元前4世纪初,希腊在经历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元气大伤,开始停止在西西里殖民。而在希腊的皮鲁斯大王,在西西里为希腊城邦作出最出一次对抗迦太基的战事后,迦太基与希腊的纷争大致告一段落。但取而代之的,却是与更可怕的对手——罗马所发生的战争。

迦太基因为其强大的海军并善于航海而称霸西地中海,因此亦成为西地中海的贸易中心,每年均有庞大的经商收入,其海路贩运奴隶、金属、奢侈品、酒和橄榄油等商业活动很蓬勃。他们也是地中海上无可匹敌的嚣张海盗。同时,其家庭式手工业亦很发达,且以纺织品最为著名。而其内陆地带——巴格拉达斯河谷的土地十分肥沃,所以迦太基即使在北非亦有发达的农业,因此亦出现了奴隶制庄园。

但在与罗马进行3次布匿战争之后,迦太基失败并灭亡。

罗马在公元前4世纪统一意大利后,开始向地中海进发,这与迦太基的利益产生冲突。但战事还是由罗马人先挑起的,他们以保护其在西西里的同盟国为由,不顾以往与迦太基所签署的3份友好声明,出其不意地渡海进攻迦太基在西西里的殖民地。迦太基海军当时名震地中海,但罗马初建的海军却接连击败迦太基海军,使得迦太基在西西里的军队没有足够支援。有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一向比罗马陆军的素质要差的迦太基陆军,却在名将哈密尔卡的带领下与罗马陆军打了个平手。战争持续了23年,最后迦太基向罗马求和,以迦太基全面撤出西西里岛、并对罗马作出赔款为和约条件终止战争。

迦太基的贵族甘于接受和约的条款,但哈密尔卡心有不甘,矢志报仇。可惜他在完成这个心愿前便逝世了,其遗愿便由其子汉尼拔继承。汉尼拔为培植足以与罗马抗衡的力量,率军进占伊比利亚半岛,并在那里建立起新迦太基。在羽翼丰满后,公元前218年,他率军横越被视为罗马天然屏障的阿尔卑斯山——就像若干年后的拿破仑一样,联合当地的高卢人,在意大利各处击溃罗马军队。其中在坎尼战役中,罗马约7万人被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