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千年海盗
5055400000024

第24章 北欧海盗——“海洋霸主”维京人(4)

贸易

维京人的农场出产几乎全部日常生活用品,从工具到衣物,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随着时间推移,擅长制造某种器具的人慢慢成了专门工匠。他们随处开设店铺。但铁匠铺子总在镇子边上,因为炉子有失火的危险,可见他们的市镇建设还是很讲科学的。

工匠生产的器具经过更多装饰,他们制造工具、武器和珠宝。维京珠宝享誉至今,有很复杂的制作工艺。胸针通常是用白蜡为胚,白银或青铜浇铸,加以打磨制成,上面镶嵌彩色的石子或者珠宝;琥珀和染色的小石子可以制成项链;黑玉和绿松石则制成骰子和筹码,用来下棋。货郎往来各地城乡,兜售着这些做工精美的首饰。

维京人与很多地区保持着贸易往来。今天考古学家从北欧的墓葬群中也找到了不少别的地区的产品与钱币。不过他们更喜欢白银,商人随身带着天平,用银块充当砝码。石刻与传说中记载了他们的旅行:

公元860年,沿着伏尔加河下溯的维京人来到俄罗斯。他们同当地的斯拉夫人做交易,从诺夫格罗德南下,沿河到达波尔加,用奴隶换取蜂蜜和毛皮;再顺着伏尔加河进入里海,换乘骆驼,一直抵达巴格达,交易丝绸和香料。另一条贸易路线则是沿着第聂伯河到达基辅,进入黑海,到达盛产葡萄酒、丝绸的伊斯坦布尔,出售精美的珠宝首饰。

这是因为维京人是很好的水手和船匠,他们的船分量轻,船身狭窄,吃水浅,可以在欧洲所有河流中航行。他们在冬天建造或者修补船只,通常在露天建造,偶尔会搭个工棚,步骤、分工非常条理、明确。

海盗每年外出2次。冬季蛰伏,夏季侍弄农田。一般是春播或秋收之后,便开始出海“狩猎”。因为,春秋多大雾天气,使海上航行变得异常艰难。而对海盗们来说,这正是大肆劫掠的天赐良机。

水手们随身带着一个小箱子,里面装着衣物和武器;划桨的时候就坐在上面。但他们很少划桨,他们是操帆的好手。每艘船的首尾都有一个舱室存放食物,储藏着黄油、奶酪、啤酒、淡水、肉食、苹果和干栗。此外还有各种炊具、帆具和上岸用的帐篷。他们穿着毛皮大衣,就在船上和衣而睡。船上还能生火做饭,用一个装满沙子的盒子做炉灶。在海上,他们用日月星辰做方向标。天气差的时候也用指北针——一块简单磁化过的铁片。

在维京人漫长的旅途中,船是他们移动的家。桅杆可以放倒,蒙上船帆就是很好的帐篷。海盗们甚至像阿尔戈英雄一样扛着座舰前进,从一条河到另一条河。因为水运更省力,可以运载更多人与装备。

不能坐船的场合他们就骑马,沿着古罗马驿道前进。或者他们在冬日出门,可以借助滑雪和溜冰;用鲸鱼骨制作冰刀,绑在鹿皮鞋底上就成了冰鞋。雪橇可以运载病人和老弱,或者大量装备。不管怎样说,他们讨厌步行,因为速度既慢,又要背负沉重的行李。

为什么维京人一直在旅行?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天性使然;另外,北欧自然条件差,生活艰难,他们不得不要朝外发展;更得到公认的看法是,他们在寻找可以耕作的土壤。在北欧维京人那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家之主死后,长子继承家业,别的儿子成年后必须离开兄长,自己组建家庭。于是,随着人口增长,北欧原本不多的耕地更加不够使用,于是维京人四海为家,寻找着好的地方开辟农场。

3、维京遗族今何在?

随着基督教在欧洲大陆的推广,维京人在金钱或者刀剑下逐渐改变信仰,宗教终于让他们放弃在拳头上讨生活的做法,漂泊不定的海盗在各地定居下来。那么,今天他们的遗族在哪里呢?

除了北欧国家(瑞典、芬兰、挪威、丹麦等,当他们先后成为王国后,很多其国王的敌人都投奔到他们的土地)以外,我们先来看看一位阿拉伯旅行家伊本·费德拉的记载:“罗斯人居住在湖中的岛屿上,他们劫掠附近的斯拉夫人村落,将俘虏卖到伏尔加河的下游城镇。”

伏尔加河流域的原住民是斯拉夫人,部落之间多年来不断争斗,有人去北欧请来强有力的佣兵和领导人。于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瓦兰吉亚人结束了纷争,大量涌进的维京移民被当地人称为Rus,也就是罗斯人。直到公元882年,奥列格大公建立起罗斯国家,将他们居住的国家称为Rusland,即今天的Russia——俄罗斯。

斯堪的纳维亚的居民在许多世纪以来,以放牧、农耕和捕鱼为生。在公元6、7世纪,他们开始沿着波罗的海和大河深入俄罗斯等地贸易。在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驱使下,他们在公元8世纪后期突然开始攻击性地入侵欧洲沿岸,并沿途设置要塞来作防卫。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从商时,惊叹于所遇见的财富;或是因为他们察觉到了南方种族的弱点;或是因为新的航海和造船技术,让他们可以作远航或迅速的移动。公元793年,异教的维京人攻击在圣林第斯法恩的大修道院,这座修道院由爱尔兰的僧侣建立在英国东北海岸对面的海岛上。

快速、吃水浅的维京大战船,让维京人可以从海上和河道上迅速作出攻击。由于公元9世纪时陆地上的道路还非常缺乏,所以维京人能够集中对付富裕的城镇或修道院。他们可以迅速登陆并制服任何反抗,并在任何有组织的武力赶到之前运走俘虏和劫掠品。

居住在日耳曼、法国及英国海岸和河边的人,都十分惧怕这些入侵者。这些地区的中央政府因为无力防御这种闪电式的入侵而陷入民怨。人民开始转向地方上建有城堡的贵族寻求庇护。这种转变,加强了贵族在地方上的势力,亦削弱了国王的权威。

随着公元9世纪的发展,维京人变得更加大胆。规模更大的维京族群结合起来作实际的侵略,程度远远超过以往的袭击行动。他们洗掠中欧、东欧包括汉堡、乌特勒克、基辅和鲁昂等重要城市。他们在不列颠以外的岛屿、爱尔兰的部分地区(设立都柏林)、冰岛和格陵兰岛等地定居下来。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远离欧洲大陆,虽然地处高纬,但是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岛上的气候比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还要温暖。岛上遍布火山,但是山谷和平原的土壤肥沃,适宜耕种;树林茂密,铁矿丰富,沿海鱼类众多,是个适宜居住的地方。因此在以后100多年内,大量维京人移居冰岛。其开创者就是狂野而有韧性的汉子——维京战士阿纳尔森。

但是,由于冰岛本来地域狭小,而且适宜居住和耕种的土地不多,随着人口大量涌入,岛上的资源显得非常有限。这促使维京人必须去更远的地方,征服新的土地。

公元982年,维京人头领“红发”埃里克因谋杀罪被判处流放3年。埃里克乘船向西(这里后来便被唤作“埃里克峡湾”),横渡茫茫高寒水域(北大西洋),发现了一块新的土地,他将这块土地命名为“格陵兰岛”,意即“绿色之地”。埃里克回到冰岛后,赞颂这片土地的神奇,许多维京人决定前往这个“绿色之地”定居。公元986年,第一批500人乘坐25艘满载牲畜和生活必需品的船只向格陵兰岛进发。只有15艘船到达目的地,而其余10艘则被北大西洋风暴所吞噬。

但是,格陵兰岛的纬度太高,终年严寒,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没有冰层。而且岛上铁矿稀缺,木材不足,使得维京人很快陷入困境。直到11世纪初,岛上只有3000人,生活在300多个农庄里。(直到今天,格陵兰岛还是维京人后裔丹麦人的殖民地。)

公元992年,“红发”埃里克的儿子埃里克森率领35名男子离开格陵兰岛,起航继续向西航行去寻找新的土地。于是,埃里克森发现了美洲,到达加拿大东部的拉布拉多海岸,并向南到达纽芬兰岛。次年,埃里克森返回格陵兰岛,并宣布了他的发现。此后,也有几只维京人的船队陆续到达新大陆,不过由于和当地印第安人发生冲突,不得不离开那片土地。

丹麦人占领并统治英格兰的东半部1个多世纪(一说有近2个世纪)。其他武力则沿塞纳河溯流而上,并包围巴黎达2年之久,直到收取赎金与劫掠品之后才撤走。另一个族群(瑞典人)则统治了从基辅往西的俄罗斯地区,并从黑海攻击君士坦丁堡。他们入侵回教的西班牙,并深入至地中海。

公元10世纪,法国国王以割让部分领土向维京人买回和平(即诺曼底,由古代挪威人或诺曼人统治),并封他们的领袖为法国公爵。诺曼人还依协议皈依基督教。诺曼人成为中古时代的一个非凡族群,曾经征服英格兰,并建立起第一个最大的欧洲王国。其他诺曼人亦征服了西西里、大半的意大利(亚平宁半岛),并在巴勒斯坦建立十字军的王国。

维京人的入侵在公元10世纪末期便已停止,部分原因是他们在成为基督徒之后,便不再听从过去异教信仰的战士价值观。另外,斯堪的纳维亚已分为几个王国,新的统治者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管理业已拥有的土地上。此外,维京的殖民者,在俄罗斯、法国和不列颠等地亦被他们周围的文化所同化。他们放弃了漂泊和侵略,最终在欧洲各地安定下来。

维京人再也不像过去那么肮脏不堪了,他们剪掉了长发和胡子缠绕一起的发型,懂得怎样修饰自己的容貌,也变得爱洗澡了,曾经那些野蛮人的形象几乎不再存在。当野性归化于文明时,维京海盗的时代也就自然宣告终结。

不过,为回应维京人的威胁而发展出来的欧洲战士文化,却随后在地中海东部的圣地找到了发挥的新出口。而且中世纪是个荒蛮的时代,不单人文凋敝,新兴国家还各恃武力,争抢着罗马帝国昔日的版图。凯尔特人、法兰克人、汪达尔人、撒克逊人……纷纷建立起各自的国家,当然也包括维京人。

于是,他们成为冰岛人、俄罗斯人、德意志人、英格兰人、爱尔兰人、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东欧人、土耳其人、中东人、北非人等等,遍及欧、亚、非洲。

有意思的是,今天的北欧,除了那些著名的海盗博物馆和夏季热热闹闹的“海盗节”之外,已经看不到一点当年维京海盗的影子了,到处都是和和美美过日子的北欧人。2008年夏天,欧洲评出“全欧洲幸福指数调查”(包括综合碳效率、生活满意度、寿命预期等指数),排在前几位的是:第一冰岛,第二瑞典,第三挪威,第六丹麦……全是维京人的老巢。

每年夏季,北欧国家都要举行一系列“海盗节”活动。2008年的活动中,最突出的就是仿制海盗船出海,让今天的人们“穿梭时空”,回到著名的“维京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