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科学揭秘世界地理
5070600000006

第6章 亚洲的奇山异景(6)

在赤峰地区发现的小河沿文化的遗存数量很少,根据对1982年考古调查的统计,大约共有57处,仅占红山文化时期遗址数量的8.1%。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小河沿文化的分布范围大大向南收缩,仅集中在敖汉旗周边的黄土丘陵地区一隅。遗址数量的剧烈减少和空间分布上的大大南缩,反映了这个时期文化发展的停滞或倒退,与其相伴的是人口数量的大规模减少和经济水平的迅速下降。小河沿文化的生产工具同样反映了农业水平下降的现象,房屋建筑、制陶工艺方面也表现出这个趋势。小河沿文化中新出现的大量的南方文化因素,恰恰揭示出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性。可以说,环境恶劣时期反复的气候波动是这种文化剧烈变化现象的最好解释。

三十六、夏家店上下层文化的发展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存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发现,但一直未被正确识别出来,长期被笼统归为"赤峰第二期文化"。196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发掘队在赤峰夏家店首次发现了两种相互叠压的青铜文化,并将以下层为代表的遗存命名为夏家店下层文化,以上层为代表的遗存命名为夏家店上层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自20世纪60年代初被识别以来,在燕山南北地区陆续发现了大量同类文化遗址或遗存。从目前的材料看,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空间分布范围非常大,在北起西拉木伦河,南至燕山南麓山前地区;西起桑干河上游地区,东至辽河流域的广大区域内,都发现了同类文化的分布。根据考古类别学的比较研究,在这个广大区域内分布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可以初步划分为三大类型,即分布于燕山山脉以北地区的燕北类型(或称辽西类型)、分布于燕山南麓地区的燕南类型(或称燕山类型)和分布于桑干河上游地区的桑流河类型。构成夏家店下层文化的三大地域类型,既有文化内涵上的共性,又有地域上的差异性。分布于本研究区域内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基本属于燕北类型,与另外两个文化类型有比较大的区别,表现出很强的地域特性,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时空演变过程。

夏家店下层文化燕北类型在老哈河流域、英金河流域和大凌河流域都有分布,目前经过科学发掘的有赤峰夏家店、药王庙、蜘蛛山、东山嘴、西山根;敖汉旗大甸子、范仗子、小河沿;宁城县南山根、三座店、小榆树林子;建平县水泉、喀喇沁河东;喀左小转山子和北票丰下等十几个遗址。根据考古类型学和地层学的研究,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存在时间大约在夏代至商代早期。目前已经测出的有关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数据,除一个数据偏早以外,其余数据基本在距今4 000~3 300年前(达曼表校正值),与夏商时代基本一致(夏纪年在距今4 045~3 611年前,商纪年在距今3 661~3 048年前),数据与考古学年代结果相吻合。夏家店下层文化在燕山以北地区存在了六七百年。

组成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陶器群很有特色:陶系以夹砂褐陶、夹砂灰陶、泥质灰陶为主,流行绳纹和绳纹加划纹,炊器主要是鬲、甗,盛器主要有盆、罐、折腹盆,鼎、钵亦为常见器类。根据夏家店出土器物统计,夹砂灰陶所占比例为43.1%,泥质灰陶为31.85%,夹砂褐陶为13.2%;绳纹纹饰占29.0%,绳纹加划纹为32%,附加堆纹为19.55%,素面和磨光为18.4%。药王庙、蜘蛛山、南山根等地的统计结果也大致相同。陶器皆手制,多用泥条盘筑法,有些器物可能用慢轮修整。陶土可能经淘洗,夹砂陶中砂粒细小均匀,火候较高,质地坚硬,颜色较纯,制陶技术水平较高,工艺细腻。

由各遗址发现的陶器群看,夏家店下层文化中既有龙山文化的一些风格,又有二里头夏文化和二里岗商早期文化的某些特点,与以前流行的新石器各阶段文化的差别非常明显。如果将新石器"之字纹"文化系统视为当地原始文化的话,夏家店下层文化则更多地表现出来自燕山以南中原地区的文化因素,有些考古学者干脆就把它看作一种龙山文化的变种,属于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中原系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另一个引人注意的特点是遗址分布的密度很大,如在赤峰以西的西路嘎河两岸的遗址分布,几乎超过现代居民点的密度;在大凌河支流牛河上游地区,也十分密集地分布着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连绵不断地分布于略高于现代村落的黄土台地上。仅仅在奈曼旗南部的黄土台地、丘陵地区,就发现了46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其密度之大,由此可见一斑。除了遗址分布密度大这一特点外,遗址的规模有的相当惊人,已经具备原始城的性质。如在赤峰西山根、东八家,敖汉旗城子山、等子山,都发现了大型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居住址,无论在分布密度上,还是在建筑规模上,都是史前燕山以北地区诸考古文化中空前绝后的,间接反映了这一时期人口数量多、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特点。

目前在燕山以北地区发掘过的夏家店下层房址大约有40余座,这些房址按建筑方式分为半地穴型和地上型两类。半地穴型包括圆型独间式、方形独间式,地上型有圆形独间式、方形独间式、方形多间式。建筑形式多样,技术水平较高,用土坯或石块砌筑墙壁,是夏家店下层文化房屋建筑的一大特点。夏家店下层文化的房屋建筑大致经历了由地下向地上、由圆形向方形、由独间向多间发展的过程。

夏家店下层文化居住址中比较典型的是北票县丰下遗址。这个遗址位于北票县城西北16千米的丰下村,是大凌河支流东官营子河与西官营子河之间的黄土丘陵地区。丰下夏家店下层文化居住址位于东官营子河支流丰富台沟西岸的黄土台地上,台地高出河床约6米,遗址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75米。遗址的文化层堆积一般厚3米左右,最厚处可达6米以上。深厚的文化层堆积显示出这一居住址使用的时间很长。发掘的18座房址全部位于文化层的第二层,根据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期研究,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发展的晚期阶段。第二层文化层内的房址相互叠压和打破现象非常突出,房址分布密集。在遗址南区500平方米范围内就揭露出14座房址,其中圆形单间式12座、长方形单间式5座、方形双间式1座。房址的结构大都外围石墙,内墙以土坯砌筑(个别为夯筑土墙或泥土墙,也有石砌的)。土坯为黄土或灰土草拌泥质,规格均一,大约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8厘米,采用"三七错缝"砌法叠砌。墙壁砌成后内外壁再加抹一层或多层草泥土。石围墙在土坯墙外,一般紧贴土坯墙,有的石墙与土墙间有一段间隔,有的间隔甚大,可能已演变成院落的性质。从这些房址的建筑结构上看,当时房屋建筑得非常坚固,而普遍使用石块和土坯作为房屋的建筑材料,表明当时人们已掌握了较高的建筑技术。丰下遗址中的房屋遗址不仅修筑得精巧坚固,而且发现有相当多的修补痕迹,表明房屋经过很长时间的使用。室内居住面大多都不只一层,一般有二三层,最多的可达六层。而且在加垫一层居住面时也相应在内墙壁加抹一层草泥士,形成很厚的内墙草泥土层。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房屋的维修是很精心的。虽然在丰下的考古发掘揭露的仅仅是整个遗址的一部分,对整个聚落的规模和布局结构尚缺乏了解,但是从发现的大量房屋遗址中,仍可以了解到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房屋修筑得非常坚固,并且表现出长期使用的痕迹,说明当时人们过着非常稳定的定居生活,很少发生人口移动的现象。

与北票丰下遗址类似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房址在赤峰蜘蛛山、药王庙,宁城小榆树林子、三座店,建平县喀喇沁河东、朝阳热电厂和奈曼旗、库伦旗南部黄土丘陵地区,都有广泛发现。表明北票丰下遗址中反映的情况,在燕山以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发展时期是普遍流行的,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

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另一类居住遗址是一些被称为"石城"的大规模聚落址。在赤峰东八家、西山根、敖汉旗城子山、等子山、阜新双井子等地都有分布。这一类聚落遗址以规模大和房址密集而引人注目。以东八家石城为例,这个遗址位于赤峰市东北约15千米的东八家村北的山坡上,南临英金河。石城修筑在山坡的黄土层上,利用山势,用石块堆砌成不规则长方形城墙,东北角缩入,西北角突出,全城东西宽140米,南北长160米。房址集中于城的南部,密集地分布了大约66座。倒塌的石墙壁在地表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圆形石堆。这种有坚固石墙保卫的大规模聚落地已经初步具备城的性质,反映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晚期的高度发达状况。

夏家店下层文化虽然已经属于青铜时代,但生产工具仍然以石器为主。石器工具按制法划分为磨制石器、打制石器和打磨兼制石器,细石器亦占有一定比例,骨制工具也比较多。生产工具种类很多,专门化发展很明显。据药王庙、南山根、蜘蛛山的石器统计,磨制石器约占65%以上,打制石器约占15%,压制石器约占15%。磨制石器主要有石铲、石刀、石斧、石锛等,打制石器主要有石锄、石斧、盘状器等,细石器主要有三角形石镞、刮削器,骨器中以骨铲、骨匕为代表。以石、骨质料制作的农业生产工具构成夏家店下层文化工具的主要成分。最有特色的农业生产工具是窄顶宽刃边的打制石锄,长方形磨制石铲,长方形和三角形磨制石刀。这些很典型的农业生产工具反映出当时的经济形态与土地利用方式是以农业为主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一种以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维持的文化-经济形态,这一看法也由遗址中发现的粮食遗存进一步证实。考古工作者在北票丰下遗址发现了稷、粟的遗存,在赤峰四分地东山嘴遗址发现了栽培化的粟遗存,在大甸子墓地发现了谷子遗存,证实了夏家店下层文化以旱作农业为主要经济方式。另外在许多遗址中都发现了猪、狗、羊、牛、鹿科动物的骨骼,表明当时的家畜饲养业很发达,同时狩猎业仍占有一定的比重。

由夏家店下层文化的聚落址、房址、生产工具、粮食作物遗存、动物骨骼等方面的分析情况看,基本可以肯定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人们以农业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同时饲养猪、羊、牛、狗等家畜,过着稳定的定居生活,渔猎业仅仅作为经济补充成分。

夏家店下层文化燕北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很值得注意,其南部界限基本在冀辽山地一线,其北界在赤峰地区则基本位于西拉木伦河以南的地区,位于西拉木伦河以北的林西县、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都没有发现典型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空间分布范围,与红山文化相比,有很明显的南退现象。红山文化在大兴安岭东南麓的山前地区有广泛的发现,但夏家店下层文化燕北类型在这个地区却基本上消失了。比较红山、夏家店下层两种考古文化的分布北界,在距今4 000~3 300年前这一段时间,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分布北界比全新世最宜期时的红山文化的分布北界要偏南大约1个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