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告诉我们真的历史
5071600000024

第24章 关键是领导

很久很久以前,汤武王打败了夏桀建立了商朝。他去世七年后,他的孙子太甲坐上了王位。这位太甲,不继承祖法,荒淫暴虐,实在是一个昏君。百姓怨声载道,诸侯相率离叛。后来,他深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终于认识了自己的过失。于是,他重修祖德,治理国家,成为明善之君,诸侯纷纷归殷,百姓也安乐度日。过了许多年,到盘庚继位时,商朝已国运不昌。为重振国家,盘庚欲迁都河南。百姓不干,骂声四起。然盘庚一意孤行,百姓只好依他。盘庚行汤之政,修祖之德,百姓安宁了,诸侯来朝了,殷道复兴了。盘庚驾崩后,百姓十分怀念他,作了3篇《盘庚》以表达对他的爱戴和思念。又过了许多年,那个有名的暴君纣坐了帝位,商朝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纣好酒淫乐,以酒为池,悬肉于林,荒淫无度。众臣数谏,他却不听。于是,百姓怨声四起,诸侯叛他而去。叔父比干眼见商朝将毁于这个暴君之手,不顾自家性命,“不得不以死争”而强行劝谏。纣王大怒:小小一个比干竟敢与我这等无理,杀了他,剖出心来让我看看。可怜忠君的比干就这样死了。商的天下最终也被周武王取而代之。

我讲这一段历史故事,是要说明领导是关键的道理。一个明智的帝王(领导),就会有一个清明安定的社会环境;君王不理政,或者荒淫糜烂,群众只有怨恨和忍受,君王身边的大臣即使情急出汗,但君王不听,你又有什么办法?盘庚思振兴殷道,百姓不愿迁都安阳,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迁了,国家复兴了。纣只顾寻欢作乐,众臣劝说,他也不理,接着玩。比干不识相,强谏。“杀了他!”纣王依然悠哉乐哉。你瞧,领导是多么关键。

回头来说现实。群众对反腐倡廉抱着很大的希望。中央乃至地方都在强调说,坚决反对腐败,不辜负群众的希望。这意思很明白,“抱希望”和“不辜负希望”,都是把领导作为关键来看的。事实也是如此。中央不号召反腐败,反腐败斗争能开展吗?中央不作出决定,凭着百姓的几句牢骚话能把全国各级领导干部违反规定乘坐的近万辆超标车换下来吗?没有领导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廉洁自律自查自纠,腐败现象能从社会更大范围内消除吗?自然,领导的决心和行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群众的心愿和呼声。然而,问题的最终落实,依然取决于领导。何况反腐倡廉工作中,许多的问题本身就存在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身上。不仅是反腐倡廉工作,只要存在领导与被领导、权力与平民的社会运行机制,领导的关键性作用就会存在于社会的诸多方面。只有靠了领导的这个“火车头”的牵引和指导,一列火车才能启动、运行,向着既定的目标驶去。

一九九五年八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