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安胎养胎必读
5077400000060

第60章 第38周 胎毛胎脂渐脱落 压迫减轻食欲增

胎宝宝的发育状况

现在,宝宝的体重约3.1千克,顶臀长不会有大的改变,仍旧为35厘米,全身长度约47厘米。

此时胎头增长缓慢,体重仍继续增加。胎儿的头进入准妈妈的骨盆后,腾出了更多的地方长他(她)的小胳膊、小腿、小屁股。现在胎儿身上原来覆盖着的一层细细的绒毛和大部分白色的胎脂逐渐脱落、消失,胎儿的皮肤变得光滑。这些物质及其他分泌物也被胎儿随着羊水一起吞进肚子里,贮存在他(她)的肠道中,变成墨绿色的胎便,在他(她)出生后的一两天内排出体外。

从这周开始出生的宝宝就可以称为足月儿了(38周到42周分娩都称为足月分娩)。这也意味着,宝宝随时可能呱呱落地了。

准妈妈的生理变化

现在准妈妈肚脐和子宫底之间的距离有16~18厘米,宫高为36~38厘米。胎头下降后,准妈妈胃部的压迫感减轻,呼吸也畅顺了,食欲好转,时有饥饿感。因为胎头进入了骨盆,准妈妈感觉胎动会减少。每天几乎都有无痛性的、不规则的宫缩,导致腹部出现强烈紧绷感。阴道里白色透明的分泌物增多,并且常有尿意。准妈妈现在应该适当活动,充分休息,密切关注自己身体变化,留意临产征兆的出现,随时做好入院准备。

准妈妈的保健与护理

1、何时入院待产合适

妊娠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宝宝不知道在哪一天说来就来了,准妈妈们难免又多了一重疑惑:我到底什么时候去医院才适合呢?入院太早,在医院中吃住不习惯特别是睡眠不充足,体力过早消耗,不利于分娩。其次,孕妇入院后较长时间不临产,会有一种紧迫感,尤其看到后入院者已经分娩,对她也是一种刺激。另外,产科病房内的每一件事都可能影响住院者的情绪,这种影响有时候并不十分有利。可是,如果去医院太晚,又怕措手不及把孩子生在家里或去医院的途中,那对大人孩子都是危险的。选择适当的时机到医院待产,这既能使准妈妈有安全分娩的保障,同时也减少了宝宝降生的危险系数。因此,准妈妈自己掌握好入院的时机是重要的。

当出现以下临产症状时,准妈妈就要去医院待产了:

⑴规律性子宫收缩:孕妇感到腹部一阵阵发胀、发紧、腹部下坠,就是子宫收缩。如果子宫收缩持续时间短,间隔时间长且无规律,即为不规律子宫收缩。当它发生得越来越规则时,就离分娩不远了。对于初产妇来说,由弱渐强的规律性子宫收缩一般要持续8~10个小时,正常分娩的产妇此时应人院待产。当出现规律性子宫收缩,宫缩间隔时间约五六分钟,每次持续时间为30秒钟左右,标志正式临产。

⑵见红:临产前有少量血性黏液从阴道内流出就是见红。这是子宫收缩牵动宫颈,使子宫颈内附近的胎膜与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断裂,宫颈黏液栓脱落,血性黏液自阴道流出。见红后,准妈妈应立即到医院产科报到。

⑶破水:突然阴道流出像尿一样多的水,带点腥味,不能自己控制,这是破水。此时无论是否有宫缩都要及时去医院。在前往医院的路上,孕妇应平卧,因羊水流出时可能脐带会随之脱出,脐带绕颈可导致胎儿死亡。如果流出的羊水不多,有的孕妇会误以为是白带增多。如果孕晚期有这种情况,应到医院去检查一下是否已经破水,千万不要大意。

有的准妈妈到了预产期却还是没有任何的临产征兆,我们建议她最好还是在预产期前后1~2天就到医院检查一下,由医生决定是否入院。

2、需提前入院待产的孕妇

如果产前检查发现孕妇有某些并发症的,应按医生建议提前入院待产,以防发生意外:

⑴孕妇患有内科疾病,如心脏病、肺结核、高血压、重度贫血等,应提前住院,由医生周密监护,及时掌握病情,及时进行处理。

⑵经医生检查确定骨盆及软产道有明显异常者,不能经阴道分娩,应适时入院进行剖宫产。

⑶中、重度妊高征,或突然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胸闷或抽搐者,应立即住院,以控制病情的恶化,待病情稳定后适时分娩。

⑷胎位不正,如臀位、横位,多胎妊娠,需随时做好剖宫产准备。

⑸对经产妇有急产史者,应提前入院,以防再次出现急产。

⑹有前置胎盘、过期妊娠者等,应提前入院待产,加强监护。

孕期提示

虽然离预产期还有些日子,不过准妈妈该提前为分娩做些准备了——包括心理上和物品上的准备。

1、入院分娩心理上的准备

首先是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体力,以应付分娩时的消耗。因此,在预产期前几周内尤其要注意充分休息和营养,还有产前的心理建设也是需要的。准妈妈应对分娩的过程有所了解,消除对分娩的恐惧心理,通过书本或向产科医生学习掌握分娩时的呼吸、放松以及用力的技巧。此时应该禁止性生活,妊娠末期的性生活往往是早产的罪魁祸首。还要注意保持身体清洁,每天洗澡。在外出时最好由家人陪伴,尤其应避免长时间的独自外出,以防突然临产。

2、入院分娩所需物品的准备

下面列出一张分类的清单,供准妈妈们参考:

⑴入院所需的证件:包括身份证、准生证、本人日常病历、孕期保健手册、献血证、公费医疗证或医保卡(若自费者需带信用卡或现金)

⑵妈妈所需的物品:日常用品,包括换洗的衣物(包括哺乳时用的胸罩等)、拖鞋、洗漱用品、护肤品、分娩后用品(卫生纸、卫生巾、束腹绑带、卫生铺垫、溢乳垫、吸奶器等)、餐具、杯子、吸管。个人备用品,包括手机、笔、记事本、消闲看的书、随身听等。食物、饮料,包括饼干、牛奶、巧克力、葡萄干等。分娩前后,在两餐之间,产妇饿了可以吃些饼干、牛奶、巧克力和葡萄干等高能量食品,有助于产妇分娩时补充体力。

⑶婴儿所需物品:包括湿纸巾、小杯小勺、纸尿片、润肤露等。

另外准备婴儿衣服、帽子、婴儿包被或小毛毯、纱巾等,出院时用。

产妇住院和出院所需的物品、产妇和婴儿所需的物品都要分别整理放置在家里明显易见的地方,并告知家人,一旦临产,可以随时找到带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