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MPA公务员必修课程半月谈
5087100000007

第7章 第二日观察(2)

科学家巴斯德认为空气中的各种微生物可能对肉汤产生了某种干扰。为了排除这种干扰,需要纯化观察条件,于是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实验,他制作了一种长而细的曲颈瓶,将肉汤放在这种瓶子当中,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没发现肉汤内长出任何东西来。其原因,现在看来是因为又长又细的瓶颈将空气中的微生物挡住了,微生物不能进入肉汤内,自然也就不能发生各种繁殖活动。巴斯德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纯化了观察条件,排除了不利的影响因素,有力地驳斥了自然发生论。

(2)强化观察条件

实验可以强化某些观察条件,观察实验对象的变化,寻找各种科学的规律,而这些特殊条件在自然状态下是很难产生或做到的。

人们可制造出超高温、超高压、超真空、超导电性和超磁场等实验条件,并观察在这些条件下,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和反应,以发现在一般条件下不能发现的对象。

(3)具有可重复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在观察中得到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需要在实践中验证。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一些观察,往往较难进行重复。

哈雷慧星的出现周期为76年,科学家很难在一生中对它进行两次观察。然而实验方法能够使人们反复重复实验过程,再现实验结果,检验观察论断的可靠性。例如物理学上焦耳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证明实验粒子具有波粒两向性的电子衍射等。

2.实验观察的策略分析

进行任何实验观察,都有一定的目的。

一般来说,实验观察都建立在自然观察的基础之上,是为了解决自然观察所不能解决的一些问题,这就是实验观察的目的。

在家里听收音机时,收音机突然不响了,我们通过自然观察往往不能发现问题所在,这时候我们会尝试寻找收音机不工作的原因,这就产生了实验观察的目的。

确定实验观察的目的后,通常并不立即着手设计实验,而是首先要明确须根据什么原理来达到实验目的,以提出实验所依据的假设。

这种理论假设不是凭空产生,它必然是建立在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而且,这种假设必须是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切实可行,而不是脱离现有条件的空想。

因此,研究者应当明确采用什么方法、途径、沿什么方向去达到实验的预定目标。没有这个环节,就难以从实验目的过渡到具体的实验设计。

原则上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实验的对象,但由于每个实验的假设不同,通常选择能使实验条件尽量简化的实验对象。

孟德尔进行植物杂交遗传研究时,将豌豆的种子颜色、种子表面的形状、花色、蔓高、未成熟豆荚颜色、豆荚形状和花的部位等七个特性作为观察的变量。他选择豆荚作为观察对象的原因是因为豆荚的基因外显特征十分显著、多样,且易于观察。如果选择一种矮小的小草来做观察对象的话,由于小草的各种性状不易观察,观察就会比较困难,容易发生错误,很难有什么发现。

如果我们进行的是有对照组的实验,那就需要对实验对象进行随机化处理。

所谓随机化,是指实验对象的选择分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分组的结果完全不能预料。随机化分组是实验观察的基本原则之一。

如果我们要将40只老鼠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怎样分呢?如果我们用手去抓,先抓到的20只放在实验组,后抓到的20只放在对照组,那么,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不符合随机化的过程。按照这样的区分方法,实验组的老鼠很可能都是年老体弱的,因此被首先抓到;而对照组的老鼠很可能是年轻力壮的。这样做出来的实验结果是不能令人信服的。

正确的方法是根据随机数字表,每次抓出来的老鼠如果是单数,就放在实验组,如果是偶数就放在对照组,这样就保证了分组的科学性。

四、实地观察的策略

1.什么是实地观察

所谓实地观察,是观察者不带事先的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搜集资料,然后依靠观察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方法。实地观察是社会观察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人们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的可靠来源,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

实地观察与社会生活中的日常观察和亲身体验本身没有大的区别,也是依靠观察和参与。但是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是被动的,实地观察则是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的,而且更加系统、全面;观察者必须具备一些实践经验和技能;观察结束后还需要对观察所得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思维加工,得出概括性的结论。

实地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观察社会的方法,是了解社会真实情况的有效方法。

我国老一辈的社会学家严景耀教授在解放前曾对犯人的生活进行过一次实地观察。他在取得当局的同意后,装扮成犯人,进入监狱中与犯人一起生活。因而一般犯人对他毫无戒心,常主动将入狱的原因、家庭的生活情况以及所受待遇向他倾诉。通过这种方式,他获得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真实状况的材料。

实地观察具有以下优点:

(1)直观性和可靠性强

“百闻不如一见”,实地观察使观察者能够直接感知客观对象,他所获得的是直接的、具体的、生动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认识,要比仅仅依靠看别人现成的资料来得实在,来得深切,能够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是文献调查等间接调查方法等不能比拟的。

(2)能了解真实情况

在实地观察中,观察者亲身经历观察现场,直接观察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被观察者很难做假,即使有人为的痕迹也很容易被识破。

詹承绪等1963年用了一年的时间对云南纳西族的婚姻家庭状况做了实地观察。以往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在搜集了大量材料和数据以后,观察人员得出如下结论:纳西族在1956年民主改革时还保留着母系、母系父系并存、父系三种家庭形态和阿注婚、阿注同居婚、正式结婚三种形式。澄清了以往比较模糊的认识。

(3)观察深入

实地观察有利于直接了解被观察者。实地观察一般要持续较长的时间,在长时间的参与观察中,观察者可在共同的活动中与被观察者建立感情、培植友谊,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细致地了解被观察者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表现。这是其他观察方法所不能做到的。

(4)简便、易行

实地观察简便、易行,灵活性大,观察人员、时间、场地、程序都可灵活变动,也不需要过于复杂的仪器设备。

2.实地观察的策略分析

利用实地观察法对事物进行观察时,我们应掌握如下策略:

(1)提出观察设想

问卷调查和实验观察开始前的设计非常重要,一脚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准备,研究一旦开始,就不会轻易变更设计方案。

但是实地观察预先并没什么具体的理论假设,也很难找到通过其他方法(如问卷法)获得的资料。一般来说,观察者开始观察前,往往只有一个大致的研究假设或计划,并且随时准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或者改动,观察的方向和过程变更的余地很大。

实地观察更多的是以发现为目的,而不是以阐述个人观点为目的。观察者旨在发现被观察对象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定义情境以及情境对于被观察对象所具有的意义,如何从大量的现象中概括出被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

因此,与其他观察方法不同的是,实地观察对事先的假设并没有很高、很严格的要求。

(2)选择观察对象

观察者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观察对象。

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一般要选择典型的对象作为观察对象。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观察对象具有典型的意义,从而使观察结果更具有典型的意义。

观察环境治理的状况,不仅要看一般的大街、小巷、学校,还要看工厂的“三废”处理和居民区的公共厕所。观察居民的生活状况,不能光看收入高的阶层,还要到收入较低的居民家中进行观察。只有抓住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对象作为观察的重点,才能收到“以小见大”的观察效果。

(3)选择观察环境

对于实地观察来说,选择合适的观察地点和时间非常重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对同一个对象进行观察,往往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可遵循以下原则进行选择。

①尽量选择资料丰富的观察点

我们能观察到的资料越多,观察也就越详实,越能说明问题。

对少数民族进行观察,就要选择该民族聚集较密集的地区,选择一些较大的镇、村。如果选择散在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很可能不具有典型意义,所获得的资料也会相应较少。

②尽量选择自己不熟悉的观察点

观察者应该尽量将自己的观察力保持敏锐,对有意义的事物高度敏感,这样才能进行细致的观察,不会遗漏有用的信息。一般来说,我们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早已习以为常,认为是理所当然,从而失去了敏锐的观察力。而对于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则会比较敏感。

③适当的时间和场合相结合

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注意选择最佳的观察时间和观察场合。

要观察政府部门工作者上班迟到、早退的现象,最佳的时间应该是上班时间后半个到一个小时以内,下班时间前一个小时以内;最佳的观察地点应该是政府各部委门前。如果观察者在上午上班时间到了一个小时以后再去观察,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对于实地观察来说另外还要选择观察身份。

由于实地观察要求观察者深入社会生活中进行观察,因此,选择恰当的身份非常重要。在实地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往往会对被观察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观察者的身份选择不当,就会影响被观察者,使他们产生紧张、惶恐或好奇、羞涩等心理,他们的行为就会与平时的表现不一致。

如果正在上课的学生们发现校长正从教室外观察他们,他们就会变得非常紧张,一些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就会变得认真起来,这样就影响观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实地观察的人员需要与被观察者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发现问题。

五、测评观察的策略

1.什么是测评观察

对社会行为的测评观察与实地观察方法十分接近,所不同的是测评根据的是已经成熟的理论,用量化的方法对社会行为进行评估,而实地观察则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主要通过谈话的方式进行。

测评观察具有以下优点:

(1)直观、可靠

观察者直接观察、感知客观对象,他所获得的是直接的、具体的、生动的感性认识。能够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是文献调查等间接调查方法等不能比拟的。同时,在观察过程中,由于被观察者不知道观察的具体内容,因此很难作假设,观察结果比较客观。

我们如果要观察营业员对顾客使用微笑的频率,就可以在隐蔽的地方用望远镜或摄像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分。这样,既不会影响营业员正常的工作,也不会让营业员知道而做出非自然的表现。

(2)全面、准确

测评观察可以取得被不愿意或没有能够报告的行为数据,并且在行为发生的当时作即时记录,因此观察数据比较客观、全面和准确;

观察过程中的评分一般都是在事先准备好的评分表上进行,不会遗漏信息,比较准确;

同时,测评观察是在行为发生和心理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进行的,有较多的“时间信息”,可以知道行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便于记录分析

观察的内容经过标准化处理,记录非常方便,便于较多的观察人员同时进行观察,也便于分析时的编码和量化。

我们对人和社会进行测评观察时,还应注意测评观察的适用范围:

(1)寻找事物的特征

例如城市的环境,企业或机构的标志、徽章、标语口号,家庭的陈设等等。通过对这些标志项目的评分,我们可以判断城市文明程度,企业的管理意识水平或家庭主人的社会地位等等。

(2)观察人的行为

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倾向、文化素养、文明程度等等。

记录某人在一定的观察时间里经常与他人发生冲突,则大致可以判断此人缺乏合作精神。记录冲突的次数和种类就可以进行量化的判断。

(3)测评人的态度

态度即指某一事件出现后,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取向。人们面对事件时,总会做出一个判断:或肯定、或否定、或不置可否。通过观察了解人们的态度可以了解他对事物的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考察一个部门的主管在遇到挑战情境下决策的取向,并加以量化评分,来判断他决策的倾向性。

(4)观察人际互动

人际互动,指两个或多个人之间的交往或相互作用过程。人际互动常反映出人的动机和价值规范。

家庭中父母亲与孩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母亲的行为会造成父亲的情绪反应,父亲的情绪反应又可能影响孩子的行为。这些都不是用简单的询问或问卷的方法能够观察了解到的。如果我们简单地把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好”、“一般”与“差”,就会遗漏大量有意义的信息。这就需要旁观的专业人员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分析、定位和分类,最后量化记分。

2.测评观察的策略分析

利用测评观察法对事物进行观察时,我们应掌握以下策略:

(1)提出观察设想

正确的结构观察必须在观察之前建立比较具体的观察框架。这与前面我们提到的对自然的直接观察中的系统性观察类似。观察者在实施观察之前不仅要有一个大体的设想,还要在此基础上准备一个观察用的理论框架。根据这个框架,观察者事先确定需要观察哪些现象,这些需要观察的内容经过这一框架被有机地组合了起来,即有了某种结构。

要观察一个人的侵犯性行为,就要事先明确什么样的行为属于侵犯性行为,分为哪几类,每一类的具体行为是什么,每一类行为代表的侵犯性的程度有多大。有了这样一个具体的框架之后,才可以开始后面的工作。

(2)选择观察对象

对社会的结构性观察能够涉及的对象是相当广泛的,进行这种观察的对象可以是单个的人,可以是一个家庭,也可以是一个小组、一个部门、一个团体或机构,甚至可以是某个社区或某个社区或某个地区的人、事或物,观察的对象根据的目的不同而不同。

(3)选择观察环境

对不同的观察目标,要选择不同的观察环境。主要有室内观察、室外观察两种。

①选择室外观察

室内虽然是非自然环境,但容易减少和控制各种干扰因素,而且能够很方便地利用一些仪器设备,如录音、录像设备。当为了了解人们某些具体的、细微的行为特征,或者观察主要在室内进行的活动时,适合在室内中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