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气场叫风范
5109700000015

第15章

在欺凌面前,血性是一种风范

欺软怕硬是人的劣根性之一,有的人遭受欺凌的时候,总是选择懦弱回避,之后,就会变得一蹶不振。其实,在欺凌面前,我们应学会展现出自己的血性。

在欺凌面前,血性是一种风范。但是血性不是毫无理智的,而是一种斗智斗勇的表现,不在乎时间长短,只要我们在那一刹那高调地站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自己的血性风范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柔能克刚,赢在智取

很多人当受辱时,总是想要反抗,想要揭竿而起,想要让自己的血性完全展现出来,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力取,其实,智取也是一种血性,也是一种风范。

遭受欺凌时,我们并不一定要以刚对刚,也可以以柔克刚。血性体现的是一种反抗精神,但是反抗并不一定要马上就展现出来,有时候,我们也可以迂回作战。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我们的反抗不能起太大作用时,不如让血性沉淀下来,等到时机允许,到那时,我们就必然能完成最有力一击。

苏轼是宋朝的大文豪,但是他在仕途上的发展却与他在文学上的才华不成正比。因为种种原因,苏轼面对无奈的人生只能说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词句。

当时,奸臣李定掌管着御史台。李定母亲去世的时候,他的亲人都让他回家奔丧,然后为母亲守孝3年。但是李定怕因为为母亲守孝而影响到自己的仕途,就决定隐瞒此事。

报信的亲人见他如此行事,大为不满,便去登闻鼓院击鼓喊冤。当时登闻鼓院的主管正是苏轼。听闻此事后,苏轼非常气愤:“不孝之子怎能为朝廷尽忠?”他强烈要求宋神宗把李定革职查办。

但是当时的宰相王安石却说:“事情没这么严重,让李定回家奔丧就可以了。”因为这件事,逃过一劫的李定和苏轼结下了梁子。

10年时间转瞬即过,李定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了御史中丞。而苏轼则仕途不顺,仅仅在浙江湖州当知府。

为了雪10年前之耻,李定把苏轼10年来刊印过的诗集收集起来,咬文嚼字、牵强附会,诬陷苏轼做的诗是反诗。宋神宗相信了李定的话,把苏轼押回了京城。不仅如此,李定还派人把苏轼的儿子也抓了回来。

苏轼被关进了御史台。李定指使皇甫遵去好好“照顾”一下苏轼。于是,皇甫遵对苏轼百般虐待。李定指使皇甫遵这么做,就是为了逼他造反,然后找借口把他处死。

苏轼的儿子对皇甫遵的做法不满,就去找他进行理论,苏轼就劝解儿子说:“孩子,你不要中了他们的奸计啊!《易经》里说,‘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存德也。’意思就是说,尺蠖之所以收缩身躯,就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伸展;龙蛇在冬天冬眠,就是为了活命;精研学问就是为了利用知识,为自己提供生命保障,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品德。忍辱负重,才能保全生命。现在咱们父子是在屋檐下,只有低下头逆来顺受,才能保全性命。否则就会中了他的毒计,那时我们可就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最终,苏轼用坚忍之态抗住了李定的百般虐待。这场正与邪的消耗战最终以苏轼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结束。出狱后的苏轼远离政坛,一心于诗词歌赋,最终成为旷古铄今的大文豪。而李定和皇甫遵则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不管是伟人还是俗人,在最初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卑微的开始,更有可能会被人欺凌。但是人生没有完美,没有人一生都是十全十美的,就算伟人如苏轼,也有被欺凌,任人宰割的时候,他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明哲保身,但是,难道我们可以说他是没有血性的吗?正如苏轼用行动所展现的一样,他是有血性的,只是他的血性更加绵长。

有人只是片面地认为血性就是怒发冲冠,揭竿而起,但是事实上却不尽然,血性也可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愿意等待,等到时机一到,我们的血性就展现出来了。

小丽是一名非常有能力的平面设计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小丽就从一名普通的助手成为了有名的设计师,堪称公司的主干力量。但是,不知为何,小丽周三的时候回来得特别早,看上去非常不开心的样子。她的好朋友涓涓见到她这样就问是怎么了。

面对涓涓的关心,小丽非常气愤地说:“我辞职了,你说我在这个公司也有一年了,我虽不敢说自己的能力有多强,但我也可以说自己兢兢业业,对工作很负责。但是,我们那经理却因为我这次没有把包装封面做好,就对我劈头盖脸一顿骂,真是太可恶了。”

“很多领导对员工都是这样,忍一忍就过去了,你也不用辞职啊?”涓涓劝解道。

“你不知道,他很过分的,他说我不负责任,说我以后肯定不是一个好妻子、好妈妈,真的是莫名其妙,让我再待在那里,我会疯掉的。确实,我承认我错了,但他可以提醒我,我可以改啊,他的这种态度让我不能够接受。”小丽更加气恼地说。

就这样,小丽离开了那家公司。

相比于苏轼,小丽的做法显然是属于那种被怒火冲昏头脑的人。一时的不冷静,不是血性的展现,而是一种冲动的行为。冲动是魔鬼,而血性则是一种有理智的冲动。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说:“我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征服。”这句话正是血性最好的体现。

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身长八尺躯。但是我们想要展凌云志,也要学会衡量,柔未尝不是一种更明智的选择。柔可以让我们的风范逐渐修炼起来,正因为此,我们才能达成自己当初没有达成的目标。

忍辱负重,风范尽显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留侯论》中曾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正是伟人与常人的区别,伟人在受欺凌的时候,往往会更能忍,伟人的血性往往会在忍辱负重之后才会展现出来,而风范也会在这一刻尽情地展现出来。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但凡成功的人都是那些忍辱负重、不断奋斗的人,面对困难,面对危险,他们不是直来直去,而是圆滑处世,能够遮掩住自己的锋芒,让自己从风口浪尖中下来,继续做好自己,强大自己,终有一天,我们会展现出自己本应具有的血性。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纵览先哲,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善于隐忍,懂得积蓄力量做大事的人。因为心中有梦想,就会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百忍才能成钢。每忍一次都能磨砺自己的意志,都能让敌人因为暂时的胜利而冲昏头脑。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英雄也是这样磨成的。我们只有学会忍,能够忍了,才可能把自己的追求与梦想变为现实,从而取得人生中的胜利与成功。

成功不是速成课程,而是需要我们慢慢品味的,诚然,我们每个人都想最快地把自己展现出来,就算受到欺凌了,我们也想马上把劣势扳回来,这样是很没有风范的。如果连这些挫折都忍受不了的话,我们还要谈什么成功呢?人生贵在能忍,忍后方知天地宽,忍后方知风范显。

三国时期,刘备是汉景帝刘启之子中山靖王的后裔。但传到他这一代,家势早已衰微。刘备又身逢乱世,一时间落魄不堪。但是刘备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同时又喜欢结交能人异士。性格坚忍,喜怒不形于色。就这样,他在乱世中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起初,他跟随校尉邹靖征讨黄巾军。但是因为一次失败,刘备投奔了自己的同学公孙瓒,升至平原相。在任职期间,刘备善待百姓,逐渐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

群雄逐鹿中原时,刘备只是一个小角色,根本没人看重他。纵使自己得到了地盘,也全都被吕布抢去了。等到曹操杀死吕布,就任命刘备为左将军。但刘备深知曹操生性多疑,跟他在一起无异于与虎谋皮。于是就想要尽早脱离曹操的掌控,自己再图发展。

有一次,曹操在许田打猎的时候,表露了自己想要篡汉的意图。大臣们敢怒不敢言,关羽提起青龙偃月刀想要拼了一死,斩杀曹操,却被刘备拦住了。他知道,自己逐鹿天下的胸怀大志是断然不能显露出来的,否则可就要大难临头了。

为了向曹操表明自己没有野心,刘备开始在自己住处的后院开荒种菜。关羽和张飞都不懂刘备的意思,就问他为什么如此自暴自弃,竟然开始种田了。刘备只说自己心中有数,便不再多言。

有一天,刘备正在给蔬菜浇水,张辽和许褚奉曹操之命请他去淆池议事。

曹操和刘备相继入座边喝酒边谈话。曹操问道:“天下群雄逐鹿,但是放眼望去,谁是真正的英雄?”

刘备目光一垂,故作常态说:“天下英雄非丞相莫属。”

曹操又问:“天下除我之外,还有谁能称得上英雄?”

刘备似问似答说道:“袁绍?”

曹操说:“袁绍已经是将死之人,怎能称得上英雄?”

刘备又提到了淮南的袁术、河北的袁绍、江南的刘表、江东的孙策、益州的刘璋,说他们可以称为当世英雄。可是这些人统统被曹操否定了。

刘备一看自己说的英雄都被曹操否定了,干脆装作一脸愚笨地直接问曹操:“那依丞相的高见,天下谁还能称得上英雄呢?”

曹操用手指了指刘备,又指了指自己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话再明了不过,天下能称得上英雄的,只有你刘备和我曹操二人而已。

刘备当时就吓了一跳,手中的筷子都掉到了地上,正巧这时有一阵雷声刚过,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刘备乘机说:“这雷声太可怕了,吓了我一跳。”

见刘备被雷声吓得如此,曹操大笑道:“大丈夫还惧雷声?”

刘备自我解嘲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嘛!”曹操看刘备又胆小又怕事,不像是成大事的人,所以也就不再留意他了。

回到住处的刘备见曹操已起疑心,就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先离开此地再作他图。这时,有探子来报,说袁术正引大军向北而去,马上就要过了徐州。曹操明白,袁术这是要去投奔袁绍。如果他们俩兄弟合并一处,肯定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威胁。刘备当即表示,自己愿意领兵前去截杀袁术。

刚才的事让曹操放松了警惕,以为刘备真的已经胆小如鼠、胸无大志了。眼下既然见他主动请缨,也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自此,刘备叫上关羽、张飞匆匆离开许昌,带着曹操给他的兵士自立门户去了。

刘备是个聪明人,而且是那种看起来呆笨若愚的聪明人。曹操邀请刘备饮酒,目的就是为了一探虚实。刘备看穿了曹操的想法,一而再、再而三地隐忍,甚至不惜装聋作哑,把自己贬低下去,坚决不自诩为英雄。终于让曹操放松了警惕,打消了铲除而后快的念头,也为后来的出逃发展埋下了伏笔。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真正的成功者,为了能够保全自己,为了能够东山再起,他们选择了隐忍,而正是这样的隐忍保全了他们,进而为他们血性的展现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大的时候,低调隐忍就是保护自己的极佳策略。在对手面前时时隐忍,含而不露;迷惑对手,不给对方图谋你的机会。然后再图良策,这才是真正拥有大智慧、大风范的人所应该选择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