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进步一点点大全集
5112900000024

第24章 每天胸怀宽一点

做人要心胸宽广,海纳百川的度量,有“得让人处且让人”的宽容。要学会体谅别人的难处,谅解别人的错处,关注别人的长处。心胸开阔与否或许和性格有关,但绝对和后天养成有直接关系。有意识地去关注一些大事,有意识地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格局,让自己的心去追逐更远大更高尚的目标,久而久之,渐渐地就会悟出这样一个大道理:天下之大有那么多的知识要学,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哪还顾得上为一点点芝麻绿豆伤脑筋?为点蝇头小账计较?为个人的鸡毛蒜皮纠缠不休?

要让心胸开阔,你就得学会恬淡和从容,生活像支曲子,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生活是爬山,有上坡,也有下坡,所以,在顺心的日子里,你要保持那份恬淡,不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在不顺心时,也要执著一份从容。要心胸开阔,你还得学会遗忘,。凡事都放入你心灵的筛子里过滤一遍,真实的、美好的、能激励自己前进的、能让自己生活多些乐趣的,就把它留下来,铭记在心里,否则就统统丢去,忘却它。

雨果曾说:比陆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如果我们心里能容得下山,容得下海,容得下天和地,那么我们怎么还就容不下小小的人?怎么还就容不下短短人生中的琐琐碎碎?如果我们的心里真能容得下山,容得下海,容得下天地,那么,我们眼前哪还有走不通的路,哪还有过不去的坎儿?

★你还为区区小事计较吗

有些人在面临大事时能稳住阵脚,但在面对一些小事情时却慌了手脚,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可以经受住生死的考验,却被小事所烦忧。也有的人在大事上可以潇洒的放手,却对一些小事挂肠,念念不忘,甚至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他们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在这些小事情上,而不是用这些时间去做一些有价值的事,去想一些应该思考的问题。其实,生活有时正是因为我们太看重小事,反而过得很累。所以,如果想要让自己过得惬意,就不要揪住一些小事不放手。

约瑟夫·沙巴士是芝加哥的一名法官,他仲裁过四万多件不愉快的婚姻案件。他曾感叹地说:“大部分婚姻生活不美满的原因,通常都是一些小事情。”还有一名地方检察官也说道:“在我们的刑事案件中,有很多都是起因于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在酒吧里说话侮辱别人,行为粗鲁不讲礼貌,最后才导致伤害的。许多犯了错的人,都是因为自尊心受到了小小的伤害,就控制不住自己,结果酿成了伤心事。”

法律不会去管一些小事情,一个人也不该为这些小事情忧虑,如果他希望求得心理上的平静。如果你能对一些小事耸耸肩,那说明你已经变得成熟。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的思想不再顾虑身边发生的一些小过失时,那他就有了一种可以轻松过生活的资本。

要想克服被小事困扰的毛病,只要把自己的看法和重点改变一下就可以了。让自己注意一些可以令自己开心的东西,做一些能令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情。这样在短促的一生中,我们才不会因自己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而伤心后悔。就如吉布林所说:“生命是这样的短促,不能再顾及小事。”

有位智者说:“在我们的生活中,约有90%的事情是好的,10%的事情是不好的。如果你想过得快乐,就应该把精力放在这90%的好事上面;如果你想担忧、操劳,就可以把精力放在那10%的坏事情上面。”的确,如果我们能放手那10%的小事,那你就能过得舒心!

林肯说过:“人只要心里决定快乐,大多数都能如愿以偿。”快乐是内发的,它的产生不是由于事物,而是由于个人所产生的态度和观念。如果我们感到可怜,很可能会一直感到可怜。如果放弃不快乐的来源——过度的自尊,那你就能在交通堵塞或被踩脚指头这类小事时避免火冒三丈。

在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的残躯。自然学家说,它有400多年的历史。它初发芽时,哥伦布刚在美洲登陆;它长到成年的一半时,第一批移民刚刚到美国。400多年来,它无数次地被狂风暴雨袭击过,被闪电击中过,但它战胜了它们,存活了下来。不幸的是,它最后被一小队甲虫击倒了。那些甲虫从它的根部开始咬,在这种持续不断的攻击下,这个森林中的巨人,终于倒下了。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中,狂风暴雨不曾使它动摇,但小甲虫却使它倾倒了。

有些人就如同这棵大树,经历了生命中许多风暴的冲击,都挺过来了,结果却让一些小事的忧虑损害了。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命之树不遭受小虫的咬噬,就要让自己的心学会宽待他人和他事,就要学会放下一些小事情。当你在放下的那一刹那,你可能发现你的头顶上充满了耀眼的光彩,你收获了一片光明。为了使你的事业更加成功,为了使你的生命价值得到最大体现,请你不妨放弃人生道路上的琐琐碎碎,去拥有更加广阔的天空。

★你在嫉妒谁

培根说:“嫉妒能使人得到短暂的快感,也能使不幸更辛酸。”嫉妒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它认为别人往前走就是自身的后退,于是敬畏、屈辱、自卑、恼怒之情便纷至沓来,撕咬着人的心。这当然是难以忍受的。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寻出对方的短处来。实在寻不出来时,就想办法造个谣,拼着命把别人拉下来,因而心胸狭窄之人必然是自己长进了,就不允许别人长进;自己不长进,尤其不允许别人长进。

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成就伟大事业,便尽量低估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或者用怀疑别人动机、诬蔑别人伪善的办法,来剥夺别人可敬佩的成就。于是,因嫉妒而产生的种种心态便表现出来:或消极沉沦,萎靡不振;或咬牙切齿,恼羞成怒;或铤而走险,害人毁己。嫉妒比坟墓更残酷。

巴鲁克说:“不要嫉妒。最好的办法是假定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甚至做得更好。”记住,一旦你有了妒忌,也就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你要超越别人,首先你得超越自身。波普曾经说过:“对心胸卑鄙的人来说,他是嫉妒的奴隶;对有学问、有气质的人来说,嫉妒却化为竞争心。”坚信别人的优秀并不妨碍自己的前进,相反,却给自己提供了一个竞争对手,一个榜样,能给你前所未有的动力。事实上,每一个真正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

不同的嫉妒心理有不同的嫉妒内容,但主要是在四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是名誉、地位、钱财、爱情。有的还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笼统内容,即只要是别人所有的,都在其嫉妒之内。

以下为具体特征:

明显的对抗性。古希腊斯葛多派的哲学家认为:“嫉妒是对别人幸运的一种烦恼。”

嫉妒心理的对抗特征具有明显的攻击性,其攻击目的在于颠倒被攻击者的形象。甚至本来关系密切,由于嫉妒使道德天平倾斜。往往不看别人的优点、长处,而总是挑剔别人的毛病,甚至不惜颠倒黑白,弄虚作假。

明确的指向性。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往往产生于同一时代、同一部门的同一水平的人中间,主要是因为嫉妒心理是一种以极端自私为核心的绝对平均主义者。因为曾经“平起平坐”过,或是曾经“不如自己”过,如今成了“能干”者,使嫉妒者产生抵触和对抗。

不断发展的发泄性。一般说来,除了轻微的嫉妒仅表现为内心的怨恨而不付诸行为外,绝大多数的嫉妒心理都伴随着发泄性行为。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言语上的冷嘲热讽;一种是行为上的冷淡,疏远被嫉妒者;一种是具体行为,或是攻击性强的行为。

不易察觉的伪装性。由于社会道德的威力,嫉妒心理被大多数人所不齿,使嫉妒心理一般都不愿直接地表露出来,千方百计地伪装,企图使人不易察觉。如本来是嫉妒某人的某一方面,却不敢直言,故意拐弯抹角地从另一方面进行指责或攻击。

结合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水平,是消除和化解嫉妒心理的直接对策。

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其《快乐哲学》一书中谈到嫉妒时说:“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人们在黑夜里盲目地摸索,也许走向一个更好的归宿,也许只是走向死亡与毁灭。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他必须学会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学得像宇宙万物那样逍遥自在。”

1. 胸怀大度,宽厚待人

十九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个妙法: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灯一灭,他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一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

2. 自知之明,客观评价自己

当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这就需要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同时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从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当认清了自己后,再重新认识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

3. 快乐之药可以治疗嫉妒

快乐之药可以治疗嫉妒,是说要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就正像嫉妒者随时随处为自己寻找痛苦一样。

4. 少一分虚荣就少一分嫉妒心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自尊心追求的是真实的荣誉,而虚荣心追求的是虚假的荣誉。对于嫉妒心理来说,它是要面子,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正是一种虚荣,一种空虚心理的需要。单纯的虚荣心与嫉妒心理相比,还是比较好克服的。而二者又紧密相连,相依为命。所以克服一分虚荣心就少一分嫉妒。

5. 自我转换法可以消除嫉妒心理

嫉妒可以使一个人萎靡不振,但是如果合理地自我转换,不把时间浪费在抱怨外在环境,就能变为发奋图强。作家爱德蒙德·威尔逊在看到同行写的《伟大的盖茨比》时,非常嫉妒其对戏剧场面的营造。但他马上将嫉妒转换成发奋,写出了许多充满激情、技巧高超的作品。

6. 自我抑制,是治疗嫉妒心理的苦药;自我宣泄,是治疗嫉妒心理的特效药

嫉妒心理也是一种痛苦的心理,当还没有发展到严重程度时,用各种感情的宣泄来舒缓一下是相当必要的,可以说是一种顺坡下驴的好方式。

在这种发泄还仅仅是处于出气解恨阶段时,最好能找一个较知心的亲友,痛痛快快地说个够,暂求心理的平衡,然后由亲友适时地进行一番开导。虽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却能中断这种发泄性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如有一定的爱好,则可借助各种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如唱歌、跳舞、书画、下棋、旅游等等。

★只有爱没有恨

佛家曾有慧语: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爱才能够彻底化解仇恨。

有这样一个人的经历:

他在台上演讲时,那人在台下窃窃私语;他说到兴奋之处,那人却讥讽地哈哈大笑。

他有权力阻止这个对自己充满敌意的人的所为,但是他没有。他总是面带微笑看着他,然后继续自己的演说。

他知道那人喜欢藏书,有次在议会大厦大厅里遇上,他问:“我有许多珍贵的藏书,不知你有没有兴趣?”

那人吃了一惊。

他把家中的许多藏书赠给那人,他们之间有了接触,谈论的话题从书籍发展到政见。最后,他们成为挚友。

他就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富兰克林,而那个对他充满敌意的人当时的身份是州议会议员。

生活中,我们难免遇到敌人,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和他们针锋相对,和对手斗争到底;可以忽略对手,不与对手一般计较;当然也可以化敌为友。

但是,大家不妨想一下,若是争斗起来,可以天昏地暗。若是忽略对方则需要豁达和操守,淡然看待对手的挑衅。化敌为友则需要更宽广的胸怀,更长远的考虑。

与人争斗、忘记对手是容易的,但要笑脸面对敌人,把敌人引为知己,却要遭遇人性上的艰苦考验。然而,如果我们能以一颗平常心豁达地对待对手,就会发现其实化敌为友会带给我们太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前苏联著名作家叶夫图申科在《提前撰写的自传》中,讲到过这样一则十分感人的故事:

1944年的冬天,饱受战争创伤的莫斯科异常寒冷,两万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大街上依次穿过。

尽管天空中飘飞着大团大团的雪花,所有的马路两边依然挤满了围观的群众。大批苏军士兵和治安警察,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画出了一道警戒线,用以防止德军战俘遭到围观群众愤怒的袭击。

这些老少不等的围观者大部分是来自莫斯科及其周围乡村的妇女。她们之中每一个人的亲人,或是父亲,或是丈夫,或是兄弟,或是儿子,都在德军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丧生。她们都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都对悍然入侵的德寇怀着满腔的仇恨。

当大队的德军俘虏出现在妇女们的眼前时,她们全都将双手攥成了愤怒的拳头。要不是有苏军士兵和警察在前面竭力阻拦,她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把这些杀害自己亲人的刽子手撕成碎片。

俘虏们都低垂着头,胆战心惊地从围观群众的面前缓缓走过。突然,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的妇女走出了围观的人群。她平静地来到一位警察面前,请求警察允许她走进警戒线去好好看看这些俘虏。警察看她满脸慈祥,没有什么恶意,便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她来到了俘虏身边,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印花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块黝黑的面包。她不好意思地将这块黝黑的面包,硬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拄着双拐艰难挪动的年轻俘虏的衣袋里。年轻俘虏怔怔地看着面前的这位妇女,刹那间已泪流满面。他毅然扔掉了双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给面前这位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战俘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的妇女磕头。于是,整个人群中愤怒的气氛一下子改变了。妇女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东西塞给这些曾经是敌人的战俘。

故事以这样一句发人深思的话结尾:“这位善良的妇女,刹那之间便用宽容化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所有人的心田。”

与人交往,退一步绝对能海阔天空,很多时候,在我们最需要帮助时,身边出现的人往往是我们的敌人。

因此,多一个朋友,远不如减少一个敌人好。只要我们主动伸出和解之手,化解彼此心中的疙瘩,我们可能就会减少一个敌人,而增加一个肝胆相照的好朋友。

★做个慷慨的人

冬日的黄昏,查尔斯和朋友坐在熊熊的炉火旁,气氛宜人,最适合促膝谈心,这位朋友平素沉默寡言,现在却娓娓细语讲述自己的心事。

“我常常感到痛苦,”她说,“我没有力量对别人慷慨一点。要想送人一点东西也办不到。”查尔斯知道她的情形。她丈夫接连生了几场病,家里债台高筑,还有三个孩子在读书,所以她的手头非常拮据,一文钱也不能乱花。可是她似乎并不知道,她自己实在是小镇上最肯帮助别人的人。

“我觉得,你是最慷慨的人了。”查尔斯说,“让我把其中的道理说给你听。”他们首先谈到钱,因为钱所代表的慷慨是大家所最熟悉的。可是事实上,真正的慷慨是另外一种表现。

一位朋友对此讲述了他的太太送他一株木兰作为生日礼物的故事。有一天,他回家比较早,看见邻家的孩子在他的前院挖坑,他觉得很奇怪。

“那孩子告诉我,他知道我的太太要送我一株木兰。他接着说:‘我很穷,但我也想送你一点礼物,就是这个坑’。我心里感动极了!”一方慷慨给予,另一方应该欣然接受。受礼而不领情,反而伤感情。有一次,查尔斯在路上遇见一位朋友的丈夫,他提着一个漂亮盒子,满面春风地告诉我:“我的太太一直想有一件皮大衣。这两年我省吃俭用,现在终于买来了——我要送给她,庆祝我们结婚十周年纪念。来,你到我家来,看看她高兴的样子。”到了他家之后,他的太太打开盒子一看,却说:“哎,你怎么搞的?你晓得,我们现在多需要一块新地毯。”然后才很勉强地补上一句:“当然,我很感谢你,你待我太好了……”但已经太迟了。送礼的快乐遇到了寒流,两年来的一腔热情完全付诸东流。

反而另外一种受礼的态度却能带来不同的效果。一位有钱的太太,她想要的东西都有了。有一天,她无意中谈到需要一样小东西,可是没有空上街。

查尔斯觉得可以替她效劳。想不到她竟眼泪汪汪地说:“你真好,肯为我跑那么远的路!”不过花点时间,她那样感激涕零,使查尔斯觉得反而倒欠了她的情似的。事实上,最好的礼物莫过于自己的时间。礼物没有送礼者自身的成分,便没有意义;任何礼物都不如时间所包括的自身成分多。可是许多人宁愿花钱,而吝啬时间。

多数人都有慷慨之心,所幸表达慷慨的方式也很多。为别人的幸运和幸福而庆幸,是一种慷慨;能从别人的观点看事物,容许别人有自己的意见和特色,也是一种慷慨。此外,善解人意,避免鲁莽的言行;耐心倾听别人的诉苦;同情分担别人的悲痛,都是慷慨。

★理解是座舒心桥

理解是什么?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心灵间的沟通,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使人际关系变得更融洽,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理解是一座舒心桥,因为有了它,社会而少了许多争吵和误解。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享利·福特曾经说过:“如果说成功有任何秘诀的话,那这个秘诀就是存有这样的能力:了解他人的观点,从你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的同时,也人他的角度看问题。”

事实上,我们常常忽视这一点,常常各持己见,互不宽容,结果产生了种种的冲突和矛盾,既影响了事业的进展,也破坏了一天的好心情。所以,要想让生活充满欢乐,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学会理解别人,学会做出让步。只有对别人好,才能换得别人的理解。不能理解别人的结果就是苛求别人,这样的人会失去许多人生的挚友、事业的伙伴。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他的善解人意,就为他带来了白玉无暇的美名。

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一家小报的广告中,出现了一条“艺人梅兰芳卖画”的字样,显然,是有人在冒梅兰芳之名赚钱。对这种恶劣行为,梅兰芳的朋友们都十分气愤,纷纷准备去那家小报兴师问罪,并准备找出那个冒名者,狠狠教训他一通。

梅兰芳却劝阻了他们,他对朋友们说,这个冒名者想赚钱不假,但通过卖画来赚钱,想必也是有点本事的,估计也是个读书人,只不过命运不济罢了。

朋友们从侧面了解了一下冒名者的来历,果然同梅兰芳所预料的一样。无独有偶,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也有这样的宽大胸怀。

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的假画毫不在乎,从不追究,最多只是把伪造的签名除掉。有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样,毕加索说:“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为难,穷画家朋友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再说,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们也要吃饭,那些假画使许多人有饭吃,而我也没有吃亏,为什么要追究呢?”

梅兰芳和毕加索都是伟大的,都是聪明的,正是他们的理解,才使许多人得以生存。他们没有因为理解、宽容别人而失去什么,反而让人更加敬重他们,而他们自己也落得一个好心情又何乐而不为呢?

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理解是伟大的,它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增进了友谊,避免了无意义的争端,理解是一座舒心桥。只有理解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理解既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让自己免受烦恼之苦,可谓既利人又利己。

★做个豁达的乐天派

豁达对于人生幸福是如此之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心达到这种境界呢?我们认为,有几点是该明确的:

1. 你的欲望应该有个度

我们拥有主观能动性,必然存在欲望,存在追求。人们的追求是无止境的,问题是看追求什么。若是追求获得更多的知识,追求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就是一种崇高的追求;追求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追求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也是人之常情;若是一味地追求名利、地位、女色,则就十分危险了。所谓欲壑难填,一旦陷入金钱、权利、美色追逐的旋涡,就很难自拔。克制你的欲望,使之合理适度,这是心归于祥和平静的一个重要法门。

2. 让自己学会无私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他在工作和生活中,追求的是贡献于社会,努力创造为的是民族和国家,而不仅仅是博取功名利禄,那么,就往往不会为时时都可能发生的报酬不公而抱怨、牢骚满腹、耿耿于怀。相反,却会因对同胞、社会、民族有所奉献,心生畅通光明,坦然无悔。一个为自己打算的人凡事斤斤计较,一遇报酬不满意,便会滋生被遗忘、被冷落、被否定的感觉,心的平衡与安宁必荡然无存。只索取不奉献,就会背弃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如此,固然省了精力,图了轻松,得了财富,却会为良心恒久的亏欠和懊悔所折磨;遭人白眼唾骂,更是损了人格,失了尊严。

3. 有点自知之明

人们能否得到心灵豁达,能否正确评价自我和确立自我追求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评价自我,是通过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来进行的。如果夸大长处,必会傲气盈胸,自命不凡;夸大短处,则自惭形秽,自暴自弃。而只要自我评价一旦失真,人们通常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能做些什么,在追求目标的选择上就容易陷入盲目。一个人只有自我评价恰如其分时,才心宁情畅,不骄不躁,不亢不卑。因此生活目标可订得适度。一种既能充分激发自己的潜力,经过努力又能达到的目标,将使人们内心坚定踏实,永远充满乐观、自信、自尊与自豪。追求豁达的人,必然是一个积极、认真了解自己和切切实实了解了自己的人!

4. 来点自省

人非先天就是圣人,心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暗淡、罪恶、虚伪等念头。存有了这些念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放纵、任性和宽恕自己,从而造成恶性循环,永远生活在黑暗中,最后被毁灭。人应该经常反省自己,警惕自己,告诫自己,使这些念头不重复而逐渐把它克服。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清洗自己的心,扫除思想上的桎梏和精神上的烟雾,才能扩大豁达的心。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所说的,正是那些豁达的人。

豁达是一种情操,更是一种修养。只有豁达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生活才充满快乐,这才是豁达人生!

★得饶人处且饶人

生活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里,和别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磕磕碰碰,出现点摩擦,在所难免。此时,如果仇恨满天,得理不饶人,后果只能是两败俱伤,鱼死网破,而如果采取忍让之道,则会“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哪个更划算,不言自明。

中国历史上,凡是显世扬名,彪炳史册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无不能忍。人生在世,生与死较,利与害权,福与祸衡,喜与怒称,小之一身,大之天下国家,都离不开忍。现代社会中,许多事业上非常成功的企业家、金融巨头亦将忍字奉为修身立本的真经。因而,忍是修养胸怀的要务,是安身立命的法宝,是人脉和谐的祥瑞,是成就大业的利器。

忍是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忍是一种包容一切的气概。忍讲究的策略,体现的是智慧。“弓过盈则弯,刀过刚则断”,能忍者追求的是大智大勇,决不做头脑发热的莽夫。

忍让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法宝。忍让之苦能换来甜蜜的结果。

《寓圃杂记》中记述了杨翥故事。杨翥的邻居丢失了一只鸡,指骂说是被杨家偷去了。家人气愤不过,把此事告诉了杨翥,想请他去找邻居理论。可杨翥却说“此处又不是我们一家姓杨,怎知是骂的我们,随他骂去吧!”还有一邻居,每当下雨时,便把自己家院子中的积水放到杨翥家去,使杨翥家如同发水一般,遭受水灾之苦。家人告诉杨翥,他却劝家人道:“总是下雨的时候少,晴天的时候多。”

久而久之,邻居们都被杨翥的宽容忍让所感动。纷纷到他家请罪。有一年,一伙贼人密谋欲抢杨翥家的财产,邻居得知此事后,主动组织起来帮杨家守夜防贼,使杨家免去了这场灾难。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本名重耳,未登基之前,由于遭到其弟夷吾的追杀,只好到处流浪。有一天,他和随从经过一片地土,因为粮食已用完,他们便向田中的农夫讨些粮食,可那农夫却捧了一捧土给他们。

而对农夫的戏弄,重耳不禁大怒,要打农夫。他的随从狐偃马上阻止了他,对他说:“主君,这泥土代表大地,这正表示你即将要称王了,是一个吉兆啊!”重耳一听,不但立即平息了怒气,还恭敬地将泥土收好。

狐偃身怀忍让之心,用智慧化解了一场难堪,这是胸怀远大的表现。如果重耳当时盛怒之下打了农夫,甚至于杀了人,反而暴露了他们的行踪,狐偃一句忠言,既宽容了农夫,又化解了屈辱,成就了大事。

忍让是智者的大度,强者的涵养。忍让并不意味着怯懦,也不意味着无能。忍让是医治痛苦的良方,是一生平安的护身符。

生活中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善于忍让,宽宏大量,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处在这种境界的人,少了许多烦恼和急躁,能获得更加亮丽的人生。

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绅士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孕妇一过桥,绅士又走上了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了一位挑柴的樵夫,绅士二话没说,回到桥头让樵夫过了桥。第三次绅士再也不贸然上桥,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过尽后,才匆匆上了桥。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赶来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绅士这次不甘心回头,摘下帽子,向农夫致敬:“亲爱的农夫先生,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农夫不干,把眼一瞪,说:“你没看我推车赶集吗?”话不投机,两人争执起来。这时河面漂来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个胖和尚。和尚刚到桥下,两人不约而同请和尚为他们评理。

和尚双手合十,看了看农夫,问他:“你真的很急吗?”农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赶不上集了。”和尚说:“你既然急着去赶集,为什么不尽快给绅士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绅士便过去了,绅士一过,你不就可以早点过桥了吗?”

农夫一言不发,和尚便笑着问绅士:“你为什么要农夫给你让路呢,就是因为你快到桥头了吗?”

绅士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给许多人让了路,如果继续让农夫的话,便过不了桥了。”

“那你现在是不是就过去了呢?”和尚反问道,“你既已经给那么多人让了路,再让农夫一次,即使过不了桥,起码保持了你的风度,何乐而不为呢?”绅士满脸涨得通红。

有人说宽容是软弱的象征,其实不然,有软弱之嫌的宽容根本称不上真正的宽容。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

心理学家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大量事实证明,不会宽容别人,亦会殃及自身。过于苛求别人或苛求自己的人,必定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由于内心的矛盾冲突或情绪危机难于化解,极易导致肌体内分泌功能失调,诸如使儿茶酚胺类物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过量分泌,引起体内一系列劣性生理化学改变,造成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紊乱等等,并可伴有头昏脑涨、失眠多梦、乏力倦怠、食欲不振、心烦意乱等症候。紧张心理的刺激会影响内分泌功能,而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又会反过来增加人的紧张心理,形成恶性循环,贻害身心健康。有的过激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酿成祸端,造成严重后果。而一旦宽恕别人之后,心理上便会经过一次巨大的转变和净化过程,使人际关系出现新的转机,诸多忧愁烦闷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吃亏还是得福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这是中国哲人所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生命含义的旷达和由吃亏退隐而带来的安稳宁静。

唐代的两位智者寒山与拾得(他们二人实际上是一种开启人的解脱智慧的象征)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我们很有启发:

一日,寒山问拾得:“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过几年,你再看他。”

那个高傲不可一世的人结局就可想而知了,而我们也一定可以想象得出拾得的胜利的微笑——尽管这可能是一种超脱圆滑者的微笑。不过,它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好处。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福祸常常是并行不悖的,而且福尽则祸亦至,而祸退则福亦来的道理,那么,我们就真的应该采取“愚”、“让”、“怯”、“谦”这样的态度来避祸趋福。所以“吃亏是福”不失为人生一种特殊的处世哲学。“吃亏是福”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吃亏”大多是指物质上的损失,倘使一个人能用外在的吃亏换来心灵的平和与宁静,那无疑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记不清哪位哲人曾写下下面这段令人怦然叫绝的文字,的确是对“吃亏是福”的最好的诠释。在此引用,以与大家共赏:

人,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平衡系统。当你的付出超过你的回报时,你一定取得了某种心理优势;反之,当你的获得超过了你付出的劳动,甚至不劳而获时,便会陷入某种心理劣势。很多人拾金不昧,决不是因为跟钱有仇,而是因为不愿意被一时的贪欲搞坏了长久的心情。一言以蔽之:人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去。有时,你是用物质上的不合算换取精神上的超额快乐。也有时,看似占了金钱便宜,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精神的快乐。所以先哲强调:吃亏是福,就是这样一个道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以低调的姿态做着各种各样的好事,在不同的程度上,他们当然就是我们常说的“圣人”。

吃亏是福,生命中吃点亏算什么?吃亏了能换来非常难得的和平与安全,能换来身心的健康与快乐,吃亏又有什么不值得的呢?况且,在吃亏后和平与安全的时期之内,我们可以重新调整我们的生命,并使它再度放射出绚丽的光芒。

自古的学者都讲究养能、养学、养气、养德、养心、养量;做人修身,重要的是先要养量。

宋朝宰相富弼,处理事务时,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反复思考,因为太过小心谨慎,因此就有人批评他、攻击他。有一天,就在他马上要上朝的时候,有人让一个丫鬟捧着一碗热腾腾的莲子羹送给他,并故意装作不慎打翻在他的朝服上。富弼对丫鬟说:“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然后从容换了朝服。

这样的器量,他能不做宰相吗?

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必多一分事业。虽说器量是天生的,但也可以在后天学习、培养。我们阅读历史,多少的名人圣贤,有时不赞其功业,而赞其器量。所以器量对人生的功名事业,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养量”呢?

1. 平时凡是小事,不要太过和人计较,要经常原谅别人的过失,但是大事也不要糊涂,要有是非观念。

2. 不为不如意事所累。不如意事来临时,能泰然处之,不为所累,器量自可养大。

3. 受人讥讽恶骂,要自我检讨,不要反击对方,器量自然日夜增长。

4. 学习吃亏,便宜先给别人,久而久之,从吃亏中就会增加自己的器量。

5. 见人一善,要忘其百非。只看见别人缺点而不见别人的优点,无法养成器量。

你的器量不顾别人,只顾自己,那只能养自己;假如你的肚量能涵容全家,你就能做一家之长;你的肚量能包容一县,就能做县长;能包容一省,就能做省长;能包容一国,就能做国主。历史上,成功的人物,并非他有三头六臂,功力高强,而是他的肚量比人大啊!肚量小的人不能容人,人又怎么会容你呢?所以布袋和尚为人歌颂“大肚能容,容却人间多少事;笑口常开,笑尽人间古今愁”。

你能把虚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么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虚空一样的广大。有一打油诗云:“占便宜处失便宜,吃得亏时天自知;但把此心存正直,不愁一世被人欺。”

有量的人,必定是不会吃亏的啊!

★有容乃大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相传春秋时期,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席间歌舞妙曼,美酒佳肴,烛光摇曳。酒至兴处,楚王命令两位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位敬酒。

忽然一阵大风刮过,吹灭了所有的蜡烛,厅堂里漆黑一片。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到座位上。并在楚王耳边悄声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你赶快叫人点起蜡烛来,看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连忙命令手下先不要点燃蜡烛。接着大声向各位臣子说:“我今天晚上,一定要与各位一醉方休。来,大家都把帽子脱了痛饮几杯。”

众人都没有戴帽子,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

后来楚王攻打郑国,有一位勇士独自率领几百人,为三军开路。他过关斩将,直通郑国的首都。此人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于他,而发誓毕生效忠于楚王。

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宽容,楚王表现出了一代霸主的大度。在今天看来,这件事小得不能再小,男女同事之间还可以握握手嘛。但在当时的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风气下,当事人还是国王的宠姬,性质就严重了。楚王非但不治罪,还想办法替他遮羞,这种胸襟,即便是别有用心,也能光耀千古了。

宽容,首先包括对自己的宽容。只有对自己宽容的人,才有可能对别人也宽容。人的烦恼一半源于自己,即所谓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争强好胜失去一定限度,往往受身外之物所累,失去做人的乐趣。只有承认自己某些方面不行,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不让嫉妒之火吞灭心中的灵光。

宽容地对待自己,就是心平气和地工作、生活。这种心境是充实自己的良好状态。充实自己很重要,只有有准备的人,才能在机遇到来之时不留下失之交臂的遗憾。知雄守雌,淡泊人生是耐住寂寞的良方。轰轰烈烈固然是进取的写照,但成大器者,绝非热衷于功名利禄之辈。

宽容,最重要的是学会去宽容别人。宽容了别人,等于善待了自己。它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轻松,快乐。经历过风和雨,才能领悟到人生的苦和乐,爱与恨,才知道人生中应该忘记什么,记忆什么,放弃什么,学会什么,那样才是举重若轻。我想,最该忘记的是你曾帮助的人,你最应该原谅是曾经伤害过你的人;最该放弃是功过事非、名利得失,最需要学会的便是宽容别人。

宽容,意味着不拿别人的过错来伤害自己。我们有时候可能受到过别人的伤害,而把自己的心情陷在深深的痛苦和烦恼之中不能自拔。其实上,痛苦往往是你自己找来的。面对已经发生过的伤害,只要咱们去正确的对待,去认真的分清那些是有意的伤害和不经意间带给你的伤害,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它,用一颗包容之心对待之,你心中的烦恼就会减轻许多许多。

气愤和悲伤是追随心胸狭窄者的影子。生气的根源不外是异己的力量──人或事侵犯、伤害了自己(利益或自尊心等),一言以蔽之,认定别人做错了,于是勃然作色,恶从胆边生;咬牙切齿,怒从心头起。凡此种种生理反应无非在惩罚自己,而且是为他人的错误!显然不值。

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跃上大方磊落的台阶。只有宽容,才能“愈合”不愉快的创伤;只有宽容,才能消除人为的紧张。

毫无疑问,宽容是人类最高尚的美德之一,而且是那种最基础的美德。因为没有宽容,其他的美德几乎都是空中楼阁,成为无趣的标榜而已。十年前的“理解万岁”,曾经让无数人潸然泪下,但是和宽容的境界相比,“理解”的确不算什么。有的时候理解和嘲讽、落井下石没有任何的矛盾,而宽容则和忍让、尊重、悲悯、毫不张扬等美德同生。而且我认为宽容应该是人们的归宿,是储存一定的生命和阅历后,理所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如果一个老年人雍容洒脱,心怀若谷,我们会觉得是很自然很可亲的;但是一个人到了老年还是斤斤计较、心胸狭隘,我想谁也会厌烦他。

宽容的人,永远是心态平和的人,他看世界的万物,就像是祖母看着调皮的孙子一样,眼神不禁流露出一种慈爱、关切;也像是你看着踩了你的脚、歉意的说着“对不起”的人那样,充满着理解和体谅。但是很可惜,要是超过了这个限度,一般的人们就开始叫苦不迭,甚至咒骂起来了。虽然,宽容的境界要比“理解”高很多,但是理解却是宽容不可少的一部分,理解未必宽容,但是宽容却一定包含着相互理解。所以在没有宽容氛围的环境下,人们彼此看着都不顺眼,除了自己谁都是白痴,自己的所作所为怎么想怎么有理,而别人的行为简直就是无头苍蝇。于是乎,大家就冷眼相见,虽然面子上嘻嘻哈哈,但受背后就嘲笑他是没有头脑的猪。如果在其中加点利益的冲突,其结果更不可想象,甭指望会有什么斯文,没有刀光剑影已属万幸。

安徒生有这样一则童话叫《老头子总是不会错》。看后印象深刻,多有感悟。故事并不复杂:

乡村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唯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子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条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头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由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大袋烂苹果。在每一次交换中,他倒真还是想给老伴一个惊喜。当他扛着大袋子来一家小酒店歇气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场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得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如果他回家竟未受老伴任何责罚,金币就算输给他了,三人于是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又是给他拧毛巾擦脸又是端水解渴,听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他毫不隐瞒,全过程一一道来。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她竟十分激动地予以肯定。“哦,我们有牛奶了”,“羊奶也同样好喝”,“哦,鹅毛多漂亮!”“哦,我们有鸡蛋吃了!”诸如此类。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吃到苹果馅饼了!”不由搂起老头子,深情地吻他的额头……

其结果不用说,英国人就此输掉了一百多磅金币。

初读这篇童话时,还不能理解这其中的深刻含义,以为是安徒生在讽刺嘲弄愚蠢之人,或是在宣扬“夫唱妇随”。随着人生经历和婚姻生活的不断磨炼,我才慢慢解悟了安徒生的精妙用意。他是要告诉我们家庭生活夫妻之间最重要的基础是宽容、尊重、信任和真诚。即使对方做错了什么,只要心是真诚的,就应该重过程重动机而轻结果,这样才能有家庭的和睦,夫妻的恩爱、宽容是善待婚姻的最好的方式,充分理解对方的行事做法,不苛求不责怨,如此,必然给对方以爱的源泉,婚姻一定如童话般妙趣横生,和美幸福。

爱是一门艺术,宽容是爱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