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创业初期该做什么
5117900000026

第26章 用智慧去营造生财之道(1)

一 最初的成功始于模仿

有人说,最初的成功始于模仿。的确,一切成功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就连吃饭穿衣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

在创业之初,创业者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此前所未经历过的。而且,这些复杂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在创业之初,创业者为了少犯错误,弥补经验上的不足,往往会选择模仿同行这一条路,而事实证明,这条路是切实可行的。

小章和小尚在高中时是同班同学,两人考取了同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毕业后,又选择了同一个城市的工作。但没过多久,小章所在的国有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被迫破产重组。此时,小章觉得这么多年花费了家里的积蓄读书,不仅不能回报家人,反而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最终小章选择了离开那座城市,孤身一人到北京发展。

在北京,小章凭着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找到了一份翻译工作。在工作期间,他一边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一边留心模仿其他翻译同仁。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小章充分了解了翻译公司的整个操作环节。

不久,翻译公司因股东之间闹矛盾,最终宣布解散。小章又一次失业了。但是,这次失业后,小章不愿再找工作,他觉得自己掌握了翻译公司的流程,就应该自己开一家翻译公司。

此时,小章向远在异地的小尚发出了邀请,建议小尚移师北京,两人合作创办属于自己的翻译公司。这时,远在外地的小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了初步成果。他也希望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小尚带着五万元积蓄北上京城,小章则集合自己原来的同事,启动自己积累的资源。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企业的创办中。

创业之初,小尚宽厚机敏,因为以前做过业务员工作,于是就负责公司业务的开拓;小章严谨细致,专业水平高,就负责公司的具体工作。但是,他们都感觉到自己缺乏创业经验,需要更多地向别人学习。于是,他们经常寻找各种借口与同行接触,尤其是与以前的老板接触,进一步了解业内的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模仿,他们的公司经营很快就步入了正轨。两年后,两人的翻译公司就在业内站稳了脚跟,且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业务也由单纯的翻译服务,扩展到投资咨询、国际贸易,业务范围由北京扩展到了上海、西安和天津。

从小章和小尚的创业之路可以看出,创业从模仿开始,然后吸收别人的长处加以整合创新。最后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实现创业成功的一条捷径。

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先结合自己的创业打算和创业计划,选择好适合自己进入的相关行业,并有意识地观察和模仿该行业中一些成功创业者的经营方式,在对该行业有了相对成熟的看法后,再投入创业之中。而且,在创业后,仍要善于在模仿中学习和创新,直到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创业者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当然,创业者要在模仿中实现创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一般而言,在创业之初,创业者模仿他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模仿的目的要明确。创业者在模仿某位成功的企业家时,如果这位企业家的活动空间与你的经营不发生冲突时,那么他可能会把自己来之不易的经营手段与你分享。你可以照着他的方式去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把他的方案当作样板参考。如果对方知道你使用它的设计方案而乐于帮助你,你的模仿效果会更好一些,更容易掌握一些具体细节。此时,你可以向他提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征求一些具体的建议。但是,如果这位企业家的活动空间与你的经营有冲突,那么他就不会与你分享经营经验,而且还会防备你。此时,创业者不要去明着模仿,应在暗中揣摩他的经营方法,吸收其长处。

二、不能盲目模仿。创业者在模仿其他经营者时,应该把握一些原则,模仿一些对自己的企业生存发展有益的东西,不要把每一个具体细节都不加选择地照搬。

三、要有创新和发展。在创业之初,创业者模仿其他经营者的目的不是为了模仿而模仿,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乃至超过对方。因此,在模仿对方时,切忌照搬照抄,要对那些有益的东西加以整合创新,把它变成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否则,很有可能会闹出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笑话。

四、研究模仿对象。在创业之初,创业者为了找到一个恰当的模仿对象,需要随时留意同自己业务相似的并获得成功的经营明星,及时追踪在社交场合中得到的相关信息。在激烈的竞争中,财运亨通的公司经营者并不多。创业者要模仿他们,就应该设法去了解他们,了解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而自己没有做,它们拥有什么有利条件而自己却没有。当然,还要搞清楚自己模仿的对象是否值得自己钦佩。对那些完全凭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经营者。创业者要仔细去模仿;对那些靠强有力的后台支撑而取得成功的经营者。创业者没有必要去模仿他们,因为你没有这样的后台,模仿这样的人只会浪费你的时间。一句话,要好好研究模仿对象,值得模仿的才去模仿,不值得模仿的千万不要去模仿。

总之。成功始于模仿。初创业的人,由于自己的资金不雄厚,创业经验不足,企业的竞争力脆弱,消费者对你的认可度还不高,所以,要想尽快摆脱眼前的窘境,迅速打开局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模仿中起步,向业内那些成功的创业者学习,模仿他们成功的经营模式,并加以整合创新,推动自己的企业尽快步入正轨。

二 同马赛跑,不如骑在马上

著名成功学家陈安之说,想想看,假如今天我要你跟一匹马来比赛赛跑,这样谁会赢?马会赢还是你会赢?马!这匹马是健康的马,假如你骑在这匹马的上面,到底谁会赢呢?记住你坐在马上面!马依然会获胜,但我们只离马差一点点,只差一点点。这对创业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启发。在创业过程中,与其把那些强劲的同行当作竞争对手,还不如把它当作创业成功的助手。

在中国台湾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中,有一种叫“老二哲学”的说法,就是不做第一,不做第三,而是紧紧跟在排名第一的后面做老二,瞄准机会再冲刺第一。这种“老二哲学”就是一种骑马赛马的哲学。

的确,对于初创的企业来说,与其同马赛跑,不如骑在马上,很多成功的创业者都是这样做的。

当VCD刚刚兴起时,一些嗅觉敏感的创业者纷纷进入了这个行业。但是,在这股创业浪潮中,有的创业者赚到了钱,有的却为他人做嫁衣裳,赔得一塌糊涂。当时,万燕做VCD行业的火车头,花大把的钱,告诉消费者:VCD是好东西;而刚刚成立的步步高、爱多则采用“与其同马赛跑,不如骑在马上”的策略,甘做“老二”,紧跟其后,关注其市场运作模式。当万燕花钱把市场培育好了,大家都知道VCD是个好东西时,步步高、爱多出手了:建树自己的品牌,完善自己的营销网络,再把价格降下去,结果赚了一大笔钱。而万燕却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当了“革命先烈”。

由此可见,对于刚刚诞生的企业来说,一定要牢记“生存第一”的原则,不能不顾实际去逞强好胜,争当什么火车头,在生存问题面前,“慢半拍”才是捷径。比如,一个投资12万元的餐饮店,提出“硬件要上水平”、“服务要领先”,而且要“全方位导入企业形象设计”,试想想,搞这些“星级酒店水平”,它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吗?又比如一家年销售十几万元的初创企业,有人建议它“技术领先”,成立“单片机”研究开发部门,申请ISO国际质量认证,而该公司目前连个专业技术人员都没有,试想一想,以这种方式去创业能够获得成功吗?一个市场,即使10年以后的前景被描述得非常好,非常具有诱惑力,但你也不要被这美好的前景冲昏了头脑,因为那毕竟是10年以后的事情,你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如何挺过这两三年,企业的生存问题是压倒一切的问题。

在创业之初,不少创业者认为,自己的产品要想获得市场认可,抢得市场份额,就需要采取“先人一步”的战略。此种先发制人的举措无可厚非,但是要视企业本身的实力和所处的市场环境而定。创业之初的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资金、技术力量、人才储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新产品开发步履艰难,很难尽快形成规模,产生效益,在开发新产品和市场时,根本无“先人一步”的能力,如果盲目地拼命地往前冲,那么很有可能使自己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在自己的实力不济时,创业者宁愿做个“落伍者”,宁愿“慢人半拍”,也不要去做那些“敢为天下先”的事情。因为创业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理智,一种冷静对待生存与发展问题的理智。

有关专家认为,在创业之初,创业者要想尽快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从市场中获利,关键不在于是否能“先人一步”,而在于是否抓准了、抓住了开发新产品的“时间差”,打出好的“落点”。只要抓准、抓住了这个“时间差”,打好了这个“落点”,从别人产品中吸取优点和长处,不断改进自己,克服缺点和不足,扬长避短,就能在市场上唱出后发制人的好戏来。对于创业之初的企业来说,做不做火车头并不重要,只要能尽快实现赢利,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使企业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做一节车箱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一句话,“与其同马赛跑,不如骑在马上”,对实力并不强大的创业者来说,无疑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山西别样红饮料之所以能实现创业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善于“骑马”的结果。红牛饮料刚刚进入山西市场时,整个山西市场中使用金属罐子的饮料只有红牛一家。由于红牛强大的广告攻势和相对偏高的市场价格,在山西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用金属罐子的饮料都比较高档。

别样红饮料创业后,就找到了红牛这匹马,并巧妙地骑了上去。在红牛刚刚占领市场不久,别样红就抓住机会,也使用金属罐子包装上市,马上就给当地消费者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别样红与红牛一样,都是高档饮料。结果,别样红在省去了一大笔宣传费用的同时,迅速敲开了市场大门,并使自己的产品进入了高档饮料的行列。

当然,对于创业者来说,“与其同马赛跑,不如骑在马上”虽然是条捷径,但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它要求创业者的信息一定要灵,动作一定要快,否则就会因跟不上节奏而被马摔下来。

总之,创业初期,创业者学会做“老二”,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是生存的需要。面对有限的资金,捉襟见肘的实力,技术及人才资源的不足,创业者如果不骑在马上做“老二”,而是盲目地同马赛跑,往往是不自量力,“以卵击石”。导致企业遭遇生存危机。对此,创业者一定要引起注意。

三 这年头,谁的钱最好赚

在当今社会,哪一类人的钱最好赚呢?这是创业之初,创业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如果你找准了这样的人群,再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服务,那么很容易从他们那里获取回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尽快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目前。在市场上究竟哪一类人的钱好赚呢?这是一个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但是,综合大家的看法,还是不难发现,以下几种人的钱是比较好赚的。

一、女人的钱好赚。犹太人有一句生意方面的经典话语:赚女人手中的钱。在现实生活中,女人的钱好赚是不争的事实。据一份调查显示,凡是和女人有关的生意,无论是美容服饰,还是现代人流行的“减肥纤体风”,都在女人毫不心痛的花费下“欣欣向荣”。

女人身上的钱之所以好赚,原因在于:

1、女人管钱。在大多数家庭,男人从事劳动挣钱,女人使用钱维持家庭生活。因此,对于消费群体来说,绝大部分钱都在女人的手中,男人的钱是交给女人管理的。这样,商家要想从男人身上赚到钱难度自然要大一些。

2、女人是市场消费的主体。女人由于管钱,她们也随之养成了喜欢逛街和买东西的习惯。在市场上,无论是普通的日常用品,还是豪华商店里所卖的各种高贵商品,女性消费品的比例无不是占有绝对的优势。

3、女人天性爱美,爱打扮,爱吃零食。由于女性有这些特点,她们在买化妆品、饰物、衣服及零食等等物品时,往往是乐此不疲地花钱。

由此可见,女人的钱是比较好赚的,创业者应该洞察时代女性的消费心理,根据她们的需要,推出能够激起她们购买欲望的产品,这样就比较容易从她们那里赚到钱。施特劳斯创办的梅西百货公司,就是从专卖与女性有关的产品起家的。而目前,梅西百货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百货公司之一。

二、有钱人的钱好赚。在市场上,商品的流行要么就是源于普通百姓间,要么就是源于有钱人。源于普通百姓间的商品一般来势凶猛,流行面广但是维持的时间短;而源于有钱人的流行趋势虽然缓慢,但持续时间长。相比之下,经营源于富人的流行产品的利润往往要高一些。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下处流”,许多人讲究身分,崇尚富有,往往喜欢向富有阶层靠拢,去模仿富有阶层的生活,以满足虚荣心。而此时,创业者向他们推出定位于富人的一些产品,虽然他们明知价钱高,但往往也会因虚荣心作祟而产生购买欲望。而一些真正的富人,在购买产品时,重视的是商品的档次和产品大多数购买者的层次,并不怎么考虑价钱的问题。创业者在向他们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时,价格高能够显示出他们的档次,而价格太低反而会使他们不感兴趣,甚至对产品的品质产生怀疑。那些经营高级酒店、宾馆、商业场所的经营者,往往喜欢定高价,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做成一笔生意所得的利润,要比一些小打小闹的经营者赚几天,甚至几个月的利润还要高。因此,在创业之初,创业者要想尽快掘到第一桶金,千万不要忽视了有钱人的钱包。

三、孩子的钱好赚。“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孩子”的观念,已经深入广大父母的心灵深处。对于绝大部分父母来说,孩子是心肝宝贝,是家里的“小皇帝”,宁可自己苦一点,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现代父母几乎都舍得为孩子花钱。只要经营者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能够让孩子更聪明、更健康、更安全、更美丽、更快乐,他们多半会慷慨解囊,满足孩子的需求。

目前,有关孩子教育的一些产品或者服务,有关孩子饮食的一些行业,有关孩子健康的一些行业,有关孩子日常用品的一些行业,有关孩子玩乐的一些行业,没有哪一家市场不是一路红火。

所以,创业之初,创业者要想尽快赢利,千万不要忽视了孩子这一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