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星梦缘—一个家长的喜剧影视艺考忠告
5179500000008

第8章 报名的问题(3)

儿子三试遭淘汰,对我们的心理打击都很大。那天晚上,我回到住处,屋里一片漆黑。打开灯,看见儿子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双眼死死地盯着天花板。我走过去,坐在他的床前。四目相对,默默无语,静得都能清楚的听见彼此“咚咚”的心跳。半年多的努力换来今天这样残酷的现实,美梦总让人憧憬,梦醒时分却又使人失望,梦想和现实原本就是这样。

我本想说点什么,可是,一时又不知道应该怎么说,心里头觉得憋得慌。片刻,我一把从床上把儿子拽起来,向他喊道:“站起来!你要学会接受失败,还没到山穷水尽,前面不是还有“上戏”,还有“北广”吗?别熊!是男子汉就挺住,别趴下!”

儿子慢慢地站起来,两眼直直地盯住我,那目光令人发疹,他掰开我抓着他衣领的手,向门外走去。我愣了一下,急忙抓起大衣和帽子追了出去。

外面飘着雪,雪花落在脸上冰冷冰冷的,地面上已经铺着一层厚厚的积雪,人走在上面发出吱吱的响声。儿子在前面默默地走着,我悄然的跟在身后,雪地里印出两行清晰的脚印。看着儿子那不太厚实的臂膀,我感到,儿子今后要在社会上立足,担当起顶天立地男子汉这样的社会角色,就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性格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要经得起打击。如果连今天这道坎都迈不过去,那以后还能够做什么呢?

我放弃了许多早就想好了安慰他的话,这个时候一定要他自己去想、去感受、去坚持,谁也不帮了他。不知道走了多久,再回来的时候,儿子抖落下身上的积雪,脸上露出了阳光。烦恼和沮丧就像身上的积雪,被统统抖落在地上,儿子终于扛住了!我心中感到无比的欣慰。小贴士

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要让他自己去想一想,学会自己总结和思考,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总结。但是,一定要在他想清楚了之后,帮助他完善,要培养孩子心理上承受挫折、失败打击的能力。2月14日 周六遇上了情人节

在北京,遇上让我最感唐突的事情,那就是不小心撞上了情人节。其实,也不知道是我撞上了它?还是它撞上了我?反正早晨起床,儿子就向我宣布,晚饭不回来和我一起吃,问为什么,他理直气壮地说:“今天是情人节,两个大老爷们呆在一起太煞风景,是对情人节最大的不尊重”!真得谢谢儿子挽救,没有让我冒犯神圣的情人们的节日。

我们这个招待所里,住着十几个考生,一天到晚叽叽喳喳、蹦蹦跳跳。这里面一多半是学表演的,喜、怒、哀、乐形于色,一会哭哭啼啼,一会又笑逐颜开,经常搞得人一头雾水。不过,大家都相处得很好,每当有人先考试回来,一定会在门庭那个地方,召开新闻发布会,细细诉说考试的经历。平日里,大家也常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儿子住在这里没过几天,就和大家混成了兄弟姐妹。

情人节这一天,这伙人早就预谋,要狠狠的狂欢一下。虽然我和情人节没有什么缘分,但是,我知道情人节一定不是“狂欢节”。因为,“狂欢节”在十二月份,并且和一个外国老头有关系,没有情人们的什么事情。

被遗弃的我,独自一人非常沮丧的在街上乱逛一通,一路上见到的咖啡屋、酒吧全部都灯红酒绿、人满为患。我很纳闷,这几年不知怎么搞的,洋节愈来愈受欢迎,中国人过洋节比外国人还积极,真有些莫明其妙。其实,对于商家来说,巴望着每天都过节,每一次过节都是一个促销的机会。国庆之后是圣诞、圣诞过后是元旦,元旦后面是春节、情人节、三八节,商家们一年中最好的日子,恐怕就是这一段时间了吧?

心里盼着,什么时候咱们中国人过春节,也让地球上的所有老外都和我们一起普天同庆,那种感觉一定特别得爽!

在这个容易出事的节日里,我也害怕弄出一点什么绯闻来。于是,赶紧决定结束这种危险的瞎逛,回到住处,多给老婆发几条平日里想说,又说不出口的,比较肉麻的短信罢了。2月16日 周一表演专业为啥发烧

影视戏剧表演专业,是当今最热门的专业之一,许多专家都在非常权威地解读这种现象,我等才疏学浅不敢在这里妄谈,不过最原始的冲动,恐怕还是和成名成家有关。做演员、做一个名演员,也是一些青少年,最为向往的职业。一朝成名,天下皆知,这对于青年学生,确实有着相当大的诱惑。因此,表演专业也成为所有艺术类考试中,报考人数最多,竞争最为激烈的专业之一。

客观的讲,表演专业相对于其他的艺术专业,出的明星确实最多。明星们的收入,那就不是我等之辈所能够想象的了。

据媒体报道,国内某一线女明星,片酬竟然高达500万美元。某一位男星以300万美元的片酬出演一部电影,竟然还是被导演诚意所动的友情价。不过,这都是一些极端现象。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内一流演员,出演电视剧的片酬,每一集5万元起价,二流演员2万起价,顶尖明星每一集10万以上,最高的曾达到15万。要是拍一个二三十集的片子,算一算就知道,那是何等的收入哟!何况,现在电视剧的拍摄周期,一般都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呢。

明星们挣钱的另外一个渠道,那就是拍广告。据现在的行情,明星们接拍广告,报酬在百万以上不算什么稀罕事,至于大腕们,那就远不止这个数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代言费”、“出场费”……收入几何?就不得而知了。

如此效应,如此诱惑。使得表演专业成为“艺考”人数增长最快的专业之一,各大专院校,包括很多理工科大学,都纷纷竞相设立表演专业,使之像雨后春笋,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据统计,目前开设表演专业的院校(系)就有400多所。

其实,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相对比较受局限。目前,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还是艺术团、话剧团、电视台、电影制片厂等单位。由于这些单位的人员早已经是人满为患,因此,等待机会,是大多数人无奈的选择。即便如此,表演专业的毕业生,仍属于高收入人群。不管今后能否成为明星,“触电”的机会总比一般人多,即使是拍广告,同样也收入不菲。因此,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考生,打破脑袋地往里面挤。2月18日 周三 歪打正着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北京都二十多天了,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生活规律,这种规律对于考试是必须的。面对这种高强度、长时间的考试,我最担心是儿子的身体。上一次的疏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对于孩子身体健康的关注,也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外地人来到这里,本来就水土不服,加上伙食、气候的忽然改变,很容易生病。孩子一旦病倒,一切都没法进行下去了,同白来一趟没什么区别,一年的心血也将付之东流。因此,对于初次来北京的考生,要特别注意。在儿子同组的考生中,就有因为感冒,嗓子沙哑不能说、不能唱,干着急的。

每天早晨起床,我去弄早餐,儿子出去透透气。招待所旁边有一个社区健身中心,儿子每天都上那里去活动活动,压压腿、拉拉韧带。顺便和那些锻炼的老头、老太太聊聊天,据儿子说,这是小范围的制造一种语言环境,把普通话练得更顺一些。

北京人“侃大山”全国有名。上谈天文、下说地理,国内从政治局开会,国外到萨达姆被捕。随便逮一个,侃上一两个钟头不在话下。特别是那些退休的老头、老太太,平日里,这心里头就憋得慌,好不容易逮着一个,那还不侃一个天翻地覆?没有过几天,儿子和那一帮老人们混得特熟。每天早晨,看见他到处点头哈腰,这个大爷、那个大娘的乱叫一通,感觉特别滑稽。这几天考试比较忙,间或没有去。那帮老头、老太太还惦记着呢。不曾想到,这事还锻炼了儿子的社交能力,完全是歪打正着。2月19日 周四 又见到了那外侄女

在中戏的大门口,我又见到了同学的外侄女(理论上讲,也可以算是我的外侄女),一年没见,还是那个老样子。今年她来报考“中戏”的导演专业。我总感觉学导演、戏剧文学(编剧)之类的专业太辛苦,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一个导演或者编剧要出成绩,一般都要熬到30多岁,这之前的寂寞和清贫非常考验人,很多的人经受不了这种考验,中途就改行了,这班车真正能够坐到终点的,也所剩无几。

今天见到这位小姑娘,真为她庆幸,竟然躲过了那一块石头……当然,这中间还有我这根搅屎棍的功劳呢。2月20日 周五春天里的风景线

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里,每一年的春天,都会有一道由“艺考生”组成的靓丽风景。由于艺术考试的特点,各艺术院校在专业考试的时候,一般都不会限制考生报考学校的数量。因此,很多考生为了加大保险系数,往往同时报考多所院校。由于各艺术院校报考点设置地域的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乘飞机、坐火车转战千里,南征北战的“赶考一族”。他(她)们大多都青春靓丽、朝气蓬勃,拖着巨大的行囊,风尘仆仆,来去匆匆。住着最廉价的旅舍,吃着最便宜的饭菜,为的就是他们心中的那一个梦想。

与“赶考一族”同行的往往还有另外一支队伍,那就是“陪考一族”。在这一支队伍中的人,大多数年近半百,或年过花甲。有的甚至两鬓染霜,步履蹒跚。他们充当着保姆、营养师、保镖、搬运工的角色。在凛冽的寒风中看守着行李,在宛如长龙的排队人群中艰难前行。

“赶考一族”和“陪考一族”,现在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城市春光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2月21日 周六广院的校园真大

北京广播学院(现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今天开始报名。儿子看看时间允许,打算去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的表演专业试一试。我也认为,多报考一所学校,就多一份希望,同时也多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这一天,我们坐着公交车和地铁倒来倒去,费了好一阵功夫才来到北京广播学院。“北广”这校园可比“中戏”、“北电”大多了,进去不小心,还真的找不到北呢。校园虽大,却一样人满为患,因为今天学校各专业同时报名,只是不同的专业在不同的地点报罢了。找了半天,这才找到表演专业的报名点,一看又是排着黑压压的长队。

客观的说“北广”的强项专业,应该是播音主持、新闻、电视编导以及和广播电视相关的纯技术专业。特别是播音主持,那可是全国响当当的王牌专业,优秀的毕业生大都去了中央台,热得烫手。现今,中央台的那几张“国脸”和一帮“名嘴”,全都出自“北广”。如此之骄傲的成就,能不让全国人民肃然起敬吗?相对而言,“北广”的表演专业由于起步比较晚,才几年的功夫,整体水平尚不能同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这一些老牌专业院校相提并论。但是,由于它所处的地域位置和背后依托的广播电视制作、编导、播出群体,使得其后劲和上升空间也不可限量。不过就目前而言,在全国还不能算一流。即便如此,那报名点还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北广”表演专业今年计划招收20名本科生,20名高职(大专)生。学校在哈尔滨、杭州、武汉、成都、西安一共设了五个报名点,加上“北广”院本部报考的考生,估计少说也有几千人,竞争的激烈程度,决不亚于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

说实话,我非常喜欢北京广播学院校园的那种大气、宽敞。儿子却不以为然,他说:自己喜欢小一点的学校,说是空间小,人流集中,容易混个脸熟。老师、同学、师哥、师姐七弄八弄都成了熟人,其乐融融,像个大家庭一样。弄点什么动静,全校都知道。学校太大,走出三里地,也看不到一个熟面孔,太没劲!我给儿子的这一套奇谈怪论正式命名为“菜市场”理论。2月21日晚补记看热闹

今天回招待所,见旁边大门口围了一群人。我这个人对热闹是从不错过的,使劲挤进人群一看,地上直挺挺的躺着一个保安,一脸痛苦的表情,还不时地抽搐。零下十几度,地面上都结着冰呢。另外一群人正围着一位十七八岁的小伙理论,一个大爷情绪激动,使劲拍打着小伙身边一辆火红色“酷派”跑车的引擎盖。听一位老大妈说,保安企图阻止这辆车进大院,结果给车撞了。我平时走路的时候,最烦就是开车的横冲直撞。当我开车的时候,又最讨厌走路的人四处乱挤。今天恰好是走路,当然见不得那开车的了,何况,居然还把人给撞了。于是,冲上前对着小伙就是一阵训斥。小伙倒不着急,手里拿着电话,这个叔叔、那个阿姨急切的叫了一大通,这时我看见车子的仪表台上,放着一个透明的文件袋,里面竟然有一张“中戏”的准考证。再回头打量了这个小伙,只见他一身的名牌,长得也还算帅气,对躺在地上的保安和周围人群的指责都无动于衷,仍然心安理得地打着他的电话。这时候,从办公楼里出来一位干部模样的人,对小伙一通严厉的批评,说到激动之处口沫飞溅,我在l米开处都不幸中弹,那干部还扬言要扣小伙的车。

正在这时,从大院里面出来俩母女,母亲气质高贵典雅,透着一丝丝的霸气。女孩和小伙好象认识,走在一起嘀嘀咕咕悄悄的说着什么。那母亲走上前,向干部耳语了几句。那干部在一阵喔!喔!啊!啊!是!是!之后,立即把严厉的训斥变成了苦口婆心的劝导。救护车闪着警灯开了过来,大家七手八脚的把那保安抬上了救护车。再看那辆“酷派”载着女孩在院里调了个头,绝尘而去。

热闹就这样轰轰烈烈开始,草草率率的结束了。突发奇想,那小伙要是把手机换成乌笼,再弄一个假辫子,扮个王爷、贝勒之类的,怕有几分神似呢!2月22日 周日 伤心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