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武则天的职场晋升管理学
5179800000006

第6章 不一样的武才人(3)

他很孝顺。长孙皇后在病中,他不离左右,亲侍汤药。长孙皇后去世时,他才九岁,在送葬的路上,他悲不能忍,哀感行路,感动了所有的人。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看在眼里,觉得这个孩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从此对他另眼相看。尤其是李世民,想到自己的其他儿子,一个个都野心勃勃,围绕太子之位争个不休,全然不理会他这个做父亲的苦心,再看看李治的表现,顿时感到欣慰。是呀,“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的人,是很难忠于自己的职守的。李治对母亲很孝顺,对父亲也同样如此。贞观二十年,唐太宗征讨高丽,班师回朝,腿上长了一个毒疮,疼得无法走路。李治见父亲痛苦难忍,二话没说,扑上去就把脓血给吮了出来。这样的行为,就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也很难做到。晋王李治的孝行可谓誉满天下。

其次,李治对兄弟们非常友爱。李承乾因为谋反,李泰因为狼子野心,双双被废,被贬到穷乡僻壤,李治前去为他们送行。看到他们衣衫单薄,一副落魄潦倒的样子,心中非常不忍,连忙向唐太宗上书,说两个哥哥虽然罪不可赦,但父子之情深,请父亲舐犊慈悲,多给他们衣食补给,让他们在外好好安度余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李治此举,比起李泰所谓的杀子传位给兄弟的表白高明得多,也更让人信服。

同时,李治还是个文采风流的人,他聪明绝顶,才气横溢,诗词歌赋、音乐、舞蹈样样精通,文章写得如行云流水,别有一种超脱气息;他还写得一手好字,气势恢宏,大气磅礴,跟当时的那些大书法家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

此时,大唐帝国在李世民的精心打理下,国势蒸蒸日上,边境和睦,四海晏然。以李治的修为,做一个守成之君应该是合格的。

当然,在唐太宗眼里,李治并非没有缺点,而且因为这些缺点,唐太宗曾经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把皇位传给李治。

一是李治过于仁弱。仁弱本是一种美德,但发展到极端就是懦弱、窝囊。二是他对年长的女性过于依赖,对母亲长孙皇后是如此,对后来扮演母亲角色的徐婕妤也是如此。因为这个缘故,唐太宗曾有过传位于吴王李恪的想法。在李世民的所有儿子中,李恪是最有能力、最有担当、敢于力挽狂澜的一个,唐太宗曾称他“英武类己”。他是唐太宗与杨妃的儿子,杨妃也就是隋炀帝的女儿。但是,李恪是庶子,如果立他为太子,那么势必要立杨妃为皇后。如此一来,作为长孙皇后哥哥的长孙无忌就要失势了。因此,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坚持要立李治为太子。要知道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是关陇贵族的代表,这是李唐王朝起家的中坚力量。唐太宗不得不考虑他们的立场,况且,李治除了仁弱、依赖性强以外,其他方面都还让他放心。既然如此,那就让他多历练历练,逐渐变得坚强、独立起来。

就这样,李治成为了大唐帝国的储君。唐太宗亲自督导,教授他为政治国、驾驭群臣的经验。为了给他扫除统治障碍,晚年的唐太宗东征西讨,东征高丽,讨伐薛延陀,把这些有可能对唐朝构成威胁的强邻打服、打残;他又杀了几个大权在握、桀骜不驯的大臣;临终前,他又指定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为顾命大臣,尽心辅佐李治,真是扶上马,又送一程。

有了上面的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李治为什么会爱上比自己大四岁,且身为庶母的武则天。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性格上的互补。武则天不是柔弱的女人,她性格坚强、独立、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做事有担当,是那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人。唐太宗不爱她,她既不怨天尤人,又不自暴自弃,她始终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她不是一个认命的人。相反,她想主宰自己的命运,正因为如此,别人不敢做的事,她敢做。更主要的是,武则天经历丰富,见多识广,进宫十多年,渐渐褪掉了所有的稚气,一副成熟、端庄、大气、从容、稳健的样子,人长得漂亮,诗词文赋、音乐、舞蹈、书法样样精通。在李治面前,她恍若是长孙皇后再现,使李治油然而生一种安全感。有恋母情结的李治不爱上她才怪!

既然李治都动感情了,武则天能无动于衷吗?她来到深宫是为了改变命运,振兴家声,不是来埋没青春的。现在,唐太宗行将就木,她再不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这辈子可真要完了。于是,什么人伦、年龄统统都不是问题,她不顾一切主动地迎了上去。于是,在某个夜晚,两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个如久旱逢甘露,一个如烈火遇干柴,缠绵上了。当然,这一切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否则,她的性命不保,李治的储君之位也将不保。

职场圣经语录

聪明的人永远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职场上最忌讳的就是一根筋,明知此路不通,却要一条道走到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当老板不喜欢你的时候,你大可不必伤心难过,天下的老板有很多,换个老板就是了。当然,换老板是需要勇气的,就像武则天,人伦这道坎儿你能迈过去吗?当然现实生活中的坎儿不一定是人伦,不过,武则天连人伦的坎儿都能迈过去,我们还有什么坎不能迈过去呢?有句话说得好: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能做到这一点的,才称得上大丈夫、女中豪杰。

6.居“寺庙”而心忧皇宫

武则天和李治好上了,如胶似漆,而且避过了太宗皇帝和其他嫔妃的耳目。

唐太宗在与疾病的挣扎中,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病死在终南山的翠微宫,享年五十二岁。李治终于以太子的身份继位,成为大唐帝国的皇帝。

武则天又喜又忧,喜的是那个不喜欢她的皇帝终于死去了,喜欢她的太子终于君临天下了。可是,她能借助于新皇帝的肩膀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她心里没有底儿。因为她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已经没有了选择,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

根据北朝以来的惯例,先皇死后,新皇要对先皇的妃嫔进行安置,安置的方式通常有三种:有子女的妃嫔,随自己的子女到宫外居住,安度晚年。没有子女的妃嫔若具备某种特殊才能,可以继续留在宫里,为新皇帝服务。比如,唐高祖的薛婕妤是隋代大文豪薛道衡之女,学养深厚,满腹经纶。唐高祖死后,她虽然没有子女,但是因为饱读诗书,被唐太宗留下来继续在宫中任职,教育自己的儿子李治。没有子女,又没有特殊才能的妃嫔有两种选择:一是到为先皇修建的别庙里安度晚年,一是到朝廷指定的尼姑庵或道观之中修行,当尼姑或道士。

我们来看看武则天,她应该属于哪一种人。她没有子女,所以第一种安置轮不到她。虽然她能诗擅文,写得一手好字,但到底没有薛婕妤那样的学问,不属于有特殊才能的人,所以,第二种出路也轮不到她。那她该怎么办呢?她没有到为唐太宗修建的别庙里,因为那是养老的地方,新皇帝也可能一辈子都不去那些地方。她认为她的青春不能到此为止,所以,她选择了去感业寺出家。

就这样,武则天成了一名尼姑,成了先皇的未亡人,步人了她人生中的低谷,她的情绪低落到了冰点。

感业寺的尼姑很多,她们整天的任务就是洒扫庭除,念经拜佛,晚上数着星星,或者三五对坐,回忆当年在宫里的往事,或者说说自己在家乡时的童年时光。她们对生活不抱希望,惟一的就是等死,到九泉之下跟皇帝会合。当然,这些人中有一个人例外,这个人就是武则天。虽然她一样的要打扫庭院,一样的要念经拜佛,一样的要打发寂寞的时光,但她心里还揣着希望,尽管这个希望很渺茫,但是,她不愿放弃,她认为这是自己惟一的希望。如果不能走出感业寺重新回到宫里,她这辈子就彻底完了,武氏家族的复兴之路将彻底中断,她母亲、姐姐和妹妹会继续被人看不起。

几乎在所有人都绝望的时候,武则天仍然满怀希望。所有的人都认为她不会再有机会的时候,她却不顾一切地创造着机会。因为她不想与青灯古佛为伴,她的人生不属于感业寺。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之所以碌碌无为,是因为他们安于现状,苟且偷生,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命,上天不会眷顾自己,自己不会再有机会。因此,即使机会来临,因为他们毫无心理准备,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而那些真正有所作为,能够成就一番大事的人,不仅能够抓住一切机会,而且能够创造机会。那些能够抓住机会的人叫强人,而能够创造机会的人叫猛人、超人。

武则天有着深深的危机感。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驯服狮子骢的毛脚丫头了,十多年的深宫历练,使她彻底了解了皇帝的内心世界。她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最靠不住的感情就是君王的感情。

她和李治在太宗病榻前建立的感情实际上是很脆弱的。李治即位后,她却不能留在宫里,不得不去感业寺出家,而李治也并没有对她另眼相看,给她做什么特殊的安排。当然,李治刚刚即位,为了避人耳目,他这样做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即位之后,李治忙着处理军国大事,生怕辜负了父亲的期望,他父亲当年是三天一上朝,他却是一天一上朝,渐渐地就把武则天的事淡忘了。这说明,在一个称职的皇帝眼里,江山永远比女人更重要,因为皇帝是不缺少女人的。

而更令武则天感到可怕的是,李治做了皇帝,从法理上讲,就应该拥有三宫六院,广征天下美女,充实后宫。若再现一两个对上李治胃口的美女,武则天就彻底没戏了。

武则天感到自己危机四伏,如果再坐等下去,重新回到宫里的愿望将彻底落空。她不愿接受这个现实,决定主动出击。

怎么和李治取得联系呢?很简单,鸿雁传书。她写了多少情书我们不知道,但有一首诗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诗叫《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僬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此诗写得缠绵悱侧,十分动人,不亚于后来柳永所作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面对这样的诗作,如果不动情,那就是冷血动物了。李治富有文采而又不乏感性,看到武则天的情书,他深深地受到了触动:是呀,自己是有些对不住她!李治决定去看看她,但以什么借口去看呢?

借口是不难找的,春去夏来,转眼就到了永徽元年(650年)五月二十六日,这一天是唐太宗去世的周年忌日,按照初唐以来的风俗,父亲忌日,儿女要到寺院行香。

行香就要举行仪式,但具体到哪个寺院行香,则由皇帝决定。长安城里的名寺很多,但李治偏偏选择了感业寺,不为别的,就因为武则天在那里。很显然,武则天写给他的那些情书产生了作用,他回想到和武则天偷情时的每一个细节,他决定重温旧梦。

这是个一举两得的选择,既尽了为人子的孝道,又可以顺便看看武才人,表明自己并没有忘记她。

李治来到了感业寺,行香之后,两人相见了。整整一年啦,日思夜盼的武则天终于盼来了自己生命中最大的一个贵人。当时相见的场面非常感人,在《唐会要》里有明确的记载:“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即李治在唐太宗周年忌日的那天去感业寺行香,见到了武则天,武则天泪如泉涌,李治也潸然泪下。武则天流出的是委屈的泪水、心酸的泪水,也是激动的泪水、感激的泪水。此时对于武则天来说,她看到了逃离生天的希望。

武则天能因此回到皇宫吗?此时谁也不敢断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和李治的旧情复燃了!

职场圣经语录

永远不要把逆境看成是绝境。皇帝并不缺女人,和那些如花似玉的少女相比,二十六七岁的武则天已经没有了年龄和容貌上的优势。让一个皇帝去爱上一个尼姑,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武则天却把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真正的强者不是把众多可能的事水到渠成地做成,而是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变成完美的现实,这叫奇迹。强者是为创造奇迹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