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几岁要面对的人生困惑
518200000002

第2章 成长发展(1)

第一辑 成长发展

告别彼得·潘,为长大而干杯

我们不应该为长大而感到痛苦,而应该为长大而干一杯!

小时候总觉得很多事情要长大了才能做,所以很想早点长大,可现在20出头了才发现,长大了其实很累。

现在的我虽然已经成年,可并不想长大。我喜欢小动物、漂亮娃娃、卡通玩偶、绚烂的图画……过生日的时候希望朋友送我彩色笔、橡皮泥和芭比娃娃。

我希望每天过着孩子般的生活,无忧无虑。即使说错了话,做错了事,也可以一笑而过。可现实的社会却又常常排斥我,复杂的社会关系让我感到厌烦。

难道自己的心理年龄小一点不好吗?还是我有成长心理障碍,或是患了年龄恐惧症?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长大吗?

人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当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渴望快点长大,因为长大之后就可以做很多小孩子不能做的事情,比如,穿漂亮的高跟鞋,有一个疼爱自己的男(女)朋友,干一番让人称赞的事业……

然而,忽然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不可阻止地成年了,心里不由得开始呼喊,"我不要长大!"又转而开始羡慕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不长大,就总有退路;如果不长大,就能无条件被保护;如果不长大,就享有哭的权利;如果不长大,就能"倚小卖小";如果不长大,就可以随便幻想;如果不长大,就能永远活得纯真……

然而,人一辈子总是要对自己负责任,总要经历一些美好和困苦,要去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很多"不想长大"的年轻人不愿意自己承担责任,经济不独立,毕业后无法面对社会的竞争,所以宁愿一直躲在父母羽翼之下,大多是独生子女。

保持童真的一面可以使人单纯、放松,生活得更加乐趣盎然,但是对于一个成人来讲,只有"童真"的一面就比较可怕了,就像永远长不大的那个孩子彼得·潘。

彼得·潘是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里笔下的人物。他永远也长不大,因为他永远也不想长大。不管周围的孩子怎样成长,他永远活在自己梦想的"永久乡"之中,从来不去观察周围的大人世界是如何的现实。他梦想着永远活在一种自由自在、毫无束缚的环境之中。后来心理学家们用"彼得·潘"指心理成熟有困难的年轻人。

彼得·潘们虽然生理上已成熟,但心理年龄滞后,向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不能承担相应社会角色,逃避责任和义务。这种心态如果发展到极端,就会沉溺于幻想,无法适应现实,被称为"彼得·潘综合征"(有时也称为"社会依赖综合征"),是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阻碍了我们的社会生活,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所以需要引起年轻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