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在哪里转弯
5188100000015

第15章 别让那些“结”缠住了自己(2)

转眼间,他已是一位耄耋老人,他仍喜欢抽廉价的雪茄,品最简单的酒,弹着吉他,欢快地唱那些一辈子迷恋的情歌。无论站在什么样的舞台上,无论观众多寡,每一次演唱,他都会深深地沉浸在那些舞蹈的音符当中,仿佛自己的灵魂,正在接受圣洁的沐浴。他情唱得真意浓,缠绵徐徐,一如陶醉在爱河中的初恋女子。

1996年,英国独立唱片制作人罗伊-戈德将古巴上个世纪20-50年代的四代重要艺人同聚一堂,录制了后来风靡全球的唱片《哈瓦那记忆》,这张专辑得到了包括格莱美奖在内的无数世界音乐大奖,销售量近千万张,在世界乐坛掀起了一股巨大的古巴旋风。

就是在那一年,因偶尔地参与了《哈瓦那记忆》的录制,他高超的演唱功力才被引起世人惊讶的关注,他才得以一次次登上的绚丽舞台,接受闪光灯眩目的追逐,骤然红得发紫。

当记者追问他在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演唱,与在古巴的狭小的酒馆里演唱,有什么区别时,他一脸平静地回答:“根本就没有什么区别,我心灵里的歌,流淌的都是爱。”

他就是被誉为古巴“情歌圣手”的著名音乐人伊布拉辛·菲列,一个差点儿被乐坛彻底忘却的激情歌者,在他70岁时,才被挖掘出来。

在国外的一场盛大的演唱会上,伊布拉辛·菲列高举着古巴国旗挥舞,情真意切地向观众们告白:“我对音乐的热爱从未改变,我弹奏演唱的是世界上好音乐!”

没错,伊布拉辛·菲列近乎一生都是在贫困中度过的,但他绝对是一个无比富有的人,因为他一直都在为爱而歌唱,都在歌唱着心灵中奔涌不已的热爱……

爱与不爱,只是一字之差

他们相识于网上,他是那个博客群的管理员,她偶然地闯入,便被他那些略含忧郁的诗句深深地吸引。彼时,他刚刚结束一段清汤挂面般的爱情,淡淡的落寞,被凝成了一行行婉约的文字。于是,两人就沿着那些很有些波希米亚意味的语句,一点点地走进彼此的心灵。爱,便那样潮汐般无声地涌起。

爱了,她就像一朵绽开的栀子花,以为那缕缕馨香,会浸润一生,全然不顾他一直生活在遥远的西北一座小县城,而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她,始终没有离开过江南水乡。陷落于爱情里的她,将那山一程水一程的遥迢距离,都读成了地图上短短的两指。

料峭的早春,他陪着她走过黄沙不时扬起的小县城,沿街那些明显地被时代落下的景观,与她熟悉的日益繁荣的故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纤纤的手,被他那粗砺的手握着,竟有温柔于相扣的十指间流动。

她悄悄地拂去发间的沙尘,仰着头听他讲自己因家境困窘而辍学的苦涩,讲他因为酷爱诗歌而被县文化馆破格录用的欣然,甚至还讲了自己一段始终表白的暗恋。他眸子里流露的坦诚,一如他的那些清清纯纯的诗句。

走累了,在临街的一个小餐馆里坐下来,要了两碗一点儿也不地道的兰州拉面,他从那个油腻腻的罐头盒子里,舀了一大勺辣椒末,将碗里的面搅拌得一片油红,大口大口地享受这似乎很难吃到的美食,一会儿,额头便亮晶晶了。而她,只是慢慢地一根根地咀嚼着,很淑女,很婉约,与他的豪放吃相风格迥异。

他有些羞涩地告诉她,少年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每天都能畅快地吃上两大碗兰州拉面。她没有说自己跟着一辈子善吃的祖父,曾品味过东西南北的各种美食,连最正宗的兰州拉面也谈不上喜爱。

夜幕降临时,他带她登上了县城最高的那栋楼,站在楼顶仰望星空,辽远而深邃的银河中,那一颗颗明明暗暗的星星,是脉脉地倾诉还是守着各自的寂寞。这时,她听到了他低低的慨叹:“卑微的人生,还不如那些不为人知的星星,它们还可以自由地明亮着,而有些人只能像整日追逐温饱的蚂蚁一样茫然而忙碌……”

她的心猛地一颤:“怎么这样多愁善感呢?青春应该是一株正在开花的树啊。”

他恍然有悟地笑笑:“是的,我不应该为赋新词强说愁,若是能够为你摘一颗星星,那该有多好啊。”

“我不需要你为我摘星,只想这样与你静静地欣赏着璀璨的星空。”她依偎在他的怀里。

“谢谢你不嫌弃我的清贫,我不知道你爱我的理由。”他感动得有些惶惑。

“爱就一个字,谁能说得清呢?”那一刻,她的心头暗香盈动:从此,就要离开四季花开的江南名城,留在这黄土高原的小城,只为着那份突然而至的爱。

然而,相爱总是简单想处太难,不久,两个人便开始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一次次地,让心口旧伤又加新痕。分分合合了一段时间,彼此的心都凉到了一个暗淡的刻度,分手成了必然。

只是她犹存不甘,想再做一次挽留的努力。那日,她再次走进他的办公室,一群从邻近屋子里跑来的男女,正围在一盆昙花周围,焦急地等待着那蓓蕾绽开。她邀他出去走走,他却不肯错过眼前难得的昙花开放。刹那间,失望雾一样蒙上她的眼睛,她只停留了片刻,便毅然转身离去。此时,她比谁都清楚,“昙花一现”这个成语是最写实的。

像当初坚定地来,她毫不迟疑地踏上回归的列车。望着窗外渐次明媚的景象,她很惊讶:自己的心里并没有那种撕裂的疼痛,甚至眼角也没有闪动的晶莹,仿佛自己不过是经历了一次平常的旅游。

原来,像爱就一个字一样,不爱,也只不过是多了一个字。

然而,她还是深深地记住了他,记住了那个正开始拆建的小县城,记住了那扬尘的水泥路,那弯曲的小街,那不干净的面馆,那辽阔的星空……因为毕竟是真的爱过,那昙花一现的爱,虽然短暂,但真实,绚丽,就像当初那些浪漫的细节,点点滴滴,都已是心口抹不去的朱砂痣。

一栋贷款房会消灭什么

刚刚研究生毕业的陈俊和妻子,在双方父母和亲戚近乎倾囊的帮助下,交了首付40万元,又贷款100万元,在市郊订购了一栋不足100平方米的期房。从此,他与自己梦想的生活便分道扬镳了。那天,他不无悲哀地向我慨叹:“一栋贷款房,就把人生许多美好的东西消灭了,这真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闻此肺腑之言,我亦戚戚然。于是,我们俩一边喝着廉价的啤酒,一边细数一栋贷款房究竟会消灭什么:

一栋贷款房会消灭心灵的轻松。30年的还贷生涯,更像一场艰苦的马拉松。每天一睁开眼,就要欠着银行100多块钱呢,任是怎样心胸开阔的人,只那么一想,就没法轻松下来,何况他和妻子每个月的薪水都不足3000块钱呢。

一栋贷款房会消灭爱情的浪漫。交了首付以后,两人主要的心思都花在了如何赚钱还贷上面了,似乎恋爱时的风花雪月早已是明日黄花,已无暇顾及,爱情真的如人们戏言的那样,早早地进入了婚姻的坟墓。

一栋贷款房会消灭亲情的真纯。突然之间,原本很好的亲戚,一下子都成了自己的债主。偏偏人情债是最难还的,他和妻子老想着早点儿还清了,却总是力不从心,那种难言的窘迫,实在难以形容。

一栋贷款房会消灭亲近的友情。买房后,他与朋友间的交往越来越少,因为彼此都在拼命打拼,没有人愿意去倾听自己的心声,他也不愿把生活惨淡的一面示人。于是,朋友间只在节日里互相转发一通相似的祝福短信,朋友的圈子越来越小,感情越来越淡。

一栋贷款房会消灭育儿的热情。为了还房贷,两个人都忙得焦头烂额了,若是再迎接一个小生命来临,再增加一份相当可观的消费,只会把眼前的日子弄得更加糟糕。所以,他和妻子决定无限期推迟生育孩子。

一栋贷款房会消灭身心的健康。整日忙忙碌碌,连睡梦里都想着赚钱,已没功夫去锻炼身体了。单位组织了体检,结果显示:他和妻子均是亚健康,但他们也只是谨慎了一小会儿。至于心理上的隐疾,更没法顾及了。

一栋贷款房会消灭宝贵的自尊。为了多赚钱,妻子钻政策的空子,偷偷地给学生补课,怕被查处,只得打游击般的在文化学校兼职;在报社工作的他,总是抢着出差,只为拿一点儿可怜的补助。

一栋贷款房会消灭工作的乐趣。他以前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了神圣感,现在他更愿意将其看作是一个赚钱的渠道,他已不大关心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了,因为工作的乐趣已被赚钱的欲望取代了。

一栋贷款房会消灭旅游的计划。如果不是单位组织,旅游的事情是根本不用想的,那笔开支已成了奢侈,即便是花费少许的近处之游,也因少了闲情逸致,被他们断然取消了。

一栋贷款房会消灭个人的兴趣。他喜欢下围棋十几年了,可眼下连读书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了,更不要说找人下棋了;妻子特喜欢看电影,如今一部大片也不看了,因为进一次影院要花几十块钱不说,她也实在找不回往日看电影的心情了。

一栋贷款房会消灭过日子的从容。如今,他们每天都像两只追逐温饱的蚂蚁,忙忙碌碌地追赶着生活向前飞奔的脚步,生怕被生活落下了,结果还是被落下了许多。

一栋贷款房会消灭应有的优雅。他每天被琐碎的采访、写作任务缠绕着,难得静心细品唐诗宋词,与古人相会于审美的意境之中;妻子的古筝也已蒙了一层尘埃,她说哪天廉价处理掉它,反正也不弹了。

一栋贷款房会消灭年轻的梦想。他当初报考新闻系时,曾立志做一个“敢为人民鼓与呼”的优秀记者,现在他只想着多赚钱,完成报社的工作,他就给一些企业家写以前很鄙视的广告性文章;妻子不顾本职工作受了影响,继续在校外兼职,已淡忘了曾经想“做一名令人敬佩的好老师”的愿望……

不能再往下一一地排列了,我们惊愕地发现:在中国当下,一栋贷款房竟然可以扭曲年轻人的价值观,使其心灵陷入一片可怕的沼泽之中,令其错误地认为生活中很多极为宝贵的东西,都一下子变得微不足道了,包括梦想、时间、情感、健康、尊严等等,一切的一切均让位于一栋钢筋水泥的房子了。

一栋贷款房,竟以其难以想象的魔法,不知不觉地消灭了人生中那么多宝贵的东西,竟可以肆无忌惮地掠夺和绑架我们短暂的人生,这该是怎样的一个巨大悲哀啊?

是我们的时代出了问题,还是我们自己出了问题?我们许多人都应该警醒了,尤其是那些已被消灭了或将被消灭许多本真生活的人们,请先用你们高贵的头颅深刻地思考,再给出一个令心灵深受鼓舞的答案。

被老师轻松改写的人生

凯恩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小职员家中。此前,他的父母桑德斯夫妇已经为他生下了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桑德斯夫妇虽然都是当地冶金公司的普通职员,似乎自己的后半生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了,但他们很骄傲——三个孩子都很聪明,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又各有特长,谁都相信他们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桑德斯曾不无自豪地向邻居们夸口:“我的孩子一个比一个棒,他们都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然而,桑德斯夫妇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小儿子凯恩居然一点儿也不像他的哥哥姐姐。一生下来,他就呆头呆脑的,手脚笨笨的,做什么都比同龄的孩子要慢半拍。上小学了,凯恩较低的智商进一步显现出来,他不仅比他的哥哥姐姐当年的表现要差许多,甚至连镇上那几个桑德斯不屑一顾的笨孩子都赶不上。

每每看到凯恩做什么事情总比别的孩子差那么一大截,桑德斯便会急切地批评他:“你的数学不如比特,你的绘画不如玛莎,你的体育不如约翰,你的语言不如弗朗斯……总之,跟别的孩子比,你差得太多了,你要向他们学习,要追赶他们。如果你敢不上他们,真不知道你将来的生活会是多么地糟糕。”

凯恩也很苦恼自己不像哥哥姐姐那样聪颖,他也曾千方百计地努力过,也曾试过“笨鸟先飞”,但效果总是不大明显,无论他怎样试图把事情做得更好,有时甚至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仍然赶不上别的孩子,他们似乎做什么事情都很轻松,而且做得都那么好。这让他很苦恼而无奈,少年的心中蒙了一层挥不去的阴影。

凯恩在读小学期间,他几乎成了各科老师特别关照的“焦点”,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他选定追赶的对象,焦急地期待他能有所进步。在那几年里,充斥他耳朵的经常这样的话——凯恩,你跟某某学习学习,看看人家计算得怎么那么快;凯恩,你跟某某比比,人家怎么能把文章写得那么流畅;凯恩,你再努力一下,你跟某某比比,人家成绩怎么提高得那么快;凯恩,你要是能追上某某,你就能够考上大学……诸如此类的激励的、批评的、焦虑的、关切的劝导和教诲,陪着他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尽管他很卖力地追赶,但他还是几乎在所有的方面都落在别的孩子后面,他仍是令老师们失望的“总也赶不上其他同学”的“最落伍”的那一个。接连不断追赶失败,让他幼小的心灵中弥漫了失败的感伤,他常常呆呆地坐在角落里自责。

凯恩升入中学后,桑德斯带他到纽约找权威医生做了诊断,才知道除了智商偏低外,他还患有动作障碍症。从此,桑德斯夫妇对他不再抱过高的期望,只要凯恩将来能够自食其力,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凯恩在八年级的时候,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杰西卡老师。她出身高贵,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她有着渊博的学识,更有着一颗仁爱、智慧的心,在她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粒饱含希望的种子,都有生长的权利和自由。她从来没有像凯恩的父母和其他老师那样,叫凯恩像别的孩子那样如何如何,总是笑容可掬地鼓励他:“别着急,慢慢来,不用跟别人比,你只要按着自己的方向努力,相信你会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的。”

一天,凯恩在数学考试中又成为全班唯一的不及格者。放学后,凯恩难过地找到自己最敬佩的杰西卡老师,不好意思地低垂着头:“老师,我太笨啦,我总是比不过别的同学。”

“亲爱的孩子,谁说你笨啦?你这次考试就比过了一个同学,很有进步啊!”杰西卡慈爱地抚摸凯恩的头。

“我比过了一个同学?”凯恩不解地抬头望着杰西卡老师。

“是的,你这次考了58分,比上次多考了10分,你这不是超越了自己一次吗?”杰西卡微笑着注视着凯恩的眼睛,告诉他:“孩子,记住——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跟自己比赛,只要你不停地追赶和超越你自己,你就是在不断进步着,你就是可爱、可敬的,你就没有必要自卑地低头。”

“学会跟自己比赛”,凯恩在心中默默地咀嚼杰西卡的赠言,走出教学楼,金色的阳光立刻簇拥了他。霎那间,他的心中仿佛也涌入了一缕明媚的阳光——他茅塞顿开,知道自己这些年来不快乐的原因,就在于他总是在跟别人比赛,总是停留在失败的阴影里,却忘了学会跟自己竞赛,忘了学会一天比一天进步一点点,学会享受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