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在哪里转弯
5188100000027

第27章 迈好人生的“拐点”(2)

她终于还是被感动了,在他的99朵玫瑰递到她的手上时,她握住了他的手,与他一同去了校园附近最著名的“情侣酒吧”。那一天,他特别开心,只喝了那么小小的一杯红酒,他便满面绯红,比她的人面桃花还鲜明,真的不是酒醉了人,而是人自醉。

沉入爱河的日子是快乐的,他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给她买了各种小礼物,最多的是玫瑰,因为她是他心中的“玫瑰仙子”,他喜欢她望着那些花瓣时,眼睛里盈盈的欢喜。

得知父亲患了不治之症,是在他毕业论文写作最紧张的时刻。他再也坐不住了,向导师请了假,便急匆匆地赶到那个偏远的小镇。此时的父亲,已被病魔折磨得弱不禁风了。他的眼泪止不住地噼噼啪啪地滚落,他想到了辛苦一生却没享多少福的父亲,曾为自己的这些年来的求学,付出的那些难以描述的的苦、累和辛酸,想到父亲知道了生命以日计数后,还念念不忘未能看着他成家的遗憾……他拿了她照片给父亲看,疼痛中的父亲,竟憨憨地笑了,嘴里直说好,但拒绝了他想邀她到家里来看看的提议,理由是自己病成了这副样子,别让女孩跟着难受。

他留下来了,陪着父亲走过了生命中最后的两个月。

待他回到学校后,起早贪黑地忙碌自己被耽搁的论文写作,很少有时间去陪她了。起初,她还有些不快,渐渐地她也不在意了,也很少来找他了,两人连短信发得也明显地少了许多,似乎他们的爱情也冷到了某一个淡漠的刻度。

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他如释重负地去找她,准备出去简单地庆祝一下,她却告诉他,她马上要去北京参加一个招聘面试。他很惊讶,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从未听她提起过?

她却一脸的平静,说他一直在忙,即使告诉了他,也帮不上她什么。

她说的是事实,可他的心里还是生了些许的凉意,因为她周边的不少人都知道了,而他这个男友竟浑然不知。

心中最担心的猜测,很快变成了现实——她从北京回来后,就宣布与她分手。

他竭力挽留,说自己也可以努力去北京发展的。她却说不是因为两人的空间有了距离,而是心里没了爱的感觉。

还能说什么呢?她去意已决,纵使他泪眼婆娑地一再哀求,亦是覆水难收了。

弥漫于心头的伤痛,让他一时间心灰意冷,独自一个人坐在临街的一个脏乱的小酒馆,一瓶廉价的二锅头,喝得他头重脚轻。

回学校的路上,他跌了一跤,摔断了一条腿。

酒醒时,他发现自己已被同学送进了骨伤科医院。自己竟然也做了一回“酒鬼病人”,他羞愧满怀。挣扎着想逃出医院,那床头的牵引架却拉住了他。

正黯然时,已经许久不曾联系的小学同窗大伟却突然走进了病房。当年,大伟家是全村最穷的,他和妹妹都没读完初中便辍学了,尽管他们都挺聪明的。17岁,大伟就跟着舅舅天南海北地打工,吃了无数的苦,遭了无数的醉,也赚到了不少钱。如今,他已经拉起了一支上百人的施工队。

大伟听了他讲述的不幸遭遇,摇摇头说,你那点儿挫折根本不算啥,你听听我的遭遇,就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于是,他知道了大伟曾有过那样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经历:

大伟的第一份工作是去砖场运砖,一天,他正埋头往车上装砖,不料一大摞砖轰然坍倒,他躲闪不及,被砖砸倒,掩埋了大半个身子,被同伴拉出来后,满腿都是鲜血,可他一听说老板负责医药费,他竟满意地笑了。

还有一次,那个建筑老板拖欠了大伟他们那帮人两年的工资,他们睡在稻草上,啃着冰冻的馒头和白菜帮子,连回家过春节的车票都买不起,可他没抱怨什么,等到媒体曝光后,拿到那份工资后,他竟有些不好意思了,说自己受点儿苦没啥,就怕家里人跟着担心。

那年,一位一起打工的南方人骗了大伟三千块钱,那是他三个月辛苦打工积攒下来的,每一分钱都凝了汗水。他也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没有让懊悔和难过缠住自己,他甚至在意识到自己注定无法再找到那个骗子后,居然还跑到街上给自己买了一朵玫瑰,哼着小曲回到了工地。工友们惊讶地直摸他的脑袋,以为他被弄傻了。他却笑着解释说,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我如果再让糟糕的心情多存留,那么眼下和将来岂不是要变得更糟糕。想开一点儿,人生总有很多的不如意,赶快转过身去,远离伤感,相信总会有峰回路转的时候……

大伟还告诉了他一句在书上看到的话——错过了月亮,还有星星。

握着大伟的手,他的心中有清凉的风涌:没错,即使眼前所有的花朵都凋落了,春天依然会如期而至。就像即便是所有的星星都被乌云吞没了,还有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前面照着道路。

自己真的不应该沉湎于失落的苦痛之中,而应该像大伟那样,就在今天,送给自己一朵玫瑰,送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祝福,早日走出悲伤的泥淖,去拥抱另一片明媚的春光。

那一程。你陪我温暖地走过

暮色中,他站在空阔的操场上,望着那排白杨树,倔强地昂着头,脸上那几颗青春痘,也不肯认输地灿烂着。

他没有退路地要走了,要去遥远儿陌生的北京。像一个末路英雄,他有些凌乱的发,被风撩得东倒西伏,他瘦弱的身影,显得那样孤单而寂寞。

直到夜色潮水般涌来,他热切期盼的女孩,仍未能出现在面前。他只得垂下头来,轻轻地叹口气,回转身来,缓缓地离开让他欢喜让他伤心的校园,踏上远去的列车。

他是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也是父母棍棒无法修正的“坏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在他十六岁的记忆里,有太多的冷眼,有太多的淡漠,来自周围的人们,他已由此习惯了孤独,习惯了被冷落,尽管他内心里那么渴望理解,渴望温暖,但他一次次地失望后,索性破罐子破摔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让他与很多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疏远。

唯有她懂得他,懂得他的暴躁与冲动里面,其实包裹着一颗多么柔软的心。

还记得,十五岁的那个夏夜,他吹着口哨往家里走,在一条幽暗的小巷,忽然传来了女孩惊恐的呼救声。他抬头,看见三个流氓,正调戏文科班里学习最好的那个女孩。

没有任何迟疑,一声断喝,他侠客般地跑到跟前。那三个流氓自然没把他放在眼里,抛开女孩,一起朝他围过来。他顺手捡起一块砖头,不要命地舞动起来。很快,他便被打得头破血流,躺倒在地。

女孩的父母上门道谢,他一脸的不好意思,好像自己做错了事。母亲则担心地提醒他,以后不要多逞能,遇事要多动脑子。

他辩解道,那会儿他只能冲上前去,根本没工夫想别的。

第二天上学去,老师对他脸上的伤视而不见,以为他又在外面惹事了。此前,他有过几次与校内外学生打架的前科,也分不清是他的错还是别人的错,老师也懒得去分清了,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始终排在后面,老师甚至暗中希望他早点儿辍学,免得影响班级平均分。

让他感动的是,那个漂亮的女孩,也是众多老师心目中品学兼优的学生,能够当着许多同学的面,真诚地向他致谢,夸他是真正的英雄,并绘声绘色地讲了他临危不惧,勇斗三个流氓的事迹。当然,她隐去了他被打得狼狈倒地的情节。

原来,他那是英雄救美啊!

有的同学不屑地看着他,语气里流露着嘲笑。而他,并不在意是否被看作英雄,他更看重女孩对他的好感。

校园里,那么多优秀的男生,在或明或暗地恋着女孩,女孩却对他们统统视而不见,偏偏对他那么好,眼瞅着一个癞蛤蟆就要吃到天鹅肉了,大家怎能不急呢?于是,他就成了众矢之的,嫉妒和排挤,朝他铺天盖地地涌来,各种流言蜚语纷纷向他射击,说他品质不好,说他出手相救不过是想骗得女孩的好感,甚至有人说那天是他与那三个流氓合作的“苦肉计”……他委屈,百口莫辩。说急了,便舞动了拳头,与对方论理,结果越描越黑。

那一天,他在一个墙角,听到一个男生在空口无凭地传他与女孩的绯闻,当他听到说那女孩其实也是一个“问题女生”,看着挺文静的,实际上很会犯贱……

自己心目中圣洁的女孩,怎么能遭受如此侮辱?他冲过去,为女孩辩护,却恰似“此地无银三百两”,反而坚定了那些捕风捉影者的胡乱猜测。于是,他便选择了用拳头说话,而等待他的,是留校察看一年的严厉处分,但那些造谣生非者,却什么事儿都没有。

女孩嗔怪他,他们愿意乱说,随他们好了,你没必要跟他们计较,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

他梗着脖子,一脸的凛然:他们往你身上泼脏水,就是不行,只要让我听见,就不客气。

女孩心里暖暖的:我心里很感激你,知道你是为我好,可是,你那样做,我会担心的。

女孩贴心的一语关切,顷刻间便柔软了他的倔强:以后,我听你的,克制着,不冲动了。

面对女孩如花的笑靥,他心头的压抑和愤懑,顿时没了踪影。青春岁月里的喜欢,应该就是这样的吧?自己心中喜欢的女孩,只一句平淡无奇的话,便让他陡然热血沸腾,她的每一个建议,他都愿意无条件地接纳。

然而,他没能陪着女孩读完高中。那天,他在一个水果摊前,见到有个长着一脸横肉的家伙欺负摊主,光天化日下要强买强卖。他忍不住上前劝解,恼羞成怒的那个家伙朝他吼道:滚开,这里没有你的事。

他没有后退,反而迎着那家伙的拳头,英雄豪气地喊道:我就是不允许你欺负人。

很快,两人便撕打到了一起。派出所的人来了,打电话让学校把他领了回去。

第三天,学校便做出了开除他学籍的决定,理由是他在校外惹事生非,打架斗殴,损害了学校的名誉。

他不服气,但领导和老师谁都不肯听他的解释。女孩抹着眼泪为他去求情,被班主任老师训斥道:近墨者黑,你这个好学生,怎么能为他说话?你也想学坏吗?

女孩大声地顶撞老师:他确实是一个好学生,只是学习成绩不好,他正直、善良、坦率、疾恶如仇……我们不应该伤害他。

老师没想到女孩居然为了他,不惜冒犯偏爱她的老师,更生气了:我知道,你心里喜欢他,可是,我要特别提醒你,跟他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不会有出息的。

一向温文尔雅的女孩也来了犟脾气:我就是喜欢他这样的。

还能怎样呢?母亲簌簌的眼泪,也没能改变学校冰冷的处罚决定,他被迫离开了学校。

他有些落寞地走向检票口,忽然眼前一亮——最想见的女孩,正在那边向他招手。

原来,父母对她采取了“软禁”措施,她未能如约赶到学校与他会面,便偷偷地跑到这里,来送别他不满十八岁的远行。

谢谢你,今天还把我当作朋友。他心里特别地感动,不禁想起了母亲泪眼里的无奈。

你始终是我的朋友啊,不管别人怎么说你,怎么看你,在我的心目中,你永远都是一个好人。相信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女孩送给他一个日记本,作为这段纯洁友谊的纪念。

十年后,女孩博士毕业,留在了上海工作。

那天,女孩去一家跨国公司拜访一位朋友。刚走进公司大门,有人喊前面那位风度翩然的男子“高经理”,他一回头,四目相对,只是短短的几秒,俩人便认出了对方,不禁惊讶得同时失声:原来是你!

真的像她当年所预言的那样,时间证明了他的优秀。没有人知道,连高中毕业证都没拿到的他,经历了怎样艰苦的打拼,用了十年的奋斗,终于成长为这家公司的营销部经理。

记得刚去北京那两年,他与她还保持着一些书信联系,她热情的鼓励,给了他战胜各种磨难的莫大的力量。后来,他去国外接受了两年的业务培训,便与她中断了联系,但他内心里始终未曾忘却她这位朋友。

你不知道,那会儿,几乎没有人理解我,都以为我是一个坏学生,我也差一点儿就像他们想的那样,自甘堕落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你,你那么优秀的一个女孩,不管别人怎么说,坚定地认为我是一个好人。就冲着你的那份信任,我也得好好地努力,不能让你失望啊……回望来路,他不禁感慨万千。

看来我的眼光不错啊,你独特的优秀,更多的人都将看到。她为拥有他这样的朋友骄傲。

应该感谢你,在我人生关键的时刻,在我内心一片茫然,不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时,是你站在那里,给我了热情的鼓励……是的,他心里一直很感激她,因为她曾温暖过他那颗孤独的心,让他始终坚定地朝着美好的方向行走……

一根鞋带,两种命运

陈晓东和韩健的小学和初学都是在那个偏远的农场度过的,两人学习都不大好,但都喜欢长跑,只是在每次大大小小的比赛中,陈晓东总是第一, 韩健总是第二,这样排序从没有被改变过。

那年秋天县里开运动会,陈晓东和韩健一同站在了万米竞赛的起跑线上。根据以往的成绩,人们都相信陈晓东这次绝对能够夺冠,而韩健最好的的成绩可能也就是亚军了。比赛的结果却出乎人们的意料——韩健在最后冲刺时超过了陈晓东,以1秒的微弱优势获得了冠军。

一过终点,陈晓东便懊恼地扯下鞋带扔到一边。这时,人们才知道陈晓东是因为没有系好鞋带,严重地影响了他的速度才落败的。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那次比赛竟改变了两个人此后的人生走向—— 韩健因为第一名的好成绩,被选进了县体训队,几年后又被选进了省体训队,一路训练下去,因他的成绩稳步提高,又被选入国家队,成为国内著名的长跑运动员,还被保送上了国内一流的体育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成绩斐然的教练。而陈晓东那次比赛后不久便初中毕业回家了,他先是在林场找了一份工作,再后来,陆续地换了几份工作,干得都不大如意,便外出打工,尽管一直在流汗流泪甚至流血努力打拼,但学历太低、又没有技能的他,如今也仅仅勉强维持一份温饱的生活。

某日,陈晓东在电视中看到韩健正指挥着队员在赛场上为国家摘金夺银,不禁懊悔万分地长叹一声:“如果那天我系好了鞋带,那么,今天风光无限或许就是我了!”

陈晓东和韩健的生活际遇,确实值得人们深思:陈晓东因为疏忽了系好鞋带这个细小的环节,输掉了一场足以改变他命运的关键比赛,更由此失去了后来的一连串影响一生走向的机遇。而韩健后来的一系列成功,固然应归功于其不懈的努力,但如果没有当年夺冠创造的发展机遇,他十有八九也会回到林区,或许如今也和陈晓东一样在生活而辛勤的奔波着。难怪 韩健后来也不止一次真诚地感慨:“我只不过那次比陈晓东快了1秒,而后才有了快出许多的机遇和条件……”

有人也许会感慨陈晓东和韩健的遭遇有很多偶然的成分,不过是命运无意的安排,但就在那看似“偶然”与“无意”的背后,却藏着被很多人忽略的必然——那些平素很不起眼的琐碎细节,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许多重大的成功,很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其缺乏智慧和才能,而是因为其缺乏对细节足够的重视。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简单的话、一个不经意的举止,甚至一个细微的眼神,都极有可能为我们赢得一次成功的机会,也极有可能断送掉近在咫尺的机遇,就像陈晓东那没有系好的鞋带一样,让一次小小的失败,铸成一生大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