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英豪传
5191500000142

第142章 天子之剑

大周王朝国都 洛邑

公元前289年,夏日炎炎。

年届50,两鬓微斑的大周天子周赧王在供奉着列祖列宗牌位的太庙里心情无限郁闷地踱着步。

回首大周王朝的旷世辉煌,又联想到眼下王朝的无限衰落,一片幽暗中,周赧王内心感到彻骨的冰凉。

不知不觉中,周赧王在太庙中供奉着的那把长达八尺的‘鹿卢’宝剑前停下了步履。八百多年前,大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正是用这把剑指挥千军万马,一举摧毁了殷商王朝,创建了显赫的大周王朝。但是现在,这把凝聚着祖先无比骄傲与自豪的名剑,却尘埃满布,在尘封的岁月里蒙受着与大周王朝后世子孙同等的没落和羞辱。

回想自即位以来,几十年间蒙受诸侯的冷遇与欺凌,周赧王不禁羞惭难当。冲动之下,他一把取下宝剑,奋力拔剑,不料剑躺在剑鞘中纹丝不动,唯有剑鞘上的灰尘不断往下溅落。

周赧王涨红了脸,一再用力拔剑,始终无法拔出。无可奈何中,他把剑重新放回剑架,瞅着手中沾满的灰尘苦苦一笑,转身无限消沉地向大门口走去。

刚走几步,身后猝然传来清脆的声音,周赧王大吃一惊,连忙收步回头,只见那把宝剑自动出鞘,现出一截夺人心魄的寒光,随着一声龙吟,又自动入鞘。

周赧王急忙用袖袍擦了擦眼睛,疑心自己看错了。但剑入鞘的铿锵声分明在大殿里回旋。他心有余悸地扫了一眼供奉着的众多牌位,慌慌张张地不断躬腰作着揖,退了出去。

寝宫

灯影朦胧。

周赧王斜躺在软裘上,心烦意乱地独自喝着闷酒。

白发苍苍的太卜申庸走进来,向周赧王下拜:“大王。”

周赧王懒懒地做了一个手势:“你来啦。坐吧,自己倒酒喝。”

申庸席地而坐,斟了一杯酒,心中忐忑不安:“不知大王深夜传唤老臣,有何要事…”

周赧王直起身,灌了一口酒,神情无限沮丧:“申庸啊,我荣登天子大位近30年了,平日里除了斗斗鸡、赌赌马、喝喝酒、玩玩女人之外,竟无事可做。这样的生活太庸俗,这样的人生对于一般男人来说可能求之不得,可我是天子啊!难道我的一生竟然只能如此无味?!”

申庸:“老臣十分理解大王的心情…”

周赧王把酒杯重重放在几案上,痛心疾首地道:“不!你不理解。当今天下大乱,多少年来诸侯们耀武扬威,互相征伐不息。多少个诸侯国在烽烟战火中沦亡了,而我贵为天子,却只能忍气吞声地望着锦绣河山千疮百孔,只能为大周王朝的衰弱一遍遍叹息。纵便是一条狗也会昂头狂吠几声,可面对如狼似虎、肆意称王称霸的诸侯,我是连屁也不敢放一个啊。我在心里后悔过一千遍一万遍,我后悔自己掌控着定夺天下的大权,却连一个骂街的泼妇都不如。”

申庸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一丝苦笑:“大王,自平王东迁,我大周王朝历经春秋五霸、吴越争霸之乱,又遭遇楚、齐、魏、赵、韩、燕、秦七国相继称雄之祸患,风雨飘摇数百年。天下之乱,早已经乱到极点,我大周王朝之衰弱,同样已弱到极点,可是却数百年来弱而不亡。一个衰败的王朝在战火纷飞中能历经数百年依然存在,与其说是奇迹,不如说是运气。从这种意义上说,大王在乱世之中仍靠祖上的余荫有一方净土做逍遥天子,还有什么可抱怨和沮丧的呢?”

周赧王叹了一口气:“但好运气不会永远光顾我大周王朝。就像一个人的命生得再好,可是不努力进取,到头来终究只是废物一样,如果任由诸侯越再强大,我大周王朝越再衰败下去,灭亡是早晚的事。申庸啊,你身为太卜,有鬼神不测之机,难道对我大周王朝的安危无动于衷吗?”

申庸颤了颤嘴唇:“…大王,有些话老臣…恕老臣不能泄露天机…”

周赧王眯了眯眼睛:“泄露了会如何?”

申庸稳定了一下情绪,坐直了身子:“那样的话,我大周王朝必遭天谴。”

周赧王忍了一忍:“…那…算了,穷算命富烧香,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把鬼神搬弄出来,都是为了一时的苟且富贵。有些话你不愿说,我也不想强求你。今晚叫你来,主要是长夜难捱,想让你来陪我喝喝酒。来、来,喝酒…另外,有一件事,我想向你请教。”

申庸呷了一口酒,放下酒杯:“大王请讲。”

周赧王:“据传说,在69年前,九鼎震动,当时我大周王朝的太卜洪涛曾恳求先王烈王拔‘鹿卢’神剑,但遭先王拒绝,可否真有这回事?”

申庸点了点头,深沉地道:“不错。”

周赧王:“据说当时先王命洪涛请天兵神将下凡佐护我大周王朝。我的问题是,作一次这样的法,可保我大周王朝多少年的安危?”

申庸沉默。

周赧王观察着他的神色:“我问的这个问题,是否太荒唐了?”

申庸轻摇了一下头:“不。只是老臣准备回答大王的下一个问题。”

周赧王举杯喝干了杯中酒,神色凝重:“今天下午,我独自参拜了太庙。在庙里,我一时冲动想拔‘鹿卢’神剑,可未能如愿,但当我准备离开时,剑却自动出鞘又合拢,这预示着什么?”

申庸想了想:“这预示着大王有欲振兴大周王朝的强烈愿望,可祖宗告诫大王应该安稳不动。”

周赧王皱紧了眉头:“再这样不死不活地耗下去,无异于坐以待毙。我日前收到从秦国传来的消息说,秦昭王准备公然在天下称帝。这不等于说秦国要彻底凌驾于我大周王朝之上吗?几十年前,秦武王在我面前肆无忌惮地搬弄九鼎,意图吞并我大周王朝的野心就已经昭然若揭。现在如果任由秦国称帝,岂不是意味着我大周王朝的末日到了?”

申庸:“那大王的意思是…”

周赧王:“我准备号令诸侯,讨伐秦国!”

申庸清醒地道:“大王切不可轻意发动战争。几百年前,先王桓王愤恨郑庄公假传王命,号令蔡、卫、陈三国讨伐郑国,结果惨败。桓王被箭射伤,自取其辱。那时的大周王朝在天下声威显赫,竟已遭到诸侯的抵抗。何况今日王朝衰落,早已无力号令诸侯。我大周王朝举国之兵不过三万,如何能与秦国几百万雄兵抗衡?大王啊,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一跃成为天下第一强国。其后张仪又成功地瓦解了诸侯的合纵联盟抗秦阵营。时至今日,昔日强大的楚国半壁江山沦陷秦国之手,韩、魏、赵三国随时被秦国掠城夺地;燕国经28年复兴由乐毅统兵在诸侯国的扶助下击溃了齐国,事隔三年,田单又率兵夺回失地,重振齐国。这诸多国家多年来饱受战火摧残,已经疲惫不堪,统统只有屈服于秦国的淫威,哪还有力量能听从大王号令,与秦国抗衡呢?”

周赧王:“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军事变革,不是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吗?”

申庸:“赵国的军事实力比从前大大增强不假,但大王似乎忘记了赵国由此引发的内乱。赵武灵王作为一代枭雄,竟被自己的两个儿子围困在沙丘宫活活饿死。尽管现在赵国的内乱得以平息,可要和秦国对抗,仍无限吃力啊。”

周赧王沉吟片刻,强颜一笑:“那我是否还是应该像往常一样,以不变应万变,坐观天下纷争?”

申庸忍了一忍,终于说出来:“大王刚才问老臣昔年洪涛大人作法,可保大周王朝多少年安危,这个问题是否还需要老臣回答?”

周赧王脸色阴晴不定:“我现在心很乱。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