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英豪传
5191500000301

第301章 天下一统

秦国国都 咸阳

赵高在文件堆积如山的档案室中整理文书。

一名内侍进来禀报:“赵大人,李斯大人在门外等您。”

赵高稍稍一怔,随即镇静下来:“知道了。”

他一如既往地把文件放好,仔细擦了擦案桌,移步出门,关上门,上了锁,向站在走廊一侧的李斯走去。

李斯现出一个微笑:“赵大人,你很忙啊。”

赵高:“哪里。燕国和赵国的残余势力被相继铲除,我军全面完成了对齐国的合围,一统天下胜利在望。在这关键时刻,更须事事谨慎啊。李大人日理万机,找在下有何要事?”

李斯:“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事。职责所在,我想请赵大人去刑部走一趟,协助调查。”

赵高镇静自若地道:“乐意奉陪。”

几名差役走过来。

审讯室

一批司法官员簇拥着冯劫正襟危坐。

赵高身着囚服,饰戴镣铐被押进来。

待赵高坐下,冯劫抚了抚银须,开了口:“老夫依稀记得当年在这屋子里主审韩国间谍郑国的情景。赵大人,你深谱大秦律法,所以老夫不想多费口舌。你一定很清楚为何会坐在这里的原因。”

赵高:“在下自报效大秦国,自认洁身自好,从未做过损国害民之事。所以不明白冯大人的意思。”

冯劫:“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赵国灭亡之时,你和胞兄赵嘉密谋,不惜自残,且献出和氏璧,获得我王信任,混入秦廷。你和郑国、韩非一样,是一名间谍。”

赵高面不改色:“有什么证据吗?”

冯劫定定地瞅了赵高一眼,击了击掌。

两名侍卫陪着一位蒙面女郎走进来。

冯劫对蒙面女郎深沉地道:“诽谤诬陷在朝官员,一经查实,罪诛六族。你确定你的证言皆属实吗?”

女郎:“确定”

冯劫:“你和赵高有无私人恩怨?”

女郎:“丝毫没有。”

冯劫:“请说明你的身份。”

女郎:“冯大人,各位大人,属下是我大秦国秘密情报人员。”

冯劫:“请陈述证言。”

女郎:“六年前,属下受陈驰大人委派,潜往赵国,随后潜伏在代地,专门监视赵嘉及其余党动向,并逐渐获得赵嘉信任。一个月前,辛胜大将军率我大秦国军队围剿代地,赵嘉心急如焚,醉酒之后亲口向属下袒露了六年前与其弟赵高秘谋,指派赵高混入我大秦国宫廷的内幕。”

冯劫:“谢谢你作证。请下去休息吧。”

女郎躬了躬身,与侍卫退了出去。

冯劫把目光移到赵高脸上:“赵高,你有何话说?”

赵高:“当然有。其一,陈驰大人和赵嘉都已死亡,死无对证。其二,就算这位小姐确实是我大秦国的秘密情报人员,就算赵嘉曾和这位小姐谈论过在下,但酒醉之后说的话岂能令人信服?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下掌管着大王的文书,等于掌握着我大秦国的最高机密,却从未向外泄露丝毫。因此,指证在下是间谍,在下认为是天大的冤屈。请冯大人和各位大人明察。”

冯劫沉思了一会儿,与左右交换了一下眼色,对赵高一笑:“是非曲直,自有分晓。赵大人,老夫会收集更多的证据。希望最终会对你有利。不管怎样,老夫很欣赏你的才华。”

赵高异常镇静:“在下恭候佳音。”

上林苑

明媚的阳光下,姚贾和冯劫陪着嬴政在树林中漫步。

嬴政:“对赵高的审查进展如何?没有他帮手料理事务,我感觉很累。”

冯劫:“大王,臣正在多方寻找一个关键的证人,力求辩明赵高的忠奸。”

嬴政:“姚大人,凭你的直觉,你认为赵高是间谍吗?”

姚贾:“大王,审理任何一件案件,凭的不是直觉,是证据。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一旦渗杂了个人情绪,就难免会妨碍司法公正。”

嬴政:“可赵高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啊。”

冯劫:“这一点谁都不会否认,臣在审讯过程中有意夸过赵高,但他并没沾沾自喜。”

嬴政:“赵高一贯谦逊。我们往回走吧。你们认为兼并齐国的时间定在什么时候合适?”

姚贾想了想:“秋季如何?”

嬴政点头微笑:“秋高气爽,好季节。”

齐国国都 临淄

青松翠柏,古木参天。

一条小溪环绕着一栋茅屋潺潺奔流。

齐王建和后胜在溪边散步。

片片落叶随溪水漂逝。

齐王建:“无可奈何花落去总是诗人们对生命负重的咏叹。生命真的如此沉重吗?”

后胜:“大王认为人生是拥有的多呢?还是失去的多?”

齐王建:“我自7岁承继大位,享尽世间荣华。该拥有的不该拥有的都拥有过。而失去总是成为拥有不可或缺的一大组成部份。拥有就意味着早晚要失去。剩下的,唯有承受。”

后胜:“人生的本质既然如此,大王何须逼问生命的轻与重?”

齐王建:“是啊,与其在得失之间无穷挣扎,不如置身世外,如闲云野鹤般自在逍遥。后胜,如今秦国大军似铁桶般围困我国,而我军防线形同虚设,广大民众皆持厌战心理。为使大好河山免遭战火涂炭,让大众早日摆脱战争的阴影,不战而降应是我国君臣最明智的选择。”

后胜心中窃喜,表面上却痛心疾首:“大王不可轻言放弃。我国拥有近二百万军队,足以和秦军一较高下。”

齐王建:“一支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军队,人数再多,不过是乌合之众。话说回来,我讨厌战争。纵便我为此要承担亡国之君的罪责,也总比制造血腥来维护所谓的尊严少受良心上的谴责。”

后胜一脸复杂:“大王……”

齐王建作了一个手势:“万般荣华如过眼云烟。我但求在这方寸之地与草木同朽。一切俗事由你去料理吧。”

说着,转身一路走入茅屋,关上了门。

后胜瞅着悠悠流水,莫名地叹了一口气。

临淄城中

秋高气爽。

李信、王贲、蒙武、杨端和、辛胜率秦国大军井然有序开进临淄城。

万千市民夹道欢呼。

公元前221年,齐国不战而降。从而结束了自周平王东迁,诸侯纷争长达549年的局面。秦国自商鞅变法,历经134年的风雨沧桑,在一部浩浩法典的指引下,促成了华夏的首次大一统。从此,在世界的东方延生了一个人类有史以来最文明最伟大的国度。它的名字叫——中国。”

秦国国都 咸阳

嬴政和众多大臣聚集在作战室中。

四名武士用担架抬着异常憔悴的纪缭而来。

众人不约而同起身相迎。

武士们把担架放在模拟沙盘前,支起支架,安顿纪缭坐好,躬身而退。

纪缭坐靠在担架上,微微眼开眼睛,瞅了一眼沙盘,从怀中摸出一个锦盒打开,语调微弱地道:“臣周身无力,请大王替臣拔掉标志齐国的旗帜。”

嬴政依言从沙盘上拔掉标志齐国的小红旗,把它放进锦盒之中。

纪缭瞅了一眼躺在盒中的六面小红旗,盖上盒子,收起锦盒,环顾了众人一眼,挤出一个微笑:“百年夙愿在一朝得予实现,在下为能与诸君生死相依,投身于这场改天换地的滚滚红流之中,倍感自豪。”

众人情绪激动,有人喜极而泣。

嬴政俯身执住纪缭的手,诚挚地道:“一统天下,国尉大人立有不世之功勋。望您静心养病,早日康复。再引领众人指点江山,笑傲天下。”

纪缭隐隐一笑:“大王放心。生命不息,臣当奋斗不止。”

牢房中

赵高饰戴镣铐,坐在草堆中伏案写字。

一名牢头拎着食盒过来,打开牢门,将食盒放入室内:“赵大人,吃饭了。”

赵高收起竹筒和笔,浅浅一笑:“不知不觉又吃饭了。在下都快变成饭桶了。”

牢头将饭菜逐一放上几案:“赵大人虽身陷牢笼,仍勤于攻读,怎么会是饭桶呢?”

赵高:“人生最无奈之事,莫过于有力无处使。在下在这里虚度光阴,形同废人,内心异常空虚啊。”

牢头:“赵大人的案子,各部门正在加紧办理。相信很快会有结果,快趁热吃吧。”

赵高:“今天的饭菜为何如此丰盛?”

牢头:“齐国灭亡了。再加上我军连续征伐百越,岭南和西南,天下真正一统,普天同庆。所以牢里的伙食也随之改善了。”

赵高闻言,一滴泪溅落下来:“天下从此摆脱了战火的摧残,真是太好了。我能不能讨一杯酒喝?”

牢头想了想,点了点头。

秦国太庙

诺大的广场上彩旗飘扬。

千万民众载歌载舞。

歌舞声中,嬴政、众嫔妃、诸王子和王公大臣们衣着光鲜,踏着红地毯一路有序走入太庙,朝拜祖宗。

太庙内香烟袅袅。

秦国历代祖宗和商君的牌位下,摆满祭祀供物。

八只大鼎有序排列。

嬴政引领众人下跪,叩拜之后,解下佩剑交给太史胡毋敬。

胡毋敬双手捧着鹿卢宝剑,放在剑架之上,退回来下跪。

嬴政瞅着众多牌位,禁不住泪眼模糊。他调整了一番情绪,朗朗地道:“列祖列宗、商君,以及为我大秦国一统天下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数英灵。我辈秉承先灵遗志,众志成城,排除万难,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终于不负祖宗重托,完成了我大秦国一统天下的夙愿。使伐暴乱而建仁义,用战争消灭战争的举措永远成为历史。时下天下初定,为达到长治久安,永偃戎兵的目的,我辈仍任重而道远。愿列祖列宗、商君和无数英灵佑护我辈,让我辈为创建一个充满和平、自由和仁爱的伟大国度自强不息!让普天下充满光明和勃勃生机!“

众人再次叩拜。

钟鼓鸣响,直冲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