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战国英豪传
5191500000063

第63章 兵不厌诈

吴城

众多士卒在城楼上严阵以待。

魏国大将军朱仓和众多将领站在城楼上,看着秦国大军远远似蝗虫般遮天蔽日地直往城下扑来。

朱仓命令士卒快速拉起吊桥,张弓以待。

滚滚烟尘中,秦国大军的无数战车距离城池越来越近。

魏军将士十分紧张地持戟搭箭,准备迎接秦军的进攻。

朱仓举起一面小红旗,刚要下达掷矛射箭的命令,秦军战车突然调头往左右移动。

朱仓看了看左右的将领,皱紧了眉头。

魏军绷紧的弓迟迟不能射箭,举起的矛戟迟迟不能掷出,情形十分尴尬。

朱仓举起手中的另一面小黄旗,下达了休战的命令。

魏军将士收弓放戟,如释重负。

在魏军松懈的一刹那,秦军突然鼓声大作,千万步兵手执盾牌,推着攻城的云梯,持着亮晃晃的兵器一路呐喊着向城下冲锋。

魏军将士再次张弓搭箭。

朱仓挥舞红旗,下达了作战命令。

岂料秦军鼓声猝然停息,冲锋的队伍快速向后隐退。

魏军射出的箭和掷出的兵器接二连三地落在地上。

朱仓脸上的肌肉不停地抖动。

魏军将士因失手而懊悔不已。

就在魏军沮丧的时候,秦军再次发动攻势,千万匹战马如乌云般滚滚而来。

朱仓急令将士投掷火把,点燃了护城河水面上浇注的油,然后持盾牌刀剑戒备。

烟火升腾中,马蹄和弓弦的声音经久不息,但没有任何一支箭射上城楼。

待烟火渐渐消散,秦国大军鬼魅般地失去了踪影。

朱仓瞅着城外空旷的野地,脑海中不禁一片空白。

大帅府

朱仓和一干将领十分疲惫地坐在灯下。

一名将领狂奔进来:“大帅,秦军又一次在城外发动猛攻……”

朱仓霍然站起来:“这一次可是真枪实弹进攻?”

将领费力地吞了一口口水:“……仍然是佯攻。可是来势十分骇人。”

朱仓颓废地坐下,擂了一下案桌:“一天轮番发动上百次佯攻,却没有一次跟我军正面交锋。这样下去,我军用不了几天就会完全被拖垮。这一招闻所未闻,真歹毒啊。如果我军开城主动出击,又正好中了秦军的计。战也不是,守也不是。这可如何是好?再次派人向朝廷汇报军情,请大王定夺。”

秦军大营

千万堆篝火升腾闪耀。

秦国士兵们屠牛宰羊,情绪高涨。

公孙鞅和众将领们坐在中军大帐内,商议军情。

嬴少官:“我军各兵种在吴城下反复演练,对战术的配合和运用已经相当默契。”

向寿:“是啊。我军练兵,守城魏军胆寒。攻心术已经明显奏效。一旦正式发起总攻,定当一举拿下吴城。”

公孙鞅:“我相信在各位将军齐心协力的配合下,攻吴城并非难事。只是一定要选准时机,把我军的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

任鄙:“关于这一点,属下等已经仔细研究过。我军采取攻心战术在前,已经极大地消耗了魏军的斗志和信心。在魏军又紧张又万分疲惫的时候,我军避开深夜、早晨、黄昏这几个使人警惕的时段,在正午正式发动攻势,必定能在短时间内击溃魏军,攻占吴城,一路直逼安邑。”

公孙鞅想了想:“明天就是太子大喜的日子。让将士们吃好睡好。明天正午正式攻城。令我国喜上加喜,锦上添花!”

众将领异口同声地:“遵命。”

秦国陪都 雍城

秦孝公抱病和妙玉在蕲年宫亲自为太子举行隆重的加冕大典及婚礼。

蕲年宫内,旗幡飘舞,玉炉香烟缭绕,凤管悠扬婉转,冰弦清雅流畅,钟声噌弘绵邈,鼓声沉雄响亮。

在一派安祥肃穆的气氛中,秦孝公和妙玉为太子和魏妍宣加冠披彩。

公孙衍引着文武百官贺拜。

君乐臣欢,笑语满堂。

魏国国都 安邑

与秦国君臣的兴高采烈相比,魏国君臣则显得死气沉沉。

年近六旬的魏惠王坐在朝堂之上,瞅着跪成一片的满堂文武,不住叹气。

魏惠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猛地把茶杯砸在地上,无名火不断往上冒:“从来只有我国征伐别国的。现在反过来了,各诸侯国一而再再而三地打上门,到底是寡人无能,还是你们这些眼高手低的所谓精英国粹无能啊?”

众臣战战兢兢。

魏惠王:“现在秦国大军兵临城下。讽刺的是,统兵征伐我国的人,却是寡人当年弃之不用的公孙鞅。寡人悔不听公叔相国之言,才导致今天引火烧身。现在吴城告急,战报一天三送。你们有什么对策来解吴城之危,来抵抗秦国的入侵?”

公子卬:“为今之计,只有马上派兵增援朱仓大将军,固守吴城。”

魏惠王一脸沉重:“原先只以为秦国在边境一线进行常规军事演习,没想到秦国一面对楚国开战,又马上入侵我国。现在才想到派兵增援,恐怕晚啦。”

公子卬:“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果吴城失守,就等于失去了我国防御秦国的门户。那么今后我国将时时遭受秦国的骚扰,后患无穷。臣愿率20万兵马赶赴吴城,守城拒敌。”

魏惠王:“秦军来势凶猛,战术令人难测。恐怕你还不到半路,吴城就沦陷了……你当年和公孙鞅交往甚厚,他用兵的策略你可知晓?”

公子卬:“公孙鞅文武双全,谋略奇高,一般人难以猜透他的用心。”

王错:“公子卬大人不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时下公孙鞅百般佯攻吴城,不过是挟大胜楚国的兵威所使的攻心之计罢了。我军只需以不变应万变,吴城城池坚固,秦军纵便来势猖狂,也束手无策。”

公子卬:“相国大人,公孙鞅在秦国变法20多年,养精蓄锐,征伐楚国只不过是一个晃子,真正的用心是讨伐我国啊。若不尽快派兵增援吴城,在西河一线层层设置防线,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王错:“公子卬大人把事情想得过于严重了吧!楚国军队号称天下第一雄师,那是自我吹嘘,一战而败在秦军手下理所当然。可是我军历年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秦军要轻易和我军一决高下,恐怕不那么容易。”

魏惠王:“谨慎无大错。这样吧,王错,你率20万大军赶赴吴城,增援朱仓大将军。公子卬,你率20万大军在西河一线设防,以防万一。”

公子卬和王错互望一眼,临危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