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乐生活58招
5196900000019

第19章 学会培养快乐的心情(5)

人生在世,一定要有一颗平静和睦的心,切不可心怀嫉妒.俗话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别人有所成就,我们不要心存嫉妒,应该平静地看待别人所取得的成功,这是拥有幸福人生的秘诀.

我们每个人都尝过嫉妒的滋味.当嫉妒只是偶尔出现时,它并不危险;可当它经常成为具有刺激作用的行为动机时,就变得非常危险了.

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副博士穆兹德巴耶夫是尝试研究嫉妒心理的人之一.他研究了社会中哪些人群经常被人嫉妒,嫉妒心强的都是什么人,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7个社会群体的1400人接受了问卷调查,包括工人、国家经济部门和私有经济部门的职员、机关领导、大学生、失业者和退休人员.被问的问题是:你是否对同龄人的成就或邻居中大奖感到嫉妒?

调查结果显示,嫉妒心最强的是大学生.他们刚刚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位置,尚未取得成功,他人的成功令他们懊丧,感到自身价值不足.他人的一帆风顺与成就对失业、退休人员和工人的刺激稍逊,但仍很明显,他们的嫉妒心来自物质上的困苦和在社会上遭到的冷遇.最成功、最有社会保障、因而很少嫉妒的人是公务员.嫉妒心有三个高峰年龄段.18岁—24岁的年轻人嫉妒已取得成功的人士.这种心理产生的另外两个年龄段分别是30岁—34岁事业辉煌期和55岁—59岁事业尾声期,这两个时期的人容易将自己与竞争对手的成就做比较.嫉妒心基本上不取决于性别.

嫉妒心强的人多半是不成功的人.他们往往不能适应经济改革时期的生活.此外,他们把周围人想得很糟,认为别人都怀有敌意、厚颜无耻、自私自利、报复心强,对他人百般挑剔.他们喜欢造谣中伤,散布流言.在他们看来,逃税、坐公交车不买票、行贿受贿这些行为是完全合理的,交际中的攻击举动如斗殴、报复,体罚孩子,以及性行为不慎重等都是可以接受的.

学者还调查了嫉妒产生的原因.超过1/3的人认为,这是人的天性使然,18%的人归咎于教育,22%的人认为是沉重的生活负担使然,只有一小部分人认为,这与教育和整体文化水平有关.总之,在多数人的观念中,嫉妒是由一些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况引起的.

面对嫉妒者的中伤,常人最容易做出的也是最下策的反应就是反唇相讥.这样,你会因为别人的无聊,自己也变得无聊.甚至有可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使心智疲惫又毫无意义的纠葛中.拜伦说过:"爱我的我报以叹息,恨我的我置之一笑."他的这"一笑",真是洒脱极了,有味极了.对嫉妒者的中伤,最妙的回答是——让心灵安详地微笑.

嫉妒是一种卑下的情感,嫉妒会使人失去理智,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而对于嫉妒者的中伤,最妙的回击是置之一笑.

33.走出虚荣心的阴影

什么是"虚荣心"?《辞海》解释为:表面上的荣耀、虚假的荣誉.此最早见于柳宗元诗:"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

(1)正确认识虚荣心

虚荣心是一种常见的心态,因为虚荣与自尊有关.人人都有自尊心,当自尊心受到损害或威胁时,或过份自尊时,就可能产生虚荣心,如珠光宝气招摇过市、哗众取宠等等.

虚荣心是为了达到吸引周围人注意的效果.为了表现自己,常采用炫耀、夸张甚至戏剧性的手法来引人注目,例如用不男不女的发型来引人注目.

虚荣心与赶时髦有关系.时髦是一种社会风尚,是短时间内到处可见的社会生活方式,制造者多为社会名流.虚荣心强的人为了追赶偶像、显示自己,也模仿名流的生活方式.

虚荣心不同于功名心.功名心是一种竞争意识与行为,是通过扎实的工作与劳动取得功名的心向,是现代社会提倡的健康的意识与行为.而虚荣心则是通过炫耀、显示、卖弄等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荣誉与地位.虚荣心很强的人往往是华而不实的浮躁之人.这种人在物质上讲排场、搞攀比;在社交上好出风头;在人格上很自负、嫉妒心重;在学习上不刻苦.

虚荣就是"打肿脸充胖子".50多年前,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中认为,统治中国的三女神是"面子、命运和恩典"."讲面子"是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族心理,面子观念的驱动,反映了中国人尊重与自尊的情感和需要,丢面子就意味着否定自己的才能,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于是有些人为了不丢面子,通过"打肿脸充胖子"的方式来显示自我.

虚荣的心理与戏剧化人格倾向有关.爱虚荣的人多半为外向型、冲动型、反复善变、做作,具有浓厚、强烈的情感反应,装腔作势,缺乏真实的情感,待人处事突出自我、浮躁不安.虚荣心的背后掩盖着的是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缺陷.具有虚荣心理的人,多存在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的缺陷,作为一种补偿,往往竭力追慕浮华以掩饰心理上的缺陷.

苟子说过:"人生而有欲."因为人是一种生命,生命自然有欲.有欲无欲是生命与非生命的分界.欲是生命之所以成为生命的本原.所以说,人的欲望是天生的.但凡是生命,都是一种群体.有群体便有差异与不同,便有攀比和嫉妒的欲,于是便产生虚荣心了.所以说,虚荣心总是与攀比、嫉妒、追求等相伴而生的.

但虚荣心是一种递增的发展事物,好像一只被吹起来的气球一样,总是希望越吹越大.生命的虚荣心特别是人的虚荣心可以说是无限的,俗话说作了皇帝还想成仙.满足了一个愿望,随之又产生了两三个愿望.满足了这个琐细的愿望,很快又新生了那些庞大的愿望.由此可见,虚荣心具有一种强烈的渴求的力量.求而得之,则满足快乐;求而不得,便苦恼愁闷,便寻求新的获得途径,自然要进入创新的境界.

再者,虚荣心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跟时尚有关.时尚推动虚荣心的旺盛和强大,旺盛的虚荣心反过来又推动时尚的繁荣和更大面积上的流行.比如大街小巷美女如云,便是女人的虚荣心造就的锦绣景观.女人比男人对青春的敏感度要强烈得多,所以追求年轻和漂亮便成为女人们互相攀比的虚荣心了.年龄不是随便能伸能缩的东西,所以年轻是肯定求之不得的.

于是女人便把心思都集中在追求美丽上,大概是美丽了也就年轻了.于是扮靓便成了女人最直观的表现.女人们纷纷去美容厅去健身房去游泳池,为的都是关心自己、呵护自己和美丽自己.由于虚荣心使女人对自己的美丽更赋予细致和耐心,当然也无形中使城市的街道日益缤纷灿烂.你说这虚荣心有什么不好?她们不仅用自己的身体成为满街流动的风景让人赏心悦目,而且还积极有效地推动了服装业化妆业美容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再比如家庭装潢的时尚化,也是虚荣心带来的结果.

18世纪的著名诗人威廉·科贝特在他的《乡间行》中,曾经挖苦地描述新一代资产阶级追求时髦的心态:"摆上几把招眼的座椅和一个沙发,挂起六七幅镶有金框的版画,装满小说的旋转书柜……许许多多的酒瓶酒杯和"一套正餐餐具"、"一套早餐餐具"以及"甜食刀具"……最糟的是客厅!还有地毯和拉铃!"这种消费攀比的热烈景像和氛围,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恐怕是再熟悉不过了.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又没有杀人越货,带来恶劣效应.相反,却不仅美化了居室,还推动了装潢业家具业等行业的发展,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