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乐生活58招
5196900000021

第21章 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1)

走你自己的路吧,不用理会别人怎么说.

——但丁

34.自己彻底轻松一下

独处有助于减轻快节奏生活造成的压力,带给你安详平和的心境.每天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得不到一丝喘息的机会,那你真该好好计划一下,找一段时间什么也不做,让自己彻底放松一下.

你肯定想不到,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当他达到事业的巅峰时突然觉得人生无趣,特地来到修院向大师请教.

大师告诉毫无兴趣和信心的企业家:"鱼无法在陆地上生存,你也无法在世界的束缚中生活;正如鱼儿必须回到大海,你也必须回归安息."企业家无奈地回答:"难道我必须放弃一切的事业,进人山里修炼?"大师说:"不!你可以继续你的事业,但同时也要回到你的心灵深处.

当回到内心世界时,你会在那里找到企求已久的平安.除了追求生活的目标外,生命的意义更值得追寻."我们总是处于人群之中,在喧闹的人群里你听不见自己的脚步声.远离生活,能让我们重新认识到自我存在.当然,对于有工作又有家庭的人来说,寻找独处的机会很不容易.你可以和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向他们说明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那些关心你的人,一定会给予你想象不到的谅解和支持.从沉重的生活压力中解脱出来,你能心境平和地处理工作,对待家人、朋友,这将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放下,什么事情也不干,可不像听上去那么简单.张丽说:"几年前,我还没有开始简化生活,那时候,我每天都忙个不停,不是工作开会就是被人约出去,参加一些莫名其妙的活动,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就算能稍为空闲—点,放松一下,我的脑子还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念头,下一个预约的时间,将要涉及的内容,怎么准备晚上的约会.生活一片混乱."什么事情也不做,可以每天抽出一小时开始,一个人静静地呆着,什么也不做.当然前提是,你要找一个清静的地方,否则如果是有熟人经过,你们一定会像往常那样漫无边际地聊起来.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心慌意乱,因为还有那么多事情等着你去干,你会想如果是工作的话,早就把明天的计划拟定好了,这样干坐着,分明就是在浪费时间.可是,如果你把这些念头从大脑中赶走,坚持下去,渐渐你就会发现整个人都轻松多了,这一个小时的清闲让你感觉很舒服,干起话来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你可以很从容地去处理各种事务,不再有逼迫感.你可以逐渐延长空闲的时间,三小时、半天其至一天.

抛开一切事情,什么也不干,一旦养成了习惯,你的生活将得到很大改善,把你从混乱无章的感觉中解救出来,让头脑得到彻底净化.

独处有助于减轻快节奏生活造成的压力,带给你安详平和的心境.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被家人、朋友围绕着,耳边充斥着噪音,人声喧哗,忍受着繁忙工作,家庭琐事的无穷折磨,每天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得不到一丝喘息的机会,那你真该好好计划一下,找一段时间什么也不做,让自己彻底放松一下.

35.丢掉累赘轻松上阵

你一定有过年前大扫除的经验吧.当你一箱又一箱地打包时,是不是惊讶自己在过去短短几年内,竟然累积了那么多的东西?你是不是懊悔自己为何事前不花些时间整理,淘汰一些不再需要的东西,否则,今天就不会累得你连背脊都直不起来?

大扫除的懊恼经验,让很多人懂得一个道理:人一定要随时清扫、淘汰不必要的东西,日后才不会变成沉重的负担.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人生路上,每个人不都是在不断地累积东西?

这些东西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人际、健康、知识等等;另外,当然也包括了烦恼、忧闷、挫折、沮丧、压力等等.这些东西,有的早该丢弃而未丢弃,有的则是早该储存而未储存.

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每天都忙忙碌碌,把自己弄得疲累不堪,以至于总是没能好好静下来,替自己做"清扫"?

(1)对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必须立刻放弃

心灵扫除的意义,就好像是生意人的"盘点库存".你总要了解仓库里还有什么,某些货物如果不能限期销售出去,最后很可能会因积压过多拖垮你的生意.

在人生诸多关口上,我们几乎随时随地都得做"清扫".念书、出国、就业、结婚、离婚、生子、换工作、退休……每一次转折,都迫使我们不得不"丢掉旧的你,接纳新的你",把自己重新"扫"一遍.

不过,有时候某些因素也阻碍我们放手进行扫除.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确不定哪些是你想要的.

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又捡不回来,怎么办?

的确,心灵清扫原本就是一种挣扎与奋斗的过程.不过,你可以告诉自己:每一次的清扫,并不表示这就是最后一次.而且,没有人规定你必须一次全部扫干净.你可以每次扫一点,但你至少必须立刻丢弃那些会拖累你的东西.

(2)给生命留够发展的空间

有一个作家和一群好友准备去探险.当时,正逢要去的地方遭受严重旱灾.在旅途中,作家随身带了一个厚重的背包,里面塞满了食具、切割工具、挖掘工具、衣服、指南针、观星仪、护理药品等.作家对自己的背包很满意,认为已为旅行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一天当地的向导检观完作家的背包之后,突然问了一句:"这东西让你感到快乐吗?"作家愣住了,这是他从未想过的问题.他开始问自己,结果发现,有些东西的确让他很快乐,但是,有些东西实在不值得他背着它们,走了那么远的路.

作家决定取出一些不必要的东西送给当地村民.接下来,因为背包变轻了,他感到自己不再有束缚,旅行变得更愉快.他因此得到一个结论;生命里填塞的东西愈少,就越能发挥潜能.从此,他学会在人生各个阶段中定期解开包袱,随时寻找减轻负担的方法.

生命的进行就如同参加一次旅行.你可以列出清单,决定背包里该装些什么才能帮你到达目的地.但是,记住,在每一次停泊时都要清理自己的口袋:什么该丢,什么该留,把更多的位置空出来,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自在.

36.不为活给别人看

活着应该是为充实自己,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意旨.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受他人的观点所牵制.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仅是我们自己.

有个人一心一意想升官发财,可是从年轻熬到斑斑白发,却还只是个小公务员.这个人为此极不快乐,每次想起来就掉泪,有一天竟然号陶大哭起来.

一位新同事刚来办公室工作,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到底因为什么难过.

他说:"我怎么不难过?年轻的时候,我的上司爱好文学,我便学着做诗、学写文章,想不到刚觉得有点小成绩了,却又换了一位爱好科学的土司.我赶紧又改学数学、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学历太浅,不够老成,还是不重用我.

后来换了现在这位上司,我白认文武兼备,人也老成了,谁知上司喜欢青年才俊,我……我眼看年龄渐高,就要被迫退休了,一事无成,怎么不难过?"可见,没有自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的,没有自我的人生是索然无味的,丧失自我是悲哀的.要想拥有美好的生活,自己必须自强自立,拥有良好的生存能力.没有生存能力又缺乏自信的人,肯定没有自我.一个人若失去自我,就没有做人的尊严,就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活着应该是为充实自己,而不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意旨.没有自我的人,总是考虑别人的看法,这是在为别人而活着,所以活得很累.有些人觉得:老实巴交吧会吃亏,被人轻视;表现出格吧,又引来责怪,遭受压制;甘愿瞎混吧,实在活得没劲;有所追求吧,每走—步都要加倍小心.家庭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新老之间、男女之间……天晓得怎么会生出那么多是是非非.你和新来的女同事有所接近,有人就会怀疑你居心不良;你到某领导办公室去了一趟,就会引起这样或那样的议论;你说话直言不讳,人家必然感觉你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如果你工作第一,不管其他,人家就会说你不是死心眼太傻,就是有权欲野心……凡此种种飞短流长的议论和窃窃私语,可以说是无处不生,无孔不入.如果你的听觉视觉尚未失灵,再有意无意地卷入某种漩涡,那你的大脑很快就会塞满乱七八糟的东西,弄得你头昏眼花,心乱如麻,岂能不累呢?

从前,有一个士兵当上了军官,心里甚是欢喜.每当行军时,他总是喜欢走在队伍的后面.

一次在行军过程中,他的敌人取笑他说:"你们看,他哪儿像一个军官,倒像一个放牧的."军官听后,便走在了队伍的中间,他的敌人又讥讽他说:"你们看,他哪儿像个军官,简直是一个十足的胆小鬼,躲到队伍中间去了."军官听后,又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他的敌人又挖苦说:"你们瞧,他带兵打仗还没打过一个胜仗,就高傲地走在队伍的最前边,真不害臊!"军官听后,心想:如果什么事都得听别人的话,自己连走路部不会了.从那以后,他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了.

人要是没了自己的主见,经不起别人的议论,那么就会一事无成,最后都不知该怎么办.我们若想活得不累,活得痛快、潇洒,只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主宰自己,不再相信"人言可畏".

我们每个人绝无可能孤立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知识和信息都要来自别人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但你怎样接受、理解和加工、组合,是属于你个人的事情,这一切都要独立自主地去看待,去选择.谁是最高仲裁者?

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歌德说:"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流言所吓倒,不受他人的观点所牵制."让人人都对自己满意,这是不切实际、应当放弃的期望.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错综复杂的,我们所面对的人和事总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所感知的经验现实中,别人对你的反映大多有其一定的原因和道理,但不可能完全反映你的本来面目和完整形象.别人对你的反映或许是多棱镜,甚至有可能是让你扭曲变形的哈哈镜,你怎么能期望让人人都满意呢?

如果你期望人人都对你看着顺眼,感到满意,你必然会要求自己面面俱到.不论你怎么认真努力,去尽量适应他人,能做得完美无缺,让人人都满意吗?显然不可能!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只会让你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顾虑重重,活得太累.

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去展出.

画旁放——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

在画中着上记号.晚上,画家取回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他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画家又摹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出.可这次,他要求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画面又被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划,如今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仅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不可能强求统一.讨好每个人是愚蠢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与其把精力花在一味地去献媚别人,无时无刻地去顺从别人,还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踏踏实实做人上,兢兢业业做事上,刻苦学习上.

改变别人的看法总是艰难的,改变自己总是容易的.

有时自己改变了,也能恰当地改变别人的看法.光在乎别人随意的评价,自己不努力自强,人生会苦海无边.别人公正的看法,应当作为我们的参考,以利修身养性;别人不公正的看法,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以免影响今天生活的心情.

37.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很多知足者都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也因此,他们更容易获得幸福.

相对成年人来说,儿童可说是最懂得享有幸福的专家了.而那些能够保有赤子之心的中老年人,更可称得上是一种天才.因为,能保持年轻人特有的幸福精神与要旨是相当难得而宝贵的.因此,若要永远保有幸福,我们绝对不可让自己的精神变得衰老、迟钝或疲倦,我们不可以失去纯真.

有位老师曾问她的学生:"你幸福吗?""是的,我很幸福."学生回答.

"经常都是幸福的吗?"老师再问道.

"对,我经常都是幸福的.""是什么使你感觉幸福呢?"老师继续问道.

"是什么我并不知道.但是,我真的很幸福.""一定是有什么事物才使得你幸福的吧!"老师继续追问着.

"是啊!我告诉你吧!我的玩伴们使我幸福,我喜欢他们.学校使我幸福,我喜欢上学,我喜欢我的老师.还有,我喜欢上教堂,也喜欢上主日学校和其中的老师们.我爱姐姐和弟弟.我也爱爸爸和妈妈,因为爸妈在我生病时关心我.爸妈是爱我的,而且对我很亲切."老师认为在她的回答中,一切都已齐备了——和她玩耍的朋友(这是她的伙伴)、学校(这是她读书的地方)、教会和她的主日学校(这是她作礼拜之处)、姐弟和父母(这是她以爱为中心的家庭生活圈).这是具有极单纯形态的幸福,而人们最高的生活幸福亦莫不与这些因素息息相关.

老师又向一群少年、少女提出过相同的问题,并且请他们把自认为"最幸福的是什么?"一一写下来.他们的回答益发令人觉得感动.这是他们的回答:

"有一只雁子在飞,把头探入水中,而水是清澈的;因船身前行,而分拨开来的水流;跑得飞快的列车;吊起重物的工程起重机;小狗的眼睛……"以下则是少女们对于"什么东西使她们幸福"的回答:

"倒映在河上的街灯;从树叶间隙能够看得到红色的屋顶;烟囱中冉冉升起的烟;红色的天鹅绒;从云间透出光亮的月儿……"虽然这些答案中并没有充分表现出完整性,但无疑却存有某些宇宙美的精华.想要成为幸福的人,重要的秘诀便是:拥有清澈的心灵,可以在平凡中窥见浪漫的眼神,保有赤子之心,以及单纯的精神.

很多知足者都拥有一颗年轻的心,也因此,他们更容易获得幸福,拿破仑·希尔在其《满足》一文中,对满足与幸福有如下描述:

全世界最富裕的人住在"幸福谷".他富有历久不衰的人生理想,富有他所不能失去的东西,这些东西能给他提供满足、健康、宁静的心情和内心的谐和.

下面是他的财产清单,它们本身说明了他是怎样获得这些财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