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快乐生活58招
5196900000024

第24章 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4)

程颐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张竹坡说:"读到喜、怒俱忘,是大乐处."陆云士说:"读《三国志》,无人不为刘;读《南宋书》,无人不冤岳.庸人不知其怒处亦乐处耳.怒而能乐,惟善读史者知之."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衣着,赋予你外在的美;读书,才能给你气质的美.

拥有了书,生命也就有了寄托.

托尔斯泰酷爱博览群书.在他的私人藏书室,参观者可以看见十三个书橱,里面珍藏着两万三千多册二十余种语言的书籍.这些藏书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据说,他喜欢把书借给别人看,与他人共享读书的快乐.

读书,是一种美丽的行为.在读书中,天土人间,尽收眼底;五湖四海,就在脚下;古今中外,醒然可观.读书,让我们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读书,让我们丰富了自己,升华了自己,突破了肩己,完善了自己.

寒夜孤灯,捧书卷,闻墨香,那感觉如同盛夏里吸吮冰凉的饮料,甜滋滋、凉悠悠.读书的感觉,爱读书的人才独有;读书的快乐,在求知的过程中.读书,让你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品味生活中的各色景观.

能够读书,自然是件快乐事;能够读上一部妙书,那就更是一种幸福了.

但是,对于那些苟狗营蝇、急功近利之徒来说,倒也未必如此.所以,这读书的快乐也是因人而异的,就因为幸福只是一种心灵的感受.人的心灵有着不同的境界和模式,所以幸福的程度或者感受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人是需要读一些书的,尤其是在现在富了物质穷了精神的时代,许多人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通过读书可以把自己从物欲名利中超拔出来,塑造美好的生活观念.古今中外名人在读书中都有极精彩的话语,唐朝皮日休赞美读书的好处:二惟文有色,艳于西子;惟文有华,秀于百卉."英国莎士比亚谈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当代作家贾平凹说的更为精彩:"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强自立不畏不俗不谄."我个人认为,读书有三大快乐.

读书的快乐之一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提高都与书籍有密切联系,书籍是我们认识现实的桥梁,书籍使我们脱离蒙昧走向文明,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可以穿越时间隧道去体验春秋战国时代的连绵战火,观望盛唐的繁荣.读凡尔纳、柯南道尔的科幻小说把我们提前带人缥缈而又精彩的未来世界.

读书的快乐之二是:书籍是一面镜子,作者在书中表现的坚毅的品性,开阔的胸襟,积极的志向,通过阅读可以照见自己的缺点,日复一日地阅读下去,我们被书籍潜移默化,我们逐渐形成全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同时,读书是一个读者与作者交流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进人了作者的心灵世界,在不断汲取的同时还要学会扬弃,这样读书就变成了积极的参与.

读书的快乐之三是:书籍并不总是在于我们记住了书本身,更重要的是给予我们的启示.一本好书就像一个掘宝人,开采出隐藏在我们心中的宝藏,要是我们能够得到掘宝人的话,大多数人心中都有可供采掘的宝藏.我们在书里常常发现我们所想和感受到的,只是我们没有表达出来而已.读书唤醒我们潜在的能力,在书里我们认识了自己.

读书最快乐的境界莫过于进入美感境地,我们没有功利目的,只读自己喜欢的书.读书使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心游万仞,目极八荒,愿人们在书海中遨游,捡拾美丽的贝壳,构筑自己的精神大厦.

生活中有许多的情趣,我尤其喜爱读书.从古至今读书的益处被人们反复称颂,不知是否每个人都能够认同,而我从读书中的确体会到了至高无上的快乐和满足.

读书而且读对人有积极影响的好书是一生中的幸事,有可能从此你的世界观会有很大的不同.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对人生经过沉思后精心筛滤过的自我陈述,所以经常读书是一种完成思想成熟的捷径.

当阅读时,你会抛开一切的烦恼,悄然的被作者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文化境界里自由漫步.在无数个夜晚里,你与一位长者展开了平静深远的交谈,驰骋古今、横跨时空与地域.长者充满智慧且言语坦诚,他的思想会慢慢溶人到你的心灵深处,字字叩击着你幼稚的灵魂.潜移默化中你对世界万物的着眼角度开始发生变化,你会用心去体会人生的真正含义,能够快乐积极地对待生活,学会欣赏美并去创造美,你将踏着智者们的思想阶梯逐步达到一定的领悟境界,认知到宇宙自然的博大而自身的渺小.

有人把一生不爱读书的人比做囚徒,他们囚幽在自我和无知的牢笼里,他们会经常地抱怨:"生活淡而无味,工作周而复始."他们一定无法感到快乐,因为他们把自己套在一成不变的生活程序里,更多地关注于利益和得失,不仅对于外界的精彩无知无觉,而且忽视了生活中的点滴快乐,这种损失是非常可怕的.古人曾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我想这就是真实的写照吧.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阳光空气,同样,离开书本的日子也会是最乏味的,与书相伴的人生才最有意义.懂得生活的人就会懂得书中的美妙,愿你我都珍惜读书时间,随手拿起一本心爱的书本,阅读吧,开始彼此的阅读人生.

43.给平淡的日子加点韵律

学习是终身的伴侣,音乐是大众的情人.美妙的音乐,带给人们的是美的享受,情的陶冶,心的传递.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属于大众的.美妙的音乐,带给人们的是美的享受,情的陶冶,心的传递.好的音乐往往会形成一股社会冲击波,产生轰动效应.我喜爱音乐,倾听歌声.

工作之余,我同喜爱音乐的人聚在一起,我们共同呼吸中国古典名曲那飘逸而采的"仙气",聆听进行曲、轻音乐、交响乐等,品味着充实的人生,品味着音乐中美丽的生活.音乐很美,听音乐的感觉更美.

听音乐的时候,我可以忘记一切.忘记痛苦,忘记挫折,忘记寂寞,忘记悲伤.忧郁的时候,我在音乐中寻找乐趣;失意的时候,我在音乐中寻找自强;徨彷的时候,我在音乐中寻找真诚;迷惘的时候,我在音乐中寻找友爱.

音乐,打开了我闭塞的心灵,也为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有这样的一句话说得好:"学习是终身的伴侣,音乐是大众的情人."音乐把人类灵魂深处的本质力量完整地表现了出来,给人的精神世界以巨大深远的影响,是启发人的智慧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著名文学家雨果曾指出:"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一把是数学."是的,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人的成长更不能失去歌声的伴随.我想,在现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我们应用那独特的音符,为自己唱首歌,同时也将与他人共享.

古往今来,不管是哪一个朝代都与音乐结下了深深的缘分,我国古代人民在艰苦的劳作中创作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再加上其音乐的辅助作用,使它成为了我国文学创作的最初样式;当奥运的圣火在雄伟的圣歌声中一次次被点燃时,人们的希望又一次次地在心中萌发……翻开世界名人录,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都曾是音乐的知音.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不仅热爱音乐,而且还会作曲,他在听过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后,立即写信告诉他的妹妹说:"昨天晚上交响曲演奏了,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奇妙的东西,那么你的一生就是什么也没有听见."列宁在听过贝多芬的《热情鸣奏曲》后,也曾感慨地说:"我准备每天都听,因为它太让我着迷了."或许他们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与音乐在其中的"催化"作用紧密相连,音乐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创造了奇迹.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优美的音乐拨动了人们的心弦,音乐中所蕴含着的智慧和灵感总能激活人的思维细胞,给一个人的想像力赋予新的内涵和重要的影响.其实,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应有歌声,没有歌声的世界,就是没有绿洲的沙漠,没有鲜花的春天,没有星光的长夜,没有尽头的噩梦.歌与乐相互结合在一起,清新明快犹如高山流水,但不管是何种音韵,都会使欣赏者对它产生共鸣.当我们愉悦振奋时,歌声会给我们以自信和力量;当我们困顿徘徊时,歌声又总能给我们以鼓舞和慰藉.音乐是伟大的,音乐是神奇的,当歌、情、景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又是一种何等美妙的享受!

闲暇时,独坐一隅或静静地徉徜在绿油油的草地上,遥望星空,让那如水一般净澈的月光轻轻地洗涤心灵上的尘垢,这时偶尔飘来一串熟悉的音符,也许会触及到我们心灵中的某根琴弦,随即使我们思潮翻滚浮想联翩.音乐是寂寞的调料,是抒情的法宝,是情感的流露,是个性的体现.浮躁的世界需要有冷静的分析,不断追逐的心更应有心灵的慰藉.生活需要音乐,这样我们方可在喧哗的社会中找到和谐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