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5205200000036

第36章 上下其手

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当时楚国国力强盛,弱小的郑国实在是没有能力抵抗。楚国的军队开到了郑国的城麇,郑国的将领皇颉奉命戍守此地。他见楚军远道而来,人困马疲,便率领军队出城偷袭,准备打楚军一个措手不及。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楚军将领穿封戌英勇善战,自己竟然不是他的对手。穿封戌带领楚军顽强抵抗。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

穿封戌满心欢喜:“回去领个头等功是不成问题了。”不料,在回国后,楚康王要对将士们论功行赏时,公子围却硬说穿封戍是他俘虏到的。两个人为此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有人提议他们二人到大宰伯州犁那里去评理。公子围倒觉得无所谓,反正已经赖上了,而穿封戍心里早已窝着闷气,很想事情早点有个结果。于是他就主动跟公子围说:“要不,我们就请太宰伯州犁来评断一下。”公子围说:“那也好。反正这个俘虏是我抓住的。”

二人口中所说的伯州犁,原来是晋国大夫伯宗之子,后奔楚,被任命为太宰,专门掌管皇家的内外事务。公子围与穿封戍争功一事,他已有所闻。现在,双方来让他判断是非曲折,他感到这是一个讨好楚王室的顶好机会,于是就耍了一个小小的阴谋。

他先听了双方的陈述后,对他们说:“这件事很好办,只要问一下俘虏就清楚了。”于是,命人将俘虏皇颉拉出来,当庭进行审问。审问前,伯州犁当着皇颉的面,对公子围和穿封戌说:“二位都是有身份的人,可以说这场争论是君子之争。”然后,伯州犁走到皇颉跟前,先向皇颉介绍了公子围。在介绍时,伯州犁有意把手举得高高的,说:“这位是公子围,我国国君最宠爱的弟弟,我同他已相处了很久了。”然后,又把手放得很低很低,向皇颉介绍穿封戍时说:“这个人名叫穿封戍,是城外的县官。”说着说着,又故意把手压得再低一些。

等伯州犁介绍完后,便问皇颉:“你看究竟是谁俘虏了你呀?”皇颉明明知道是穿封戍那个可恶的家伙俘虏了自己,本想一说了之。但再想想刚才伯州犁“上下其手”的暗示和在用语称呼人时尊卑之别,当然心领神会,心想:“我若说真话,日后弄不好就要被长期生活在朝廷的公子围整死;若说假话,不仅可以赢来公子围的开心,更可以使太宰伯州犁对我产生好感,这样,也许我很快就会被释放回国。”

于是,皇颉对伯州犁说:“我是让公子围打败的。”一锤定音,这可乐坏了公子围,气坏了穿封戍。只见穿封戍拿起铁戈就向公子围掷去,可惜没打着。然后,他又狠狠地瞪了伯州犁一眼,骂了声“卑鄙!”就愤愤不平地走了。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求解驿站】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

【活学活用】这位仲裁者畏于权势,~,软硬兼施,将是非黑白颠倒,早就该撤职查办了。

【妙语点拨】阴险是什么?伯州犁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诠释。伯州犁这个仲裁者表面上装作很公正,实则暗中为自己谋取好处,可又不留下任何徇私舞弊的把柄。像伯州犁这样的人如同隐藏在阴暗之隅的敌人,其危害性比公开拿枪站出来的敌人要大得多,更让人气不打一处来。“上下其手”的故事启示我们,在为利益发生纷争的场合,仲裁者是否公允,是否盘算私利,直接影响到纷争的判决结果。

【近义】营私舞弊、徇私舞弊。

【反义】两袖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