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富爸爸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5208100000062

第62章 当领导要有很强的协调能力(1)

人是群居动物,与人交往是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怎样让孩子从小就能够和别人和谐相处,是关系到孩子长大成人之后的交际和与人合作能力的一件大事。与人沟通交往是每个领导者都必须要面临的,所以,培养孩子的沟通、交际能力是培养孩子领导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孩子学会倾听。

英国作家萧伯纳是个很聪明、很健谈的人。少年时,他总是习惯于表现自己,无论到哪里都说个没完,而且出语尖刻。一次,他的一个朋友忠告他:“你说起话来真的很有趣,这固然不错,但大家总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都比不上你。有你在场,大家就只能听你一个人说话了。加上你的词锋锐利而尖刻,听着实在刺耳,这么一来,朋友都将离你而去,这样会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

朋友的提醒给了萧伯纳很深的触动,他从此立下誓言,决心改掉“自话自说”的习惯,这样,他重新赢得了朋友的欢迎和尊敬。

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分配给人两只耳朵,而只给人一张嘴,意思就是要人少讲多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学会倾听,不但能给予他人自信,使自己取得信赖、赢得友谊,也是了解别人的最好的方式。

怎样让孩子善于倾听呢?

1、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

有的孩子在听他人讲话时要么心不在焉,要么目标转移,要么四处走动,这种行为使说话者受到伤害。谈话不仅无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还会影响到双方的关系。

家长一定要端正对孩子的态度,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其次他是一个与大人平等的人,如果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要想让孩子倾听他人是不太可能的。因此,父母既要重视孩子的自尊心,也不能把孩子当成全家的中心,什么事情都围绕孩子转。应该让孩子懂得在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着或者站着,眼睛看着说话的人,不要随便插嘴。安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这是一种礼貌行为。

2、提高孩子对声音的注意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根据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研究,人在集中注意力时,大脑皮层上就会产生“兴奋中心”,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最优势的兴奋中心”。所以只有唤起孩子对声音的注意,集中注意力有意倾听,才能准确、有效地接受“听”的各种信息。

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要告诉孩子,声音真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风声、雨声、流水声、笛声、歌声、人语声……丰富多彩的声音,使大自然充满奇趣,使人与人得以沟通交往。通过引导,让孩子喜欢声音、留意声音、倾听声音。

3、用游戏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

通过游戏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引起孩子的兴趣。

一种良好的练习倾听的游戏就是“传话法”。比如,妈妈可以向孩子说一段话或者讲一个故事,要求孩子认真仔细地听完,然后再把这段话或者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听,妈妈要听听孩子讲得是否准确。或者,每个人各说出一段话传给其他人,当最后一个人把话传到发话人的时候,原话往往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通过这种游戏我们可以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

4、教会孩子如何提问。

孩子掌握了恰当的提问方式,可以帮助他把说话的机会留给他人。

对于不认识的同学,在交谈的时候,两人往往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但是怎样提问却是有讲究的。比如,孩子可以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引导他人畅所欲言。比如,面对新转学来的同学,他可以这样提问,“你是从什么地方转学过来的?”“你们那里有没有好玩的地方?”“你能不能谈谈你来这里后的所见所闻?”这样,对方就可能介绍一些提问者不太了解的事情。这种提问方式无疑是应该提倡的。

但是,应该提醒孩子注意,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涉及对方隐私和敏感的话题。

让孩子自己交友。

孩子的交际能力是父母要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身为父母,有责任指导孩子获得更多的朋友,让孩子学会自己交朋友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1、鼓励孩子珍惜和发展友谊。

孩子们的争吵是难免的。当孩子间发生了争吵,成人要保持冷静的态度,不要为此而禁止孩子之间的往来,要采取劝解的办法加以疏导,切不可袒护一方;要帮助孩子多从自身寻找原因,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要让孩子主动去赔礼道歉,鼓励孩子与伙伴和好;要教育孩子多关心帮助伙伴,当孩子的伙伴生病时,提醒孩子主动去关心探望;要让孩子将自己心爱的东西与同伴分享。教育孩子尊重、体谅伙伴,交往中要不怕吃亏,不要处处占上风;还可鼓励孩子进行一些有意义的互赠礼品活动,如自制一个小玩具送给好朋友,从而不断发展孩子之间的友谊。

2、不要对孩子抱有过分期望。

有些孩子,要花费比别的孩子更多的精力去教会他与别人交往。例如,孩子可能不喜欢去参加聚会,因为人多的地方会使他感到焦虑不安。那么就要尊重他,首先只邀请一两个朋友到家里玩,然后慢慢地请来更多的人,并不断扩大他的朋友圈,但不要对他施加压力。

3、培养孩子交友的能力。

孩子和大人一样,也需要有友谊的滋润,否则这幼小稚嫩的花朵就会枯萎。建议家长不要阻止孩子与朋友的交往,应当加以鼓励。

(1)语言鼓励。

父母应明确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喜欢你结交合适的朋友”,使孩子认识到交友、择友的意义,乐于接纳别人。

(2)行动鼓励。

孩子的同学、朋友来到家时,父母应热情欢迎,并让孩子自己做主招待朋友(吃饭、住宿这样的事则必须得到家长的同意)。

(3)父母帮助。

对于不善于交友的孩子,父母要给予帮助,如让孩子去参加夏令营,提供建立友谊的机会等。

(4)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这需要家长们互相加强联系,多搞些家庭间的集体活动。应把集体活动设计得生动有趣,对孩子有吸引力,让孩子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参加进来。

(5)从培养兴趣开始。

兴趣是友谊的基础,而擅长某种活动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提供认识别人的机会。因为友谊建立在共同爱好的基础上,父母可帮助孩子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如足球队、音乐班、绘画班等,可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6)要留有余地。

孩子交友需要引导,但他们自己也需要做出一些决定。选择朋友时,父母应给孩子留有选择的余地。父母都不希望孩子交上坏朋友,只要没有危险,最好让孩子自己决定哪些友谊可行,哪些不可行。

(7)尊重个性差异。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很多的朋友,有的孩子有一两个朋友就足够了。

(8)传授给孩子交往的技巧。

家长应教会孩子学会使用介绍用语、招呼用语、与同伴协商用语、道歉用语等。

4、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现在的托儿所、幼儿园都有一种约束力,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在教师和保育员的指导下,与同伴相处、交往,养成初步的群体意识、道德规范和亲社会行为,进而在集体中陶冶情操,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这有利于促进幼儿个体的社会化。

然而,处于幼儿园群体氛围中的孩子,如果时时处处习惯于在一种既定的格式化的框架里生活,必然会不断强化其从众心理和依赖思想,形成懦弱、依赖性强、谨小慎微的不良性格。可以设想,如果孩子没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就是说缺乏健全的个性和人格,他们将来必定难以在社会竞争中立足并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教育者要善于针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别差异来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不要强求完全一致。这样,才能在实施集体教育的过程中既培养集体精神,又为儿童日后的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和谐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父母和子女所生长的背景以及教育程度不尽相同,因此,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差距,既然差距不能避免,为何不去适应彼此的差距,喜欢这样的差距,然后接纳差距呢?

所以当父母与青少年子女出现代沟时,应具备如下的看法:

1、代沟不是坏事,反而代表一种进步,只有在进步的社会中才会有这种现象。

2、青少年在这段时期应完成的使命便是“建立自我”、“完善自我”。所以当子女和父母意见不同,表示他开始有一套自我的想法,只要有道理,父母都应该帮助他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或许子女现在的意见与父母不同,但不表示永远不相同,等到他成熟起来,或为人父母时,就会体会到你的苦心。

如果我们把“代沟”看成是一种良性的冲突,有助于亲子之间的了解,则不失为增进彼此关系的妙方。

除了代沟的存在,许多父母感到和孩子沟通也很困难。

对此,专家为父母提出以下方法:

1、倾听是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最佳策略。

如果父母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意见或情绪,这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要做到真正倾听孩子的心声,应该注意:

(1)孩子交谈的时候要暂时放下手上的事情,专心地交谈。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心。

(2)父母要清楚倾听的目的。倾听就是要真正了解孩子的思想和感受,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对此,父母应该表示理解而不是要批评。

(3)父母要认真体会是不是听到了孩子的心声,是不是孩子对自己没有保留了。

(4)父母要帮助孩子更深入、更具体地去面对这些问题。

2、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这是父母与孩子很好的沟通的第一步。

父母也是人,我们自己是不是也希望别人能够明白我们内心的感受呢?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呢?孩子也是人,他们也同样希望别人明白自己内心的感受,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

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决定了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这并不表示父母就一定是孩子最贴心、最密切的人。

有些孩子对家长敬而远之,为什么?因为你是他的家长,你是他的父母,他尊重你,但是关系不密切,所以敬而远之。有些家长苦闷的是,孩子有话不跟父母讲,这也是让父母很伤心的事情。

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听话、顺从,不得有异议,不得有争辩,否则,就是没大没小、无法无天。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孩子几乎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和选择权。

这些做法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也大大地削弱了家长的权威,束缚了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

父母要成为孩子亲近的人,要成为孩子的朋友。这就要求父母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尊重孩子,包括尊重他的感情、他的愿望、他的选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喜欢你、信任你,把你当做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你的话孩子也能听进去,并且与你产生感情共鸣。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愿,从而才能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收到应有的家教效果。

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法国斯伦贝谢公司曾在北京大学召开过一场别开生面的招聘会。面试官先将10名应聘者分成两个小组,假设他们要乘船去南极,然后要求这两个小组的成员在限定的时间内,提出各自的造船方案并且做出船的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面试官则根据每一位应聘者对于造船方案的商讨、陈述和每个人在与本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制作模型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和打分,从而选择合适的人才。

斯伦贝谢公司是一家从事石油勘探以及原油开采、加工及销售的大型跨国公司。之所以会出这样的面试题,斯伦贝谢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认为,运用这种方法的最大目的是要了解应聘者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斯伦贝谢的面试官是这样说的:“在当今社会里,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他所能实现的仅仅是企业整体目标的一小部分。因此,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它要求企业分工合理,将每个员工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使他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又辅以相应的机制,使所有员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合作。对员工而言,它除了要求员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作技能之外,还要善于与人沟通,尊重别人,懂得以恰当的方式同他们合作,学会领导别人与被别人领导。”

可见,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际交往,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结成的互助互利的双赢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一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其他人的成功的基础之上的。

孩子要具备领导的基本素质,必须具备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1、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分享。

如果孩子自私自利,凡事都只想到自己,遇事只会斤斤计较,这样的孩子是难以与人友好相处的,又怎么能谈得上与别人合作呢?因此,父母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慷慨大方的气度,要经常提醒孩子想到别人。

当孩子较小的时候,父母不妨对孩子进行这样的“分享训练”,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