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5208300000066

第66章 民居里的陈设(2)

苏式家具的发展和风格的形式,还与苏州地区高度发展的文化艺术及特定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吴门画派,就诞生于此地,明代吴门派四大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都在苏州生活过很长时间。

明清时期,苏州地区园林密布,秀甲天下,一时文人荟集。造园成为苏州的一种时尚。明清时期苏州城乡共有园办二百多处,为全国之首。其中不少为文人所构筑,如唐寅(桃花庵)、文震亨(香草垞)、段玉裁、汪琬、吴嘉淦、薛雪、袁学澜等皆在苏州有园。这些文人士大夫追求高逸脱俗的意境,寄情山水花草,对苏式家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苏式家具之所以脱颖而出,流风弥漫,确实可以说是这种文化背景之下孕育的结果。现存姑苏庭园中的明式家具,无不造型简练,朴素大方,古趣淡雅,似有小桥流水,江南人家的韵味。

传统四合院的影壁

影壁是传统四合院大门内外的重要装饰壁面,主要作用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大门的出人口,使人们进出宅门时,迎面看到的首先是雕饰精美的墙面和镶嵌在上面的吉词颂语。

四合院常见的影壁有三种,第一种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大门内的一字影壁有独立于厢房山墙或隔墙之间的,称为独立影壁,如果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则称为座山影壁。

第二种是位于大门外面的影壁,这种影壁坐落在胡同对面,正对宅门,一般有两种形状,平面呈“一”字形的,叫一字影壁,平面成“一”形的,称雁翅影壁。这两种影壁或单独立于对面宅院墙壁之外,或倚砌于对面宅院墙壁,主要用于遮挡对面房屋和不整齐的房角檐头,使经过大门外出的人有整齐、美观和愉悦的感受。

还有一种影壁,位于大门的东西两侧,与大门檐口成120度或135度夹角,平面呈八字形,称做“反八字影壁”或“撇山影壁”。做这种反八字影壁时,大门要向里退进2~4米,在门前形成一个小空间,可作为进出大门的缓冲之地。在反八字影壁的烘托陪衬下,宅门显得更加深邃、开阔、富丽。

四合院宅门的影壁,绝大部分用砖料砌成。影壁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为基座,中间为影壁中心部分,影壁上部为墙帽部分,仿佛一间房的屋顶和檐头。

影壁与大门有互相陪衬、互相烘托的关系,二者密不可分,它虽然是一座墙壁,但由于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在四合院入口处起着烘云托月、画龙点睛的作用。

古人要在房子里摆放“屏风”

屏风

在浩瀚如海的史料、古籍、诗词、绘画中遗留有许多屏风的痕迹。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中因有屏风的陪衬,将嫦娥的寂寞和悔恨更深刻地表现出来。再如五代时顾闳中所绘长卷《韩熙载夜宴图》全长三米,共分五段。画中用屏风将画面分隔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散

宴五段。那么,为什么古人总喜欢在房子里放置屏风呢?

屏风又称为屏门或屏障。古代的房屋大都是土木建构的院落形式,当然不如现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坚固。所以为了挡风,古人便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并多将屏风置于床后或床两侧,以达到挡风的目的。汉刘熙《释名·释床帐》谓:“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就是说屏风有挡风、遮蔽、隔间的作用。

随着朝代更迭,带动了屏风的发展,而屏风的种类更多,用途也逐渐广泛。有的屏风还全用木头制作,这种木屏风非常结实,故可用来倚靠或挂置杂物。如魏晋时期有个名叫王琨的人,为人十分吝啬。他不仅把酒藏在床下,还把家里的米、盐、酱油等,全都挂在自己床边的屏风上,任何人有需要,都只有经过他的手才能取用。

屏风的使用早在西周初期就已经开始了,但当时不叫屏风而称“邸”或“扆”。如《周礼·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唐代贾公彦疏日:“邸谓以版为屏风,又以凤皇羽饰之,此谓王坐所置也。”又汉王充《论衡·书虚》上载:“负扆南面乡坐,扆在后也。”而汉代《史记·孟尝君传》:“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则说明了“屏风”的称呼出现在汉代,并有了分隔室内空间和遮蔽视线的作用。

在汉代时期,屏风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了,尤其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家都有屏风。如《西京杂记》上载:“汉文帝为太子时,立思贤院以招宾客。苑中有堂隍六所,客馆皆广庑高轩,屏风帷帐甚丽。”另据桓宽《盐铁论·散不足篇》上载:“一杯桊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以万人之力制成一个屏风,汉代屏风的豪奢也由此可见。而此时屏风的种类和形式都有增改,也由原来的独扇屏发展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折叠,也称连屏或叠扇屏。屏风平常和床榻结合使用,不仅实用,也是室内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汉代之前,屏风多为木板上漆再加以彩绘,但纸绢、纸张发明后,多数屏风的制作都以木为框架,再以纸或绢为面,屏面的装饰除了绘画、书法外也有染缬纹样或刺绣的,写字内容则以诗句为多。到了唐代,在这个繁荣的太平盛世,总以最美丽的事物来装点世界。此时纸屏风盛行,画家在上面画上美丽的山水、花鸟,诗人在上面题屏、咏屏,甚至富贵人家有的还会贴上金箔,这些屏风装饰画每每令人赏心悦目。应用雕刻、镶嵌及绘画工艺的屏风则为宫廷所用。

另外,魏晋以后,一些文人雅士逐渐地喜欢一种简朴的屏风。这种屏风就是拿白纸糊上,全白,什么都不画,一般以木头为框架,叫“素屏风”。不过单纯只用白纸而不装饰屏风的人也不多,大多还会配上诗、书、画。

明清时期,屏风文化达到高峰。据《天水冰山录》记载,明代奸臣严嵩的抄家物里,竟有大小各式屏风近四百件。而《红楼梦》中对屏风的描写也很多,如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寿时,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到了清乾隆年间,丰富多彩的手工技艺应用在屏风的制作上,更让清代的屏风艺术进入鼎盛时期。

“屏风”一词让人感觉很有诗意,它营造了一种似隔非隔、似断非断的宁静空间。而极为讲究的屏风制作手工精细、巧夺天工,屏面上饰以各种彩绘,图案精美,绚丽多姿,记录了风俗民情、历史故事、山水景色等,不仅呈现出古人高水准的手工技艺,也反映了屏风和艺术、文化的紧密关系。

重要建筑物的正门两侧的狮子

在一些富丽堂皇的建筑的大门两侧,不时可以见到有大象巍然挺立。这似乎与传统习俗并不吻合。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各得其所,重视名正言顺,包括用什么动物的造型来把守大门也有其明确的要求。

在传统建筑中,狮子是最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以及印纽上都会看到它。尤其是重要建筑的大门两旁,狮子出现的频率最高。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这些石狮子经历着沧桑巨变,目睹着朝代的兴衰更替,已成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饰物。

狮子的故乡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在周代铜器中,已有狮子的形象出现。据说,狮子是从西域传来的。相传东汉年间,狮子被当做礼物送给中国的皇帝。随着佛教传人中国,被佛教推崇的狮子在人们心目中成了高贵的灵兽,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狮子随之开始出现在重要建筑物的正门两侧。

狮子又是兽中之王,有显示尊贵和威严的作用,狮子在民间又有辟邪的功能,因此常用来守门。按照传统习俗,成对的狮子是左雄右雌,还可以从狮子所踩之物来辨别,蹄下为球,象征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力,必为雄狮;蹄下踩着幼狮的,象征子孙绵延,是雌狮。

而在传统文化中,一般认为,大象善于吸水,水为财,因此,凡家居大窗见海或水池者,均可称之为“明堂聚水”,这时可以摆放一只大象,以求吸纳外界的财源。同时,传统文化认为,大象禀性驯良,放在家中吉祥如意,放置时应该放在室内,以求得全家平安。

所以,狮子是用来把门的动物,一般放置在大门两侧,而大象则是聚财的动物,一般放置在院内或室内。狮子和大象各有各的用场,让大象去当“门卫”是不太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