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5208300000082

第82章 千奇百怪的禁忌(1)

禁忌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俗事项。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原始宗教的产生,则是产生种种禁忌的原因。一般而言,禁忌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对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因为这种神物是神圣的、圣洁的,随便使用是一种裹读行为,违反这种禁忌,会招致不幸,遵循这一禁忌,会带来幸福。二是对受鄙视的贱物、不洁、危险之物,不许随便接触,若违反,则会招致不幸。

民间的天象禁忌。

天象禁忌中,关于星的禁忌最多。许多星宿在汉族民间都有另外一个民俗化的名字,如摩羯又叫克星;彗星又叫妖星,或扫帚星;流星又叫亡星等。伴随这些民俗化的名字,产生了大量的星禁忌。

古代汉族忌见流星、彗星,以为它一出现,人间就有灾祸。民间以为天上的星星是和地上的人丁相对应的,所谓“天上一颗星,地上一口丁”。天上有一颗星星陨落,地上便有一个人死亡。若陨落的是颗亮星,就以为将有大将、名人死亡,甚至兆示皇帝驾崩、国家有难,等等。浙江一带看见天上流星,忌用手指点,说这是“星宿逃难”,要朝天吐一口唾沫,再念声“阿弥陀佛”,才不会有祸。豫东一带也有以吐唾液来禳除不祥的说法。占星的迷信形成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都与星相联系起来,吉星高照,自然万事可行,若凶星临头,则必须设法忌避祸害。《占经》云:“彗星东出,有寇兵、旱。”《淮南子》云:“虹霓、彗星者,天之也。”民间盛传彗星出现是战乱、灾荒之兆。

另外还有月蚀、晦日的禁忌。《白虎通义》上说,每当月蚀,诸侯、大夫、士人的妻子要敲击镜子、棍棒。更有甚者,号啕大哭,凄惨一片。现在汉民族民间仍保持着月蚀敲盆救月赶天狗的习俗。因晦日每月发生一次,因而晦日的禁忌很多。如《左传·成公十六年》载:“……郑阵而不整,蛮军而不阵,阵不违晦……以犯天忌,我必克之。”又如《齐东野语》载:“凡妇人阴道、晦明是其所忌。故古之君人者,不以月晦及望御于内。晦者阴天,望者争明,故人君尤甚之。”晦日非但不可用兵,夫妇同房也是禁忌的。现在汉族民间有些地方仍忌于此日婚嫁和举行娱乐活动。北方山民在晦日停止出猎和捕鱼。

雷电在自然界中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威力。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雷电存在着不解和恐惧心理。尤其在不该有雷电时期,有雷鸣电闪,人们更以为是将有灾祸的预兆。河南方城一带,有俗语云:“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粪谷堆,三月打雷麦谷堆。”土谷堆,即为疫病将临、坟头激增之意。十月已进初冬,也不该再响雷了,故而民间亦有忌十月响雷的俗语。如河北一带云“十月雷,阎王不得闲”,“十月雷,人死用耙推”。意指十月有雷电,来年有灾疫。江苏一带,也有“十月雷,人尸堆”的说法,其意相同。

浙江一带忌行路时遇到旋风,俗叫“鬼头风”,有鬼来侵害,要吐口水,或解小便,使鬼不敢近身。

对天象的禁忌,往往是人类受客观环境制约后,所作出的旨在维持心理平衡的反应。

各地年龄禁忌何其多

年龄表示生命的长短,因此计算年龄的数目也就与生命有了瓜葛。有的数目因各种原因,被历史赋予了凶祸的含义,民间在叙说年龄时都避免使用它们,以防危及生命。

忌十八。苗族地区男女忌18岁结婚,认为此时结婚,将受“十八”难。

忌二十。江浙一带忌“二十”,碰到这个数字就读作“念”,据说是因为春秋战国时吴王有个女儿“尔释”是被鱼骨鲠死的,而“尔释”和“二十”谐音,故忌之。

忌三十六。湖北长阳一带忌“三十六”,据说是因为周瑜死于36岁。人们说三十六是个“大节巴”(危险关头),因此,忌轮到三十六。在人家送礼记财时,写到第三十五人时,就把第三十六空着,接着写三十七。

忌四十五。山东男人忌说自己41岁,四十一妨妻,要跳过去多说一岁。扬州人做寿,有所谓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之说,指年龄的“三十”和“四十”,一层意思是“三十”和“四十”年岁不大,不应该做寿;另一层意思是“三”和“散”、“四”和“死”谐音,认为不吉利。据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语言》引《闭纪》云:“燕人讳言四十五岁,人或问之,不曰‘去年四十四岁’,则曰‘明年四十六岁’,不知何所谓也。”又据《汴梁琐记》载:“汴地民间流传:老包(拯)奉命往陈州放粮,中途遇盗,乔装王八(江湖中下九流妓女的鳖脚),逃出险地,幸免于难。其时正值45岁,民间认定45这一岁,必属厄运,因而忌言45岁,多改称44岁或46岁以避之。”可见忌言四45岁,实际上是与遇险、当王八等凶祸不吉之事相关的。

忌六十六。民间以为66岁是老年人的一个“坎”,俗谚云:“年纪六十六,阎王要吃肉。”东北一带老人66岁生日时,要由后辈给他包66个饺子(一般都尽量做得小些),如果能一次吃完,就预示这个“坎”能够平平安安地过去。河南一带,老人66岁生日时,闺女要送一块肉来,大概是为还上阎王的债。客观上却解了老人的馋,还了儿女的愿。有的地方,还要把肉切成66块,让老人吃下去,据说如此一来,就能顺利度过这一关了。

忌七十三、八十四。据说与孔孟二圣的终年有关。传说孔子(丘)卒年73岁,孟子卒年84岁,因此人们以为这两个岁数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谓之“损头年”。现在中原一带仍有以七十二或七十四避七十三者;同样84岁这一关.亦以此法避之,期望长寿,上文已述。

忌言百岁。百岁常常用来指寿限之极,如“百年好合”、“百年之计”、“百年之后”等都是暗指寿限之极的。所以若要问某人的岁数时,是忌讳说百岁的。真正是100岁整,也要说成99岁,否则不吉利。山东泰安一带说100岁是个驴,山东临清、滨州一带说100岁是个老刺猬。

忌讳岁数逢九。浙江湖州凡年老寿终,恰遇81岁,不能说出这一数字。俗日九九八十一,财数算尽。后代有穷败之意。台湾忌讳岁数逢九,以为9岁、19岁、29……99岁等为厄关,恐有病灾伤亡祸事发生。这是因为,在古人的观念里,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为阴;九为阳数之极.物极必反,故是代表由盈而亏、由盛转衰的不吉数字。所以汉族民间忌讳岁数逢九。

民间数字禁忌。

数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的言语交际中经常使用到的。各民族在对数字的运用过程中,认为数字是神秘莫测的,因而也就把数字神秘化,赋予神圣的性质。于是在人们观念里,数字也就有了善恶之别、吉凶之分。吉祥的数字令人高兴,乐于使用,罪恶的数字使人倒霉。所以,民间认为罪恶的数字是对人们有危险的,而凡是危险的数字也就是人们禁忌的数字。

民间认为,“四”谐音“死”,用在人身上,表示“死亡”,用在事物身上,表示没有前途,没有希望。在台湾,医院里没有四号楼、四号病房,没有四路公共汽车,机车牌照尾数没有“94”,因为“94”与“就死”谐音。温州俗谚说,“在世不祝四十,死了不祭四七”。因为“四十”谐音“死日”,所以民间有忌讳四十岁过生日的习惯。但也有男子做寿做四十的,说做了“四”就破了法,该死的就不会死了。有些商品名称不避“四”,如有一种杀虫剂,就叫“四八”,谐音“死吧”,取“苍蝇蚊子一扫光”之意,仍然取其不吉利意。

香港人对“死”字也很害怕,故凡数字“四”都在忌讳之列,门牌号常常没有“四”号,汽车牌号如果碰上“四”字头,那算万分倒霉,怎么也不肯要。还有什么“七零八六”、“五三五四”都是人们十分避讳的。相反,“三”字很吃香。原因是香港“三”与“升”谐音,表示很吉利。

吉祥的数一般是双数,常说“好事成双”,“六六大顺”,“要得发,不离八”,说的都是双数。所以婚期都是逢双逢六。扬州人的婚嫁之期,特别爱选在带六的日子里,如初六、十六、二十六。因为扬州人的口语有“六六大顺”,意思是逢六的日子办什么事都很顺利,能如愿以偿。天津人结婚必选双日,现在则选阳历、阴历都是双月双日为最好。1987年10月18日(农历是八月二十六日),又是星期日。这天天津市区结婚的甚多,一条巷子里就有数家。过去的商人远行.一般选在逢八的日子出门.依据的正是“要得发,不离八”的吉言。在香港最时髦的吉利数字也是“八”和“六”。因为“六”与“禄”同音,以祈吉祥。香港市民买了新汽车,要立车牌,就想尽办法找带“八”字、“六”字的号码。1969年香港一富商以三十三万零六千元港币的巨款买到一个带“6”字的车牌。

忌讳的数字是因为人们认为它对人有危险,不是孤独、离散,就是临终死亡,都是十分不吉利的。

民间婚丧礼仪中的属相禁忌。

民间婚礼当天有忌属相的习俗。结婚一定要先请算命先生“择日子”选定一个吉日举行婚礼,然后还要把婚礼许多项目和细节都写在一张单子上按照规矩进行。哪一天安床,哪一天铺床,摆新床的方向以及新夫妇拜天地的时辰,哪几个属相的人不能在场,都要写清,到时候这几种属相的人一定要回避,俗名叫做“忌属相”。

办丧事大殓时候也要忌属相。人初气绝,家人先为他沐浴更衣.并停放在灵床上,这是所谓的“小殓”。等到棺木来了,才举行“大殓”。“大殓”时候禁忌很多,有一项禁忌就是某种属相的人必须回避,这些都由阴阳先生算出写在“殃书”上。正和婚礼择日单子一样,丧礼的许多细节也要写在“殃书”上,然后照单行事。“殃书”的性质和现代医院开的“死亡证明书”差不多。从前如果死者不是善终,阴阳先生可以拒绝开“殃书”,死者没有“殃书”就不能人殓安葬。《水浒传》和《金瓶梅》都讲武大郎被潘金莲害死。西门庆向何九叔行贿,请他“凡事遮掩则个”,就是为此。

不吉利的话绕着说。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字眼儿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应当禁忌:

忌“离”。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当作供品。中秋月圆时,俗谓“七月核桃八月梨”,正值梨大量上市的时候,祭月的瓜果里边,也不能有梨。在吃梨时,忌讳把一个梨分成两块或几块吃.正与“分离”相谐音,不吉利。

忌“霉”。煤,谐音“没”,又谐音“霉”,不吉利。故称煤为“炭”、“砟子”,煤油叫“火油”、“灯油”、“洋油”,煤炉子叫“炭炉子”、“火炉子”,添煤叫“添炭”、“添火”。袁世凯称帝时,曾下令把北京煤铺墙上写的“元煤”全部涂抹掉.因为与“袁没”谐音。眉毛忌说“倒”,眉与“霉”谐音,“倒了霉”不吉利。广东姑娘爱吃草莓。但因莓与“霉”谐音,故把草莓叫做“士多啤梨”。外地人听到这稀奇古怪的名字,会被弄得晕头转向。

忌“穷”。湖南“芹”与“穷”谐音,故芹菜被改为“富菜”;穷,湖南邵阳一带读做“重”,故“重阳节”改为“富阳节”。

忌“凶”。广东话“空”与“凶”谐音,出租房子广告从不写“空屋出租”,而写“吉屋出租”;“空手”、“空身”也一律说成“吉手”、“吉身”。

忌“散”。民间因忌“散”,故与“散”谐音的字一律禁忌,“伞”首当其冲,称为“竖笠”、“雨遮”、“雨撑”、“阳遮”;但不忌说“布伞”,因其谐音“不散”。有些地方还借“不散”之音及其伞的圆形,寄寓永远团圆,永不分离,而用在婚娶聘礼中。又忌“三”与“十三”,因其谐音“散”与“失散”,兆买卖不成或家人离别。

忌“孤”。旧时上海新娘上门不吃瓜,因为“瓜”与“寡”谐音,不吉利。婚礼上还禁止大姑、小姑参加.也是因为忌“孤”。

忌“糟糕”。有些地方因枣糕谐音糟糕,节日不准用枣做糕,或称枣糕为“枣饽饽”。河南确山县,“确”,方言中为“砸锅”、“糟糕”之义.做生意的人忌讳之,称为“顺山”。

忌“失财”。有些地方年夜饭忌上菠菜,因其与“泼财”谐音;必备黄豆芽菜,意为发得快,长得快。

放鞭炮忌说“砰砰砰”。豫、鲁一带,放鞭炮忌说“砰砰砰”,因“砰”与“崩”谐音,崩有“砸锅”、“事情办糟了”、“枪崩”的含义,不吉利,而说“叭叭叭”,“叭”谐音“发”,有“发财”、“发家”的含义;也说成“响亮”,叫“响亮响亮,人才两旺”,或直接说成是“发”,如“发爆竹”、“发天地”。

说到底,禁忌语是人们对自己所幻化出的超自然力量的一种消极的回避。同时,与人们在实践中片面归纳的“说狼狼到,说鬼鬼来”的语言心理有关系。

犯忌讳的话委婉着说。

委婉语不仅仅是出于禁忌心理,它形成于避讳,但有许多是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有关的,它体现了人们避凶就吉、避恶就善、避俗就雅、避卑树尊等丰富而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大大提高了交际效果。

比如说“醋”,在北方许多地方要说成“忌讳”,而不能直接说“醋”。因为醋是一种酸味液体调味品,被民间用来比喻嫉妒,而嫉妒是民间低劣的人品,人所不齿。所以“醋”成为忌讳语。民间用“醋娘子”、“醋葫芦”、“醋罐子”、“醋坛子”比喻在男女关系方面妒心很重的女人,成了詈语。于是,民间遂用“忌讳”委婉称“醋”。当然还有其他委婉语,如山西人喜醋,而婉言“食总管”;海宁人则称之为“错”、“人仙”。

像这种语言现象,在语言学中被称为“委婉语”。如将怀孕说成“有喜”、“有了”,将厕所说成“茅房”、“栏”、“1号”、“洗手间”,将妓女说成“猫”、“百脚”、“尖嘴”、“叮咚”、“螳螂”、“鸡”,将呆子说成“弱智人”、“大阿福”等。那么,民间一般是用哪些方法将禁忌的内容委婉表达出来的呢?

利用文字手段构成委婉语。

利用汉字形体、意义方面的离合特点,把一个字拆成与原字意义相关联的几个字,转为固定的隐语。《金瓶梅》中潘金莲常骂人为“女又十撇”。是“奴才”的拆字;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中写吕祥“一骑红尘厨子笑,无人知是贝戎来”,“贝戎”是“贼”的拆字。东北人把离婚说成是“打八刀”,“八刀”是“分”的拆字,如二人转表演艺术家韩子平和李晓的《神调大观》:“抠啊搜地挣了俩破钱儿,哆嗦地天天陪着小姐玩,让小姐勾上瘾变了心,逼着老婆子打八刀。”广东人称“粪”为“米田共”,称“生”为“牛一”。解放以前,人们称国民党兵为“丘八”,也是将“兵”拆开说的。也可借字形,描摹事物的形状、性质,又增加了生动性。如把人走路难看说成“Jk子脚”,亲吻说成是“做吕字”。还可用字形构成歇后语,委婉表达。如王奶奶和玉奶奶(差不多少)、王奶奶和汪奶奶(差得远)、能底下多上四个点(熊,即无能)。

利用语音手段构成委婉语。

民间禁忌离散破碎、死别孤弃、破财招灾之类的不吉利语音,如把梨说成“圆果”,伞说成“聚笠”、“撑子”、“撑花”,缎子说成“绸子”。韭菜说成“快菜”,丝瓜说成“胜瓜”(丝,粤语读如“输”),失火说成“走水”,破说成“挣”;“卖”。北方对bi(女阴俗称)和diao(男阴俗称)两音尤为避讳,便将这两个音及其同音改变说法,如蓖麻说成“编麻子”,毕业说成“结业”、“下学”,介词“比”说成“被”,“躲避”、“避风”的“避”说成蹦;男阴俗称“鸭子”,便讳称鸭子为“扁嘴”、“老歪”。崇明一带“棉”与“眠花宿柳”的“眠”同音,读作为避开这个音,以示区别,改“棉”为mi;南通“史”与“死”同音,故史姓读做“喜”;四川“皱”、“绉”与“咒”同音,记做为避“咒”,“皱”、“绉”改读为zong。也可利用谐音构成委婉语。如“美丽动(冻)人”、“五指山(五指扇)”、“气管炎(妻管严)”、“床头柜(跪)”、“乱(恋)爱”。

利用语法手段构成委婉语。

可用缩略,缩去避讳字。如北京话中“扯(扯蛋)”、“吹(吹牛皮)”、“蜜(小蜜)”、“黑(黑心)”、“帽儿(傻帽儿)”、“废(打残废)”、“顺(顺手牵,羊)”、“现(丢人现眼)”。也可变词为短语,如死,见阎王、女阴,子孙窑、裸体,一根丝也没穿。

利用词汇手段构成委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