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辈子你该如何改变自己
5224700000004

第4章 习惯是最好的“仆人”,也可以是最坏的“主人”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习惯的持续性决定了对我们影响的程度,在不知不觉中就改变了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所以,要想改变平庸的现状,改变习惯才是问题的关键。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还应有意识地对习惯进行必要的培训,最后才能形成一套新的运行程序,使之成为助我们一臂之力的最好的“仆人”。

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1998年5月,世界巨富沃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来到华盛顿大学演讲。当被问及“你们怎么变得比上帝还富有”这一问题时,巴菲特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原因不在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会做一些阻碍自己发挥全部水平的事情呢?原因就在于习惯。”

对此,比尔·盖茨也深表同意,他说:“我认为沃沦关于习惯的话完全正确。”

两位殊途同归的好朋友道出了自己成功的诀窍,而且有着惊人的相似: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人生。在心理学上,性格的定义是: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形成都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没有谁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

而对于习惯,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卢致新说:“习惯两个字一直在起作用:一个人习惯于懒惰,他就会无所事事地到处溜达;一个人习惯于勤奋,他就会孜孜以求,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如同自然界动物的条件反射一样,人们则是在不知不觉养成的习惯中得以生存。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可以说明“反射”与“习惯”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属性。

一对住在山上的父子每天都要赶着牛车下山卖柴。山路崎岖,弯道很多。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这天,父亲因病无法出行,儿子便一人驾车下山。到了弯道处,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又推又拉,然后又用青草诱之,可是牛依然是一动不动。

正在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手足无措时,他突然想出一个办法:环顾四周,看到左右无人后,便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

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生存,而人类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懂得如何依靠好的习惯来成就自己如愿的人生。

有的人一生顺利,有的人命运多舛;有的人事业辉煌,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屡败屡战,最终成功;有的人竭力奋争,结果却一事无成。我们似乎能感觉到:人生的后面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在操控。其实这只无形的手不是别的,正是人的习惯。想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成功的人似乎永远在成功,而失败的人似乎永远无法摆脱失败。

优良的性格将直接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成功。罗曼·罗兰就曾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所以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好习惯就像一粒火种,起初在我们心中点燃时,如同一堆需要点燃的柴草,小小的火苗落在上面,风大了会吹灭,风小了则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不透风,太松又无法聚火;此时我们便要倍加呵护这株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一点燃烧起来、旺盛起来。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能获得成功,都时刻经营着自己的人生。这无需学历、不靠亲朋,只需具备和养成了成功的好习惯,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走上成功的坦途。

当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邀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而让他从数十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的,正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在确定最终人选时,20个候选人实力相当,跃跃欲试。在进入机舱之前,众人中只有加加林一个人是脱了鞋进入的,其实这只是他心细的个人习惯,他怕弄脏机舱。而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被主设计师发现,当看到有人对自己付出心血和汗水的飞船如此倍加爱护时,他深受感动。于是,主设计师当即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试飞任务。

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后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等等,都是行为不断重复而成为习惯性动作的结果。有些人过于在意那些优秀的强者表现出来的天赋、智商、魅力和工作热情,而实际上我们把那些表现归纳分析,就会发现存在一个简单的要素,那就是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资本,良好的习惯常能使我们一生都用不完它的利息,而一种坏习惯却会让我们一辈子都要偿还它的债务。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最重要的便是丢掉坏习惯,成为好习惯的主人,从而更有力量地去搏击人生中的各种风浪。

自我评估,列出“习惯清单”

“习惯清单”一词起源于美国,意为在自我省察、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明确列出自我行为好或不好的一系列习惯性动作。对于习惯清单的作用,心理学家有如下说明:

首先,就像吃饭睡觉等人体自然生物钟一样,习惯清单会成为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进而形成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其次,通过横与纵的排列以及总结,你可以计算出自己在每个习惯上所耗费的时间,从而得出你生活的倚重;另外,习惯清单是一个弹性很强的清单,也许它更重要的作用不在于告诉你每天要做什么,而是一种训练。

就像电脑程序员将测试遇到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那样,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坏习惯一一列举出来,时时提醒自己,哪些需要改进、哪些需要继续努力以求得更好的发展。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估的基础之上。

西班牙有句谚语说:“自知之明是自我改善的开始。”许多阻碍我们成功的习惯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也有一些坏习惯则很难发现,我们甚至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正如大法官奥利弗·王德尔·霍尔姆斯指出的那样:“我们以为有些事显而易见,其实我们对这些事十分无知。”

所以说,正确认识自己,对于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工作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正确认识自己是改造自己的前提,一方面,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增强自我改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产生自我改造的内动力。另一方面,只有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才能熟稔于长短,长而发扬、短而收敛,做到不卑不亢,自信而不失容纳之怀。

在古希腊德斐尔神庙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卢梭称这一碑铭“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可以说,认识自我是改变一切的基础。“认识你自己”就是说,对自己的情感、气质、能力、水平、优缺点、品行修养和处世方式,等等,都能做出较为准确、恰如其分的估量和评价,不掩饰、不溢美。

我们可以先从扪心自问开始:我现在是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哪些习惯在阻碍我的进步?以前我是否注意过它们?然后,再花几分钟时间确切地找出几个我们希望培养的好习惯,以及亟待改掉的坏习惯。进而依次列出清单,用前者替换后者。记住,要用好习惯去克服坏习惯,是替换,而非抹去。

古往今来,众多有志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事业的成功离不开自身所具备的好习惯。

美国建国期间的伟人富兰克林一生都非常注重培养自己的好习惯,其中之一便是:他每天晚上都要把当天所做的事情重新回想一遍,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他曾为自己总结出了13个严重的缺点:如办事拖拉、斤斤计较、容易指责他人等。在富兰克林看来,除非他能够减少这一类的错误,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成就。

从此以后,富兰克林每一周都针对一项缺点来进行“搏斗”,然后把每一天的“搏斗”结果写成记录。到了下一个礼拜,他会另外再挑出一项缺点,去作另一场“搏斗”。正是这样检视自我并努力改正缺点的习惯,使富兰克林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敬爱也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

良好习惯的形成和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我们应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行为中养成习惯,从习惯中形成性格。忽视平时良好习惯的养成而想拥有受人喜爱的性格,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

著名的“21天效应”理论对人们的习惯有着这样的定义和发现: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延展开来我们不难得出:改掉一项坏习惯,通常也需要这样的时间。

有了“习惯清单”之后,我们就有了指导性的坐标,依次改掉清单中所有的习惯也许会花费很长的时间。但只要有线可循、有纲可依,一次改掉一个习惯,终有一日我们的生活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己的事,自己作决定

鲁迅先生说过:“我自己,是什么也不怕的,生命是我自己的东西。所以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渊、荆棘、峡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负责。”

鲁迅先生最初是以学医出身,但自从在仙台学医期间观看了一部侵华日军残害中国人的电影后便备感痛心,认为治人心比治人身更为重要。于是鲁迅先生决定弃医从文,走自己的路。用文字唤醒中国人麻木的心,医治病态的人性,让手中的笔成为与敌人对抗的“枪”。

很多时候,我们虽然明白求人不如求己,要做自我命运主人这个浅显的道理,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这样践行。明明知道有些事情该由自己完成,却总是找出千万条理由来自欺或欺人,总渴望别人能给予帮助。殊不知,自己的事须自己作决定,寻找快乐、追求幸福,无一不是如此。就像电影《如果·爱》中的一句台词所说:“记住,对你最好的人永远是你自己。”关键时刻,一切还是要靠自己。

自己的事,任由他人纷说,也要自己作决定。正如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中发出的那声呐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诚然,这并不是说做人要一意孤行,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但是,也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因为别人的言行而乱了自己的方寸。否则的话,不仅会在犹豫不决中感到疲惫,还可能失去自我,最终成为别人意见的傀儡。有这样一则寓言,卖驴的老人就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随着他人的话语而左右摇摆,最后不仅闹出了笑话,还失去了自己的驴。

一位老人和他的儿子牵着驴到集市上去卖。刚刚走出家门不远,就遇到一群在河边洗衣服的妇女,其中的一个女人喊道:“看呀,那两个人真傻,有驴竟然不骑,自己在路上走。”听了这番话,老人连忙让自己的儿子骑上驴,自己高兴地走在他身边。

走了不久,在前边不远的拐角处有一位老者,只听见他暗自叹气道:“现在的人怎么这样不懂得孝敬父母?儿子居然让年迈的父亲走路,自己骑着驴?”听到老者的话,老人只好让儿子下来,自己骑上驴。

又走了几里路,父子俩遇见了一群妇女和孩子。几个妇女大声喊着:“这个父亲可真懒惰,自己骑着驴往前走,看那可怜的儿子都快跟不上了。”老人心里忐忑不安,他只好让儿子和自己一起骑着驴。

当他们来到集市的城门口,有人问:“老先生,这头驴是你家的吗?”老人说是。那人又接着说:“既然是你自己的驴,那你怎么忍心这样对待它?你没看到驴已经快被你们压垮了吗?”老人感到很尴尬,他和儿子一起从驴背上下来,站在原地不知所措。他想了半天,觉得只有一个办法可行,那就是把驴的4条腿捆起来抬着它走。

父子俩花了好大的力气才将驴制服,抬着它继续赶路。经过城门口的一座桥时,人们围着父子俩哈哈大笑,认为他们的行为十分愚蠢。驴被吵闹声惊到了,而且也无法适应被抬着走的方式,于是挣脱了捆绑它的绳子,翻身挣扎起来,结果失足掉进了河里。

老人又羞又怒,连忙拉着儿子回家了。这时,他才有所醒悟:想要人人高兴,结果只能让人人都不高兴,而且还会失去自己的驴。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可能会陷入和那位卖驴的老人一样的窘境,时常有这样的不解:为什么别人的言行总会影响到自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意见、一个不确定的眼神,都会扰乱自己的思绪。有人把原因归结为耳根子立不住,但其实这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就其本质来说,是因为我们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所以,想要立足于世,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学会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会一直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一心要成为自己渴望成为的人。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即使有过失败,但那种自我归属感和追求成功的快乐也是无法抹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也有自己的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参照别人的方式和方法来确定自己所要采取的行动,但决不能让别人的意见主宰自己。

就像《秘密》的作者在揭示生命磁石中指出的那样:“对于你来说,没有什么限制,除非是你自己强加给自己。你就像鸟儿一样,你的思想可以从任何障碍物上飞过,除非你将限制加之于它们而束缚它们,或囚禁它们、或剪断它们的翅膀。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除了你自己。”

在细节中有所改变

“魔鬼在细节。”

这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描述其成功原因时所作的回答。在设计大剧院的时候,他精确地测算了每个座位与音响、舞台间的距离,以及因此导致的不同听觉和视觉的感受,并根据每个座位设计了最合适的摆放方向、大小、倾斜度、螺丝钉位置等。

古今中外,大凡成功者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大都有着共通的地方。比如我国的圣人老子也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可见,再惊天的伟业也是由一件件小事所累积的;要想有所成绩,就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

那么,对自我的改变也是如此。有句话说得好:“细节创造优势,细节凝聚效率。”大改变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在我们不自知的状态下,就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人生目标贯穿于整个生命,而我们在工作中所持的态度,就可以逐渐把自己与周围人区别开来。每个人的日常行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认真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如此直至成为一种潜意识里的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大都因为小事的不起眼而忽略理应的认真,甚至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说起来似乎就像在手边、随意都能做得到,但实际做起来却需要持之以恒的意志力。所有的成功者,他们与我们都做着同样简单的小事,唯一的区别就是,有这样一个意识强烈地根植于他们的头脑之中:工作中无小事。所以,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曾经有一位叫阿基勃特的小职员,他在出差住旅馆的时候,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就连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名的底下一定是这样一行字。因此,阿基勃特被同事叫作“每桶4美元”,而叫他真名的人倒是越来越少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为这个员工的细致和敬业而感慨:“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于是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从言谈举止中了解到,这是个一直以来把每一件小事都能做好的人,进而提拔他做自己的特别助理。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这简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且严格说来,这件小事还不在阿基勃特的工作范围之内。但阿基勃特就这样去做了,并坚持把这件小事做到了极致。那些在此之前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和能力都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为了董事长。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懂得从细微处入手的道理。再复杂的大事也是由一件件细小的事情累积而成的,天下大事,无不都是由一件件细微的琐事组成的。世界文豪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小事并不简单,因为小事常常都是琐碎的,要把它做好,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并不一定比大事少。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海尔集团在“细节带来改变”这样一种精神的指导下,提出了“严、细、实、恒”的管理风格,把细和实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以追求工作的零缺陷为目标,把管理问题控制解决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逐步实现了管理的精细化,消除了企业管理的所有死角,让每一个环节都能够体现出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真正做到环环相扣、疏而不漏。也正是这种认真仔细的态度,让海尔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任何人参观海尔的生产厂房时,都会感受到这种细节的力量:厂区内每一块玻璃都擦得一干二净,地板通透得像一面镜子,机器设备无一丝灰尘;人们身着一色淡蓝海尔服,在岗位上聚精会神;见面时会轻声示意,车间里只能够听到机器响动的声音,产品一台接一台上上下下,却没有任何的喧哗和躁动。

曾经,海尔在国内60多个工厂中脱颖而出,被一家准备在大陆投资的日本公司选中。事后,日本这家公司的老板说了一个极简单的原因:他在参观海尔公司的生产线时,趁人不注意摸了一下备用的模具,竟未见一丝灰尘!就凭这一点,日本老板用没沾上灰尘的手与海尔签订了项目合同。

所以说,留心于细节之处,做好每一件小事,这是一种人生态度。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做事时才能够平和而坚定,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好行事的方向,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当我们坚持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时,突然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遇事不慌,化险为夷

英国青年水手鲁滨逊由于所乘的货船在海上沉没,孤身一人流落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在进退无路、悲观失望之余,他没有过多地害怕和慌张,而是镇定地去寻找生路。当出路无望时,也并没有灰心,而是开始想办法自救:做竹筏、造房子、种粮食、养牲畜……竭力投入到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去。最终,他靠自己的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终于在荒岛上建成了一个世外桃源。

这是被世人所熟知的《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在面对困厄的时候,我们都应像主人公鲁滨逊学习,切莫惊慌失措,被眼前的苦难所吓倒。

慌乱只会让事情变得无章可循,让我们所看到的整个世界都是混沌的,从而引起内心的惶恐。其实,只要我们镇定地站在那些苦厄面前,就自然会把那些有可能打击我们的空隙给封堵住。

无论何时遇到事情就敏感地有所动作,难免会显得较为肤浅。冷静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成大事者,必须具备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沉着冷静、坦然面对的特质,就像孟子所言:“夫勇者,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尤其在当今这个到处充满变数的社会里,要时刻保持冷静,做一个处变不惊、处惊不乱的人,才能更好地分析并解决问题;否则只会自乱阵脚,甚至火上浇油。

另外,在突遇危险时,只有不慌张才能保持清醒,从而在事发后迅速地分析处境,机敏而勇敢地控制局面,把可能受到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在2008年的“5.12”地震中,就涌现出许许多多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救人(自救)英雄。

5月12日,14点28分,刚上完化学课的雷楚年在二楼的走廊上,一脸轻松。这一年他15岁,是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3)班学生。

突然,地动山摇,只听到一声“地震了,快跑!”雷楚年迅速反应过来。身为体育健将的他,动作十分敏捷。他飞快地向楼下冲去,成为整个教学楼里第一批冲出来的学生。在一片恐惧和慌乱之中,雷楚年却看到班主任陈老师在往楼上冲——是去救人!

这时,他没有丝毫犹豫,也立即折身冲回了二楼。回到自己的教室一看,里面竟然还有7个同学蹲在墙角。在雷楚年的催促下,6个同学跑了出来。但雷楚年的好朋友欧静已经被吓坏了,蹲在门口瑟瑟发抖。也许是被突降的灾难吓傻了,欧静一动不动。情急之下,雷楚年一弯腰,抱起欧静就跑。

15岁的雷楚年并没有太大的力气,加上剧烈的地动山摇,雷楚年抱着欧静跑得更加吃力了,走廊似乎也变得十分漫长。好在欧静终于清醒过来,下地来自己走。在不断掉落的预制板水泥块的“雨林”中,雷楚年护着欧静一路狂奔。可就在没跑出几步的时候,一块预制板垮塌在了雷楚年和欧静之间。欧静顺利地冲下了楼,而雷楚年的逃生之路却被阻断。

危机时刻,他忽然想起了那棵树,就在二楼走廊外一米多远的地方。雷楚年第三次返回二楼,攀上摇晃的走廊栏杆,纵身一跃,他抱住了那棵救命树。

而就在那一瞬间,教学楼在他身后轰然垮塌。

如果在那样的危机时刻不冷静、东奔西跑的话,那么得救的几率就会很低。而雷楚年,一个15岁的小男孩,在突遇危险时不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用沉着和机敏抓住了求生的机会。

遇到危险,沉着应对可化险为夷;面对意外,冷静处理能够转危为安。很多时候,沉着、冷静的心态是脱离险境、减小损失的最佳选择。世事难料,我们无法预计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外界环境突变或碰到始料未及之事时,我们更应沉着冷静,时刻保持清醍的头脑,这样才不会影响自身的正确思维,才能及时对客观事物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这是一种在生活中养成的习惯,更是一种处世的态度,顺境坦然,逆境泰然。

同时,保持深沉,不让他人轻易识破自己的想法,也是处变不惊的一种战略。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摆在公众面前,让人一览无余的。只有遇事不慌、不自乱阵脚的人,才能够见机行事,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若面对困境时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或盲目乱动、自缢手脚,不但不能改变现状,而且还很有可能让自己在慌乱的沼泽中陷得更深。

遇事不动声色,把焦虑深藏于心,渐渐地就会形成一种沉着冷静的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不被慌张所累,不沦为坏习惯的奴仆,真正成为掌控习惯、主宰命运的主人。

勤奋成就美好人生

一个老人即将去世,他把儿子们叫到床前宣读遗嘱:“孩子们,我就要离开人世了,你们在葡萄园里能找到我埋藏的金银财宝。”

儿子们拿上铁铲、锄头等工具,卖力地把土翻了又翻,以为能找到深藏的金币。

而最终他们什么也没有找到。可是,经过彻底翻整的土地十分有利于葡萄的生长,那年的葡萄长得又多又好。几个兄弟因此酿出了方圆几十里最好喝的葡萄酒,销售一空,果然从此发了财。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土地被辛勤地耕耘过了,才可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勤劳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没有勤劳的汗水,就没有成功的喜悦与幸福。财富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肢慵懒的人,而真正的幸福也只能在辛勤的劳动和晶莹的汗水中才能找到。

可以说,选择勤劳是我们一生中最快乐的事,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获得的面包,吃起来肯定会比别人送来的更加香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凡有作为的人,无一不与勤奋的习惯有着难解难分的渊源。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的确,只要勤奋努力就会有成功的必然。勤劳能塑造伟人,也能创造一个优秀的自己。努力的方向可以各不相同,但勤而不怠的品质却是一样的。

“有一个理念,会遭到虚度岁月的人、无知的人和游手好闲的人的强烈反对,”英国著名的学院派肖像画家雷诺兹说,“我却不厌其烦地重复它。那就是:你千万不要依靠自己的天赋。如果你有着很高的才华,勤奋会让它绽放无限光彩。如果你智力平庸、能力一般,勤奋可以弥补全部的不足。如果你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勤奋会让你硕果累累。没有勤劳的工作,你终将一无所获。”

让人们感到激动的是,勤奋并非取决于先天条件,而是可以靠后天培养的。激起勤奋动力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有的是心怀抱负和信念,也有的是因为被磨难所激发,从而倍加勤勉起来。伟大的雄辩家德摩斯梯尼的故事,就能带给我们一些启迪。

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嗓音微弱,还有耸肩的坏习惯。在常人看来,这些似乎恰恰是一名演说家所不能有的忌讳。当时在雅典,一名出色的演说家必须声音洪亮、发音清晰、姿势优雅、富有口才。

为了成为卓越的政治演说家,德摩斯梯尼付出了超过常人几倍的努力,进行了异常刻苦的学习和训练。他最初的政治演说让人感到他要想在这一领域有所发展真是希望渺茫,由于发音不清、论证无力,多次被轰下讲坛。为此,他刻苦读书学习。据说,《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他抄写了8遍;他虚心向著名的演员请教发音的方法;为了改进发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读,迎着大风和波涛讲话;为了去掉气短的毛病,他一边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登,一边不停地吟诗;他在家里装了一面大镜子,每天起早贪黑地对着镜子练习演说;为了改掉说话耸肩的坏习惯,他在头顶上悬挂一柄剑或悬挂一把铁锹;他把自己剃成阴阳头,以便能安心躲起来练习演说……

在训练自己发音、讲话、上台的同时,德摩斯梯尼还努力提高政治、文学修养。他研究古希腊的诗歌、神话,背诵优秀的悲剧和喜剧,探讨著名历史学家的文体和风格。柏拉图是当时公认的独具风格的演讲大师,每次演讲,德摩斯梯尼都前去聆听,认真体会并总结大师的演讲技巧。

经过十多年勤奋不懈的努力,德摩斯梯尼终于成为一位出色的演说家。他著名的政治演说为他建立了不朽的声誉。他的演说词结集出版,成为古代雄辩术的典范,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阿德勒就说过:“在生理上的不足能激起精神上的补偿。”德摩斯梯尼身体的缺陷并没有使他的意志屈服,甚至“身残”的压力让他更加坚定了人生的信念。天才来自勤奋,它能超越暂时的失败和挫折,在勤奋中改变自己,成就了一番不朽的事业。

胜利和成功都是伴随着勤劳的人。我们常用敬畏的目光注视着自己心目中的偶像,钦佩他们的丰功伟绩。但要切记:并不是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使你成为莎士比亚。正是勤奋写作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成就了莎士比亚,他的天才只是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正如他所言:“虽然只用把小斧,多次地砍伐,也能砍下坚硬的橡树。”只要有勤勉的习惯,就算心力再微小,也能感觉到那些进步和喜悦。这些进步就像时钟的指针,仿佛躲避注意似的,即使前进得如此缓慢,也在一小时又一小时地接近终点。

哪里有超乎常人的精力和工作能力,哪里就有天才。不勤奋,无所得。爱迪生的名言众所周知: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再勤奋。

做事之前,计划先行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泡一壶茶,最短需要用多少时间?

给出的已知条件是:烧开水需15分钟,洗水壶需1分钟,洗茶壶、茶杯共要5分钟,拿茶叶泡茶1分钟。

准确的答案是:17分钟。

我们是否知道这答案是如何得出的呢?具体的操作方法是:首先,用1分钟洗水壶;然后在烧开水的15分钟里,洗茶壶、茶杯;等水烧好后,再花1分钟的时间拿茶叶泡茶。

众所周知,这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提出的“统筹方法”,它对我们现在的生产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严格说来,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通过打乱、重组、优化等手段改变原本固有的办事格式,从而优化提高办事效率。仔细分析其本质,无外乎透露出两个字的重要性:计划。

像上文泡茶的例子,如果我们没有事先计划而采取了另一种做法,即把需要清洗的东西(水壶、茶壶、茶杯)统统洗好后再烧开水、拿茶叶,那么则需要花费22分钟的时间才能喝上茶。这样,就整整浪费了5分钟。这就是有没有计划的区别。

当今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工作中我们每一个人要应对的事务越来越多、负荷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时常听见有人抱怨工作太多,整天忙忙碌碌,而且愈忙愈乱,忙没忙得,闲没闲得。但也有这样的人,他们举重若轻、有条不紊、事半功倍,不但工作成绩显著,而且娱乐生活也丰富多彩,着实让人羡慕。相比之下,后者就是巧妙地运用了统筹方法,有计划地行事。

有计划地做事,不仅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有条不紊,还可以更好地处理工作方面的事情。那些成功的人,通常都会习惯于有计划地做事。其实,不管是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还是关于一生的目标追求,计划都是不可或缺的。做事有计划不仅是一种习惯,更反映了一种态度,是能否有别于以往做得更加出色的主要因素。

上世纪末,“软银”总裁孙正义以资本做饵,诱使全世界疯狂追逐互联网新贵。在不长的时间里就身价数百亿美元,直追全球首富。而这一切的成功,都来自他23岁时“用一年的时间赢得一生”。

1957年8月,孙正义出生于日本佐贺县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祖父从韩国大邱迁到日本九州,先做矿工后务农。他的父亲靠着卖鱼、养猪、酿酒,使家里慢慢过上了小康生活。孙正义从小就表现出超常的领导力,而且做事很有计划。

23岁时,孙正义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想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他把自己想做的40多种事情都列出来,而后逐一地去作详细的市场调查,并做出了10年的预想损益表、资金周转表和组织结构图。40个项目的资料全部加起来足有10米多高。

然后他列出了25项选择事业的标准,包括该工作是否能使自己全身心投入50年不变、10年内是否至少能成为全日本第一。依照这些标准,他给自己的40个项目打分排队,最后计算机软件批发业务脱颖而出。

用十几米厚的资料作事业选择,目光放在几十年之后,这样地深思熟虑,这样的周密规划,注定了他日后的成功。

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我们会周密地预测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因素”,从而在问题发生时能够按照当时的实际状况和预先考虑的对策有条不紊地进行解决。这样,人们就能够减少犹豫,减少无谓的精力浪费,少走弯路,从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尽量多的事情,提高工作效率。

卡耐基在劝告一位因做事杂乱无章而手足无措的人时说:

“我们可以把生活想象成为一个沙漏,沙漏的上一半有成千上万粒的沙子,它们都慢慢地、很平均地流过中间那条细缝。除了弄坏沙漏,我们都没有办法让两粒以上的沙子同时通过那条窄缝。我们每一个人都像这个沙漏,每一天早上开始的时候,有成百上千件的工作,让我们觉得一定得在那一天里完成。可是如果我们不按照计划一次做一件,让它们慢慢地、平均地通过这一天,像沙粒通过沙漏的缝隙一样,那么到头来有可能一件事也没有干成。”

一次只流一粒沙,一次只做一件事。对自己要完成的事情根据轻重缓急,有步骤、有准备、有措施并有安排地进行,这就是计划先行。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照料自己的生活,而且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各种事情。按照计划中的每一步准备好,接下来,只要一步一步朝着目标的方向走下去就可以了。当最后一步也被做完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古语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说的就是一种预见性和计划性。也许我们以前做事也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但往往仍是徒劳无功;若想改变这样的局面,就必须培养自己事先计划的习惯。准备重组了,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