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想法更要有做法
5228100000004

第4章 生活是由你的心灵决定和塑造的(1)

乌托邦主义者是迷了路的诗人。

------威廉·拉尔夫

人生有涯,事业无涯,要想成功,立即成功。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不仅有积极的心态、周密的计划、科学的方法,还要有切实的行动。因为只有行动才能把美丽的梦想、远大的目标,变成现实的辉煌,所以脚踏实地的行动,才是达到成功彼岸最大的原动力。

成大事者必先立大志

一个人的成功.有时纯属偶然,可是,谁又敢说,那不是一种必然呢?

成功的犹太人常常说,一个人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要专心把做-件事做好。由于人的时间、精力、脑力有限,所以当你在一生或一段时间内选择一两个目标时,就应该在这方面投入你所有的时间、精力、脑力。社会上有一些专家或专才,他们连一般的生活常识也不清楚,但他们在某一个方面却有很深的造诣。这就是因为他节约了其他付出的时间,集中精力专心做一两件事,他们在这一两个方面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成功了,在这方面有了比人家更多的回报,这也是一种捷径。当你在谈论或与他讲一些与他无关的话题的时候,他的脸上不会有丝毫的反映,也不会接一句话,好像根本没有听见,这种人很知道节约时间、精力和脑力,尽量不与别人讨论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也是一种节约,这种人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一阶段

专心做一件事,其他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完成以后再设定一个新目标。

人脑的脑细胞不少于140亿个,即使是成功的犹太人也是这样,他们大脑潜力的开发还不足10%。可见,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不是太难,关键是看能不能把它坚持到底。有的人不计长远,只图眼前,风来随风,雨来随雨,今天干这,明天干那,见到什么就想干什么,什么都想凑凑热闹。结果,常常到头来只落得两手空空,一事无成。

一生只追求做好一件事情,是做人的一种方式,一种风格,或者说,是一种活法。让我们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坚持不懈地干好自己能够干好的一件事。这辈子也就没白活了。

我们常人也一样,贵在勤奋,贵在坚持,只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人生大目标,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可能取得伟大的成功。

有一位年轻的犹太人住在以色列的一个小镇上,他是一个单位的看门人,也许是因为工作太轻闲,为了让生活过得充实,他经常看二些历史方面的书籍,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看了60多年的门,也看了60多年的历史书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他在历史学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诣。此后,他声名远播,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院士头衔,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历史学家。

这位犹太人成功的例子告诉人们:一生干好一件事。宇宙无限,人生有限,每个人都应当把有限的精力、有限的时间集中起来,做一件应当做、可能做好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一个目标确定以后,必须把自己的全部心力、体力凝聚起来,心无旁骛,坚守初衷,直到成功。

美国上任总统克林顿,17岁的时候以第一名毕业,得到美国白宫青年奖章,到白宫去看了美国总统肯尼迪。回到家之后,他马上在他家附近的书店,买了两张画像,一张白宫的画像,一张美国国会的画像,回去贴在自己的房间,还写下了自己一生的成功誓言说:“我克林顿今年17岁,我发誓这一生一定要做到美国的总统,来服务美国的民众,住进白宫。要做总统,我要先当选国会议员,然后培养全国的知名度,我才有能力去当总统。”

克林顿果然坚定地执行这个目标,当他从法学院毕业时,返回了阿肯色州,在阿肯色大学教法律。他把自己的目标集中在竞选公职上。1874年,他第一次有机会与政治对手、共和党议员约翰·保罗竞选国会议员。虽然他失败了,但他从中学到了许多从政的东西。

1976年,克林顿作为民主党党员被选为阿肯色州的检察长。两年后,在他33岁之际,他成为美利坚合众国最年轻的州长。作为阿肯色的州长,克林顿致力于改善州的教育制度和建筑更好的公路。然而1980年,在一次势均力敌的选举中,克林顿竞选第二届州长时败给了共和党的富兰克·怀特。

他觉得没有达到他想达到的全部目标,于是作为下届州长选举的民主党候选人,他到处奔波,足迹遍及阿肯色州。他使选民相信,他所讲的正是他们所需要的。1982年11月,他重新当选。

1991年秋天,克林顿相信,美国需要一个有新观念和新计划的人,他决定竞选总统。他坚信他的经验和思想能够使国家变得更加美好。他想加强卫生保健制度,改善学校体制,而最重要的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他带着他的想法挨家挨户地宣传,在小镇的集会上和人们一个一个地交谈。他出现在各种广播和电视中,向人们宣传他的主张。

经过漫长的初选过程,克林顿被提名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他挑选田纳西州的参议员戈尔作为他的副总统。他们一起乘公共汽车和选民们见面,倾听他们所关心的事情和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竞选的口号是“人民第一”——维护美国的梦想,重建中产阶级的希望,开拓下一代的未来。

1992年11月3日,当大选的日子到来时,选民的投票率创下了70年代以来的最高记录。比尔·克林顿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第42届总统,戈尔当选为第45届副总统。四年后,比尔·克林顿和戈尔再次当选,开始第二个四年的任期。

有志者事竟成

有的人做事情,总喜欢找一些秘诀,似乎秘诀可以帮助他成功。但是生活告诉我们,没有什么秘诀,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付出越多,收获就越大。成功必是经过艰苦的努力,在吸取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后才取得的。

科林·鲍威尔曾说过:“成功没有秘诀。它是准备、努力工作和吸取失败教训的结果。”

如果你想找秘诀,那么你就从科林·鲍威尔的话开始做起。准备、努力工作和吸取失败教训,它可以促使我们获得成功。李斯·布朗的成功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出生在迈阿密附近的一个穷苦之家没多久,李斯·布朗和他的双胞胎兄弟就被厨房女工玛米·布朗收养了。因为李斯很好动,说话口齿不清但又说个不停,因此从小学到中学,李斯就被编到专为有学习障碍学生所设的特教班,毕业后,他就在迈阿密海滩担任清洁工,但他却梦想成为播音员。

晚上,李斯会把晶体管收音机抱上床,收听当地播音员的演播。他的房间很小,塑胶地板也残破不堪,但他却在里面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电台,当他练习嚼舌根把唱片介绍给假想的听众时,梳子就被用来当作麦克风。

李斯的养母和兄弟听得到从薄薄的墙壁那端传来的声音,他们会对李斯大吼,叫他停止鼓噪去睡觉。但李斯根本不理他们,他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编织梦想。

有一天,李斯在市区除草,利用午餐休息时间大胆地走到当地的电台。他走进电台经理

的办公室,告诉经理他想成为音乐节目的播音员。

这个经理上下打量这个头戴斗笠、衣衫褴褛的年轻人,问道:“你有广播的背景吗?”

李斯回答说:“没有。先生,我没有。”

“那么,孩子,恐怕我们没有适合你的工作。”

李斯很有礼貌地向他道谢,然后离开了。这个电台的经理以为他再也不会看到这个年轻人了!但他低估了李斯·布朗对理想的坚定执着。因为李斯不只想当音乐节目播音员,他有其他更高的目标,他要为深爱的养母买一幢好一点的房子,音乐节目播音员的工作不过是迈向这个目标的一个步骤而已。

玛米·布朗支持李斯去追寻他的梦想,所以李斯觉得不管电台经理说什么,他一定会在那个电台找到一份工作。

因此,整整一周,李斯每天都去电台询问是否有任何工作机会,最后电台经理投降了,只好雇李斯当小工,但没有薪水。刚开始时,李斯帮不能离开录音室的播音员拿咖啡或午、晚餐,最后李斯的工作热诚赢得了播音员们的信任,让李斯开他们的凯迪拉克去接来访的客人,像诱惑合唱团、黛安娜·罗丝及至高无上合唱团(The Supremes),他们没人知道年轻的李斯并没有驾照。

在电台里,人家叫李斯做什么,他就做什么,甚至他还做得更多。和播音员混在一起时,李斯就学他们在控制板上的手势,李斯待在控制室里尽可能地吸收他所能吸收的,直到播音员要他离开。然后晚上在自己的卧室里,他就反复练习,为他深信会出现的机会作万全的准备。

一个周末下午,李斯待在电台里,一个叫洛可的播音员一边喝酒,一边现场播音;除了李斯和洛可外,大楼里没有其他人,李斯明白洛可一定会喝出纰漏。他密切注意着,而且在洛可的录音室窗口前来回踱步,窥看里面的情形,并喃喃自语:“喝啊!洛可,尽量喝!”

李斯很渴盼这个机会,而且他也预备好了!如果洛可有要求的话,李斯也会冲到街上为他买更多酒让他狂饮。电话铃声响起时,李斯扑过去接,正如所料,是电台经理打来的。

“李斯,我是克莱恩先生。”

“我知道。”李斯说。

“李斯,我想洛可无法播完他的节目了。”

“是啊,我想也是。”

“你可以打电话给其他的播音员,让其中一个过来接手吗?”

“可以,经理,我一定会的。”

但当李斯挂了电话后,他对自己说:“现在,经理一定以为我疯了!”

李斯的确打了电话,但他不是打给另一个播音员,他先打给他妈妈,然后打给他女朋友。他说:“你们全部都到外面的前廊,然后打开收音机,因为我就要上现场直播节目了!”

他等了约15分钟才打电话给经理,李斯说:“克莱恩先生,我找不到任何人。”

然后,克莱恩先生就问:“小伙子,你知道如何操作录音室的控制装置吗?”

说着李斯飞进录音室,轻轻地把洛可移到旁边,然后就坐在播音台前,他已经准备好了,而且跃跃欲试。打开麦克风的开关,他说道:“听着,在下小名李布山人——李斯·布朗,您的音乐播放大圣,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是天下独一,举世无双,年纪尚轻,小‘叔’独处,爱和大家混在一起,我领有注册商标、货真价实,绝对有能力让你满足,让你动感十足,听着,宝贝,我就是你要的人!”

这次的表现显示李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让听众和他的经理刮目相看。从这次命中注定的好运道开始,李斯就相继在广播、政治、公共演说及电视方面缔造了成功的生涯。

李斯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谁会是天生的成功者,成功首先就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

2、挣脱思想包袱无谓束缚

这种不满意源于自己的主观,在自己的现实与意愿之间有一种超越的可能性的问题,或许自己的意愿总是超越得太远太快,而现实还远远的停留在童年的阶段。

达到生活与意志的同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只要停止思索就可以,完全的沉入感觉,在不可知的未来与表象中生存。

可是这并不是我们可以接受和习惯的结局。在我们的惯性之思中我们已经沉积了千万年的时空,而在改变尚未出现之前,人们只有遵守惯性的法则。那么自己的超越需要等待一种力量的爆发和外界的突变,而这并不会由自己的主观而定。那么最后一切的超越止于空想,止于可能性的问题。这样我们的矛盾的争端的解决沦为了一种笑谈,超越是可笑的空谈,而停止超越又不可实现,我们只有在笑谈之中笑谈着一种荒诞。这确实让人不满意,我们真的只能满意和享受着这种不满意吗?在思的局限之中梦想着局限之外的生活?在言语的不能之后分辨着真正的神秘和感觉的深入与内沉?

可是除此之外又能如何?强迫生活被自己的主观所变?强迫着它追赶自己的主观?用无数人的代价来实现自己的想象和目标?除了不满意我们又能实现什么样子的满意呢?

在无限的超越之后现实必然的将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越来越无法实现。而这种追赶如果不是顺应某种平衡和自然,而只是强要符合某种意愿,那么割裂的将不只是生活,同时必然还有自己的意愿。

在某种平衡的状态下实现自己的意愿,将意味着对自己意愿的无限压制,无限的禁欲,对无数人的禁欲和行为上的禁足不前。或许我们应该明白,自己要等待自然。

上个世纪70年代,在美国加州萨德尔镇有一位名叫法兰克的年轻人,由于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他只好去芝加哥寻找出路。在繁华的芝加哥城转了好几天,法兰克也没找到一处容身之所。当他看到大街上不少人以擦皮鞋为生时,他也买了把鞋刷给人擦皮鞋。半年后,法兰克觉得擦皮鞋很辛苦,更重要的是不赚钱。

于是他将擦皮鞋赚来的一点微薄积蓄租了一间小店,边卖雪糕边给别人擦鞋。雪糕生意比擦鞋强多了,欢喜之余,他在小店附近又开了一家小店,同样是卖雪糕。谁知雪糕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后来他干脆不擦鞋了,专门卖雪糕,并将父母接到城里给他看摊,还请了两个帮工。从此法兰克开始经营雪糕生意。

如今,法兰克的“天使冰王”雪糕已稳居美国市场的领导地位,拥有全美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在全球60多个国家有超过4000多家专卖店。

巧的是,在落基山脉附近的比灵斯也有一位年轻人,他叫斯特福,他跟法兰克几乎是同时到达芝加哥。斯特福的父亲是位富有的农场主,农场主送自己的儿子上了大学,还读了研究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位大商人。就在法兰克拿着刷子在大街上给别人擦鞋的时候,斯特福正住在芝加哥最豪华的酒店里进行自己的市场调查。耗资数十万,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周密调查和精确分析,斯特福得出的结果是:卖雪糕。而法兰克此时已经拥有了数家雪糕专卖店。

当斯特福将自己调查的结果告诉父亲时,农场主气得差点晕倒,他怎么也想不到,他的研究生儿子眼光居然浅薄到了卖雪糕的程度。斯特福经过再次对市场的精确调研后,还是觉得只有卖雪糕才是最好的生意。又过了一年,斯特福终于说服了自己的父亲,准备打造雪糕连锁店。此时法兰克的雪糕店已经遍布全美。最终,斯特福无功而返。世界上没有哪个成功是通过周密的计划得来的,而是一步一步通过实践得来的。

3、空想只会使人一事无成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 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的生活,而百丈禅 师改进制度,以农禅为生活了,甚至有人批评他为外道。因他所住持的丛林在百丈山的绝顶,故又号百丈禅师,他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对生活中的自食其力,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 渐渐的,百丈禅师年 纪老了,但他每日仍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因为农禅生活, 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