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来征战几人回
5230000000084

第84章 求生

李承嗣也回头对王经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要是死了,就什么也没了。”

王经又没主意了,他觉得士兵们说的也是一套道理,很难分辨哪个是对的。这时,几个葛洛禄骑兵朝他们冲来,元辅仁见状撒开腿就跑,竟跑的比马还快。王经也本能地抱头鼠窜起来,生死关头他是来不及思考所谓名节问题的,刚才的豪情壮志一下子丢到了爪洼国,求生的本能又压倒了一切。一阵狼奔豕突过后,王经逃脱了追捕,但他发现自己和镇胡营的其他人走散了,身边净是一些陌生的面孔。

王经茫然地跟着众人跑,一会儿跟着这群人,一会儿又跟着那群,但总也脱离不了险地。镇胡营什么都教会了他,就是没教会他怎么在战场上逃命。一筹莫展时,一个人突然把他拉到一边。王经一看,原来是习武。习武戴着顶拔汗那人的帽子,几乎看不出来是一名唐兵了。习武对王经说:“跟着我跑,葛罗禄人追唐人,对拔汗那人网开一面。”

王经说:“那还怎么回镇胡营呢?”

习武说:“先逃出去再说,这么大的败仗,镇胡营不知道还在不在了。”

王经听了很沮丧,他两年来的精神支柱这样说没就没了。他原以为镇胡营无比强大,可没想到它竟也这么脆弱。习武说,这没什么,当兵当久了也就看惯了。

两人卷在一大堆拔汗那败兵中夺路狂逃。拔汗那人走的是小道,路越来越窄,不一会儿就全堵住了。败兵后面嚷前面叫,相互之间为了夺路竟兵刃相见,场面混乱不堪。

恰巧,高仙芝此时也逃至此地,身后跟着李嗣业,还有他几经搜罗仅剩的八百多残兵。李嗣业冲着前面的人拼命大喊:“闪开,中丞在此!”但没有一个人理睬,拔汗那人听不懂唐话。就算听懂了也一样,中丞的名头还能比自己的命更金贵?

高仙芝根本不幻想这群溃兵会让路,他直接命令:“杀过去!”

李嗣业急忙四下里寻找兵器,刚才逃跑时丢盔弃甲,让他现在已经几乎赤膊,陌刀早不知扔在了哪里。情急之下李嗣业只好折断了中军大旗,把腕来粗细的旗杆握在手里当刀耍。

“给我杀!”李嗣业喊着冲了上去,士兵们也一拥而上。唐军把最后的一点勇气全部拿了出来,为了给自己抢一条逃命的生路。拔汗那人没料到唐人竟真会下黑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一会儿就被李嗣业棒杀了百余人。

王经和习武在前面听到身后有喊声,回头一看竟是高仙芝的队伍,都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两人一边挥手呐喊,一边努力朝高仙芝那边挤过去。无奈拔汗那人如同受了惊的牛群,一个劲地朝反方向疯跑,让王经习武每走一步都如逆流击水一样吃力,短短一段路竟走了一炷香的功夫,好不容易才挣脱人群靠近高仙芝。

习武大声禀报:“弩队统领习武前来……”

“听命”二字尚未喊出,只听得一声暴喝:“滚开!”杀红了眼的李嗣业抡起枣木大棍打到习武头上,把习武打飞一丈多远。高仙芝眼睛都没斜一下,策马从习武尸首旁踏过,领兵滚滚向前。

王经惊呆了,他从没想过唐军竟杀自己人,事情发生地太突然了!他赶紧跑过去抱起习武,但习武已经不行了,浑身抽搐着,白沫从嘴角边流出。

王经紧紧抱住习武,嘴里咕哝着:“兄弟,你坚持住,坚持住……”

但习武坚持不住了,他的后脑勺被李嗣业打得塌进去一大片,已经不成形了。王经想到弩手原来是有头盔的,但习武却阴差阳错地换了顶拔汗那人的帽子,真是天不佑人。

一个路过的龟兹军官看见王经,好奇地问:“这个拔汗那人你认识?可惜死了……”

王经暴跳起来,抓住那人的衣襟大喊大叫:“他是自己人,唐人!出生入死立了那么大功,却被你们杀了!被你们杀了!死在自己人手里!你们都瞎了狗眼!那么好的人都被你们杀了,还能不打败仗吗?姓高的就是一混蛋!老子要是手里有刀,一个个剁翻了你们****的!”

军官被疯狂的王经吓得一愣一愣,周围的士兵赶紧拥上来把王经拉开,七嘴八舌地劝慰道:“算了算了,仗打成这样,这种事常见,走吧走吧……”

王经站在原地不动,那个军官骂骂咧咧地理了理衣服,带着士兵们离开了。

王经又回到习武身边,看见习武已不抽搐了。王经摸了摸他的脖子口,脉搏全无。王经眼泪突然从眼眶里涌出来,这么一个活蹦乱跳的人怎么就突然死在他眼前,而且还是被自己人冤杀!自己竟不能救他,这实在让他接受不了。可现在又能怎么办呢?人已经死了,人死不能复生。用老枣的话说,当兵的就是这个命——必死的命。只要投军打仗谁也逃不过,只是早晚有别,方式不同而已。李校尉、老枣、赵成,这么英雄盖世的人物最后都难逃一劫,其他人还会有指望么?王经想着想着,越发感到绝望了,他原本把自己今后的希望寄托在立功边庭之上,但现在这个希望崩塌了。眼前是一条死路,再走下去就会和习武一样横死在这里。爷爷说,他命中会有兵戈之灾,现在看来这一卦真是应验了。王经想:难道是他违背了天意,上天才会如此报应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