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
5233500000001

第1章 《年轻时》序

文/张颐武

这部书是我近年来对人生警语的解读阐释的文字的结集,主要选自我的微博。这些文字多数有一个程式,就是常以“年轻时”开头,以“古语说”引一句古语结束。当然也有许多不按这个格式的,但这个格式好像给了这些文字一个较为鲜明的形象。在微博上,这样的文字也受到了不少年轻朋友们的欢迎。他们觉得这些文字对于他们的人生多少有些参考的作用,让他们从中得到了一些启发。于是,这“年轻时”和“古语说”就成了我的微博的一个标志,以至遇到朋友或陌生人常常会提起来,仿佛张颐武这个名字就是和“年轻时”相联系的。一些人看到我就会说,你就是微博里的那个“年轻时”,他们常对我会心一笑,好像对上了暗号。所以这部书索性就用“年轻时”做书名,既是这本书里最常用的三个字,又是对于大家曾经走过或正在走过的年轻时遭遇的问题、挑战和欣悦的一种表达。人都会度过自己的年轻时,这一段的青春岁月其实是弥足珍贵的,也是难以忘却的。我们常会时时情不自禁地时时回首,虽然钱钟书先生说过回忆其实未必有价值,但我们依然会情不自禁。这些文字既是纪念我的青春时代的“年轻时”而写的,也是为了今天正在“年轻时”的人们而写的。这本书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吧。

这些140字的短短的片断虽然微末不足道,但毕竟是敝帚自珍。对于我来说是一些认真写作的片断的文字,对于很多朋友来说也还多少有些用处,受到了欢迎。所以结集出版也是让这些文字能够为更多的朋友看到,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教和批评。如果能够让大家在轻松读来之际觉得有些用处,在大家面对诸多人生的挑战和困惑之中有所会心,也就超出了我的愿望了。

这些文字其实是我多年的兴趣的一个总结,也是自己的许多人生体会和我引用的前人的警语相遇的结果。想到我和这些前人的警语之间的一段缘分,觉得还是自己人生路上难得的际遇,还是很有些感慨的。那还是我在北大上研究生的八十年代中期,那时我也遇到了许多人生的困惑,也遇到了不少人际关系的问题和学习生活方面的苦恼。这些似乎都难以找到即刻的解答,常常有碰壁挫折的感觉。自己从小学到研究生就是一直在学校中,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对于广阔的社会缺少了解,对于待人接物和社会上处事的基本的礼节等也缺少感悟。但在北大图书馆我发现了不少明清的笔记,其中有很多警语对于自己的人生很有启发,于是就复印了许多这样的书,自己存着时常翻阅,得到的启发很多。古人洞穿人情世故的通达,生命思考的透彻,待人接物的谦和,学习追问的执着都让我常有茅塞顿开之感。我看这些人生的警语常常觉得自己的处事的缺点毛病被说中了,自己的局限和短板以及努力的方向被讲清了。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从这样的一句渗透着古人对于人生感悟的话中间得到启发。自己走的弯路,从这些警语中也能得到一些反思的机会。这些年来,我还会偶尔读这些人生警句,有时也和学生或朋友分享几句。但这些都是小范围内的分享。

真正感受到这些警语的作用的,是2009年我开了微博之后。我是第一批的微博的用户,很早就被新浪的朋友拉进了微博。但写微博就要有些不同于博客或短信的内容,不能只是家长里短或高头讲章,我觉得当年积累的这些警语对我自己有所启悟,应该对于年轻的朋友们也会有所启发。就随手发了一些对于这些警语的解读和自己的感慨和点评,想不到受到了不少年轻朋友的好评和赞赏。中国的年轻人有很大的学业的压力,从小学到高中,往往都在题海中努力,对于社会和自己周围的环境缺少明智的体察,也缺少人际合作和交往的训练,公共感觉也比较差,又是独生子女,往往会有过度自我或过度情绪化的毛病,一入社会,就会感到多方面的不和谐和不顺利,往往是点小事就造成很大的挫折感。又在消费社会中,诱惑多多,常让他们的专注精神和吃苦耐劳的能力不足。这些问题都相当明显。我的这些140字的写作常常是针对年轻人面对的这些问题做些说明,然后再用古语给出一些处理的方式和路径。这些年轻人遇到的问题其实我年轻时也都遇到过,也都从这些古语中得到过启悟,所以我自己一些感觉写出来,还是能够得到不少朋友的共鸣,觉得感同身受。也有些年轻人的长辈也觉得这些感受对于他们也有些启发。我的微博也有了这样的特色。有朋友说起我微博里的常说“年轻时”,会让人不满,因为你好像在教训人。我当然需要警惕这一点。“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当然是对的。但这其实是我自己年轻时吃过亏、尝过苦头、受过益之后反思得到的一点点感想,时代在变,做人的方法是相通的。虽然微末,但拿来和大家分享,其实是希望今天年轻人少走弯路。当然在微博中还会谈到许多别的事情,但这次结集出版这些文字就让这些有关“年轻时”的文字通过编辑朋友的精心的编排能够更好地发挥效果,能够有更广的流传。

感谢在微博里给我鼓励、肯定、批评和讥讽的众多的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感谢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的各位编辑为了我的这本书付出的辛劳。感谢这本书的读者,你们会给我新的教益。尤其要感谢那些人生警语的作者,他们的深刻的人生感悟给了我灵感和启示。这些都给了我自己勇气和力量。我的文字是微末不足道的,但他们的警语却会永远流传下去。我也会继续阐释那些“古语说”而获得更多的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