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5234200000021

第21章 十字军东征(公元1096—公元1291年)(3)

在英诺森三世的号召下,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的封建主和骑士们积极行动起来,他们于1202年组成了第四次东侵十字军的联军,推举孟菲拉侯爵卜尼法斯为此次东侵的统帅。

十字军联军准备从威尼斯出发,由海上向埃及进发,因为走水路要比陆路行进得快而且节省军费。

于是,十字军派人同威尼斯城邦总督亨利科·邓多罗举行谈判。邓多罗是一位狡猾的长者,他坚定自信、明智勇敢,尽管已80岁高龄,他仍要为威尼斯谋取一场惊人的胜利。于是,他答应了为十字军派出海军舰队护送他们去东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约定,威尼斯用平底战船为十字军运送4 500匹马和9 000名骑士侍从,用大船运送4 500名骑士和2万名步兵,并负责供应一切人马9个月的粮草。十字军方面答应付给威尼斯商人8.5万银马克和沿途掠夺物的一半。

就这样,双方达成了肮脏的交易,又签订了协议书。

协议签订后,威尼斯商人开始把十字军陆续运往属于威尼斯的一个海岛上。8.5万银马克的巨额款项,十字军一时是拿不出来的,只能从城内借到5 000银马克,剩余部分十字军答应用东侵途中抢劫的财物支付。

这时,威尼斯商人又提出了要求,要求十字军也可用“战斗服务”的办法偿还欠款。于是,十字军完全改变了去埃及和夺回主的坟墓的虚假目标,与邓多罗勾结起来,把战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君士坦丁堡。

十字军首先攻占了威尼斯商人的商业劲敌萨台尔城,并在这里暂时休整。正在这时,十字军本部接待了一个从君士坦丁堡逃出来的王子。他们抓住这一癞皮狗为他们进军君士坦丁堡展开了惊人的宣传。他们说,君士坦丁堡的皇帝伊萨克二世有个御弟叫阿历克塞,被土耳其人俘虏,伊萨克从敌人手中把他弟弟用重金赎回。但阿历克塞回国不久就发动了宫廷政变,逮捕了他的兄长——恩人伊萨克,并凶残地把他的双眼剜掉,将他同他的儿子一起关在监牢里。阿历克塞当上了皇帝。伊萨克的儿子成功地越狱潜逃,费尽千辛万苦来到了萨台尔城。在这里他求见了十字军统帅,恳求十字军能为他夺回王位,并且答应,他一旦继位,就让拜占庭帝国归服罗马教皇管辖之下。这个小王子还答应,付给十字军20万银马克作为军费,并负责供应一切人马的粮食,同时还答应派一万军士以配合十字军作战。

在这之后,十字军高举惩办叛逆行为、维护基督教尊严和威信的旗帜,理直气壮地兵发拜占庭。

十字军从萨台尔出发,沿亚得里亚海东岸,经斯浦利特到德拉齐,绕过雅典进入爱琴海,向东北方向急进,穿过海峡直抵君士坦丁堡。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因政变不久,政局不稳,因此,没费多大力气即被十字军于1203年攻占,并处罚了忘恩负义的阿历克塞皇帝。

与此同时,十字军占领了拜占庭的广大地区。伊萨克复位不久就死掉了,由小王子阿历克塞四世继位。

小王子继位后,为偿还许诺给十字军的20万银马克巨款,在拜占庭境内开始增加赋税,横征暴敛。贫苦的下层人民不堪忍受重负,纷纷揭竿起义,反抗阿历克塞四世的残暴统治,小王子王位眼看就要不保了。

在这种情况下,十字军看到时机已到,即以不能偿还欠款为借口,于1204年4月一举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对这个与他们信奉同一个上帝的基督教徒的城市进行了骇人听闻的烧杀抢掠。

十字军这种野蛮的烧杀抢掠进行了一个星期之久。

十字军使君士坦丁堡遭到彻底毁灭,它再也不可能恢复起来了。十字军在征服了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之后,收复圣地的目标早已抛到脑后,按照罗马教皇和西欧封建主们原来的意愿,于1204年在巴尔干半岛的拜占庭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个拉丁帝国。

因为十字军的参加国如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都是使用拉丁语,罗马教会系统的教会皆使用拉丁语,故而该国称拉丁帝国。至此,第四次十字军东侵告一段落。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受益最大的是威尼斯商人。他们占有君士坦丁堡最主要的市街并在这里建立了威尼斯特别区,他们还抢占了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爱琴海和亚得里亚海沿海的许多商港都被狡猾的威尼斯商人所占据,在这些区域内威尼斯人把热那亚商人彻底排挤出去。

罗马教皇在此次十字军东征中达成了他们多年来的夙愿,野心勃勃的神权扩张业已实现。在拉丁帝国建立后,教皇立即委任了新的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为拜占庭宗教领袖。

拉丁帝国虽然建立起来了,但它的统治基础非常脆弱,经受不住考验。保加利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对十字军的侵犯十分愤慨,他们从北部对拉丁帝国发动了进攻。而拜占庭人在撤出君士坦丁堡后,于小亚细亚地区重整旗鼓,并从东部对拉丁帝国不停地发动攻击。

为了夺回被威尼斯商人霸占的权利,热那亚商人下死力气支持了拜占庭人。由于多种原因,拉丁帝国在维持了五十多年后终于在1261年灭亡,拜占庭帝国重新恢复。这次的十字军东征也以最后的失败而结束。

第五、六、七、八次十字军东征

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始,东方的阿拉伯民族就展开了英勇的抵抗。面对野蛮凶残的十字军,阿拉伯人毫无惧色,经常在十字军经过的地方设下伏兵,以突然袭击的办法消灭入侵的十字军。

当十字军的铁蹄刚刚踏入东方国土时,阿拉伯人也经常采用坚壁清野的办法,使敌人得不到任何人力、物力的供给。当阿拉伯人与十字军作战失利,他们撤离某一个城市或据点时,往往把该城市或据点放起大火烧成灰烬,使敌人一无所得。在十字军占领区内,阿拉伯人采取各种方式同十字军进行不懈的斗争,他们为了断绝敌人的粮食供应,宁可自己饿死,也不去为敌人耕耘。抗缴赋税、拒绝为十字军服务的情形屡屡发生,有的地方甚至采取武力杀死十字军领主。沦为农奴的伊斯兰教徒和当地居民常常逃跑,集结起来打击侵略者。许多地方甚至举行起义,与敌人展开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拜占庭帝国被十字军侵占后,东方的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携起手来共同作战,反对他们共同的西方敌人。十字军在东方人民的协力打击下,势力日趋衰败。在西方,人们对十字军的看法和热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封建主们的侵略矛头已不再是主的坟墓圣地耶路撒冷,而是更富裕的地方。骑士们大多数都被各国的国王招募为亲兵,生活有了着落,对“远征”也不再那么热心。

各国最富有的商人,尤其意大利的城市商人,由于与东方已建立了贸易关系,他们关心的利润来源已得到满足,故而,对再去为教皇航海作战已不感兴趣。凡此种种,使罗马教皇发动以后几次的十字军东征十分困难。

为了第五次十字军东征能够顺利进行,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于1215年在罗马教廷的拉特兰宫召开了宗教大会。参加大会的有皇帝代表、公爵、伯爵和教会的高级教士等共1 500人,其中有大主教和主教412人,是历次宗教大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会上宣布组织以埃及为目标的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并发布了教皇给予参加十字军者特权的命令。

教皇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支持十字军的力度。首先,罗马教皇采取强制的摊派手段,命令各地封建贵族按财产状况出人出钱支持十字军:“务使那些没有亲自参加解放圣地的诸国王、公爵、亲王、侯爵、伯爵及其他有地位的贵族和城邑、市镇等地的公社,都要以自己的财富为标准,奉献适当数目的战士,并负责三年的必要开支,借以赎去自己的罪行。”

其次,罗马教皇甚至不惜慷慨解囊,自动捐献纹银3万磅,同时,还在其他基督教徒捐款中拿出3 000马克纹银,充作十字军军费。

再次,罗马教皇还命令红衣主教和全体教士都要积极捐助十字军。教皇命令红衣主教要拿出自己收入的十分之一,全体教士不分职位高低皆须拿出自己收入的二十分之一,为期三年,以资助十字军。

罗马教皇还采取了收买政策,对参加十字军的军士,允诺其免除一切捐税和人头税以及所欠下的债务。并对参加十字军的军士的家属、财产给予保护。罗马教皇还号召所有欧洲人不得以武器、船只和其他财物支援阿拉伯人,并在四年之内,不得在海上、陆上与阿拉伯人进行任何贸易。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号召封建主内部停止争权夺利的武斗,甚至命令封建主骑士们在三年之内不许进行马上比武的竞技活动。

经过罗马教皇的种种努力,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于1217年,就是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死后的第一年终于发动起来。他们从意大利出发到达埃及,但在这里遭遇惨重打击。1221年,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也以阿拉伯人的胜利而告终。

此后罗马教皇又以法国人为主力,发动了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十字军东征,都遭到了同样下场。13世纪下半叶,十字军的几次东征和十字军驻军都得到了蒙古人的援助。这一时期,在被侵略的东方阿拉伯世界里,主力部队是埃及,因此,这几次十字军东征都把矛头集中指向了埃及。

这几次东征的十字军曾在蒙古人的合作下攻占大马士革,并对它进行了十字军式的野蛮掠夺,按照惯例对伊斯兰教徒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在蒙古人的支持下,十字军虽然暂时得到一点利益,但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联军经过多次征战后,最终打败了蒙古军队。

蒙古军队的惨败对十字军的影响是致命的,十字军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1268年,埃及军队攻占了安条克,1289年攻占了的黎波里,之后连续攻占了贝鲁特、西顿。第八次十字军东侵的21年后,西方基督教徒在叙利亚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于1291年被埃及军队攻克,十字军彻底宣告失败,历时近200年的十字军东征到此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