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5234200000037

第37章 政治革命(公元1640—公元1905年)(1)

革命一般指的是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关于政治革命,列宁有过明确的解释。他说,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革命就是用暴力打碎陈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政治革命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改革和政治斗争,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革命。

它具有四个主要的特点:政治革命以先进阶级和广大群众为革命主体,政治革命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政治革命以变革政治体系为主要内容,政治革命以暴力革命为基本方式。

一般说来,政治革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暴力革命,另一种是非暴力的和平过渡。但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政治革命都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而很少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于是,暴力革命也就成为政治革命的基本方式。

政治革命是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的强大动力。政治革命不仅使一个国家发生质的飞跃,从旧的社会形态转变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而且使一个国家能够加速前进,在几年时间就走完普通环境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走不完的历程。政治革命不仅能更新政治体系和政治环境,推动政治的发展和进步,而且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政治意识,更新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平,从而推动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英国革命

欧洲政治革命的第一个阶段是17世纪的英国大革命。自从伊丽莎白一世继位以后,统治阶级和中产阶级、工人、农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以致后来演变为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武力冲突。英国大革命前后持续了百年之久。

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次女。亨利八世去世前留下遗诏说:“我身后即由太子爱德华继承王位大统;若爱德华身后无嗣,便以长女玛丽继承王位;若玛丽身后无嗣,王位再由次女伊丽莎白继承。”爱德华是个体弱多病的太子,他9岁时被扶上王位,15岁时病死。公主玛丽比爱德华大二十多岁,弟弟死后,她遵照父王的遗诏继承了英国王位。玛丽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继位之后,把英格兰教会独立于教廷之外,重新隶属于罗马教廷。她还颁布了一项法令,即恢复“火刑柱”,并用这种刑具烧死了大批新教领袖。

玛丽这些治国的举措,遭到了全国百姓的反对,而她的妹妹伊丽莎白公主则被国人视为新教的象征,因此玛丽时刻提防伊丽莎白以恢复新教信仰的名义来反对自己的统治。有一年,托马斯·怀亚特爵士发动叛乱,公开打出废黜暴君、恢复新教的旗号,但由于计划不周,被玛丽镇压下去。平叛以后,玛丽怀疑伊丽莎白是这场叛乱的幕后主使,于是派人把她找来询问。这时,西班牙王储腓力正与玛丽女王商谈婚姻大事。腓力是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儿子,后来,他继承了西班牙王位,世称“腓力二世”。腓力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为了得到玛丽女王的王位,他劝玛丽尽早杀掉伊丽莎白。这样,玛丽以弑君的罪名将伊丽莎白投入伦敦塔囚禁了起来。后来,经调查核实,证明伊丽莎白与叛乱没有任何关系,玛丽没有理由杀死她,只好将妹妹软禁在远离伦敦的一处城堡之中。

玛丽只当了五年女皇帝,1558年11月17日病死。当天,枢密院宣布,根据先王亨利八世遗诏,由25岁的公主伊丽莎白继承英格兰都铎王朝王统,择日举行登基大典。消息一经传出,举国上下欢呼雀跃。人们相信,伊丽莎白将是一位开明、仁慈的君主。

在玛丽的五年统治中,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外交,都留下了严重的后患,致使英格兰王国伤痕累累、国力贫弱,人民苦不堪言。伊丽莎白登上王位后,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采取断然措施解决内政外交的每一个难题。

一天,伊丽莎白正在王宫里筹划解决宗教矛盾问题,一名外交大臣禀告道:“陛下,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前来求婚。”伊丽莎白闻言,心里清楚西班牙人是想通过联姻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对当时的欧洲强国法兰西形成扼制之势。

伊丽莎白左思右想,认为自己目前还不能马上回绝这门亲事,因为腓力二世对自己还有利用价值。此时,伊丽莎白虽然即位做了女王,但尚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而且英国还不强大,如果能够在某些国际事务上得到西班牙的支持,对英国是有好处的,想到这里,伊丽莎白笑着说道:“此事可以考虑,容我想一想再给你回话吧。”

原来,伊丽莎白想拖延一段时间,使腓力二世对联姻怀有希望,以此利用西班牙的影响力,敦促其他国家承认自己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这样,求婚一事拖了几个月,直到伊丽莎白获悉国际社会已承认她作为英格兰女王的合法身份时,她才明确告诉腓力二世:“由于我与您所持宗教信仰不同,拒绝和您联姻。”

伊丽莎白一直没有结婚,在她45岁那年,法兰西国王亨利二世的弟弟——年轻的阿朗松公爵——亲自登门向她求婚。这时,英格兰急需借助法兰西在尼德兰战争中削弱西班牙的势力,于是伊丽莎白又故伎重演,与阿朗松公爵周旋了五年,直到1583年,伊丽莎白50岁时才最后宣布不能和阿朗松结婚。

阿朗松走了,伊丽莎白也决定永不结婚,以英格兰臣民为终身伴侣。伊丽莎白在位期间,巧妙地周旋于欧洲列强之间,为英格兰的繁荣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

圈地运动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的生产主要以农业为主。新航路的发现,使得国际间贸易扩张,毛纺织业突然繁盛起来,羊毛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英国是一个传统的养羊大国,一些有钱的贵族看到养羊有利可图,便纷纷投资于养羊业。

羊以草为食,草需要大片的土地来种养。有钱的贵族们于是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拆除他们的房屋,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一夜之间,英国变成了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圈地运动。无形之中,温驯的绵羊抢了农民的饭碗。圈地运动直接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租种土地的农民。曾经有一群农民在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的领主的上诉书中写道:“这个有权有势的约翰·波米,用欺骗、暴力占有您的苦难臣民——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是我们世代所拥有的。他把这些牧场和其他土地用篱笆围上,作为自己所有。后来,这个约翰·波米又强行夺取了我们的住宅、田地、家具和果园。约翰·波米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毒打致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以保全。”

在这种强行的圈地运动中,农民过去以各种形式租种的土地,都被贵族强行圈占了。农民的日子越来越艰难,于是反对“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的起义在英国各地爆发起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发生在东部的凯特起义。凯特起义集结的农民队伍一度发展到两万人,但凯特是个小贵族,他的反抗不够彻底,由于向国王妥协,他贻误了战机,导致起义失败,最终凯特及三百多个起义农民被绞死。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当时,英国全国大部分的土地都变成了牧场。在圈地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英国国王也颁布了一些企图限制圈地的法令,但这些法令并没有起多大作用,反而使圈地日益合法化。

英国国王在颁布限制圈地法令的同时,也限制流浪者,目的是让那些从家园中被赶出来的农民去接受工资低廉的工作。英王规定,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工作,一律严惩。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两代国王统治时期,曾经处死了大批流浪的农民。

圈地的结果,使英国的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失去土地的农民只好进城,成为城市无产者。为了生存,他们只能进入生产羊毛制品和其他产品的手工工场,成为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

18世纪后,英国国会通过了大量的准许圈地的法令,最终使圈地合法化,英国农民的人数为此减少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数量。

圈地运动促进了大农场的建立,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农民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农民成为了这历史进程中可怜的牺牲品。

处决查理一世

1603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没有子女,由斯图亚特家族的詹姆士继位,称詹姆士一世。1625年,詹姆士死后,由他的儿子查理继位,称查理一世。

查理一世上台后,残酷镇压英国国会中的反对派,将省法院和高等法院作为巩固自己统治的工具。从1629年至1640年的12年间,查理没有再召开国会,国会变得形同虚设。在无国会统治期间,他以斯特拉福伯爵和洛德大主教为助手,实行无国会的国王专制统治。查理一世在专制统治期间,加强政治、宗教迫害,使大批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教徒遭受酷刑,流亡海外。他的反动统治,带来了经济陷于停滞、物价飞涨的恶果,广大人民深受其害,也引起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1632年、1638年,在剑桥郡爆发了反圈地农民起义;1639年、1640年在伦敦发生了失业手工业者和工人的暴动。尽管这些起义和示威最后都被镇压下去,但城乡人民的革命斗争预示着大规模的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1641年,议会下令逮捕作恶多端的斯特拉福伯爵和洛德大主教,判处斯特拉福死刑。事情发生的第二天,查理一世亲自来到议会大厦,他要求议会负责人贝姆立即放出斯特拉福伯爵和洛德大主教。“他们犯了叛国罪,议会要处死他们!”贝姆沉着应对。“什么?处死他们?这绝对不行!”查理一世愤怒地高声叫喊起来。

正在这时,外边传来一阵怒吼,有人高呼“处死斯特拉福”、“处死洛德大主教”、“支持议会”的口号。查理一世隔着窗向外望去,议会大厦前挤满了愤怒的市民,他们高声喊叫表示支持议会。看到这个阵势,他转身匆匆离去。

这天晚上,查理一世派人秘密命令北方约克城的驻军司令马上进军伦敦,用武力解散议会,救出自己的两个宠臣。但是,信使没出伦敦就被市民们扣留了。

1641年5月12日,20万群众包围了王宫,大家要求处死斯特拉福,查理一世只得在死刑书上签了字。宠臣被杀,查理一世怎能甘心?经过精心策划,查理一世亲自带领400名武装卫队冲入议会,企图逮捕正在开会的贝姆和汉普顿等五名议员,扬言要揪住那些反对派的耳朵,把他们拎出议会。不料,贝姆等人早已听到风声,躲到伦敦市内去了。查理一世进入议会大厦后,伦敦城内警钟骤响,市民们拿起武器,决心用武力保护议会。在一片呼喊声中,查理一世只得偷偷溜走。

第二天,查理一世悄悄离开王宫,前往北方寻找支持者。

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昂扯起国王的军旗,正式向议会宣战。战争刚开始时,查理一世挥军南下,一直打到离伦敦只有50英里(约80千米)的牛津。这时,驻守在伦敦城中的议会内部却一片混乱,有人主张打下去,有人认为应和国王谈判。双方争执不下,后来还是克伦威尔和他的农民军扭转了战争的局面,拯救了议会。克伦威尔是一个乡绅的儿子,他带着60名农民骑兵加入了议会军队,这支队伍在历次战斗中表现英勇,作战经验渐渐丰富,数量也不断增加。克伦威尔得到官兵的拥护,当上了议会军统帅。

1644年7月的一个傍晚,在约克城西的马斯顿草原上,克伦威尔和查理一世突然相遇。克伦威尔指挥部队两个小时内就击溃了查理一世,取得了第一次大捷。一年后,双方在英格兰中部的纳斯比村附近展开了决战。克伦威尔的部队以闪电之势冲进了查理一世的阵地。查理一世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手下官兵已经四处奔逃,查理一世见势不妙,急忙化装成仆人,逃往苏格兰。

1648年9月,克伦威尔派兵占领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将查理一世抓获。议会组成了一个高等法庭,对查理一世进行审判。法庭宣布查理一世是“暴君、叛徒、杀人犯和人民公敌”,判处其死刑。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后,英格兰宣布成立共和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了高潮。处决查理一世是英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充分说明了历史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

光荣革命

虽然查理一世被处决了,但一个星期后,苏格兰议会就拥立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为国王,并且准备出兵讨伐英格兰。克伦威尔得到消息,迅速进军,很快就攻占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1651年9月,克伦威尔全歼苏格兰军队,查理二世逃往法国,克伦威尔因此占领了整个苏格兰。

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克伦威尔的个人野心在膨胀,他已不满足于仅仅指挥军队,他要掌握整个国家的大权。1653年4月,克伦威尔在伦敦白厅召开军官会议,要求议会自动解散。他用武力驱散了“残缺国会”,建立起独裁统治。为了使独裁统治合法化,克伦威尔命令军官会议通过了一个宪法草案——《政府文件》,该文件规定:最高统治者为终身制的护国公,并兼任海陆军总司令,宣布克伦威尔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护国主”,自此,克伦威尔成了英国的无冕之王。护国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话就是法律。克伦威尔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军事、外交大权都操纵在自己手里,并把全国划分为11个军管区,各区派一名少将,以确保军事独裁政权在全国的统治。

护国政府的统治很不稳固。1658年克伦威尔亡故,9月3日,继任共和政体的护国公是他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后者没有统治能力,使国内政局更为动乱,由此引发了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始于1660年,终于1688年,又称“王政复辟时期”。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查理二世(1660—1685年)和詹姆士二世(1685—1688年)没有取消共和国的种种改革,不过,他们一度试图恢复个人统治。另外,由于他们甘当法国王室的忠实奴仆,渐渐失去了人心。最后,詹姆士二世随着1688年光荣革命的爆发而被推翻。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政治革命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光荣革命后,英国新的统治者是詹姆士一世的女婿——奥兰治的威廉。1689年,威廉接受了国会有权利决定一切事务的法案。这个法案明文规定:国王无权终止法律的行使;只有在征得国会的同意后,才能提高税收;如果没有法律手段,不得逮捕和拘留官员、百姓。

国会权利法案并不表示英国已经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但是,这一法案永久确立了国会在政府职能部门中享有最高权力,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革命结束了。

美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