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5237700000001

第1章 帝王悲歌:昙花一现的皇帝梦

大唐景宗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哀帝李柷被废,次年被节度使朱温用毒酒赐死。唐王朝自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灭隋建国,截至唐景宗天祐四年(公元907年),长达两百八十九年的唐王朝彻底为藩镇所灭。天下遂分为五代十国,这是继魏晋南北朝以后的又一次大分裂。天下四分五裂,五代十国这个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藩镇割据时代由此展开。

五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史称: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多个割据政权。只因五代王朝相继在中原更迭,故而被视为朝代。以上十国实际上远不止这些,只是这十国相对较大,构成影响。

梁是叛臣朱温灭唐后建立的第一个分裂政权,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后梁。朱温早年曾参加过震惊一时的唐末黄巢起义,黄巢起义彻底颠覆了唐王朝的统治,后来投降唐朝以后被赐名为朱全忠,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又被派为宣武军节度使。随后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封为东平王。天复元年(公元901年)进封梁王。此时的大唐已名存实亡。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全忠杀害宰相崔胤,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并诛杀宦官数百人,彻底消除了祸害唐王朝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不久,朱温又杀害了唐昭宗,立昭宗之子李柷为皇帝,庙号唐景宗,也是大唐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帝号唐哀帝。

唐哀帝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温又废除了哀帝,次年又毒杀了景宗,大唐彻底宣告覆灭。朱温因此成为千古罪人,他灭了唐王朝便酿成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百姓民不聊生。唐王朝在的一天,诸侯便不敢有称帝的念想,朱温开了头,其他诸侯便争先效仿,各自为王。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位梁太祖朱温做皇帝没多久便被自己第三子也就是后来的梁废帝朱友珪给杀害了,杀父弑君最后称帝。朱温四子朱瑱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帜讨伐梁废帝朱友珪,便又杀兄称帝最后却成了末帝,朱温家族实在可笑可悲。梁王朝是藩镇割据势力自然不被认可,也不能长久,一心想要立足中原,一统天下,称霸于各诸侯,常年与周边的晋国交战,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灭亡。历时十七年,经太祖朱温、废帝朱友珪、末帝朱瑱三帝终于被后唐所灭。

公元923年,梁被晋王李存勖灭后,建立唐王朝。李存勖即为唐庄宗,史称后唐。后唐庄宗李存勖是唐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儿子,沙陀族出身的李克用任命河东节度使期间,奉命驻守太原,被封为晋王。梁太祖朱温在位时,曾多次猜忌过李克用,几次想要暗杀李克用,都被李克用拼死突围得以逃脱,李克用最终与朱温势不两立、水火难容。朱温代唐称帝以后,李克用仍然用唐天祐的年号,故晋成为梁最大的威胁。李克用死后,儿子李存勖承袭晋王爵位。梁贞明元年(公元915年),梁王朝的河北镇守邺王杨师厚死,河北群龙无首,一时间陷入了空前的大混乱,李存勖便以晋王之尊率兵进军河北,平息河北内乱,形成梁晋对立局势。李存勖随即在河北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称帝,国号唐,定都开封,改元同光。同年,唐军灭亡梁,便定都洛阳。历庄宗李存勖、明宗李亶、闵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四帝,享国十四年,后唐王朝也是五代十国时期,疆域最大的王朝。

公元936年,后唐王朝被石敬瑭所灭,建立晋,史称后晋,石敬瑭是为晋高祖。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太原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做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皇帝的扶持下登基称帝,都城也在开封,经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贵二帝,历时十二年。石敬瑭是靠勾结契丹出卖后唐,建立起来的政权,这个人更无耻,说到底他是个卖国求荣的卑鄙小人。最后,石敬瑭的契丹皇父终究还是抛弃了他,终被契丹所灭。

汉,是刘知远建立,定都开封,史称后汉。刘知远也是沙陀部人,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1年)七月,任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晋开运三年(公元947年),契丹攻陷后晋都城开封,晋灭亡。刘知远曾有意向契丹称臣进贡,但中原人民坚决反抗契丹,就连各镇诸侯也拒绝与契丹来往,刘知远担心一旦向契丹称臣必然激起民变,于是他便采取了观望态度。晋亡后,刘知远为了不归降契丹,被迫自立,在太原称帝。辽兵北撤以后,刘知远随即出兵占领洛阳、开封,顺势收复了后晋未失守的河南、河北诸州,随后改国号汉。历高祖刘知远、隐帝刘承祐二帝,前后只有四年,是被后周所灭。后汉枢密院使郭威带兵反叛汉,攻陷开封,皇帝被杀,后汉告亡。

公元951年,叛臣郭威灭了汉,建立周,史称后周,郭威是为周太祖。后汉乾佑三年(公元950年),郭威以枢密使身份出任邺都留守。刘知远临死前为儿子选了几位有能力的辅政大臣,无奈朝中一些小人心怀不轨,将矛头对准了几位辅政大臣,对他们进行肆意的诽谤、攻击,并在隐帝面前进谗言,这才让汉隐帝刘承祐开始猜忌几位辅政大臣,便动了杀机。同年十月,汉隐帝诛杀三位辅政大臣,又派人去谋杀郭威,郭威不得已,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兵开封。最终攻陷开封,隐帝被杀,随后改元称帝。定都也在开封,经太祖郭威、世宗柴荣、恭帝柴宗训三帝,历时十年。五代王朝最终止于后周。

时任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谎报军情,在领兵抵御北汉和辽的进攻时,在开封东北四十里地的陈桥驿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灭亡后周。赵匡胤在手下部将的一致怂恿和推崇下,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赵匡胤便成了后来的宋太祖。中原再次得以统一,长达五十三年之久的藩镇割据时代宣告结束,宋朝正式接替了唐朝的统治。

与五代一时期的还有十国。十国政权由于盘踞中原以外,故不作朝代。十国之一前蜀开国皇帝王建,许州(今河南舞阳)人,少年时期本为地痞无赖,以屠牛贩私盐为业,当地人称之为“贼王八”。黄巢起义期间投身唐军,长安沦陷后他奋不顾身保护唐僖宗安全。后来被唐僖宗封为四川节度使、壁州刺史,唐僖宗收复长安后,王建升任御林军宿卫将领。唐僖宗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唐僖宗再次逃往兴元(今陕西汉中),任命王建为清道使。王建盘踞蜀中,势力逐渐向四周扩张,最终不满梁政权,自立为皇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疆域包括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高祖王建、后主王衍二帝,享国三十五年。

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公元925年后唐灭亡前蜀,以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入驻成都后,于公元932年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领地。公元933年被封为蜀王。后唐闵帝应顺元年(公元934年)孟知祥称帝,国号蜀,定都成都,史称后蜀。疆域包括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经高祖孟知祥、后主孟昶二帝,传国三十一年,公元965年被宋所灭。

南吴太祖皇帝杨行密。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受封吴王。建都广陵(今扬州),称江都府。南吴政权疆域包括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部分地区。唐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杨行密去世,其子杨渥继位,南吴大权从此旁落。南吴经太祖杨行密、烈宗杨渥、高祖杨隆演、睿帝杨溥四帝,享国三十六年,为南唐所灭。

吴越国的创建人钱镠,少年时也是个无赖,以贩卖私盐为生。后来参军,以偏将而掌握一州之兵,以此为基础逐渐消灭刘汉宏、薛朗、董昌等势力,并占据两浙之地。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进封越王。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改封吴王。朱温建立梁以后,封其为吴越王。由于吴越辖地较小,立国后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向其称臣进贡。疆域包括江苏省西南部、安徽东部、浙江省全部和福建省东北部。先后有钱缪、钱元、弘佐等主政,享国八十六年。灭于宋。

闽国乃太祖王审知所建,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3年)王潮、王审知兄弟攻占福州,势力逐渐涉及福建全省。王潮被受职为福建观察使,不久又升任威武军节度使。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王潮死,其弟王审知便被封为琅琊王。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立国后,王审知向中原称臣,与周边各国修好,精兵简政,闽国繁华一时。后唐天成元年(公元927年),王审知长子王延翰称大闽国王。闽国共历太祖王审知、嗣主王延翰、惠宗王延钧、康宗王继鹏、景宗王曦、封光山王王延政六主,享国三十六年。灭于南唐。

楚国乃马殷所建。楚国开国皇帝马殷是许州鄢陵(今河南)人,年轻时做过木工。在蔡州(今汝南)应募参军,成为秦宗权部下孙儒的骁将,随孙儒攻下广陵(今扬州),孙儒在宣州围攻杨行密时战死。群龙无首,众将官便推荐刘建峰为帅,以马殷为先锋,迅速占领洪(今南昌)、鄂(今武汉)、潭(今长沙)、桂(今桂阳)等州,并占据湖南全省。唐僖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任命刘建峰为湖南节度使,马殷为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刘建峰为部将所杀。刘建峰死后,马殷陆续攻占多地,实力大增。唐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唐朝廷为了安抚马殷遂任命为武安军节度使。马殷为了能够在这个割据时代安生立命,便被迫向朱温称臣。天下诸侯唯有朱温势力最大,马殷权衡利害后便谢绝与南吴杨行密交好依附朱温。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温称帝,马殷随即向梁太祖进贡道贺,朱温任命马殷为侍中兼中书令,封为楚王。楚国乃小国,偏安一隅,兵少将寡,终被南唐所灭。

南汉政权的建立者刘岩,祖籍河南。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今广东封开)刺史,拥兵数万。刘谦去世后,他的儿子刘隐继承父职。公元907年,刘隐被梁太祖朱温封为彭郡王。公元909年,改封南平王,后又改封南海王。刘隐死后,其弟刘岩承袭南海王爵位。刘岩依仗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在番禺(今广州)称帝,称兴王府,国号大越。第二年,刘岩又以汉朝皇族后裔的身份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南汉。疆域包括现今广东、广西两省和越南北部,历五主,传国六十七年。

南平国,又称荆南、北楚。南平国建立者是高季兴,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因避后唐庄宗祖父李国昌名讳,便改名季兴。幼年的高季兴本是汴州商人的家奴,后来汴州商人被朱温收为义子,是为朱友让,高季兴又被朱友让收为义子。高季兴也因此成为朱温亲信,后来为朱温贴身爪牙,因破凤翔城有功,升颍州防御使。公元907年,朱温灭唐称帝以后,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高季兴任节度使期间,收留因战乱而流离的兵民,搜罗人才,高筑墙,广积粮。公元914年,后梁封高季兴为渤海王。后唐灭亡后梁以后,高季兴又向后唐称臣。公元924年,后唐封高季兴为南平王。后唐灭前蜀后,高季兴又得归、峡二州。公元929年,高季兴死,后唐明宗追封他为楚王。其子高从诲继位,历高祖高季兴、高保融、高保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公元963年被宋所灭。享国五十七年。南平国也是五代十国时期较小国家之一,疆域最盛时也只有包括现今的湖北西部、重庆东部等地。

北汉建立者是刘崇,其先祖是沙陀部人,刘崇也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后汉隐帝时,刘崇官至河东节度使、太原尹。隐帝年少,大臣专权,刘崇见后汉政权不稳固,便给自己留下后路,在军事和财政上提前做了准备。公元950年11月,枢密使郭威于邺都起兵谋反。公元951年11月21日,隐帝兵败被杀。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刘崇为了不向后周称臣,便想到自立,以河东十二州为基础,进位称帝,定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疆域包括现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历四主,享国二十九年。

十国中,又属南唐国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南唐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重要的政权。

南唐为十国之一,定都在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南唐历时三十九年,算得上是五代十国政权中统治较长久的,先后有三位帝王,是唐烈祖李昪所建。南唐烈祖李昪,本是个孤儿,是唐末大将杨行密的养子。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频繁,杨行密奉唐朝皇帝命征讨各地反贼。由于战绩卓著,唐末被封为吴王,盘踞江东。唐景宗天祐二年(公元905年)病逝,唐朝追谥为“武忠王”,后来唐亡后,杨行密之子杨溥自立,建立吴国,自己当了皇帝,追封其父杨行密为吴太祖。杨行密将战争中掳掠回来的李昪奉为养子,怎奈杨行密诸子不能容,遂转交唐末淮南节度使徐温收养,这个徐温也是吴王杨行密的下属。这个李昪正是他的本名,字正伦,小字彭奴,家乡在江苏徐州。由徐温收养后,李昪即改名徐知诰。徐知诰本人比较优秀,赛过徐温的亲生儿子。

南吴时期,由于徐知诰功绩卓越,便很快被升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当时的吴王徐温正居住在吴国的升州,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徐温命其长子徐知训驻扎在南吴的都城,就是现在的扬州,其目的就是要让他控制南吴政权。不料,徐温长子徐知训却是个不争气的东西,在扬州任上骄傲自满、荒淫无度,于天佑十五年(公元918年)被大将朱瑾所杀。徐知诰自润州出发,顺长江水道抵达扬州平变,以徐温养子身份留守扬州,扬州日常政务由徐知诰全权处理。徐知诰到达扬州后,顺利平叛,自是反对徐知训以往之所作所为。徐知诰在扬州期间,尊奉吴王杨隆演,诚心料理王事。对吴国士大夫也是尊敬有加,自己也恪守本分。扬州期间,徐知诰的生活十分俭朴,常常以身作则,以宋齐丘为谋士,改革南吴弊政,南吴也因此逐渐的强大富庶起来,徐知诰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南吴民心。

南吴顺义七年(公元927年),徐温去世,徐知诰便卷入了皇权争夺当中,与徐知诰针锋相对的人便是徐温亲子徐知询,徐知诰必须拔掉这根眼中钉肉中刺,徐知诰趁徐知询入朝之机,将其软禁,从此全盘掌握南吴政权。天祚元年(公元935年),进封齐王。天祚三年(公元937年),改名徐诰。也是在同年,篡得南吴政权,登上皇帝位,改国号为唐,改元升元。南唐烈祖升元三年(公元939年),徐知诰恢复其原姓李,改名李昪。李昪登上帝位后,继往开来,革故鼎新,不断地兴利除弊,又与吴越交好,南唐在李昪的治理下国泰民安、富庶强大。

短短五十年,就经历了数次改朝换代,这情形像极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这个唐末半个多世纪的藩镇割据时代,害苦了老百姓。天朝崩塌,诸侯并起,人人都想称王称帝,可是一个个急功近利,都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帝位,但终不能长久,几乎尽成短命君王。五代十国其实就是那些妄想当皇帝的诸侯建立起来的帝王梦,其结果是昙花一现。百姓都在翘首以盼圣主明君来拯救他们这个世道,拯救天下苍生,虽然圣君出现了,却没能带给他们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