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5237700000015

第15章 奉宋正朔:旧愁新恨知多少

公元963年,宋改元,是为乾德元年。宋太祖乾德元年(公元963年)三月,宋军进攻荆南。荆南国实力弱小,下辖只有三州。当宋朝大军压境,皇帝高继冲自知不敌,不战而降,荆南三州尽归大宋所有。宋军大获全胜,凯旋而归,南唐后主李煜即遣使臣前往宋廷犒劳宋军将士。这一年十一月,李煜进贡给大宋的金银财宝数以万计。每年南唐都会将大量的金银送给大宋,作为附属国的南唐是委屈的,但是又不能不这么做,他要想守住南唐江山就必须要讨好宋朝皇帝。由于长年向宋朝进贡金银,导致南唐国库空虚,国力衰弱,南唐经济出现了大问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金融危机。这也正是赵匡胤想看到的,只有等到南唐国力衰弱的时候再行攻打。

一天,李煜正在书房里练习画画,刚画到妙处,兴致正浓的时候,户部尚书冯谧突然闯了进来,急冲冲的道:“皇上,臣有要事启奏。”

李煜深皱着眉头,抬头一看,漫不经心的道:“原来是冯爱卿啊,什么事儿这么急,非得这个时候来见朕,不能等到朝会的时候再议吗?你说吧。”

说完,李煜继续埋头作画,根本没有兴趣听户部尚书冯谧说事,冯谧无可奈何,摇了摇头,心急如焚的道:“不管皇上你爱不爱听,事关国家大事,臣不得不奏报。据户部目前的账单来看,朝廷正处于财政紧张阶段,现在户部所存的银两不过十几万两,黄金竟然只有千余两,皇上,我大唐财务危机啊,请皇上速想对策才是。”

李煜好像听懂了一点,但又不是很清楚,大惊失色的道:“什么,冯爱卿你再说一遍,朕没有听清楚!”

户部尚书冯谧有意放大了嗓门,急切道:“皇上,咱大唐经济危急啊,请速想对策。”

李煜这下听清楚了,但没有说什么,只是“哦”的一声,尽管他没有说什么,但是李煜的心情还是挺沉重的,正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才什么也不说。

户部尚书冯谧随即将户部的财务账本呈报给了李煜,李煜很仔细的核对着账本上的每一笔款项,其账目上呈现出来的绝大多数款项都是用于赈灾和进贡。

户部尚书冯谧忧心忡忡的道:“皇上,咱不能老是向大宋进贡啊,一味的委曲求全,大唐基业迟早会不保的,求皇上为了国计民生,切莫再使小性子,切莫再荒废朝政。”

事到如今说什么也完了,李煜见到南唐此时的财物状况,才深知之前所犯下的错事,没有钱便什么也做不了,拿什么去抵抗大宋,拿什么去养兵,又拿什么去救灾,更何况官员的俸禄还需要朝廷发放。

一筹莫展的李煜看着户部尚书冯谧,道:“爱卿可有应对之策,朕现在有些头痛,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的对策,更何况在财务这块只有冯爱卿你了解,朕对财务并没有那么娴熟。”

户部尚书冯谧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道:“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李煜感到很纳闷,困惑道:“怎样啊,难道爱卿已然有了应对之策了?”

户部尚书冯谧胸有成竹的道:“微臣想了一策,不知道合不合用?就是朝廷立刻下令铸造铁钱,以免金银的流失,就是市面上流通的每十钱以铁钱六、铜钱四掺和使用,不知道此法可行否?”

李煜也听得一头雾水,他不太精于算术,他看着户部尚书冯谧那满面自信的样子,由衷的支持道:“爱卿既然已经想出办法,就尽快施行吧,朕相信你的判断能力,希望你尽快为我大唐解除财政危机。”

户部尚书冯谧得到李煜的支持以后,满心欢喜道:“臣领旨。”

说罢,户部尚书冯谧便退出了大殿。

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李煜已主政南唐四年了,由于南唐经济出现了问题,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决定铸造铁钱。他在文件中规定,市面流通每十钱以铁钱六、铜钱四掺和使用。但政策落实到民间以后,实际上就只有铁钱可用。物价也开始膨胀,直到后来,铜钱一值铁钱十,后主李煜面临的国势是相当危急的。

针对全国性的经济危机,李煜曾和一帮大臣深入到民间,微服私访,暗自考察,对民间百姓的生计问题进行逐一访问,访问的结果让他难以接受,百姓们可谓是生活艰苦,家家户户都缺衣少粮,他们有的人没有粮食吃了,就开始挖地里的野菜,野菜也挖光了,最后甚至啃起了树皮,吃起了草根,百姓苦不堪言。李煜见到下情以后,深受良心的煎熬,他觉得他没有当好这个一国之君,现在举国上下,到处都是饥荒,到处都是死尸,考察回宫以后,他有曾经深深地自责过。将他帝王应该有的锦衣玉食也取消了,也跟一般官员一样,吃起了五谷杂粮,将吃山珍海味的钱节约下来存到了国库,对于这点,很多忧国忧民的官员还是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忧国忧民的老臣徐锴在去世前,已对南唐命运做了预言道:“吾今乃免为俘虏矣。”

这也是徐锴在临终前的遗言。

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月,李煜匆匆下令,拨付巨资筑城聚粮,大为守备。一个国家要发展是肯定离不开钱的,南唐将金银都送给了宋朝,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百姓也就对这位国君失去了信心,弄的民怨四起,庸弱守成的李煜只是一味向宋朝进贡,对内并不采取措施,肯定是大失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