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5237700000003

第3章 千古词帝:一代词帝初长成

李从嘉从小就在李家人的襁褓中长大,娇生惯养的李从嘉童年是幸福的,他得到的父爱使其他兄弟姐妹都感到羡慕和嫉妒。李从嘉天资过人,尤其是在诗词方面且有很大的天赋。父亲李璟就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之一,导致李从嘉偏爱诗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受到父亲李璟的影响,当然,还不能排除一部分遗传的因素。李昪还在位时,一旦忙完朝政便得空来到李从嘉处,抽查李从嘉的学习进度,转眼间李从嘉已经有七岁了,已能将很多大家的诗词倒背如流,中间没有漏过一个字,这让李昪很欣慰。

一日,李昪上完早朝以后,便来到吴王府,找到李从嘉,李从嘉见李昪到此,反应敏捷的他立即跪在了李昪面前,道:“孙儿给皇爷爷请安!”

李昪大笑,对李从嘉的表现很是赞赏,见到皇孙反应敏捷,甚是欣慰,觉得他比其他同龄孩子懂事多了。

李昪连忙把李从嘉拉起来,笑道:“孙儿啊,皇爷爷这段时间忙没空来看你,你的学习怎么样了?”

李从嘉显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坦然应道:“皇爷爷你且坐下,孙儿背诗给你听!”

李从嘉搀扶着李昪到榻前坐下,自己却熟练的背起了曹丕的那首《燕歌行》。

李昪才一盏茶的工夫,李从嘉就背完了这首诗,李昪大喜连连称好,他从榻前站起身来,走到李从嘉的面前,摸了摸李从嘉的脑袋瓜,一阵长笑道:“朕的孙儿果真是天赋异禀,实乃奇才也!朕得此贤孙,大唐后继有望了!朕也相信朕的孙儿一定是出类拔萃的,肯定会成为我大唐的栋梁之材,好好复习功课,皇爷爷还有朝政要处理就先走了,等皇爷爷空了再来看你!”

说罢,李昪便挥袖而去。

小从嘉再一次跪送李昪,并道:“从嘉恭送皇爷爷。”

李昪见小从嘉既然如此有礼貌,知礼节,回头看了看他,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瓜,大笑了一番便离去了,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对李从嘉这个小皇孙是再满意不过了。

此后,每隔一段时间李昪就是再忙,也要从百忙之中腾出时间来看望小从嘉,可能对于李昪来讲,定期看望李从嘉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如果没有李从嘉他的生活就好像失去点什么。毋庸置疑,李从嘉既然是李昪最疼爱的孙儿,很有可能李从嘉会成为后来的皇位继承人。

其实,最让李昪值得高兴的并不是李从嘉能够流利的背出这首诗,最重要的是他还能说出这首诗的意思。他与其他小孩不同,对于诗词,李从嘉不光是死记硬背,还对诗词中要表达的意思进行着细致的剖析和研究,这让李昪很高兴,李昪觉得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曹植是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诗人,距离五代时期已有七百多年了,无论是文化还是时代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从嘉一个七岁的孩子能背出曹植的那首深奥的古诗词,还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这不得不让人惊叹、称奇。

转眼间,李从嘉又长大了几岁,已然从一个稚嫩小童长成一个翩翩美少年。这次正赶上唐烈祖李昪的大寿,皇帝大寿肯定会有文武百官前来贺寿,李昪的那一干皇子们肯定是不会缺席的。李从嘉的父亲吴王李璟也领着李从嘉来为李昪贺寿,这是唐烈祖李昪刻意要求的,别的皇孙都没有来,唯独召见了李从嘉,由此可见,唐烈祖李昪是多么的偏爱李从嘉。皇帝的寿宴摆在了皇宫的大殿上,文武百官端坐两旁,而皇帝高坐于龙椅之上。下面的大臣们一边吃着御宴,一边看着宫娥表演歌舞。待欣赏完了歌舞以后,大臣们便争先恐后的上前讨好唐烈祖李昪,他们纷纷向皇帝进献寿礼。这些寿礼无非就是一些金银珠宝之类的俗物,皇帝并不是特别的喜爱,并没有勾起皇帝的兴致,但出于礼节,只好笑呵呵的收下了。紧接着轮到吴王李璟向唐烈祖李昪进献寿礼了,李璟并没有向其他大臣那样准备奇珍异宝,因为作为皇帝的唐烈祖李昪他并不缺这些,他缺的可能是情趣。

李璟将李从嘉领上前来,站在李昪面前,道:“父皇,儿臣知你不缺金银,小儿从嘉倒是准备了一副字作为贺礼。”

此时的李昪兴致高涨,道:“什么字,快给朕看看!”

李璟给李从嘉使了一个眼色,李从嘉连忙从旁边随从的手里接过自己亲手写的书法。然后沾沾自喜地拿到唐烈祖李昪的面前缓缓展开,好奇的唐烈祖李昪连忙从龙椅前走下来瞪大了眼睛准备欣赏李煜的书法,李昪早就听说李从嘉写的一手好书法,只是朝政繁忙,日理万机,加上皇孙太多,也没有好好欣赏过李从嘉的书法,这次机会来了,李昪必须得认真看。上面写道:

“雄才大略开大唐,励精图治创盛世。”

李昪一看,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称赞道:“好好好,好字,孙儿真给朕长脸了,不愧为朕的皇孙;诸位爱卿都来瞧瞧,看看朕的孙儿写的如何!”

大臣们一听到唐烈祖李昪赞不绝口,便纷纷凑到了李从嘉的面前,他们中间的部分大臣对文艺一窍不通的,为了讨好逢迎唐烈祖李昪,都纷纷叫好;个别大臣甚至轻轻地端起李从嘉的书法作品用鼻子在纸上缓缓地滑动,嗅着纸上的墨香,一边嗅着一边还不断地称赞。

不过李从嘉的书法确实好,就连一向以君子自诩的宰相宋齐丘也不由得有几分好感。他仔细地研究了李从嘉的书法,便在心里暗自酝酿了一番,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觉像是在吸允上面的墨气,他由衷的欣赏道:“落笔轻重适当,字迹工整,如行云流水,增一份太长,亏一分太短,有书圣王羲之的风范;骨体坚实、书风雄媚,字内精微、字外磅礴,出神入化、字体充满着生命力,有真卿之书风;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大有柳公之作风,殿下的书法可谓是集百家之所长,自成一体,将书法之神韵发挥的淋漓尽致,宋某佩服。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天佑我大唐,殿下小小年纪就已经初见英雄本色,他日定会成为国之栋梁。”

唐烈祖李昪得意洋洋道:“是嘛,多谢宋爱卿吉言,朕有今天也多亏了诸位卿家的鼎力相助,大唐的江山不只是朕一人的,也是你们的,朕百年归老新主即位还得仰仗诸位爱卿的辅佐。”

唐烈祖李昪面对着李璟,笑着道:“璟儿啊,你果然生了个好儿子,相信从嘉长大以后肯定会比你我都更为出色!”

李璟受宠若惊地道:“父皇过奖了,小儿年龄尚轻,还需突飞猛进。”

李从嘉也自谦道:“皇爷爷,孙儿才华还不及皇爷爷之万一,孙儿还需要向皇爷爷学习呢。”

李昪大笑道:“好好好......”接连赞了三个好。

从此吴王之子李从嘉的才名早已声名远播,南唐上下无不知道李从嘉的才华,很多南唐的达官显贵为了巴结唐烈祖李昪,为了自己的一份面子,都以高挂、收藏李从嘉真迹为荣。

李从嘉的祖父李昪一心想要长生不老,一心想要得道成仙,在民间觅得一术士,将其召回宫中,常年为他炼制丹药。不仅如此,他为了尽快成仙,并不断地给术士施加压力,术士急功近利,夜以继日的赶制丹药,便错误的加了一些配方,李昪误食丹药后,最终身体溃烂,全身长满毒疮,寻遍天下名医,久治不愈,病情严重恶化,不治身亡。庙号烈祖。李昪去世后,李从嘉之父李璟继承了皇位,李璟成为南唐第二任主子,李从嘉也一下子从皇孙升格为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