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5237700000038

第38章 词帝永逝: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后主李煜自从被大宋擒获至宋都汴京以后,便开始了他长达几年的俘虏生涯。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时候,他的生活质量一点也不亚于在金陵做国君时的待遇。宋太宗赵匡义继位以后,李煜就受到了大宋朝廷的虐待,这段日子李煜可谓是苦不堪言。不仅表现在精神上的折磨,更在肉体上对李煜进行摧残和虐待。尤其是小周后周嘉敏遭到宋太宗轮番强奸,李煜的身心比小周后更加的痛,毕竟他让别人给冠了一顶绿帽子。绿帽子是任何一个男人都无法忍受的事情,更何况这个戴绿帽子的男人曾经还是一国之君。小周后成了宋太宗名副其实的性伴侣,受了委屈还不能对外宣扬,只能对自己的夫君讲,这种痛苦让小周后整日以泪洗面。李煜虽然对小周后的遭遇深感愤怒,但是他也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份侮辱。当俘虏的这段日子,李煜无时无刻不再思念着自己的故乡江南,他的祖宗是在那里立国的,现在南唐的大好河山就毁在了他的手里。如今,身在汴京的李煜可谓是生不如死。他似乎看不到希望,思念故国之心与日俱增,他也曾在夜里独自一人静下心来填了多篇脍炙人口的词作。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月七日,是李煜四十二岁的生日。这一天,李煜在陇西公府里大宴宾客,前来赴宴的人包括南唐皇亲国戚,还有李煜的一干嫔妃。李煜他自己也觉得他来日不多,或许在这个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看来李煜是一心求死。所以,这会是李煜的最后一个生日,李煜为了过好这最后一个生日,才在府上大宴群臣。当然,这次李煜过生,除了李煜的旧臣和族亲,也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来为他庆生。因为,这些见风使舵的大臣也深知这其中的利害,李煜毕竟是降国之君,是大宋的俘虏,要是有哪位大臣敢去贺寿一定会被视为与李煜勾结,日后必然吃不了兜着走,大臣们心里很清楚,李煜这样大张旗鼓的广宴宾客,必然也有朝中的眼线在此监视,稍微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就会传到宋太宗的耳朵里,如此险境大臣哪敢前来赴宴。倒也罢了,通过这件事情李煜看透了人心的忠奸。外臣不来也就罢了,只有李煜的一干族亲兄弟还有妃子,倒也可以叙叙旧,相互吐露心声。

宴席设在陇西公府里的院子里,院子里摆了有几十张桌子,但来的人并不多。李煜和小周后周嘉敏就坐在主宾席上,与李煜并肩而坐。李煜见着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放佛回到了过去,又重新回到南唐皇宫,过起了国君的日子。只有这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才能让李煜倍感亲切,李煜也可以向他们尽情的吐露心声。

李煜一阵感慨过后,从椅子上站起身来,深感欣慰的道:“如今我李煜落难,已没有了金陵皇宫的金碧辉煌,也没有了昔日的帝王威严,也没有高官厚禄封赏给诸位大人,想不到你们还没有忘了我,冒着被人怀疑的危险,还能远道而来参加我的寿宴,李煜真是感激不尽。诸位宁愿冒着被朝廷怀疑的危险来到这里,我李煜果然没有看错你们,有你们这帮忠心耿耿的大臣,我也算是知足了,也算是不枉此生了,来,诸位大人,李煜敬你们一杯。”

说罢,李煜举起杯子一饮而尽。下面的南唐旧臣听到李煜的这番肺腑之言,一个个热泪盈眶,难以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和伤感。这帮旧臣对李煜目前的遭遇是既感同情,又觉得难过。

感受颇深的大臣当属徐铉,昔日的南唐大学士徐铉也来到了李煜的府上。徐铉端起了酒杯慢慢地走到李煜面前,李煜见到徐铉并没有说话,只是眼睛里面闪烁着泪花。

昔日的南唐大学士徐铉也来到李煜的府上。徐铉端起酒杯,望着李煜,重重的斥责道:“老主子,你有今日完全是你咎由自取,你是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大唐的臣民,你有今日之遭遇臣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地方,臣今日饮下这杯酒,就当是一尽君臣之义吧。至于说以后,咱们就只是上官和下属的关系了,再也没有君臣关系了,由此一来为臣者也算是尽了为臣之道了。”

徐铉对李煜丝毫没有客气,有什么话都直言不讳,如今的李煜也不再是什么王了,没有必要再惧怕他,徐铉也是实话实说,要知道徐铉一直都是敢于进言的正直之臣。

李煜听完徐铉的这番挖苦,刚开始的时候有点生气,不过细想一下也对,徐铉刚才对他的训斥,他还是欣然接受了。

李煜笑道:“想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徐大人还是这样直言不讳,不过徐大人说的是,一切都是孤的不是,要是孤当时听了你的话,可能也不会沦为亡国之君,孤今日饮下这杯,算是向你赔罪了!”

李煜又饮下一杯酒。

李煜的一干旧臣纷纷上前给他敬酒,同时也说了很多让他后悔莫及的话。李煜现在回想一下之前的所作所为的确是幼稚可笑的,他也觉得他活该有今日之遭遇,南唐亡国罪不在于大臣,全是李煜一手造成的。要是当初广纳忠言,少杀点忠臣,也不会酿成今日之祸。

随后,李煜又命小周后周嘉敏跳舞助兴。周嘉敏站在宴席的中央,翩翩起舞起来,她的风姿着实迷倒了在场的很多人。

李煜从主宾席上走了出来,站在宴席的中央,手就这样背着,在那里来回的走了几圈。即兴苦吟了一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吟完这首词,南唐的旧臣兴致全无,四周鸦雀无声,宾客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杯子,眼泪夺眶而出。个别大臣甚至趴在桌案上嚎啕大哭起来。

李煜之弟李从善看着翩翩起舞的周嘉敏,又看了看伤心欲绝的李煜,内心深受感触。

李从善深感同情道:“好一对才子佳人啊,要是六哥不当皇帝,他们很可能是世间最幸福的一对。苍天啊,你真是不公啊,六哥这样的好人,你也忍心这样对待他。”

堂下南唐的那帮旧臣对李煜的这首词评价很高,他们都对李煜的遭遇深感不平啊。

人群中的旧臣徐铉,喃喃自语道:“天意啊,老主子你的这首词足以让你名留青史啊!你虽然不是个好皇帝,却是个才情天子,你的这首词定会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千百年以后,定会有后人为你喊冤抱屈,你的仁厚也当影响世人,这样一来你在政治上的失意算不了什么,老臣跟你一遭也值了。”

果然应了徐铉的话,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很快就不胫而走,传遍了大宋的大江南北、千家万户。崇拜李煜的人越来越多,为李煜喊冤抱屈的人更是不计其数。甚至很多妓院、茶馆的艺妓,说书的,他们都把李煜的这首词收藏在自己的作品里。艺妓们将李煜的这首词谱上曲,然后在花街柳巷里传唱,说书的,快板的也将李煜的词分成小段在人群中宣传。一时间,李煜这个亡国之君便风靡全国,他的风骚甚至超过了他在金陵做皇帝那会。殊不知,紧随而来的是李煜要面临着生命危险,要是这首词传到皇上耳朵里,那还有好下场,大家都知道宋太宗赵匡义是一个多么尖酸刻薄的人,为人心狠手辣,没有半点慈悲之心,连他自己的兄长宋太祖都忍心杀害,可想而知,李煜这样一个亡国之君,这样一个外臣,焉能有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