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5237700000007

第7章 旷世姻缘:花月正春风

有情人终成眷属。后周显德元年,这一年是南唐的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南唐元宗皇帝李璟第六子李从嘉和宰相周宗之女周娥皇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古代人年满十八岁就需要举行成人大礼,成人礼包括举行婚礼和冠字。李从嘉也是在这一年被冠以“重光”的字,在古代,名字是分开的,名是名,字是字,李从嘉是他的名,重光是他的字,所以李从嘉又叫李重光。重光,之所以给李从嘉冠以这样的字,也有中兴南唐之意。自古以来,才子配佳人的配对是罕见的,即便是勉强的配对,最后都不得善终,但像李从嘉和周娥皇这样的政治联姻,还能够才子配佳人,着实难得,堪称旷世姻缘。皇子大婚,必以国礼待之。皇子大婚自然跟民间百姓不同,繁文缛节甚多。六皇子与周娥皇的婚礼,不仅要拜天子,拜母亲,还要上太庙祭祖。待宴完群臣以后,举行完拜堂典礼便可直接入洞房。六皇子与周娥皇的洞房自然是设在六皇子的宫中,李从嘉虽然是文人,但他却不善饮酒。婚礼的当晚却与前来贺喜的大臣和宗亲子弟们喝的酩酊大醉,这可能是因为他内心欢喜所致吧。与周娥皇结合,正是李从嘉日盼夜盼的,现在终于盼到了,娥皇也终于成为他的妻子,他的心情当然特别的好,就是从来不饮酒,这回也要好好的大醉一回。李从嘉接待完了前来道贺的大臣以后,便在太监的搀扶下回到了寝宫。此时,娥皇正盖着新娘头帕端坐在床前,李从嘉站在周娥皇的面前迟迟不肯揭盖头,此时的李从嘉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总之,从他的表情上来看,他的心里是美滋滋的。沾沾自喜的李从嘉坐到了周娥皇的身边,缓缓地伸出右手揭起了娥皇的新娘帕,周娥皇本来就生的国色天香,加上这一化妆,就更加了不得了,如同仙女下凡一般。李从嘉久久没有说话,周娥皇也羞涩的低着头,不好意思看李从嘉一眼,李从嘉大概是被周娥皇的容貌给深深惊住了,这张脸实在是太美了,李从嘉身为词人,身为才子,他实在也想不到词语来形容周娥皇的美丽,形容一般美女的词语用在娥皇身上都是对她的侮辱。

李从嘉就这样目瞪口呆的看着娥皇,一直盯着娥皇发呆好一阵子,却突然来了句,道:“我没有在做梦吧?!你真的是我的妻子了吗?”

周娥皇也很不解的看了李从嘉一眼,搞不懂他为什么会突然说这样一句话,娥皇沉吟了半天,终于抬起头,羞涩的笑道:“殿下若是不信,可以摸摸我啊,看我是不是真的!”

李从嘉倒是对周娥皇的话言听计从,他狠狠地在自己的身上掐了一下,疼的他直掉眼泪,这下李从嘉彻底相信了,原来他不是在做梦,李从嘉哪里是不相信这是在现实当中,只是不相信自己有这么好的福分罢了。

李从嘉这才回过神来,有些紧张的挠了挠头皮,尴尬的笑道:“我就是不敢相信,我李从嘉竟会有如此福气,娶到这样一位绝世美女为妻,不知道是我几世才修来的福分!我这就摸摸看,看是不是我在做梦!”

说罢,李从嘉便伸出右手,用手在娥皇的脸蛋上缓缓地滑动,轻轻地抚摸。娥皇一阵奇痒,又觉得幸福,她羞涩的将脸侧到一旁。李从嘉这才意识到这场景的真实,眼前这个貌若天仙的才女正是她已过门的妻子娥皇。

周娥皇见李从嘉如此痴情,便也不忘赞美六皇子几句,她羞涩的看着李从嘉,轻声细语道:“殿下大才,为妻仰慕已久,但一直未能有缘蒙面,直到皇上大寿,才一睹殿下风采,让娥皇也深感敬佩。殿下之才,当今世上恐无一人与殿下相比。为妻能嫁于殿下,也是为妻的福分!”

李从嘉听完周娥皇的一片赞美之词,也甚是欢喜,心情大好,醉意全无。这下,李从嘉才放得开了,他也放心大胆的去跟娥皇亲热。

他伸出双手,将娥皇娇嫩的脸蛋捧在手心,贴心的道:“娥皇吾妻,你知道嘛我做梦都想跟你在一起,自上次父皇寿宴一别后,我对你是朝思暮想,只能靠私下里传递书信一解相思之苦,如今我终于等到这天了,愿望终于成真了,我此生有幸与尔相守,必当终身奉行夫君之责,对尔加以照顾!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求与尔长相厮守!”

李从嘉此话一出,周娥皇顿时被感动,两人含情脉脉的对视彼此。片刻间,便堕入了爱河,两人相拥、缠绵在一起,一顿热吻,随之便同榻而眠。

李从嘉与周娥皇的婚姻生活很幸福,李从嘉对周娥皇是相敬如宾、言听计从,周娥皇也是一心一意的辅佐自己的夫君李从嘉。结婚前几年,李从嘉和周娥皇几乎已经到了如胶似漆、形影不离的地步。

南唐保大十四年(公元956年),后周王朝开始对南唐用兵,侵犯淮南地区。李从嘉被元宗皇帝李璟临危受命,授予李从嘉都虞侯沿江巡抚使。李从嘉这次的使命是重大的,两国交战,他必须要极力维护大唐疆土完整。于公,他是大唐的子民,他有义务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于私,他作为元宗皇帝第六子,皇族中的一员,维护皇权,他义不容辞。这一次他奉命远征,目的就是要维护边疆安宁,但是,就必须离开她的妻子娥皇,这一年,是李从嘉与周娥皇结婚后的第二个年头,基本上还处于新婚燕尔阶段。结婚后,两人感情一直很好,生活很幸福,两人整日里如影随形,从来就没有分开过,现在却因为战事要将他们分开。李从嘉奉命出征的这段日子里,两人都是寂寞难耐,李从嘉也感念周娥皇没有在自己的身边,周娥皇也因为没有李从嘉的日子而伤感,两个人饱受思念之苦。

战事平息以后,李从嘉率兵回来,回到娥皇身边。两人一见面,仿若隔世,便向彼此倾诉思念之苦。

周娥皇一见李从嘉回来,便一头扑向了李从嘉的怀里,紧紧地抱着李从嘉,喜极而泣道:“夫君你终于回来了,你知道娥皇有多想你嘛!夫君一介文人,手无缚鸡之力,为妻实在是担心你啊,战场上刀光剑影,真怕你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父皇也真是的,怎么就派你去御敌呢!”

李从嘉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笑了笑,道:“娥皇别怕,啊,你看为夫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吗?再说你夫君命硬着呢,敌人是没那么容易伤到我的,老实说出征在外这些日子我确实挺想念你的,这些日子你在宫里还住的习惯吧?有人欺负你吗?”

李从嘉随即来到书案上,铺开纸张,提笔便为周娥皇填了一首新词《谢新恩》送给娥皇,以作思念之情。词文如下:

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熏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

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

周娥皇读完这首词后,再次落泪了,道:“夫君有这份心就够了,夫君这样的才子要是真的有个什么闪失,那才是老天的罪过呢,以后夫君就不要再冒险让娥皇担心了,你答应我好吗?”

李从嘉感动涕零的点点头。

这首词,让周娥皇看到了李从嘉对她的用情至深。有时候,周娥皇回到娘家省亲,好几日不在宫中,李从嘉便又觉不适应。这种思念之苦让他食不甘味,无心政事,整日里失魂落魄,精神恍惚。直到娥皇回到宫中,他又才找回生活的自信,便又是神采奕奕。

这年中秋佳节,周娥皇回到相府去给父母亲拜节归来,李从嘉又兴致勃勃的再次填了一首《长相思》送给周娥皇。如下: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娥皇仅仅只是回了一趟相府,就让李从嘉牵肠挂肚,就让他无法安然入睡。

李从嘉写给周娥皇的每一首诗词,她基本上都会仔细地一一拜读。这正如人们所说,一个人名气再大,再有才华,再有权有势,不如有一个红颜知己在自己身边,了解自己,亲近自己。周娥皇不仅是李从嘉的红颜知己,还是他的妻子,李从嘉还有与娥皇享受男欢女爱的特权,另外娥皇还是他最忠实的词迷,一代才女周娥皇更视他为偶像,李从嘉焉能不知足。李从嘉乃旷世之奇才,周娥皇亦是绝代佳人。李从嘉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周娥皇在这方面也不亚于她的夫君。李从嘉与周娥皇的结合,无疑是珠联璧合,李从嘉精通填词,他一得空便教授娥皇填词,周娥皇擅长音律,得空便传授李从嘉音乐技法。两人都成为彼此的师父,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两人在学术和艺术上取长补短,相互提点,没过多长时间,两人的艺术修为便突飞猛进,彼此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周娥皇自从得到了元宗皇帝李璟所赐的古琴烧槽琵琶后,便更觉爱不释手,每天都要用它来弹奏几曲,时不时的还对它进行擦拭,进行保养。总之,娥皇爱这把古琵琶胜过爱她自己。有了这把烧槽琵琶,周娥皇的琴艺不仅大增,也让她的谱曲工夫有了见长,比起以前更加的娴熟、老练。晚餐过后,傍晚时分,宫中还能看见晚霞,尤其是聚集在天边的那团火烧云,尤为美丽。周娥皇还仍然保持着她在相府里的习惯,拿着琵琶,坐在窗前朝外面的鸟儿和天空弹奏。李从嘉也趴在书桌上画着画,填着词,要是觉得特别好,美妙绝伦的词便会交给周娥皇,让她为这首词谱上曲,最后再演唱出来。两人就这样过着笙歌漫舞、笑谈古今的日子,好不自在。婚后的周娥皇更有几分女性的成熟美,却更显得温柔、贤惠且优雅。娥皇接过李从嘉的词,谱好曲后便弹奏出来,一边弹着琵琶,一边唱着歌儿,还以舞姿来存托歌曲。她的舞姿优美动人,犹如翩翩起舞的蝴蝶,很自然,她的舞姿已然和她的歌声融入到一起。她的容貌和身段十分的姣好,仿若一幅美好的画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旁的李从嘉早已被妻子迷人的风采给再一次深深吸引了。此时的娥皇任意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可以让李从嘉丢了魂,从嘉走到娥皇面前,看着她跳,心里一阵狂热,且又感觉冲动,应该是青春时期的那种生理机能吧。

从嘉的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周娥皇,仿佛这宫中只有周娥皇一人,就连守候在宫中的宫女和太监们也视若无物,李从嘉如同陶醉在其温柔乡里,喃喃自语道:“吾妻真乃绝世之美人也!为夫看了都惊叹不已,不知为夫是哪辈子修来的福!简直就是天仙下凡。”

这话虽然是李从嘉在自言自语,但却被周娥皇无意中听到,便停了下来,笑道:“夫君貌若潘安,文采潇洒如意,娥皇有此夫婿,已觉此生无憾。”

娥皇含情脉脉的看了看李从嘉,便将其推到椅子上坐下,笑道:“夫君今日有耳福了,我将会为你弹奏一首失传已久的古曲《霓裳羽衣曲》,夫君且坐下听为妻为你弹奏。”

一会工夫,一首古曲很快就被娥皇弹奏完了。这首古曲,李从嘉倒是知道,不过这首曲子早已失传,留下来的都是一些残缺部分。想不到今日能听到妻子娥皇弹奏出来,他感到很吃惊,也很意外,只是觉得她确实很了不起。

李从嘉感到很疑惑,吃惊的问道:“这首曲子已失传多年,世人怕已难找会弹此曲之人,没想到这曲子在吾妻这竟发挥的如此惟妙惟肖,如同天籁之音。残缺之处,娥儿你补的是天衣无缝,非常的完美,古曲在娥儿你的演奏之下,更能彰显韵味,为夫想问娥儿你是怎么办到的?”

周娥皇却故弄玄虚,迟迟不肯说出缘由。娥皇迟疑了一会儿,一副洋洋自得的表情道:“夫君且听为妻慢慢道来,此曲是失传已久的古曲不假,而且留世的一部分曲谱还是残缺不全的,当今世上确实难找会弹此曲之人,此曲自唐玄宗以后,已绝音世间,为妻是结合残缺曲谱编完此曲,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感觉走的!”

李从嘉深感震惊,道:“什么,跟着感觉走,跟着感觉走既然能将曲谱完善的这么好,这么恰到好处,为夫尚且没有娥皇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吾妻真乃音律奇才也。不过,娥皇补遗的曲谱尚有不足之处,有一个音有点不对,不符合音律规范,你再好好的修补一下应该就完美了。”

周娥皇自谦道:“夫君过奖了,娥皇也就这点本事,跟夫君比起来差远了,不对的地方还希望夫君能够多多指点娥皇才是啊。”

李从嘉是想不到妻子周娥皇的艺术天赋竟有如此境界,他开始更加尊敬和疼爱自己的妻子了,也是从这天开始李从嘉才真正认识到周娥皇的才华,并被她的才艺深深地折服。两人相互尊敬,可谓是相敬如宾,对彼此的才华都很欣赏,英雄相惜的夫妻二人成了彼此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