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细说汉初三杰
5245400000052

第52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总的来说,萧何是一位忠厚的长者,处事确实有君子之风,不过萧何一生也有说不清的时候,那就是韩信之死。有很多人认为是萧何出卖了韩信,所以他是伪君子。

前面讲了,韩信是萧何推荐的,他拜将之后,定关中、收韩魏、攻代、灭赵、不战而降燕国、平定齐国。在此之前,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还没有哪一位将领建立过他这样的战功。而这一切,他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

没有韩信,刘邦不可能战胜项羽,甚至很有可能被项羽彻底打败,韩信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他的功高震主,他的勇略盖世,也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刘邦对他的猜忌,刘邦几次削夺他的兵权,把他从齐王徙封为楚王,又把他从楚王贬为淮阴侯,将其软禁在京城。

尽管韩信对刘邦并无反意,然而刘邦对他并不放心,处处监视他,被软禁在京城的韩信成了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老虎。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陈豨在代地举兵造反,刘邦亲自率领军队前往征讨。偏偏这个陈豨以前又是韩信的部下,跟韩信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临去赵国赴任时,还专程去跟韩信道过别。在韩信遭到刘邦冷遇时,能够去韩信府上走动是需要勇气的,而这个陈豨就有这样的勇气。正因为两人走得如此之近,当陈豨在代地举兵造反时,刘邦对韩信就更加不放心。于是,在刘邦率军御驾亲征时,责成留守京城的萧何和吕后要提防韩信,必要时可以便宜行事。

而这个吕后对韩信更是不放心,别看她是个妇道人家,但她的政治能量让好多男人都感到逊色,而且她的手段毒辣。碰巧韩信的一位家臣犯了事,被韩信关了起来,韩信打算处死他。这位家臣的弟弟便去吕后那里告密,说韩信准备谋反,响应陈豨。其实,韩信自从被贬为淮阴侯后,被软禁在京城,行动处处受监视,手里根本没有一兵一卒,说他要谋反,这完全是诬陷。但是,这个吕后比刘邦更急于收拾韩信,当然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甚至不排除她借题发挥的可能。于是立即找来萧何商议对策。

这萧何一听感觉事关重大,因为他身为京师留守,职责就是保卫吕后和太子的安全,保证京城不出事,一听说韩信要谋反,那还了得,要是韩信真的起兵谋反,谁还是他的对手。尽管他也有些不相信韩信会谋反,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他也和吕后一样,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是,萧何和吕后商议,决定假传刘邦捷报,说陈豨已兵败被杀,皇后要召集群臣在长乐宫庆贺,韩信作为淮阴侯自然也在被邀请之列。而韩信自从被贬为淮阴侯后,心里也是一肚子的委屈,他觉得既然刘邦不信任他,那么他也犯不着再去为刘邦忙这忙那,索性称病在家,不去上朝,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所以,对于这次吕后相召,他也以生病为由不愿去朝贺。

萧何见韩信不去,便亲自赴淮阴侯府去邀请韩信,并装出一副设身处地为韩信着想的样子对韩信说:“君侯即使有病,也得抱病前往。皇上在前线打了胜仗,平定了叛乱,这是大喜事,况且朝中上下谁都知道你和陈豨素有交情,不去恐怕会招致皇上的怀疑!”

萧何是韩信在事业上的举荐人,当年韩信逃离汉中就是萧何把他追回来的,然后才被刘邦拜为大将,建立了盖世功业,所以,韩信一向信任萧何,从不怀疑他,见萧何亲自来请,便与萧何同往长乐宫。

韩信一入大殿,埋伏在两旁的刀斧手立刻一拥而上,将韩信逮捕。韩信方知上当,大呼萧何,萧何不应,抽身离去。吕后坐在长乐殿上声色俱厉,大骂他与陈豨密约谋反,意欲加害她和太子,根本不给韩信任何申辩的余地,随即令刀斧手把他拖到殿旁钟室中处死。

其实,处死韩信多半是吕后的主意,或者说是刘邦事前授意她这么做的。在萧何看来,韩信造反的可能性不大,就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只要将韩信抓起来以后,韩信就不可能再造起反来,况且韩信是西汉开国第一功臣,对于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要杀他也是刘邦的事情。萧何做事一向比较稳重,我相信他是不会主动提出要杀韩信的,偏偏是这个吕后对韩信横竖看不顺眼,总觉得他的存在对汉朝是一大威胁,如今借谋反之名杀掉他,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那个刘邦对于韩信也是想杀但又找不到借口,所以,对于韩信之死,他是“且喜且怜”,因为他比谁都清楚,韩信如果真的要造反,那么早在楚汉对峙的时候就反了,那个时候的韩信手握重兵,左右着天下的局势,当时那么好的形势都没有反,为什么要等到手里没有一兵一卒,且行动已处于监控状态的时候造反呢?不过,韩信死了,总算去了他的一块心病,所以他非常高兴,在高兴之余还故作“怜悯”,状说什么这么有才能的一个人居然走上了这条不归路,真是太可惜了,这显然是猫哭老鼠。

不过,韩信之死却让萧何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很多人都认为是他出卖了韩信,毕竟谁都听得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弦外之音。对此,萧何说不清、道不白,而且这样的事情不说还好,越说越难以说清楚,算了吧,让世人说去。其实,萧何并非不知道杀韩信是刘邦的主意,吕后是刘邦的替身,而萧何则成了背黑锅的人。不过,萧何还是甘愿为刘邦背这口黑锅,谁叫他是刘邦的一枚重量级棋子呢?他不做挡箭牌谁做挡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