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父母,棒孩子
5251300000010

第10章 记:培养孩子的好记性(1)

学习一门功课,一种技能,能够储存起来,成为一种经验,作为生活、工作的准备,学习才算成功。记忆标志着人类的智能、生命和经验。

五个月的宝宝就有记忆了。

所谓记忆,就是把目前和过去听到、看到或感觉到的事物留在脑中,并能够凭自己的意志把它们复现出来。可以说,人们参加的各种实践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此领域到彼领域,从这件事到那件事,都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记忆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与各种情况下都是必需的。

幼儿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记忆,又如何增强幼儿的记忆力呢?

美国不少心理学家早就在这方面做了研究,据一些专家说,刚生下来的婴儿没有辨别人的面孔的能力。可是,到了五六个月后,就能分辨出母亲与其他人的不同面孔,就会对熟悉面孔发笑,亦会因“认生”而哭闹,这就是一种对人的图形知觉和记忆。

婴儿这时候的记忆,与成人或学龄期的儿童都不同。他们之所以能在一瞬间分辨出母亲同其他人的不同面孔,并不是对面孔的特征进行了什么分析和辨别,而是在反复的观察过程中,把整个面孔的形象原封不动地作为一个综合的整体印入大脑。因此,有的学者把3岁以下的幼儿时期,称作图谱时期。据研究表明,在图谱时期,即新生儿开始记忆的第一个时期,利用图谱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必不可缺的方法。

三四岁以后的第二时期,则是要引起幼儿的记忆兴趣,并使之领会记忆内容。其实,记忆跟身体一样,也是可以锻炼的,要增加儿童的记忆力,就必须运用良好的方法,针对他们识记的特点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孩子要读好书,记忆力是基础。记性好的孩子十有八九学习成绩好,而且学得轻松。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没有好的记性无法在脑中积累足够的知识,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联想和创造。

孩子的记忆力不完全是天生的,经过后天科学的训练,能够唤醒孩子的记忆潜能,提高他的记忆力。研究发现,3-7岁是人记忆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进行科学训练不仅见效快,而且效果好,不能让孩子错过这一时期。

这时期幼儿的记忆主要是无意记忆。

无意记忆主要是指没有什么明确的记忆目的,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了一些东西。儿童的记忆主要是这种自然的记忆。他们并不因别人的要求或自己的需要去记忆,而是因一些东西本身形象生动、具体鲜明,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或强烈的情绪体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记住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无意记忆运用得最多,因为他在游戏中最快乐。入学后的儿童,在学校正规教育影响下,有意记忆开始占主体。

幼儿的记忆以形象记忆、机械记忆为主。

所谓形象记忆,就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外在具体形象,如形状、颜色、大小等为内容的记忆。借助这种记忆,可以帮助人们记住和再现人的面貌、自然景色、物品式样、音乐曲调、气味等。这种记忆为人脑提供丰富的形象刺激。要孩子记住什么东西,最好有鲜明的形象特征。只有等孩子的语言能力充分发展之后,词语记忆、对抽象事物的记忆才能被建立起来。

幼儿思维水平较低,词汇量少,因此,对事物的理解力差,记忆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幼儿记忆的形象性决定了他的机械性,他只能根据事物的外部表现,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记忆。但也不能因此而得出幼儿只有机械记忆而没有意义记忆的结论。事实上,随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他的意义记忆发展迅速并进而占据记忆的主体地位。实验证明,4岁后的儿童,在复述自己熟悉的故事时,往往不是一字一句地照背,而是进行了或多或少的逻辑加工,有时用熟悉的词代替生词,有时对情节进行增删。这表明幼儿的意义记忆在发展升级。

幼儿记忆能力由于受其神经系统发展特点的制约,往往记得快,忘得快,精确性差。他们能识记和再现的内容,大多是富有情绪色彩的东西,而本质的内容却漏掉了,而且往往只抓住具体特征的一个最鲜明的方面,综合记忆能力差。另外幼儿对主观愿望、现实状况常常分不清,这样往往会造成记忆材料的歪曲,使他们编造一个混乱无序的童话世界出来。

这些都不是孩子的缺陷,要知道他们还正处于发育之中,完全有可能成长为一个记忆高手。

如何让你的孩子过目不忘。

(1)明确记忆目的,提出有意记忆的要求。

孩子是否明确记忆目的,父母是否常提醒孩子有意记忆,对记忆效果和记忆力的提高影响很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和进行游戏活动之前,父母应经常主动向孩子提出识记任务和要求。例如,在讲故事之前,家长预先向孩子提出要复述故事的要求;看卡通片前,要求孩子第二天向奶奶说一说卡通片的大概意思;去动物园之前,要求孩子记住一些动物的外形、动作及神态,回来后把它们画出来,贴在墙壁上给客人看。这就调动了孩子在这些活动中观察、注意、记忆的积极性,发展了他的有意记忆力。

(2)培养孩子对记忆的兴趣。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与记忆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兴趣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优势中心,进入记忆最佳状态,调动起大脑两个半球所有的内在潜力,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记忆的潜能。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让你集中注意力。事实证明,你在做你感兴趣的事时,最能集中注意力,忘掉身边的一切,忘情投入。兴趣能激发你积极思考,经过积极思考的东西能在大脑留下深刻的痕迹,容易记住。兴趣能使你情绪高涨,而良好的情绪可激发脑肽的释放。生理学家认为脑肽正是记忆学习的关键物质。总之,培养自己的兴趣或使识记材料变得富有趣味,是增强记忆力的关键环节。趣味记忆的具体内容很多,这里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3)提高观察力和思维力。

智力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是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它分门别类进行论述。任何一种能力的表现都有赖于其他能力的支持。记忆力的提高,需要观察力和思维力的同步提高。

在以无意记忆为主的阶段,幼儿观察力的高低决定着记忆力的好坏。观察有助于增强对事物的兴趣,有助于信息编码的条理性,有助于加强印象,使信息形象化、具体化。显然,能加深孩子的无意记忆。

当孩子的有意记忆得到增强后,理解力的运用对记忆就很重要了。年龄越大,理解记忆越重要。不理解的东西很难被记住。理解是思维的功能。思维有助于对记忆信息的判断推理,有助于对记忆信息进行编码储存,使之有序。

理解记忆之所以能获得机械记忆难以企及的效果,是因为它使识记材料与识记者的知识结构建立了联系。于是孩子的记忆将随着知识的增加,知识的结构化而提高。扩展知识面,增加知识积累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提高记忆力的途径。

(4)在游戏活动中记忆。

喜欢游戏活动,是幼儿的最大特点。明智的家长绝不“命令”孩子记住这、记住那,而是让孩子在玩中学、玩中记。细心的父母都会发现,孩子已经记住的许多东西往往是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