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杂文
5251600000090

第90章 面子

陈泽群。

中国人是极讲究面子的民族,围绕着面子问题,排演过许多悲欢的故事。

前些时传媒竞载:我国一位围棋大师在韩国逛商店,想选购一双鞋子时,店员告知这是一种极贵的鞋子,也许是体谅,也许是激将,也许是鄙薄吧,这在国内也常会遇见的店员态度,我们的围棋大师却把这当作事关爱国主义的面子问题来对待了,一气之下,倾其所有买下这双并不切用的豪华鞋。报道者之意是在赞许这位围棋大师为国人争回大面子的英雄业举。我看了这则报道,似乎并不特别感谢大师为国争了光,甚至觉得他做的是一个蠢事,惋惜他平日下棋时的聪明哪里去了?我们中国人正在“奔小康”,并不富有,这是举世公知的事,何必去充阔佬,花冤枉钱去挣回来的未必是真面子;实事求是地向洋人显示我们俭朴的本色,也许更有面子。一位曾到国外走了一圈的朋友,最近到我家来做“出访报告”,谈了许多轶事,例如说“餐馆上不起,好在带去许多方便面,我们几个天天就在旅舍里泡面当餐”,说了还郑重地交代我此事切勿外传“扩散”,否则,别人会笑话他们丢面子的,我听了倒很泰然,认为他不但没有丢面子,反而表扬他把艰苦朴素的作风带到国外去。因为我在广州在桂林都遇见过有些外国青年旅游者,背着大背包,乘硬座车,还省了旅馆费在候车室过夜的场面,不但不认为他们丢了谁的面子,反而觉得这些洋后生可畏兼可爱。我倒听说我们有些成批放洋的留学生,登机前都新买了可折叠的手推行李车架,下机时就浩浩荡荡各自推着行李出站,同样推着行李的洋人都顺顺当当走了,可中国人的手推车队伍枝节横生,不是他的轮子卡住了,就是她的轮子脱落了,大家只好停下来互相照顾互相检修,甚至卸车改为或提或扛,我听到这种狼狈的“轶事”,倒有点觉得于国人的面子有损,他们把“水货”手推车推到国外去丢人现眼了,所伤的岂止是“小”雅呢!

不管是讨的还是赏的面子,其丑妍的评判因人而异。清朝的外交部叫“抚夷局”,光这个名字,就争得了天朝的面子。英国人要我们租让香港,清朝同意“赐”香港给他们,光一个“赐”字,就尽占面子的风光。外国人来谈判,逼我们订立丧权辱国的条约,我们答应了,但谈毕却从侧门送他出去,不让他走正门,意思是扫他们的面子。这一来,我们面子倒是争到了,“里子”可让人家拿去了,“底子”也因而掉光了。

可悲的是至今仍有人用这种面子观来评人论世。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忆述道:中美关系解冻之初,尼克松初次访华,出赠一小匣登月宇航员采回的月球表层岩土为礼,周恩来总理则以一幅《嫦娥奔月图》回赠,文章的作者接着剖析道:尼克松想用美国人首先登上月球的事实来逞其面子,而周总理偏偏要扫他的面子,送他嫦娥奔月图的意思是说你们神气什么,我们的嫦娥几千年前就奔月了。读了这段妙论,我有点啼笑皆非,作者未免以阿Q之心度周总理睿智之腹了,登上月球是人类跨出太空的伟大一步,是值得共贺的,周总理何至于像作者揣想的用莫须有的嫦娥神话去与人家比赛“先前阔”呢。记得文革期间法国驻华使馆曾举行一次宴会,席上有一道大菜蜗牛,愚昧的“四人帮”闻报,斥骂参宴人员为什么不愤然退席抗议,按照江青姚文元的逻辑:“人家分明用蜗牛来讽刺中国建设的速度太慢嘛,是可忍孰不可忍!”好在早年留学过法国,见多识广而又通情达理的周总理出来开导了四人帮,抚慰了未曾退席的与宴人员:“没有理由生人家的气,法国人用蜗牛待客是他们对客人诚挚的风习!”可见如果缺乏知人知世兼自知之明,争面子反而会捉襟见肘的。

是人,岂能“不要脸”,问题是如何“要”法,庶几不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