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养育有出息的男孩
5255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我们养育孩子,都想要孩子有出息。一个有出息的男孩,一般来说,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一定的担当力,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还有什么比养育了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更让自己自豪的呢?

很多家长认为,天资聪颖的孩子容易被培养成有出息的人,于是,当自己的孩子不是那么光彩夺目,没有获得傲人成就的时候,他们就会认为孩子不是那块料。家长就这样用简单的一句话,把导致孩子没出息的责任全推到了孩子身上。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关于人的个性和成长的研究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将人的智能分为8个方面,即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智能结构都为孩子提供了最大化地实现自己能力的资本。也就是说,上帝是公平的,给了每个人成就自己的可能,而能否成就自己则是后天成长和发展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具备成才的资质,那么,养育一个有出息的孩子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发展成他最宜于成就的人”的过程。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这一点。为了帮助各位家长顺利地把男孩养育成有出息的人,我特意编写了这本《养育有出息的男孩》。当然,想让孩子有出息不是大喊口号就能实现的,而要先懂男孩的心理,不断寻找科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发现、发展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品格,使孩子成为他自己最宜于成就的人。

当下,有很多家长,面对家里上蹿下跳、贪玩上网、不爱学习、早恋逃学的儿子头大如斗,有的甚至辞掉工作专职伺候孩子,可是孩子依然没有别人家的孩子懂事、上进、成绩好。父母焦心,认为这样的孩子是不会有出色的成就的。

有一位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与其他孩子相比简直是太逊色了:学习不够努力,成绩差;懒惰,不会做任何家务;经常惹是生非,和同学打架、在补习班逃课。无奈之下,这位妈妈放下了自己经营多年的生意回归家庭。她决定对孩子严加管教,让孩子好好成长。她规定了孩子每天的生活内容,在时间安排上精确到了分秒,不让孩子有任何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结果,没几天,孩子就离家出走了,还拐走了班里的一位女孩,说是不想做父母眼里的犯人,要追寻属于自己的自由。面对儿子的反抗,这位妈妈泣不成声,说愿意用自己的所有换回一个懂事的孩子。

任谁面对这样的孩子,都会头疼,因为孩子已经被塑造成了这个样子。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年龄段都有一定的发展任务,发展任务完成得好,孩子必然出色。通过孩子的现状,我们可以判断出他曾经受过什么品质的家庭教育。如果一个男孩言行举止女性化、不懂得如何与女孩相处、不够勇敢等等,就说明他的父母没有遵照男孩的特点来养育他,结果,男孩没有男孩的样,更不要说有出息了。如果真的等到男孩的缺点显现出来再加以纠正,那么,教育就会变得特别不容易。所以,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一开始就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

民国时期的教育家朱庆澜曾经把孩子一生的教育比喻成三道染缸,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恰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习得各种各样的行为。如果一个孩子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好比雪白的丝染上了红红的底色;进了学校,再受到良好的教育,则好比那红红的底子又加上一层,自然变成了大红;到了社会上,哪怕遇着坏朋友、坏染缸,想把他变成黑色,他那大红的底子,一时也总不会变。如果再交到好的朋友、遇到好染缸,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好。相反,如果家庭教育没有做好,那么,以后的教育再怎么好,也难以成为炫目的朱红。因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本书从男孩的身心特点出发,详解他们在各个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从而提示家长应该怎么样养育自己的儿子才能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让他们的潜能被充分挖掘,成为“他自己最宜于成就的”幸福的有出息的人!